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本的中职教材编写的要义

来源 :广西教育·B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juna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分析当前中职教材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中职教材编写要注意中职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学实际、就业方向,编写重点要回归中职教育本位,面向所有学生,贴近学生实际。
  【关键词】中职教育 教材编写 学生为本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7B-0031-02
  中职教材如何才能做到面向中职学生这个主体,成为体现教学大纲、达到培养人才目标的主要工具,是值得中职教育工作者深入研究的问题。中职教材的重要性应该与教法研究相并重。
  一、当前中职教材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与学生的接受能力有差距。对中职学生的客观认识是正确编写教材的前提。中职学校的生源比较复杂,大多数是没考上普通高中的学生。他们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太扎实,学习态度、学习热情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学习动力不足。对于中职学生的这些情况,中职教育工作者应在教材编写等教学工作中增强和激发中职学生的学习动机。
  我国中职教育无论是管理方式还是教材的编写,都基本是脱胎于普通教育。近10多年来,不少有识之士已注意到这个问题,并对中职教材进行了艰苦而有效的研究改进。然而,目前的中职教材在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要求知识往低龄化延伸的形势下,容易忽视中职学生的接受能力与普通高中的学生有明显区别的情况,简单粗糙地套用已有的大专甚至本科教材的内容,这势必影响到教学效果,加重学生的厌学情绪。例如,中职电器专业教材(陈其纯《电子线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从“载流子”等概念入手,使用一百多字来介绍三极管的电极名称与代号,作用还要另外讲述。若在学科式教学的教材中,由于要求学生从微观方面理解,这些表述确实是需要且对适应学科式教学的学生一般也能够接受。然而,对中职学生而言,因为教育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教材不应要求做微观分析理解,只要求掌握各知识点的代号与作用,这样介绍他们显然接受会有困难。如果采用形象直观方式来处理,在实践中已证明符合中职学生的接受能力,效果大不一样:“三极管的基极是起控制作用的,需要一把椅子‘b’;发射极发射电子就像在掷铁饼‘e’;集电极‘c’正张口吃电子。”几十字即可清楚地介绍,达到要求学生掌握三极管电极的作用与代号的目的,也有利于在教学中结合肢体语言,加深学生的记忆。
  (二)与中职的教学实际有差距。众所周知,中职教育主要是岗前培训教育,首要任务是辅助学生在生产第一线上岗。对各专业内的设计、规划能力等由于所需知识相对于只有两年在校学习的中职学生来说过于广泛,因此对刚完成义务教育不久的学生应该基本不做要求。如果在中职教材中过多地加入所谓的扩展知识则有可能与中职教育的教学实际脱离。例如,电器专业教材(王廷才、王崇文《电子线路计算机辅助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介绍的软件仿真检测运行知识,主要是因为需要较多元件及电路知识才能进行电路设计,从而才会使用到的。在教材中加入这些内容,会使好学的学生要求老师占用过多教学时间进行解答,影响对数量较多其他学生的教学,不好学的学生则会更感迷惘。正是基于此种考虑,笔者在所编写同样是介绍“Protel 2004”软件使用的中职教材(谈炽东《电路CAM技术基础》,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年版)中,完全不介绍软件仿真检测运行知识。在中职的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学科教材中,此种与相应专业教学实际脱节的情况尤其严重。
  或许有些人是从“全面”来考虑,认为学生进入到社会后有可能要用到所介绍的扩展知识,这显然忽视了中职教育主要是岗前培训教育,并不是研究培训教育,中职教育主要强调实践性和操作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面向就业的综合能力。不可否认,有些学生毕业以后会用到这些扩展知识,但这往往是要经过其他各种途径掌握了使用这些扩展知识的基础,才能有此机会的,也就是说其已脱离了中职教育的范畴。因此,我们不应在中职教育中取代高职等其他教育的作用。
  (三)与就业现实有差距。好的教材,特别是专业教材会使人在离开学校时还觉得有用,在做相关专业的工作中常常会拿来参考。表1是笔者从2005年至2013年担任班主任所统计的学生离校后情况调查表(其中班名后圆括号内数字是离校时实习人数)。
  尽管就业情况会受多种因素影响,但只有几个学生做本专业与设计有点关系的辅助工作,学生普遍反映实习并不是在校所学知识的实践,毕业后,从事本专业工作就必须自学很多新知识才能胜任。这多少从一个方面说明了我们的教学与就业岗位存在差距。例如,模具教材(任建伟《模具工程技术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编入的“冲模设计的程序及实例”,就要求有“冲压工艺分析、选择结构形式、确定压力机”等知识,显然让中职学生来学习,不会对就业有太大的帮助,企业家是不会让没什么生产经验的人来搞设计的。
  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而社会对学生的要求是无限的。这种说法从长远、从广义来说完全正确,但如果并不是据此进行学法指导,仅用于作脱离实际来编写教材的理由,显然失于偏颇。以笔者17年的工厂经历来看,企业对新员工在技术层面的要求主要是有本专业的基本常识和基本技能,至于新员工的知识面并不会有太多的要求。特别是对中职学生,只要求能上岗、懂学习就是合格的员工。如需要具备比较全面知识员工的话,企业是会从高职以上毕业生中挑选的。
  二、以学生为本编写中职教材
  (一)回归中职教育本位,面向所有学生。教材是学生直接接触教育时间最长的硬件之一,也是规范整个教学内容、教学方向的主要依据。作为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认识教材与通常的论著在读者方面上的区别,摸索出一条适合中职学生实际,使每个学生都能发展的教材编写之路。
  中职教育有三个目标:一是培养学生成为能在社会上立足、自食其力的人;二是将刚完成义务教育的学生培养成有基本生产常识,具备基本技能,能在生产第一线上岗的技术工人;三是为有志深造的学生打好基础,为高等教育输送具备一定的专业生产常识及技能的合格生源。中职教材的重点应该立足于这三者中的哪一个,很值得教材编写人员深思。   若重点放在为高等教育输送生源,则要求学生既掌握足够的专业基础知识,又应该学习一定的高中基础课程知识,显然这样会将中职教育变成改进型的普通高中教育,会使更多学生增加被动感,对学习没兴趣,导致为高等教育输送的生源质量下降,所以这不该成为中职追求的目标。中职教材的编写应该从中职教育的第一目标出发,将重点放在第二目标,把为高等教育输送生源放在次要的地位,这样才能面向所有的学生,容易增强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能够带着应知应会的知识与技能走向社会。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为高等教育输送的生源质量,体现中职教育的宗旨。上述分析的介绍三极管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二)摈弃传统教学观,编写贴近学生实际的教材。中职教学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实践型教学活动,其最终目的是要教会学生完整地做好一件具体的事情,形成一种具体的技能。这就必然要求包括教材编写等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要服务于学生技能的形成,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学生学会学习和获取新知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表面看来,按照“知识传递型”教学观编写教材似乎也可以实现以上目标,但从中职学校的生源来看,这会加重学生的“被动感”,结果肯定会不尽如人意。苏州大学朱永新教授说:“如果只是被动观察,缺乏亲身体验与主动参与,技能学习也有很大的困难。”因此,中职教材编写应以国家的教学大纲为指导,以行业上岗资格为标准,从中职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出发,启发中职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动手,进入相关专业的学习,掌握提高专业技能。
  将原理、规则、操作要点等编成“打油诗”、“顺口溜”等是一种按照中职学生接受能力编写教材的好方法;而将相关知识融会在有吸引力的项目例子中,则是种增强学生主动性的编写方法之一。这种方法目的是利用好奇心吸引学生,引导学生进入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使学生在不断取得成功的过程中增长知识,在快乐中掌握技能。
  例如,计算机专业的三维绘图课程教材《3DMAX》,建议开始就展示一个能体现三维绘图的综合项目,让学生对三维绘图课程有一个直观的初步认识,也期望起到引起兴趣的作用。然后将整个项目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分解成若干个例子,分别介绍标准基本体作图、对齐、阵列、组合、基本体编辑、动画设置等,三维绘图行业上岗资格所要求的知识一一进行介绍,使学生容易从学习中不断地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并从中了解软件的操作要领,记忆各按钮的作用。改变那种先介绍软件界面、按钮的操作及作用再举例子等“知识传递型”的编写方法。
  (三)编写教材不要贪大求全。这里所说的“大”是指部头大,“全”指的是知识全。部头大对多数中职学生来说,无论写得多么好,其第一印象就有种恐惧感了。中职教材一般以200页(30万字)左右为宜;当我们在追求知识全的时候,往往容易向高职教育看齐,忽视中职学生的能力,而偏离中职教育的本位,也容易把自己辛苦编写的教材变为空中楼阁式的教材,将学生头脑当成“被填满的容器”的工具。中职教材只需要把各自专业行业的上岗必需知识介绍好,就可以辅助学生进入社会后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陈其纯.电子线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1
  [2]王廷才,王崇文.电子线路计算机辅助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97-214
  [3]谈炽东.电路CAM技术基础[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4]任建伟.模具工程技术基础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46-161
  [5]钟启泉,吴国平.革新中国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283
  [6]彭勇.中等职业教育公共基础课程职业化转型初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23)
  [7]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15
  【作者简介】谈炽东(1957- )男,广西梧州人,梧州市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高级讲师,家用电子产品维修技师,机械助理工程师;谈宇杰(1968- )男,广东广州人,广州市电子信息学校教师,中学一级教师。
  (责编 江月阳)
其他文献
【摘 要】以《再别康桥》教学为例,在教学中实施自主探究式学习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中变得独立、自主,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同时,通过对徐志摩另外两首诗的比较鉴赏,训练学生举一反三的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形成创新能力。  【关键词】新课改 山区少数民族学生 语文 创新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1B-0062-02  语文
期刊
【摘 要】阐述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的应用,比较具体地讲解情境创设的过程和方法。  【关键词】高中政治 情境创设 以问代教法 角色扮演法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1B-0077-02  高中政治是一门抽象性和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在教学中难免给学生造成严肃刻板的印象。怎样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形象且贴近生活呢?这就需要在“情境”上下足功夫
期刊
【摘 要】总结近年来百色市中考语文试题的几个亮点,指出命题的科学性规范性对日常教学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关键词】中考试题 科学规范 引领教学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1B-0120-01  中考既是水平性考试,又是选拔性考试。既要重视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又要重视评判考生的应用能力、潜在能力;既要兼顾《语文课程标准》和《
期刊
【摘 要】分析新课改下语文教学的新要求,阐述语文教师为适应新课改的要求,需要注意进行调整和提高的六个方面的知识能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 新课标 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3B-0007-02  2012年,广西正式进入高中新课标改革。全新的课程理念与要求,全新的课标体系与教材,以及由此带来的新的课时设计与安排,这对语文教学
期刊
【摘 要】分析机加工专业实践技能培养需求,以柳州市鹿寨职业教育中心为例,阐述目前职业院校实践基地的建设模式,探讨机加工经营性实训基地的“运营模式”。  【关键词】机加工 经营性实训基地 “运营模式”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1B-0053-03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机加工方面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中职学校也加大了对机加工专业
期刊
【摘 要】分析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从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方面开展环境教育,并以人教版必修I“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为课例,探讨在地理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的方法。  【关键词】高中地理 环境教育 渗透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1B-0097-03  环境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所面临的三大难题之一。20世纪80年代以后,伴随着环境污染
期刊
【摘 要】基于历史知识目标检测的视阈,从五个方面,对普通高中历史科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的创新进行思考。  【关键词】高中 历史 学业水平考试 命题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1B-0118-02  《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学业水平考试是根据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教育考试规定,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的考试,主
期刊
【摘 要】分析中高职林业专业课程体系衔接存在的问题,从文化基础课模块的衔接、专业课程模块的衔接、专业技能课程模块的衔接等方面探讨中职现代林业技术专业与高职林业技术专业的衔接问题,促使职业教育内部体系完善,为不同类型教育间的均衡发展提供条件。  【关键词】中职 高职 林业专业 课程 衔接 标准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3B-0014-0
期刊
【摘 要】讨论中职成人在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模式的改进,分析教学模式改进的成效。  【关键词】中职 成人在职 畜牧兽医专业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3B-0042-02  中职开设成人在职学历班教育,是一个新课题。目前各中职所开设的成人在职学历班,基本上是全日制中职教学模式的缩水版,还没有科学规范的教学模式,很难保证其教学质量
期刊
【摘 要】从四个方面阐述把时政资源应用于高中政治教学的策略:切题选材,联系实践;教辅结合,增益知识;渗透教学,创设情境;有效评价,激励探究。  【关键词】高中政治 时政资源 应用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3B-0076-02  高中政治是一门融社会性与现实性为一体的课程,注重学生的道德情操与人文底蕴培养。教学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文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