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下的校外培训市场,不同程度地存在应试、超标、超前培训等问题。“唯分数论”的教学方法、包装出来的名校师资……种种套路,让培训内容偏离了教育的目标。培训机构应当回归教育的专业性,将注意力从关注分数的“一时之得”,转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
“找一线名师,学解题大招”“哈佛北大清华名校背景师资,教学质量有保障”“独家大招,秒杀重点题型”……在不少校外培训机构的广告语上,优质师资和优质教学是招徕家长和学生的“法宝”。然而,不少学者和家长表示,一些校外培训机构将教育引向了商业化,教学重套路、学习重刷题、评价重考试。
(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3月19日)
素材解读
1.超标应试不可取。部分辅导机构只用二三十天的假期就教完三四门学科一学期的课程。一些学生学到的不过是‘夹生饭’,并没有真正理解知识,反而消磨了兴趣。一些校外辅导班的培训内容比小学教材超前不少,违背认知发展客观规律,伤害学生的创造力和探究能力,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没有正面作用,甚至影响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自主性。在强调核心素养养成、发展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培训机构在学校教育体系之外“自成体系”,造成了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现象的发生,加重了学生负担。
2.包装“名师”令人忧。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教学的成效取决于师资力量与教学理念。校外培训乱象背后,一个重要原因是不专业的从业者、良莠不齐的培训人员。资质欠缺,直接影响教学质量。
3.克服短视回正途。一些校外培训机构主打“优质师资”,主推所谓“训练思维”的教学模式,在“看上去很美”的广告宣传下,其培训实际上是背离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应试导向与“唯分数论”。而从深层次探究,其原因是一些校外培训机构的商业属性盖过教育属性,把教育教学当作商品、营销。一些机构看似抓教研,实际上研的是“做题”,背后是走捷径、短平快的价值取向;看似广纳人才,实际上不过是用名校标签招徕客源,迎合家長对升学与分数的追求。校外培训应当克服短视、功利倾向,回归教育的专业性和教育的基本价值。
我国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民办教育事业属于公益性事业,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校外培训机构提供的教育,同样应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保证教育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培训目标、培训内容、课程设计上,都应当遵循这一标准。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规范校外培训。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培训机构用心做教育、自觉改进培训人员队伍和培训课程,不只关注分数的“一时之得”,回归教育公益属性,淡化商业色彩。同时,需要监管部门做好对培训人员资质、培训内容等方面的规范和监管,也需要社会各方面、各部门共同努力,将对分数的关注转移到对学生成长的关注上,让教育真正培根铸魂、启智润心。
适用话题
校外培训 教学质量 客观规律
“找一线名师,学解题大招”“哈佛北大清华名校背景师资,教学质量有保障”“独家大招,秒杀重点题型”……在不少校外培训机构的广告语上,优质师资和优质教学是招徕家长和学生的“法宝”。然而,不少学者和家长表示,一些校外培训机构将教育引向了商业化,教学重套路、学习重刷题、评价重考试。
(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3月19日)
素材解读
1.超标应试不可取。部分辅导机构只用二三十天的假期就教完三四门学科一学期的课程。一些学生学到的不过是‘夹生饭’,并没有真正理解知识,反而消磨了兴趣。一些校外辅导班的培训内容比小学教材超前不少,违背认知发展客观规律,伤害学生的创造力和探究能力,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没有正面作用,甚至影响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自主性。在强调核心素养养成、发展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培训机构在学校教育体系之外“自成体系”,造成了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现象的发生,加重了学生负担。
2.包装“名师”令人忧。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教学的成效取决于师资力量与教学理念。校外培训乱象背后,一个重要原因是不专业的从业者、良莠不齐的培训人员。资质欠缺,直接影响教学质量。
3.克服短视回正途。一些校外培训机构主打“优质师资”,主推所谓“训练思维”的教学模式,在“看上去很美”的广告宣传下,其培训实际上是背离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应试导向与“唯分数论”。而从深层次探究,其原因是一些校外培训机构的商业属性盖过教育属性,把教育教学当作商品、营销。一些机构看似抓教研,实际上研的是“做题”,背后是走捷径、短平快的价值取向;看似广纳人才,实际上不过是用名校标签招徕客源,迎合家長对升学与分数的追求。校外培训应当克服短视、功利倾向,回归教育的专业性和教育的基本价值。
我国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民办教育事业属于公益性事业,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校外培训机构提供的教育,同样应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保证教育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培训目标、培训内容、课程设计上,都应当遵循这一标准。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规范校外培训。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培训机构用心做教育、自觉改进培训人员队伍和培训课程,不只关注分数的“一时之得”,回归教育公益属性,淡化商业色彩。同时,需要监管部门做好对培训人员资质、培训内容等方面的规范和监管,也需要社会各方面、各部门共同努力,将对分数的关注转移到对学生成长的关注上,让教育真正培根铸魂、启智润心。
适用话题
校外培训 教学质量 客观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