现代教学中如何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009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今知识经济时代需求大批有个性、有创新意识的人才,而丰富的个性是创造性人才所应具备的主要因素,因此个性教育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学生的个性发展良好是自主性学习的前提条件,而自主性学习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则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成为了现今教育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关键词个性;发展;自主学习;学生
  中图分类号:G804.83,A,A328,D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5-0155-02
  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社会发展要注重“以人为本”,发挥人的主体意识,激发和实现人的潜能和价值。学生在面对繁复与丰沛的知识点时,自我的理解也影响到对知识点的吸收。因此,教师若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则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而让教学效果最大化和最优化。
  一、个性的含义及其特点
  “人之不同,各如其面。”这是普罗大众对个性的某些侧面的通俗表达,由于个性是个多视觉的概念,因此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对个性都有各自一整套解释。而教育学是把“人”作为复杂的整体来研究的,人的个性的构成,实际上不仅有心理因素,也有生理因素和社会性因素。
  所谓个性就是个别性。教育学理论认为个性是指因受到与生俱来的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教化的影响,同龄的人在脑力与体力、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等方面均表现出相区别于他人的个体独特性。因此,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追求、感情、需要和感受,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
  根据《教育管理辞典》,深入研究教育学上的个性内涵,可得以下特点:
  (一)个性具有综合性
  作为一个生命个体,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而进行实践活动所发展起来的个性,其前提是在已有的生理和心理素质基础上,这显示个性具有综合性。
  (二)个性具有发展性
  个性是一个人的基本品质,它具有稳定性的同时也并非是一成不变,而是随着实践活动对其的影响而不断变化。
  (三)个性具有社会性
  一个人的个性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使之本身就带有时代特征。
  二、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的意义及其重要性
  众所周知,“以人为本”以及“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这就体现了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尊重和关注,所以学生的个性发展应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在学校中学习知识、获得技能,而“学习”作为学生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其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到足够的知识后,在丰富而多样化的广阔社会中展现自我风采。对此,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和个性化更应该是每一所学校教育的基本职能。假设,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中压抑学生的个性发展,忽略掉学生对知识的不同程度的需求以及拒绝学生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角度的思考,或许让学生的个性毫无方向性地胡乱发展,以上种种均会让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的价值难以体现出来,这样的结果无疑是画地为牢,是对人才培养的一种制约。
  学生个性发展在教育教学中的意义及重要性,主要为以下方面:
  (一)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是创新教育中的核心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第一要义,是自由意识与个性的体现,有独立的个性,才能有独立的思考,才会有批判的思维与创新。从心理学角度出发,个性是一种自我意识系统,它具有的发展性深刻揭示了创新型人才形成的基本规律。个性的发展能够让创新得到最佳的发挥,求知若渴的学习状态能够得以调动和满足,才能从看似平常的现象中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疑问、找到新的环节,才能真真正正孕育出创新,从而推动教育教育,乃至整个社会的前进发展。所以,个性发展是创新的基础,也是创新教育中的重中之重。
  (二)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是遵循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教育思想,这一教育观念主张的是从教育内部去考察教育的本质,去揭示教育的特点与规律,肯定教育就是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学生作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发展的人,其个性同样在社会体验中不断得到发展。在学校的教育过程中,当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压抑,其潜在能力就无法得到发挥,从而丧失了学习的热情和自主性。所以,若想将学生培养成具有独立个性和人格的人,就应该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确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个性才能,使之保持人格的独立完整。
  (三)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是社会与时代的要求
  纵观古今,一個朝代的兴起离不开人才的智慧力量,而人才的智慧培养离不开开明的思想氛围,历史证明了个人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意识发展唯有在广阔的空间里才能推动时代的进步。而随着历史的发展,如今的时代已经是以创造性的人力资源为依托,并以人对知识的创造、加工和运用作为推动时代发展的动力。历史发展观表明,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呈现螺旋式的上升,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知识社会的发展亦是如此。现代化的技术和知识的快速发展,为人的个性发展提供了条件和强大的支撑。但如果为了保持所谓的“稳定性”而压抑人的独立自主性和创造性无疑是故步自封,这样是无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和知识社会发展要求的。所以,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是社会与时代的要求。
  三、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应建立的观念与策略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所以学生的学习过程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而且充满个性的过程,所以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同样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师生交互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而且自主学习是学生树立自信心,敢于追求自身发展,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也是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的过程。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线索,创造一些让学生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思考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一)兴趣是个性发展的起点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说明了一个人如果对某件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实践和探索。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懂得将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将教学内容变为学生感兴趣的对象。不仅要深挖教材内涵,优化教学设计,还需要通过创造意境、制造悬念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以“兴趣”为出发点的教学时,要遵循差异性原则。针对学生的不同差异实施因材施教,将学习目标建立在学生目前所能掌握的范围的基础上,确保不仅能让学生能够跟上教师的思路,维持学习活动的正常进行,还要让学生体会到智慧的力量,使其个性得到积极地发展。
  (二)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是学生个体根据自身的知识和经验,利用自己所擅长和的思维方式自主地去思考和发现的过程。而苏霍姆林斯基曾言:“成功的体验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進学生好好学习的欲望。”因此,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个性和能力以及成果的机会,然后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实施多元性的评价,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会到不同程度的成功快感,这样对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保持积极健康的个性极为有利。
  (三)营造平等尊重、轻松积极的课堂气氛
  现代教育心理学和教学论的研究表明,课堂气氛是课堂教学的效果影响因素之一。良好的课堂气氛是指在课堂中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的教与学的活动而形成的某种占优势的综合的心理状态。毋庸置疑的是,良好的课堂气氛具有极大的感染力,本身就具有助长课堂效果,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作用。
  学生在进行思考时,由于受到教材和思维特点等多种原因影响,所以会让学生对同一内容的理解而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需对学生的不同表达而感到不好,而是尊重学生的思维,同时给学生一个无拘无束的思考空间,激活学生内心的小宇宙,让学生充分显示自己的个性特点。在教学的后段中,可针对学生的不同表达给予正面的引导和总结。
  参考文献:
  [1]罗亚君.搭建自主舞台发展学生个性[J].教师,2007(5).
  [2]王崇光.个性发展与创新教育论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12).
其他文献
摘 要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及方法层出不穷,小组合作学习便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模式之一。数学学科涉及到的知识层面较广,其科学严谨性有助于学生思维逻辑的养成,小组合作学习方法也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针对当前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不断完善教学方法,才能够不断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有效性  中
摘 要 初中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期这个阶段,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都与之前相比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这个阶段,同学们很容易有心理问题。在这里我们需要去发现学生的变化,尤其是心理,应该学习一些简单的心理学,科学地去辅导学生。下面将讲述初中生心理辅导的重要性以及该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关键词 班主任;初中学生;心理健康辅导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
摘 要 高中生物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自然学科,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和综合能力,这无疑是当今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所必需的,生物实验教学是学生能力提高和科学素养形成的最重要途径之一。教师通过实验教学,不仅使学生能够获得充分的感性知识,而且使学生的观察力、操作技能、分析判断及综合能力、探索求新的创造能力都得到同步的提高。  关键词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 在大自然的环抱下儿童健康生长,自然环境为儿童提供更加开放、有趣以及丰富的活动场地,为儿童活动带来快乐源泉。幼儿园可充分利用当地乡土资源,因地制宜,挖掘本土教学资源,让地区自然资源充分发挥出特有的教育价值以及独特魅力。对此,文章重点分析幼教活动中如何有效运用乡土资源。  关键词 乡土资源;幼教活动;运用  中图分类号:D924.13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3
摘 要 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互动交往的形式,才能促进学生不断探索创新,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 课堂教学;环境;情景;机遇  中图分类号:G424.21,A,D9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1-0169-01  如何在先进的课堂教学改革理念指导下,开发课堂教学的生命潜力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课堂表演在新知识学习、数学小故事、知识拓展和运用等的教学中适当运用,效果会很好。教学中,让学生表演,培养的不仅仅是兴趣,更有助于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提高整体的数学素质。因为它兼顾了教学目标中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身体运动领域三个方面,有很强的综合性,因此,它可以说是推进数学素质教育、培养创造能力的重要教学形式
摘 要 英语作为我们生活中普遍使用的第二语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小学英语教学中应根据学科语言特点,应从充分的课堂准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精炼的知识点归纳,有针对性的阶段巩固四个环节,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关键词 小学英语;教学活动;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8-0063-01  作为小学英语一线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坚持做到每节课
摘 要乐观自信是成功的基础,幼儿时期是培养自信心的关键时期。为了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幼儿教师要做到关爱、尊重、鼓励幼儿,既不全盘否定幼儿的“奇怪”行为,也不放纵幼儿犯错,还要给幼儿成功的机会和直面挫折的勇气。  关键词幼儿教育;自信心  中图分类号:G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4-0047-01  幼儿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需要教师、家长抓住这个时期,给予科
摘 要 练习是学生内化和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发展智能的重要手段,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文章分析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有效练习的设计策略,供广大教育者参考。  关键词 小学数学;有效练习;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1-0161-01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有效练习的设计是以《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先进理念为指导思想,以学
摘 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关键词 数学教学;激活课堂;激发兴趣;促进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