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人物“活”起来

来源 :阅读(中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swh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学们都知道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离不开写事。那么,是不是写清楚事情就能够把人物写好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如何让你写的人物鲜活起来?汪老师教给你们三个秘诀。
  我们先来看以下例文:
  孙中山又是生气又是心疼,便对妈妈说:“你为啥要姐姐受这份罪呢?姐姐缠了脚,还能下田干活吗?”
  妈妈叹了口气说:“孩子,我也知道缠小脚不好,可这是祖宗传下来的呀!女孩子不缠小脚会被人家笑话的。”
  “既然知道缠小脚不好,就不该去做。别人笑话怕什么!”
  “你年纪小,还不懂得这些事。”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孙中山破陋习》
  语言和神态是人物内心世界的直接表露,对表现人物的性格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段文字中,作者选取了最能表现人物个性特点的神态及语言去进行细致描写,让我们体会到了孙中山对封建陋习的憎恨与抗争,以及其母亲对封建陋习的盲从与无奈。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物形象就跃然纸上,“活”了起来。
  此外,好的语言描写一定是符合当时的情景及人物性格的。我们再来看《第一朵杏花》中的一段文字:
  这一天,竺爷爷正在书房里看书,忽然听见窗外一个小孩子的声音:“竺爷爷!竺爷爷!”
  是谁喊得这么急?他趕忙走出书房,一看,就是前院的那个孩子。
  “什么事情啊?”
  “竺爷爷,杏花开啦!”
  “什么时候?”
  “刚才。”
  “是第一朵吗?”
  “是。”
  这段文字中的人物对话非常简洁有力,符合当时非常急迫的情景,让我们感受到竺可桢爷爷那种兴奋、激动的心情。一个热爱研究科学的老者形象就在我们眼前“活”了起来。
  描写一个人,不仅要听他怎么说,更要看他如何做,正所谓“听其言,观其行”,行为动作描写是直接刻画人物形象、展示人物精神面貌、把人物写“活”的重要手段。那么,怎样描写人物的行为动作呢? 首先来看《哪吒闹海》中的一段文字:
  一天,小哪吒带上他的两件法宝——混天绫和乾坤圈,来到大海边。他跳进大海里,取下混天绫在水里一摆,便掀起滔天巨浪,连东海龙王的水晶宫也摇摆起来。龙王吓了一跳,连忙派巡海夜叉上去察看。
  夜叉从水底钻出来,只见一个娃娃在洗澡,举起斧头便砍。小哪吒可机灵啦,身子一闪,躲过了这一斧头,随手取下乾坤圈,向夜叉扔去。可别小看这小小的乾坤圈,它比一座大山还重,一下就把夜叉给打死了。
  一个人做事的时候,会有许多行为动作。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这些动作一个不少地都写出来。我们要去选择那些关键性的、最有意义的动作来写。在这段文字中,作者抓住“跳进大海”“取下”“一摆”“掀起”“一闪”“扔去”等关键性的动作来写,展示哪吒机敏、勇敢的形象。
  有一位作家曾说过,最难的不是写动作,而是写出有特点的动作,从动作中把人写活。那么,这就要求我们把人物的动作写准确。如何做到这一点呢?请读一读这段文字:
  它们的叶子十分相似,但是药性不同。怎样区别它们呢?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他接着往下写:“鸡肠草,生嚼涎滑;鹅肠草,生嚼无涎……”
  ——《李时珍夜宿古寺》
  这段文字描写李时珍亲自尝药草的情景。作者先写“端详”,再写“扯下一点”“嚼嚼”,最后“往下写”,这样一位医者仁心、严谨认真的李时珍就“活”了起来。
  人物内心世界,指人物内心的喜、哀、乐、忧伤、犹豫、嫉妒、向往等复杂的感情。在写人的文章中,如果能恰当地描写人物心理,可以更有效地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中心思想。请看以下例句:
  大鲈鱼摆动着强劲有力的身子游向湖心。汤姆叹了口气,心想:我这辈子再也钓不到这么大的鱼了。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这段文字中的内心活动,让我们知道了汤姆心中的遗憾。但汤姆最终还是把这条鱼放回湖中,说明他依然是一个“遵守规定”的好孩子,很好地突出了“严于律己、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这一中心思想。
  再如《我给江主席献花》中的一段文字:
  我走上前去,把一束鲜花献给了江主席。他望着热泪盈眶的我,微微地俯下身,爱抚地把我拥进他那宽大温暖的胸怀。我就像一个失散多年的的孩子重又回到了母亲的怀抱,顿时感到一股股暖流流遍全身。
  这段文字描写了香港回归时,一位香港中学生姜咪咪向江主席献花后内心的欣喜和幸福之情。这是真实的,人物的内心活动也合情合理,既表现了自己内心的温暖,也表现了香港同胞的幸福,突显了“热爱祖国”这一中心思想。
  同学们,看了汪老师的三个秘诀,是不是有种跃跃欲试的感觉?赶紧拿起笔,让文字中的人物在你的手中也“活”起来吧!
其他文献
每一个孩子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星星”,可是在地球上还有一些“残缺”的“星星”。《地球上的星星》就是讲述了一个“残缺”的“星星”的故事。让我们走进《地球上的星星》,了解这颗“残缺”的“星星”。  男孩伊夏在父母和老师的眼里就是个学习成绩差的“熊孩子”。在一次闯祸后,忍无可忍的父母将他送进了一所寄宿学校,希望他能改变。可是伊夏在新学校里的情况依然很糟糕。直到遇到了尼克老师后,伊夏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
期刊
中国历代画家中,宋徽宗赵佶可以说是最著名的皇帝画家了。他的绘画重视写生,以精工逼真所著称,在花鸟画创作方面最为出色。  赵佶不但自己爱好绘画,而且提倡绘画,大量收罗古今名画,严格画院考试,吸收绘画人才。因此,他也是一位有着很高鉴赏能力的画家。  有一年,宫里的荔枝树长了许多果实,孔雀在树下啄食掉落的荔枝。赵佶一看,高兴极了。他把画院的画师叫来当场写生。画师各显本领,画出了一幅幅《荔枝孔雀图》送给宋
期刊
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①水成村。水边杨柳数株,中夹②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③捷④。  ——選自《民国老课本》  ①临:靠近。  ②夹:夹着、穿插。  ③甚:很。  ④捷:快。  在乡间农家有用茅草搭盖的房屋和用竹子围成的篱笆,靠着河边而形成村落。小河边有几棵杨柳,中间还夹着桃树和李树,一对燕子在树丛间穿行,一会儿高,一会儿低,飞来飞去,速度很快。  下面谜语的谜底就在古文里,请你猜一猜,
期刊
复活节岛,是太平洋东部的一座火山岛,东距智利3700多公里。小岛土地贫瘠,动植物稀少,沿海竖立着几百个巨型半身石像,并有大量未完工的石像和石台,因此,当地语称小岛“拉帕·努伊岛”,意思是“石像的故乡”。这些石像永恒记述了小岛上的人们超凡的创造力,以及留给后人无法猜透的神秘感。1995年,该岛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发现石像的是来自当时欧洲的水手。1722年4月,这些欧洲水手来到了位于太平洋东部
期刊
翻过四月的篇章,不经意间,空气中已经有了五月的气息。  五月,季节的脚步从春迈入夏的门槛,我总以为春天里,自然万物的演出还处于彩排阶段,小试牛刀而已。五月一到,它们会把所有的精彩毫无保留地呈现出来,酣畅淋漓,倾情绽放。这样的五月,透着一股子诗情,一股子温情。  时光无声,万物能捕捉到节气的变化,我们能感知到节日的情谊。五月里,雷打不动的是我要托一束暖人的康乃馨,将我心底里最虔诚的祝福送給我的母亲。
期刊
俗话说:“躲雨躲到城隍庙——尽见鬼。”今天,我就当一回钟馗,带你们见识一下我们三(16)班赫赫有名的“鬼”江湖。  瞧,前面这个男孩个子不高,眼睛几乎眯成一條线,他叫汤钱松,是远近闻名的“调皮鬼”。有一次他的同桌上课时不知不觉进入梦乡,汤钱松眼珠子一转,趁老师不注意,拿起水彩笔,在同桌鼻子下面画了一撮八字胡,活脱脱一个“阿凡提”。等同桌醒来回答问题时,全班同学笑得前仰后合。结果,“调皮鬼”被留校罚
期刊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说:“我不在家,就在咖啡馆;不在咖啡馆,就在去咖啡馆的路上。”咖啡馆对人们有着强大的吸引力。现在越来越多的咖啡馆开始利用各种新奇元素吸引顾客。在动物主题咖啡馆里,动物爱好者们可以得到猫咪、鹦鹉、变色龙、绵羊甚至蛇的陪伴;在相机主题咖啡馆里,摄影爱好者们被随处可见的摄影元素吸引;在3D打印主题咖啡馆里,“技术控”们可以交换想法,把自己的前卫设计付诸实践……本期“大开眼界”将带你走进世
期刊
本名刘航宇。儿童文学作家,自由画师。短篇作品见于《儿童文学》《少年文艺》《读友》等刊物。曾获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第六届“周庄杯”全国儿童文学赛二等奖、第二届青铜葵花儿童小说奖“金葵花奖”等奖项。  我到了初中,才真正地开始读到一些小说。  我上的那所初中,是一个封闭式寄宿制学校。我们班里當时每个月会订两本杂志,供同学们传阅。每次传到我手中的时候,那两本杂志往往已经被翻得快烂了。可里面的故事真吸引人
期刊
看谜题猜成语。  抢时间——( ) 大合唱——( )  神枪手——( ) 说梦话——( )  糖广告——( ) 长篇话——( )  根据成语典故,在横线上填写历史人物的名字。  ( )煮豆燃萁 ( )精忠报国  ( )铁杵成针 ( )大摆空城计  ( )四面楚歌 ( )断案,铁面无私  有这样一副对联,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写得很妙,耐人寻味。你认为填什么字最合适。  青山原不老为( )白头,绿水本无
期刊
寒假里,我的女儿问我,为什么放了假还有这么多作业……同学们大概都经常为“作业”所苦吧?在我们的学习生活里,“作业”还真是无处不在,难怪谢尔大叔写了《作业机》这首诗:  作业机,哦,作业机,世界上最完美的机器。只要把作业放进去,再投进一角硬币,按下按钮,等上十秒,你的作业就会出来,又干净,又整齐。  你看,诗人构想出“作业机”这样一个东西,而有位日本儿童文学作家的笔下,出现了一家“课外作业代写公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