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与人文精神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remea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常听到同事议论:语文和数学两个学科,对于学生情感的熏陶是不同的。语文教育从来就注重文道的结合,许多范文情理并茂,自始至终对学生的感情产生积极的影响。数学因为研究对象的特殊性,课堂教育显得比较理性抽象,很少对研究对象有感情的介入。总之,语文形象而赋予情感,数学抽象而少热情。教数学注定是少激情的,细想似在情理之中、又好象在情理之外。近来听了两节课,对这个问题有了新的感悟。
  [情境描述]
  案例1:《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整理和复习》
  教师要求学生编一道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来说一说分数乘除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课堂中学生举了很多生动有趣的例子,教师给予一一肯定。其中的三个例子,我总觉得不是滋味:
  1、放学后,我和谭仕佳去龙山河游泳,我横渡河流用了5分钟,比谭仕佳多用1/4,谭仕佳用了4分钟。
  2、小明今天用农药去捉虾,卖了70元钱,今天卖的钱比昨天多1/6,昨天卖了60元。
  3、小红和小军看1本故事书。小红从前往后看15小时看完,小军从后往前看10小时看完。
  从数学知识的准确性来讲这三例是完全正确的,但学生没有大人陪伴的不安全性、用农药捉虾的违法性、看书从后往前看的不合理性都被忽略了。小学生由于生活经验的局限,对生活的认识还很幼稚、肤浅,不能完全摆脱课本例题和教师讲解的束缚,他们往往满足于提出一个问题和解决问题,而较少去考虑提出的问题是否合乎情理、合乎法律,解题的结果是否可信。数学教育除了科学的严谨性以外难道真的没有其他值得关注的了?难道我们不应该更多地倾注情理吗?
  案例2:“你怎么看?”
  在“平均数”的教学中,在知识应用这一环节,一位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小明的身高是140厘米, 他能走过平均水深100厘米的小河吗?”“不能,小河平均水深100厘米,浅的或许会比100厘米浅,深的或许会比100厘米深,甚至于超过140厘米。如果水深超过了140厘米,小明过河就危险了。如果这个问题中的‘平均水深100厘米的小河’改成‘水深不超过100厘米的小河’,那么小明就能安全过河了。”一位同学作了回答。他的回答博得其他同学阵阵掌声,也令听课教师肃然起敬。
  但授课教师并没有就此结束,而是从合理性上继续让学生讨论。最后大家认为,刚才同学回答只要水深最深处不超过100厘米就能走过,是一种片面的认识。理由是:
  1、因为过河还要考虑到很多的因素,比如:水流是否湍急、河床是否易凹陷、小明是否怕水、小明是否能处在100厘米及以下水位身体不漂浮……只要有其中的一项,过河可能就会不安全。
  2、水深超过140厘米也不一定过不了河,假如有船、有桥、有大人的帮助,或者小明水性好,自己能游过去……
  众所周知,爱模仿是小学生的天性,课堂上的肯定无形中会成为学生去尝试的动力,一旦发生意外,如何是好?这位老师的可贵之处就在于能跳出数学的局限,从关爱生命角度来考虑。
  [反思]
  这两个个案例足以让我们从另一个视野来观察、思考我们的教学,数学课堂除了带给学生数学的收获外,还应带给学生什么?
  《新课表》在情感与态度方面已经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肃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这涉及数学学习的好奇心、求知欲、自信心、自我负责的精神、意志力、对数学的价值意识、实事求是的态度等诸多方面。
  但是由于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数学教育存在过多的短期功利色彩。因此,在数学教育的实践中,我们大多数教师传给学生的是充满“科学精神”的“业”,而没有挖掘富有“人文精神”的“道”;更多的是教给学生如何求“真”,恰恰忘了也应教会学生如何去求“善”与“美”。不用置疑,数学教育应传授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和科学的思维,但数学是具有纯粹的理性与完美形式的真善美事物,数学中蕴涵着使人道德优化、促使美德生成的力量。实践证明,单纯的强调数学教育的科学性与实用性是对数学教育的削弱,对人的精神品格的形成可能产生消极的影响。只有把技术、文化、人格三位一体地统一于科学文化这一范畴,才能真正使数学教育的技术性功能和文化素质教育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要使人格培养和道德教化时刻“渗透”、“融合”于数学活动中。既要体现在教育活动的预设中,做到有的放矢,也要时刻体现在教育的生成中,在师生之间的每次互动中自然流露,使之成为教育的亮点。作为数学工作者,我们不要忘记应让数学教育充满文化和生活气息,让数学教育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起到人格教化的作用,在数学教育中多一些人文的关怀,让学生不但是未来的一个“科学人”,还是一个“文化人”。多年以后,知识可以忘却,但根植于科学知识中的文化将让学生受益终身。
其他文献
《瀑布》是一首写景诗。全诗集瀑布的音响美、色彩美、形态美于短短的百字之内,从三个不同角度向读者展示瀑布的壮观景象和雄伟气势,读来如临其境,令人心旷神怡。  “还没看见瀑布,先听见瀑布的声音。”作者如高明的摄影师一般,以虚写实。因为距离远,故而只能让读者未睹其形,先闻其声。这样写既符合逻辑,更引人入胜,达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接着,作者顺流而下巧用“移觉”,以景写声:“好象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象阵
期刊
新课标特别强调课堂教学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活中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使学生真切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数学真有用。人教版第十二册第二单元《比例的应用》学完后,在上练习课时,我联系生活实际设计了一道实践活动题,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得出解题方案,然后通过四人一小组合作,经过实践测量、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我设计的题目是这样的:“我们学校操场北边有一根高电线杆,我们可以怎样知道它的高度呢?” 
期刊
散文的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说其是重点,是因其语言精炼、行文隽永、手法巧妙,对学生爱好语文、学好语文大有裨益。说其是难点,是因其“神不散”,但毕竟“形散”,不像记叙文那样完整、说明文那样明白。因此要教好散文,一定要针对散文的特点,再现散文的意境,将动人的画卷展现在学生的眼前,把感情的清泉引入学生的心田,让学生在深情的赏析中把握文脉,学习语言,领悟其蕴含的思想感情,掌握其表达技巧,
期刊
后进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对象。笔者曾从事多年的职业学校德育工作,长期的实践,使认识逐步加深,随之适应。现就后进生转化再谈点滴体会。  对后进生进行科学管理教育,分析后进生的思想特征,对后进生进行素质方面的培养,是我们的主要管理目标。中学阶段正是学生人生黄金时代的开始,他们的心理由于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自觉性、依赖性错综复杂,于是学生的思想素质、心理素质和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不同程度的相对低
期刊
插图以生动形象的图画表现文章的主要内容,揭示文章的主题,体现编排者的意图,具有“意外之意,味外之味”的作用。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不同版本的插图既有许多共同点,也有一些细微差别。笔者以《愚公移山》的插图为例,谈谈这些变化。  《愚公移山》是一篇寓意深刻、妇孺皆知的寓言。其插图的作者是我国著名国画大师徐悲鸿,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作者的创作意图是为了颂扬中国人民的愚公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动
期刊
为了备战中考,许多学生披荆斩棘,攀越了高高的书山,乘风破浪,渡过了漫长的学海,只盼着在中考中一举获胜、功成名就,顺利地进入高一级学府学习深造。可不巧的是:由于心理素质不好,或者是答题的准确率不高,亦或是时间不够用,也或者是一开始做题就碰上一两个难啃的,把自己搅得头晕脑胀、无力自拔而耽误了做题时间造成失败……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大多数考生都未能如其所愿。有的考生在临考中还会出现晕考现象而导致考试功亏一
期刊
一、朗读能更好地理解课文  高声地、拿腔拿调地反复朗读的过程,也就是对课文细细咀嚼,细细玩味,细细推敲文章含义、音调、韵味的过程。通过朗读使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促进了思维的积极活动。这样,就会使不甚理解的语句得到较深的理解。    二、朗读有利于记忆  学生在把课文高声地反复朗读的时候,眼看、心想、口念、耳听,各器官配合,同时并用,印象就深刻,会久久不忘。那些脍炙人口的名篇、语言优美的课文,
期刊
人的情感是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体验。语文情感教育是指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理论,针对语文教材实际,凭借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和培养学生积极的社会情感。世纪之交的语文教学呼唤学生发扬主体情感,所以我们对待学生不能仅仅是把他们当成是我们教师进行个人表演的道具,而应把他们当作是有独特个性的个体,尊重他们的精神,尊重他们的情感。刘勰云:“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语文老师要努力
期刊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个理念贯穿于我们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也充分体现在每堂课的练习设计中。一个好的练习设计直接关系到一堂课的成功与失败。练习作为学生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不仅是巩固知识、运用知识、训练技能技巧的手段,而且还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和能力培养的不可缺少的重
期刊
数学课上得好坏,其中一个关键是看老师是否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初中生的年龄还小,自控能力不强,只有当他们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时,他们的学习才不会是被动的,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也能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对他们的长远发展将产生持续性的影响。  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不是天生的,而是依靠后天的培养和指导。作为教师要想使学生数学成绩提高,首先要提高他们学习数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