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文学翻译中艺术语言的处理探讨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jysd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英语文学翻译中,翻译是否准确,将对人们的理解产生直接影响。在翻译英语文学的过程中,既要重视原文意思表达的正确性,又要适当地加入艺术语言处理。本文围绕英语文学翻译中艺术语言的处理展开了讨论。
  【关键词】英语文学翻译;语言艺术;处理;原则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标号】2096-8264(2020)38-0085-02
  引言
  在对英语文学作品进行翻译时,翻译者要全面了解文学作品背后的各方面信息资料,才能将英语文学作品中的深层次含义进行全面表达,同时还要进行艺术语言处理,然后将翻译成不同语言的英语文学作品供读者阅读。
  一、英语文学翻译中所包含的文化元素
  (一)语言是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代表
  在国家文化中,语言可谓是文化的精髓,不同的时代,都具有彰显时代特色的语言。所以,在对英语文学作品进行翻译之前,首先要对这个国家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进行全面了解与掌握,翻译者将英语译成汉语的过程,从根本上来说,就是文化视角进行转化的一个过程,在对英语文学进行翻译的过程中,不只是在翻译、转换语言,更是对两种不同文化、不同思维方式、不同生活习惯等的转化。
  (二)英语文学作品的诞生,都有其独特的时代背景
  对于读者来说,其阅读的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文学作品背后的整个时代。所以,在翻译英语文学作品的过程中,翻译者不能简单地、直白地将英文单词一个个的翻译成汉语词语,而是要在阅读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将英语文学作品中的文化进行完整、准确地翻译。翻译英语文学作品不只是为了单纯的翻译,而是要将文学作品中的文化进行翻译与传播,可以说,翻译者不单单是在翻译文学作品,更是在对文学作品中的文化内涵进行翻译。通过翻译的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对其他国家的优秀文化进行学习。无论是汉语文学,还是英语文学,都属于是国家文化的象征,不同的文学就是站在不同的角度来对进行文化诠释。翻译英语文学作品,不是单纯地将文学作品从英语翻译成汉语,而是要求翻译者在理解掌握英语文学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的基础上,进行文学视角的转换。
  二、英语文学翻译中的艺术表达
  英语向汉语进行转换的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枢纽,那就是语言的艺术性,在英语文学翻译中,属于最重要的一个内容。作为一名合格的英语文学翻译者,要确保翻译过程中有效传达原作者的思想情感以及写作风格,同时也要在具有差异性文化思想的基础上,适当增加符合本国读者阅读习惯及阅读特点的语言。
  第一,译者要对原著进行充分的理解,在翻译过程中进行合理的再创作。译者要在遵循语言逻辑的同时,加上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并进行合理的在创作。这样可以避免出现简单、片面理解英语单词字面意思的问题,同时也能将英语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意义和灵魂融入翻译过程中,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对西方国家的文化特色等有更清晰的了解。翻译者对原著进行合理再创作的过程中,必须要确保原作者的写作意图、写作背景、中心思想等进行准确的传达,然后结合本国语言表达的常用方式来进行理解,并展开合理、适度的创作,将英语文学作品成为我国读者和西方不同国家进行交流的重要桥梁。
  第二,译者要对英语文学作品的内容进行艺术性表达。译者针对英语文学作品进行翻译时,首先要对原著进行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同时还要确保译文内容的表达具有艺术性特点。换句话说,不同的译者具有各自不同的艺术特点及风格,所以,在对英语文学进行翻译时,会在词语、句子、语法等各个方面的运用上存在很多不同之处。译者在翻译英语文学时,要积极寻找两个国家在文化中的沟通点、契合点,然后在对两国文化差异进行尊重的基础上,凭借译者所具有的专业知识及翻译能力,实现作品之间、文化之间的互通与交流。
  三、英语文学翻译中艺术语言处理的原则分析
  (一)坚持忠实原文的原则
  译者借助艺术语言来对英语文学作品进行翻译时,要在结合原著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展开翻译,原著中囊括的所有内容以及所有的情感思想,都必须要充分体现在译文之中,不能随意增加或减少,更不能出現语言与语言冲突的现象。在翻译过程中,翻译者不能将自身的个人情感带入其中,不可用自身的观点来主观推断原著的思想观点,保证翻译内容与原文的一致性,确保译文客观且真实。需要强调的是,这里所说的忠于原文,并不是要逐字逐句地将原文翻译成汉语,翻译者要巧妙、恰当地运用表达技巧来对原文的思想观念、历史背景、情感内容等进行准确传送,帮助读者进行更好地理解与掌握。
  (二)坚持尊重时代背景的原则
  在英语文学作品中,通常都体现了鲜明的历史时代背景,原著对于当时的时代特色、社会风貌、思想观念等都进行了明确的阐述与解释。所以,译者要将英语文学作品中的艺术性语言和作品当时的时代背景、风俗风貌、社会环境等进行密切联系,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准确翻译。英语文学作品创作时所处的时代背景,深刻影响着作品的思想内涵。除此之外,译者要充分调查、了解作者在创作文学作品时的时代背景及生活环境,借助艺术语言来翻译文学作品,翻译后的文学作品需要将原著的历史性、时代性、艺术性特点进行充分的体现。
  (三)坚持译文流畅性的原则
  借助艺术语言来翻译英语文学作品时,翻译后的语言必须要确保流畅性。翻译后的作品不仅要与原文中思想内涵、情感表达等高度一致,还要确保翻译后的作品在语言上具有流畅性、连贯性的特点。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决定了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从阅读习惯到思维模式,都存在极大的差异性,所以,译者在进行翻译时,要充分考虑读者群体的年龄特点、作品的阅读使用范围等,不可直白翻译或生搬硬套,翻译之后的作品要与读者的阅读习惯以及读者的思维模式相一致。   (四)坚持合理规划译文的原则
  在英语文学翻译中运用艺术语言来进行处理的另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合理规划译文的原则。译者在分析掌握阅读群体的阅读习惯以及读者思维方式的同时,需要帮助读者来更加全面地对英语文学作品进行了解与掌握,作为翻译人员,在对英语文学作品翻译之后,要对完成翻译的文章合理规划其译文内容,使译文内容与国人的阅读要求、阅读习惯等保持一致。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决定了英语语法中的很多逻辑结构不同于中文阅读习惯,因此,在实际翻译中,翻译者不可生硬、死地进行翻译,而是要结合原文的结构、内容进行合理的转变,运用合理的语言表达方式,在确保原文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内涵保持不变的基础上,将作品翻译成符合国人阅读要求的文章。
  (五)其他原则
  借助艺术语言来翻译英语文学作品时,还有一些原则也是需要遵守的,这样可以促使翻译时在思想情感以及内容内涵方面,都能与原著保持一致性,同时还能提升原著的艺术性效果。比如说,译者在进行翻译时,如果存在与文中内容重复的部分,对读者的阅读体验产生不利影响时,翻译者就可以进行适当的删减;如果原文中由于时代背景、文化背景等而导致作品部分内容含糊不清时,译者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内容,帮助读者进行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学和外国文学之间存在极大的差异性,特别是在运用修辞手法的方面,翻译者在进行翻译时,可以将英语修辞手法转换为相应的中文修辞手法,为读者能够更好地对原著进行理解而提供保障。
  四、英语文学翻译中的艺术化方式
  (一)语音方式
  翻译者在翻译时,要排列好声、韵以及调,使译文和原文的内容、含义保持一致,并将作品的思想内涵以及作者的写作风格在译文中充分体现出来。在对语言方式进行应用的过程中,首先要对作品原有的风格特点进行明确,同时还要合理规划安排语言内容,从文章作品的结构上来确保其完整性,同时还要保证语句表达的流畅度。
  (二)词汇方式
  第一,加词。译者对原著进行翻译之后,在译文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一些词语或者短句,确保最终的译文在语句的表达方面,与中国读者的阅读要求及阅读习惯更为一直,促进读者更好地理解阅读效果。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加词与加义是完全不同的,加词只是将那些潜藏于原文字中的意思进行更充分地表达而已。
  第二,减词。在翻译过程中,翻译者通过合理减少词语的方法来提升语句表达的精炼性,促使译文更加精准进行表达。减词和加词完全相反,但又具有相同之处,都不能对原文的思想、内涵等进行改变。
  第三,引申。译者在进行翻译时,必须要结合语境来展开翻译,对词语、句子进行适当的调整,因此,翻译者可以利用引申的方式,以保证在不影响原著含义的基础上,促使词语的含义能够得到更为充分的表达。
  (三)语法方式
  所谓语法,就是语言结构中的法规,是语言能够得到正常运营的一种基础手段。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完成语法之间的巧妙转化,对语言进行更为合理地应用,将词语、句子、文章的涵义充分表达出来。
  五、结束语
  翻译者面对英语文学作品,对其进行中文化翻译,可以让更多的中国读者来阅读英语文学作品,促使中国读者不断拓宽视野,了解外国文化知识。翻译者在进行翻译时,要遵循、坚持一定的原则,不仅要将原著的思想、内涵等进行充分的表达,同时还要确保译文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读者的阅读需要。因此,在对英语文学作品进行翻译时,要确保作品具有时代性、统一性的特点,同时还要确保译文的完整度及流畅度,与中国读者的思维习惯、阅读习惯以及中国文化的表达方式等相一致。此外,翻译者要将自己的翻译风格融入译文之中,这样翻译出来的作品更具有魅力与特色。
  參考文献:
  [1]汪湘君.浅谈英语文学翻译中艺术语言的处理原则[J].国际公关,2020(02):276.
  [2]杜凌俊.英语文学翻译中艺术语言的处理方法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9,6(84):165-166.
  作者简介:
  刘艳红,女,汉族,河北平山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英语教学。
其他文献
【摘要】在20世纪的经济环境下,人们将自己对生活的期许寄托在艺术中,逐渐产生了超现实主义写作手法,使绘画创作有了更加深刻的含义。超现实主义以通过艺术作品将恐怖、奇异的特点传达给观看者,使观看者在欣赏的过程中可以对画家的思想有进一步的了解。超现实主义将未来与梦境紧密结合。而在具体的油画创作中,需要合理汲取超现实主义的精华,以进一步发挥该绘画手法的优势,为油画创作提供准确的依据。基于此,本文以超现实绘
期刊
【摘要】西汉刘向史学思想的确立与西汉社会政治学术背景是分不开的,他的历史思想继承了前人的理论成果亦有自己的见解,在天人关系问题上他强调天道取决于人道,在历史发展问题上他认为历史是不断变易的,但也是有规律可循的。他崇尚史著的实录精神,并认为总结历史兴衰教训,可以实现以史资治、经世致用的政治功能。他以著述为谏,冀以感悟时君,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其著述史料翔实,内容丰富,在编排体例上多有创新,具有很高的
期刊
【摘要】博物馆物(muzeálie)、博物馆性(muzealita)与博物馆化(muzealizace)是以斯特兰斯基(Zbyněk Zbyslav Stránsk?)为代表的捷克布尔诺学派在构建“科学博物馆学”过程中所使用的三个关键概念。在参考捷克博物馆学期刊和国际博物馆协会博物馆学委员会(ICOFOM)研讨文献的基础上,梳理了三个关键概念的起源与意义,并辩证地看待斯特兰斯基的博物馆学观点。  
期刊
【摘要】东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长足发展,也引发了许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本文将在研究东汉文化政策及其文化交流实践的基础上,对这一时期的中西文化交流进行一个较为全面的分析。研究发现,东汉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主要在于国内需要和外交目的,其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稳定东汉统治秩序;维护政权利益;促进文化交流,提高汉文化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东汉中西
期刊
【摘要】筝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乐器之一,在民间音乐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其流传的过程之中,与各地的本土民俗、音乐等文化因素相互融合,逐渐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各地方流派。在众多流派之中,潮州筝乐的影响较大,潮州筝乐与潮州文化、音乐以及方言相互影响,其旋律优美动听、幽雅清丽,音韵铿锵又不失淳朴,深受各地人民的喜爱。  【关键词】潮州筝乐;艺术风格;柳青娘  【中图分类号】J632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傣族民间剪纸艺术是我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伴随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作为傣族民间艺术瑰宝成了珍贵的历史文化财富,并且逐渐得到保护。本文旨通过讨论纪实摄影在云南德宏傣族民间剪纸传承保护过程中作用及价值体现,对纪实摄影与傣族剪纸艺术之间关系进行简要分析,肯定纪实摄影在“非遗”传承和唤起人们关注与保护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  【关键词】摄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德宏;傣族剪纸  【中图分类
期刊
【摘要】丁荫楠导演是我国第四代电影导演杰出代表之一,从他的处女作《春雨潇潇》,到《孙中山》《周恩来》《邓小平》到《鲁迅》《启功》等,十多部电影真实地再现了时代的风起云涌,历史人物的命运沉浮。他的电影充满了深度思考与美学思维融入,人物的角色充实而鲜活,剧情跌宕起伏,写实性的手法融合诗意的架构运用往往将观众一瞬间从银幕前带入角色所处的历史时期,感同身受的与主人公一起经历其人生的命运流转。相比前期的作品
期刊
【摘要】钢琴是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乐器,并且这种乐器受到群众的喜爱。在实际生活中,我国钢琴作品中对于传统音乐文化的渗入也是较为常见的,多数钢琴演奏家也把中国传统元素作为钢琴作品创作的源泉。把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音乐文化融入钢琴作品中去,不仅能够被大众接受,而且也能够传播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本文则是根据我国钢琴作品对传统音乐文化的渗透所进行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中国钢琴作品;传统音乐文化;渗透思考 
期刊
【摘要】军垦文化为石河子带来了丰富多样的红色旅游资源,弘扬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兵团精神,因此在石河子形成了独特的军垦文化景象,石河子人在军垦文化的引领下建设了许多优秀的红色旅游景点,其中军垦博物馆和军垦第一连最为著名。本文将借助SWOT分析法,通过对石河子红色旅游景点军垦博物馆和军垦第一连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一些发展战略。  【关键词】石河子;红色旅游;发展现状  【中图分类号】F592
期刊
【摘要】在自媒体时代,高校应用写作教学面临着种种挑战。本文以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的“头条学院新媒体定向班”培养模式为研究对象,探讨自媒体时代应用写作教学模式的建构,以期为应用写作改变传统固有的教学方式,以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的需要提供有价值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自媒体;定向培养;写作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标号】2096-8264(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