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密型模具人才培养共同体的实体化运作

来源 :广东教育·职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mlazy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莞市模具(国际)职业教育集团(以下简称为集团)成立于2013年10月,是在東莞市教育局的指导下,依托东莞的模具产业背景,按照“政校企合作、专业性联盟、产教研结合、国际化发展”的思路,联合国内外模具类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和相关企业,以“信息互通、资源互享、人才共育、产业共推、利益共赢”为目标,遵照平等互利原则而组建的不具单位法人资格的非赢利性组织。
  集团位于东莞市长安镇,五金模具产业是长安的特色优势产业。现有五金模具生产企业1100多家,个体工商户6800多户,五金模具产业年产值达180亿元,产业基础扎实,专业市场发达,产品配套齐全,产业优势突显,是“中国机械五金模具名镇” “全国五金模具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 “国家火炬计划模具产业基地”和“广东省五金模具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 “广东省电子五金专业镇”。
  集团坚持以服务东莞模具产业转型升级为宗旨,以模具类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为纽带,以聚集优质教学资源和校企合作为重点,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校企合作项目和合作模式,协同创新,实现国际化、信息化、规模化、集约化办学,拓宽模具职业教育的发展空间。到目前为止,集团共有成员150多家。
  集团成立以后,始终牢记服务区域经济,开展了一系列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构建紧密型模具人才培养的共同体,实现了实体化运作。
  一、推广集团品牌,实行人才共育
  集团常任理事长单位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与企业合作,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2007年实践“汇丰课堂”,2009年实践“牧野课堂”;2012年实践“钜升课堂”。 这些“企业课堂”人才培养模式,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被教育部职成司葛道凯司长赞誉为中国本土的“现代学徒制”。2014年,学校与集团的日本牧野公司、东莞钜升公司联合申报的“企业课堂”项目还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獎,“企业课堂”项目实现了“四个对接”。
  1.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校企共同开发教材
  校企共同开发了钜升《岗位学制工作页》、牧野《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和《岗位职业道德行为养成》课程。《岗位学制工作页》《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旨在让学生在岗位上学做事,《岗位职业道德行为养成》旨在让学生在岗位上学做人。
  2.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校企共同实施教学
  “车间进校”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厂房进校或机器进校,而是把学校的专业建设、实训任务和教学计划全部放在真实的“汇丰课堂”上完成,车间的生产岗位就是学生的学习岗位,企业的生产任务就是学生的学习任务。在“牧野课堂”中,学生学什么、怎么学都由校企确定,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高度匹配,培养大批熟悉牧野机床的优秀数控操作技能人才。
  3.学习岗位与生产岗位对接,校企共同培养技术高手
  “钜升课堂”把企业模具生产分成14个岗位,开发出14门岗位课程,把到企业学习的学生分成16个小组,每个小组3到6名学生,每组有一位岗位师傅全天候指导,直到熟练掌握一个岗位的技能才进入下一岗位继续学习。14门岗位课程分别是车工工作页、磨工工作页、铣工工作页、CNC加工工作页、快走丝切割工作页、慢走丝切割工作页、五轴加工工作页、柔性制造生产线工作页、省模工作页、火花机加工工作页、模具精密测量工作页、激光加工工作页、模具装配工作页、试模工作页等。
  学生在岗位上分两个阶段进行学习:第一阶段为轮岗,时长达两个月,所有学生对14个不同岗位技能,都跟师傅学习一遍;第二阶段为定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愿挑选企业提供的岗位,在固定岗位上进一步学习,时长为一个月。
  4.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校企利益实现共赢
  在钜升课堂,学生每天都要填写“岗位学习日志”,经企业师傅签名后,交给学校跟踪辅导教师评阅,并作为企业师傅评价徒弟的一项重要内容。企业师傅要完成生产、带徒弟双重任务,并参照生产岗位标准对学生进行考核。校企合作使学生完成了在学校无法进行的加工生产学习环节。
  对学校而言,培养了适销对路的学生。对企业而言,也实现了利益共赢:汇丰公司免费得到了车间场地,减少了生产成本;牧野公司招到了优质学员,为公司培养机床操作能手;钜升公司自建企业校区,与学校共同培养了能用、好用的专业人才,减少了新进员工的培训成本。
  目前“企业课堂”这一品牌,已在集团常任理事长单位东莞劲胜精密组件股份有限公司、祥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进行了复制。
  二、实施人才质量提升战略,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1.试水 “全员技工”
  集团积极响应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决策部署,促进区域模具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企业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推动企业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充分利用集团人才集聚的优势,在集团内开展了推进企业技能人才评价试点工作,推行“全员技工”。
  企业技能人才评价工作采用“试点先行、分步推进、整体实施”的方式,首先在常任理事长单位完成试点,完成一两家企业人才评价工作,三年内逐步在集团上规模模具企业推广,实现集团模具企业技能人才评价工作制度化、常态化。
  探索企业技能人才评价,推行“全员技工”,有助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企业技能人才评价,给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构建了企业技能人才的成长通道。通过企业技能人才评价,为员工职业成长规划提供了依据,构建了员工从学徒工——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的成长路径,员工留得住,技术越来越高,越来越好用。
  2.建设“技师工作站”
  技师工作站是东莞市实施的一项高技能人才培养新举措,是为培养技师、组织开展技术攻关、技术创新、技术推广而专门在企业、行业或事业单位中成立的专门机构。
  集团根据《东莞市技师工作站建设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的要求,技师工作站主要承担了如下工作任务:制定本行业(企业集团)的技师培训计划;采取名师带徒、拜师学艺等多种方式,开展技术培训,多渠道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总结推广技师培养经验,普及应用生产技能;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技能竞赛与研讨活动,选拔具有潜质的后备高技能人才或紧缺的高技能人才;组织开展技术攻关和技能创新等活动,提升本行业(企业)劳动者的职业技能水平和竞争力;建立技能人才和技能开发成果信息库,展示技能创新成果。   技师工作站的成立,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吸引了更多的高技能人才服务同一企业,有利于提升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让企业有更多的机会承担或参与技术攻关和技能创新项目。
  三、打造“企业联合培养基地”,实现资源共享
  2015年,集团开展了中国制造2025——“企业联合培养基地”的建设,把集团所在地新鲁班劲胜学院打造成职教集团九大公共服务平台。这九大公共服务平台分别是:“现代学徒制实训基地”“新鲁班劲胜学院”“企业技能人才鉴定中心”“职教集团信息中心”“计算机软件工程培训中心”“智能制造创客中心”“广东省智能制造名师名匠工作站”“智能制造工程培训中心”“3D 打印工程培训中心”。
  其中,东莞劲胜精密股份有限公司提供了1000平方米的一幢五层厂房;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提供了500万的配套资金,把一到五层的楼房按九大平台的功能定位重新进行了装修,并配备了100多台电脑;深圳华数机器人有限公司、东莞市睿志科技计算机有限公司、英国Delcam中国公司等多家企业提供了多台的工业机器人、3D 打印等设备,其中配备的工业机器人与东莞劲胜精密组件股份有限公司“机器换人”生产线上的工业机器人是同一级别的;东莞市新鲁班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负责运作,并对集团企业及院校开设了多期的3D打印、智能制造与工业4.0、现代学徒制、生产管理等相关培训。此项目有如下的创新点与亮点:
  (1)引校入企,把校区办到企业。企业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不同工作岗位,也为学校提供足够的建设硬件使用场所;学校也为企业源源不断输送新鲜血液。
  (2)引领了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智能制造人才的培养模式。“智能制造创客中心”“广东省智能制造名师名匠工作站”“智能制造工程培训中心”“3D 打印工程培训中心”项目整合在一起,让人才培训、技术指导、企业生产、创业就业实现了一站式服务。
  (3)东莞市新鲁班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校企合作创新型合作伙伴,将学校与企业串联起来,让东莞市模具(国际)职业教育集团实现了实体化运作。
  集团九大公共服务平台加速了产教深度融合,促进了企业员工素质的提升和转化,保障了合作企业从传统制造企业转型为智能制造企业,也实现了企业从原来的人力资源大企向人力资源经企的转变。实现了院校、学生、员工、企业和社会共转、共赢、共进步的和谐局面。
  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对话》栏目曾播出专题,向全国推介东莞“机器换人”战略,称赞集团的公共服务平台是“机器换人”的东莞样本,为产业的转型升级作出了贡献。
  到目前为止,“企业联合培养基地”的“新鲁班学院”已在职教集团成员中的十二家企业进行了成功复制。
  四、建设“企业项目训练中心”, 实现产业共推
  “企业项目训练中心”是集团常任理事长单位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与集团成员广东隆凯股份有限公司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互助、相融、共生的理念下,将新加坡职业教育模式“教学工厂”进行了本土化,打造出来的“产教研融合,行校企合作”的精密模具生产高端平台。
  “企业项目训练中心”设在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建有精密模具车间、模具智能制造车间、注塑车间、装配车间、模具检测车间、展示中心、研發中心、大数据中心、期刊专利中心、管理中心、名匠工作室等,使用面积达2000平方米,配备了五轴加工中心、高速加工中心、高精度慢走丝线切割机床、镜面数控火花机、高速电火花小孔加工机、双色注塑机、单色注塑机等全套精密模具生产设备。
  学员实行1.5 1 0.5的学制,即1.5年由学校培养,打好基础;1年在“企业项目训练中心”由企业工程师培养,进行精密模具研发、设计、生产;0.5年在企业顶岗实习。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模具专业的50多名学生,在企业工程师的带领导下,开始了与企业模具产业完全一致的学习培训。
  “企業项目训练中心”是依托广东隆凯股份有限公司的专业技术力量,学校与企业一起投入设备,能够完整对接产业需求的整套模具项目。教师与学生全程参与高端精密模具的项目策划,设计、零件加工、品质控制、装配、试模、产品缺陷分析及改善的整个过程,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无缝对接,并在广东隆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学生创客中心,培养学生创业能力。
  目前,“企业项目训练中心”的师生与企业工程师合作,已申请了十套精密模具生产技术的专利。
  五、探索“中国制造2025”职业教育,引领行业专业发展
  主办“中国制造2025” 引领职业教育专业创新研讨会。研讨会围绕“《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的现代职业教育”这一主题,从智能制造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中国制造2025与创客教育、中国制造2025与职业教育变革、职业教育智能实训室建设、工业机器人专业建设等方面议题展开了深入的分析探讨。
  承办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2016年主任委员扩大会议。会议旨在主动适应和服务国家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和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新需求,深入研讨推进机械行业职业教育产教协同发展的新思路和新举措,共同为机械行业职业教育“十三五”持续健康发展开好局,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在贯彻落实全国职教会议精神的背景下,如何发挥行业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实现推进产教协同发展的新路径。
  六、集团未来三年工作实施方案
  1.聚焦集团战略主题,构建模具职业教育体系
  依托集团常任理事长单位东莞劲胜精密组件股份有限公司的科技实力,拟在其东城现代化厂区,建设集团“智能制造中高本一体化协同创新人才培养基地”,进行模具专业智能制造人才的培养。以东莞劲胜精密组件股份公司、东莞市新鲁班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华中数控、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为骨干,努力构建集技术创新、学历教育、技能培训、科学普及、推广服务和信息传播多功能一体化的产业工人教育培训体系。   2.完善职教集团网站,搭建信息交流平臺
  集团信息发布平台“东模网”已经上线。信息化平台建设就是要有效整合、配置和利用有限的资源,网站建设和管理是职教集团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信息平台建设,实现人才联合培养、设施资源共享、师资共培互聘、专业特色共育、科技与服务共推、招生就业联动。
  3.联合国际创新机构,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实验室
  集团常任理事长单位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集团成员广东隆股份有限公司已联合东莞市长安镇人民政府、天时国际创业实验室打造科研成果转化重点实验室——长安天时国际快速成型创新中心,为集团企业的发展壮大,为区域模具产业发展,为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战略汇聚力量。
  4.依托模具名城底蕴,举办“中国模具设计与制造大赛”
  集团所在地东莞市长安镇是“全国机械五金模具名镇”“全国五金模具产业知名品牌创新示范区”。为提高区域高技能人才竞技水平,服务区域模具产业的转型升级,集团拟在中国模具工业协会、广东省模具工业协会、东莞市长安镇人民政府、国家模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东)、东莞劲胜精密组件股份有限公司等的大力支持下,创办“‘长安杯’中国模具设计与制造大赛”,吸引更多的高水平模具人才前来发展,提升模具制造行业的整体实力。
  5.优化集团人才链条,校企共建人才评估体系
  集团常任理事长单位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近年来成功指导劲胜精密股份有限公司和祥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展了企业人才评估体系建设,在东莞市企业人才评估建设体系内不断丰富人才考核评估内容,完善人才优化链条,形成企业鲜活的人力生态结构。此后,再指导集团内多家大型企业组建完整的人才评估体系。
  6.搭建国家模具检测服务平台,共育模具检测人才
  国家模具检测中心(东莞)将于今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国家模具检测中心(东莞)是集团成员单位,且和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相邻。模具检测中心由国家、省、市、鎮四级共投资9000万元,现有完备的模具检测高精尖设备。为了用好用活模具检测中心,集团将组建模具检测服务办公室,形成有效机制服务于集团成员单位的模具检测工作,共同培养和使用模具检测类人才。
  7.深入开展国际合作,培训国际化双认证人才
  国际合作是东莞模具(国际)职教集团成立之初的核心内容之一,现已和日本牧野公司、韩国柳道公司等国际知名模具类企业开展了多层次人才培训合作。2016年秋,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计划招生模具和数控专业“中德班”学生100人,开展国际共育人才合作,包括中德共编教学课程,中德共建人才基地,学生有半年机会到德国交流学习等,为集团企业培养“国际工匠”,更好地为集团内各学校和各企业服务。
  责任编辑陈春阳
其他文献
随着全球化的加快,西方的消费方式和观念渗透到世界各地。经济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文明及文化的传播,再加上互联网快捷便利的传播方式,使得我国中职学生的消费行为和生活方式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这种环境下,当前中职学生的消费也走向享受消费、超前消费等不良的消费行为,给中职学生及其家庭都带来了不良的影响。因此,对中职学生的消费行为进行研究及引导就变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当前中职学生消费现状入手,分析中职学生消费行为
一、互联网与信息化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在全球范围掀起了一场影响人类所有层面的深刻变革。教育,作为一切科技和技术力量的前沿,正在经历一场由内而外的解构和重构。2012年,《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教职成【2012】5 号)中指出要将信息化技术创新应用作为改革和发展职业教育的关键基础和战略支撑。在内因和外因的共同推动下,职业教育的原有教学模式正在发生变化,构建信息化、资源化
根据《2017在线旅游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2-2016年中国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增速保持在30%以上,其中2016年全国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达到7394.2亿元。报告指出,到2017年底中國在线旅游市场规模将达到9701亿元,并预测2018年全国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将超万亿。在信息化时代的新形势下,互联网对旅游产业持续渗透,推动旅游市场不断细分发展,旅游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2018年1月23日—24日,2018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按照高质量发展根本要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教育优先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公平,发展素质教育,加快教育现代化,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
职业教育专业化对每个职业教育者而言都是不可缺少的必备能力,是职业教师自我发展的基本点。同时,职业教育专业化影响着国家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程度与社会分工体系的发展。换而言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发展要求走教师专业化发展之路。2013年9月份,教育部下发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通知》,提出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正是引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这意味着中等职业教师专
会计电算化是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一门需运用软件操作的、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传统的会计电算化教学只有在安装有财务软件的、固定的电脑上才能进行,在教学空间上受了较大限制。而随着教学进度的推进,教学内容的增加,学生只在规定时间内学习,掌握知识要领的速度下降,不能及时反馈学习的状况;同时随着软件操作的增加,占用电脑内存越来越大,操作速度必然变慢,为教师的有效教学带来了较大的难度。为
一、引言   说到“奥尔夫教学法”,不论是学音乐或是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应该都不会陌生。“奥尔夫教学法”主要是指一种音乐上的教学方法,由奥尔夫先生创立的这套体系在经过七八十年的发展后,已经成为20世纪世界音乐教育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主流教学法之一,并且也是中国当代音乐教育史上已经在相当大的范围内被接受、较具影响力的一种外国音乐教育体系。   奥尔夫音乐教育在中国教育的泥土中扎根、发芽、不断发展壮
在现代化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智能手机走进了每个人的生活,微信成为当前最流行的网络交流方式。据腾讯官方公布的信息,微信用户中,有74%以上是16—30岁的青年。面对这种现实,笔者尝试了将微信公众平台引入作文教学。  一、微信平台引入作文教学的优势  1.学习时间更灵活  将作文教学与微信公众平台结合之后,我们可以把学习内容放在微信的订阅号、朋友圈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在“碎片时间”“边
一、引言  就业是全社会近年来的一个持续热点问题。我校作为一所综合类的高职院校,2018年高职毕业生达3375人,比2013年增加536人,增幅达18.9%。 随着就业形势的严峻,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也随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越来越多的高职学生面临着一毕业就失业的危机。究其原因,除受高校扩招、我国经济发展等的影响外,高职院校对毕业生职业指导工作的明显缺失也是一个重要因素。面对这些新情况,高职院校
中职学生是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在校不仅需要学习掌握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强化、具备适岗的动手操作能力,毕业后从事高强度、快节奏、思想高度集中、常需倒班作业的一线生产工作。高负荷的工作性质决定着学生必须具备强健的体魄、硬朗的身体素质才能更好地在工作岗位上发挥作用,出色地完成工作任务。   而学生的体质测试成绩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能够帮助教师对学生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