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教育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发展不同,学习程度不同,接受能力不同,出现了参差不齐的学生,有的思想品德差,有的学习差等。面对教学中这类学生,我们如何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呢?
【关键词】提高;后进生;学习成绩
在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如何能改变小学后进生已成了长期困扰教育工作者的难点,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的热点,这是搞好素质教育的一大举措。因而对占有一定比例的后进生,我们更应变嫌弃为喜爱,变忽视为重视,变冷漠为关注,变薄待为厚待。
素质教育主要的标志是:教师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由此看来。教育者如何对待后进生问题,后进生的境遇和状况如何,关系着我们教育者是否在全面育人,是否在实质性地进行素质教育。大量的事实说明:今天的“尖子”明天不一定就是“尖子”,今天的后进生,不一定明天还是后进生,更何况所谓“优生”与“后进生”的评判标准本身就有局限性和片面性。比如许多在校的优生,在社会实践中不一定工作就很出色,而有一些所谓在校时的后进生,倒还表现出了创造性。这说明:唯有坚持“面向全体”,特别是面向后进生才是切切实实的素质教育。
“后进生”在学校和社会的地位如何呢?答案是肯定的:受到歧视。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后进生”只能坐在角落里,这本身就让后进生体会到了人生的不平等,人格缺陷,扭曲和对社会的仇视,由此而起。
(2)“后进生”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和辱骂,是输在起跑线的群体,他们还没有冲出起跑线,就遭受到了失败的打击,成为心理最脆弱的懦夫。
(3)“后进生”不仅受老师的批评和辱骂。还会受“优生”的迫害和欺凌。学校班级实际上也是一个小社会,因为后进生往往是老师关注和收拾的对象,所以“优生们”都知道,即便是自己做了错事,老师也会原谅的,而“后进生”做了错事,往往会受到老师的责骂和惩罚。优生会有意无意借用这一点,来迫害和欺凌后进生,让“后进生”产生错误的人生价值评价观,形成一些仇恨心理,这些仇恨心理很容易变成犯罪心理。
(4)虽然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后进生的期望值过高,就会采用不正当和不科学的教育方式方法,导致后进生心理失衡,长期以往,形成心理偏差。
(5)“后进生”由于受学校,家庭,社会的普遍歧视,其心理,人格,人生观,价值观等都受到扭曲,极易走上犯罪道路。
现代教育中如何对待和转化“后进生”?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厚爱后进生,全面进行素质教育
由于“后进生”的种种表现欠佳而影响集体,作为人的正常处理反应,他们会不同程度受到师生的冷落,薄待甚至歧视。这样教育的结果是“后进生”更差。中小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对少年儿童进行身心全面发展的基础性素质教育,也就是说,应属于为少年儿童身心两方面的和谐,统一发展,为他们学会怎样做人和进一步的学习与发展,全面地打基础的教育。素质教育主要的标志是:教师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
厚爱后进生,就是真正做到以情动人:首先要做到“真诚”二字,既教师不应有丝毫虚伪与欺哄,一旦学生发现“有假”,那么教师所做的一切都会看作是在“演戏”,因为他们更缺少辨别能力。他们会说:“老师是说给我们听的,才不是那么回事。”结果是真的也变成假的了,其次做到“接受”,既能感受后进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心理表现和看法。如对学习的畏惧,犹豫,满足,冷漠,错误的想法和指责等,信任后进生,鼓励他们自由讨论。最后做到“理解”而字,即通过学生的眼睛看事物。
如果在后进生身上做到“真诚”对他们,善意理解他们,高兴地接受他们,一定会促进后进生的进步和发展。
二、将后进生当朋友对待
后进生只是暂时学习差点,底子薄点,或思想落后及行为习惯差一些。对于后进生,我们应该与他们交朋友,帮助他们,而不是歧视和孤立他们。那些暂时成绩不好的孩子本来在大家的帮助下有可能进步的,很可能就因为大家的冷漠而从而破罐子破摔,变成真正的后进生。一个班级乃至一个学校是一个集体,我们不能放弃某些人,形成自己的小圈子,而应该共同进步,使整个班级都形成一种良好的互帮互助的学习风气,相信这无论是对优生,还是对那些所谓的后进生都是有好处的。
三、给“后进生”多一点理解
对于后进生,首要的当然是给后进生更多的理解和关爱,使其心灵免遭伤害和打击。严格的讲,世间是没有后进生的。如果要说有后进生,爱迪生就是一个典型的后进生,他是被老师赶出学校的。可从他后来的成就来看,能说他是后进生吗?鲁迅,郭沫若他们读书的成绩,虽然不能沦落到后进生的行列,也算不了优生。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将人的智力分为七种,也就是说人的智力各有所长,后进生只能证明,他们在掌握知识方面的智力不如优等生而已,但就不能否认他们将有其他方面的才能,但我们的教育就给他们以当头棒喝,扼杀了他们的才智。况且教育并不是把分数当成唯一,这就我们九十年代初推进素质教育以来天天在反对的事情,重要的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健体。学会相处,学会工作,而不是学会赚分数。可是我们的教育从实际情况来看,特别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以来,更是强化了分数的重要性,教育纯粹已经成了分数的奴隶,全社会都在为分数而奋斗,这是形成后进生的罪魁祸首。淡化分数,善待每位教育对象。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学生之间的等级观念,才能减少青少年犯罪,才能填平“后进生”泥塘,这也是对“后进生”的最大理解。
四、“后进生”的转化
“后进生”或行为或学习成绩差。他们是学生中的特殊群体,也是学校教育中的老大难问题,学校教育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后进生”的转化。在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我们要抓住以下机会:
1、抓住开学之初,学生主观上“想上进”的时机。开学之初,绝大多数学生对新学期的学习生活都有一种憧憬,内心都有一种进取的愿望。在这方面,“后进生”的希望则更强烈写。他们热切期望在新的学习生活中能摘掉“后进生”的帽子,老师和同学们都能用新眼光看待他们,在学习新学科时获得好成绩。在行动上,他们也有进取表现,如开学之初以至一段时间内,学习,作业都比较认真,较少或不犯错误。这种“想上进”的心理需求,是转化“后进生”的有利时机。因此,教育者尤其是班主任此时应抓住机遇,通过谈心,表扬等多种激励手段,予以强化和巩固,促进“后进生”的转化。
2、抓住“后进生”“有了进步”的机会。冷眼,嘲讽是“后进生”经常受到的待遇。表扬,鼓励往往与他们无缘。人们往往成见其左右,对优生的点滴进步,都尽收眼底,而对“后进生”的明显优点,却熟视无睹。但现实告诉我们,看不到“后进生”的优点和进步,没有对“后进生”的肯定和鼓励,就不可能有“后进生”的转化。事实上,后进生并不是每个方面都差。他们有的只是学习成绩差。在其他方面表现不错:有的是表现差,学习成绩并不差;有一部分“后进生”甚至可能在某些方面有特长,如体育,音乐或美术等。即使是个别学习品德都差的“双后进生”,也有他们的长处,如讲义气。爱劳动等。要成功地转化“后进生”,就要看到他们的长处,他们的进步,不管是哪一方面的,只要是闪光点,哪怕是十分微小的闪光点,都可以给予表扬。
总之,转化“后进生”方法很多,以上共参考。如果在小学后进生身上做到“真诚”对他们,善意理解他们,高兴地接受他们,一定会促进后进生都进步和发展。
【关键词】提高;后进生;学习成绩
在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如何能改变小学后进生已成了长期困扰教育工作者的难点,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的热点,这是搞好素质教育的一大举措。因而对占有一定比例的后进生,我们更应变嫌弃为喜爱,变忽视为重视,变冷漠为关注,变薄待为厚待。
素质教育主要的标志是:教师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由此看来。教育者如何对待后进生问题,后进生的境遇和状况如何,关系着我们教育者是否在全面育人,是否在实质性地进行素质教育。大量的事实说明:今天的“尖子”明天不一定就是“尖子”,今天的后进生,不一定明天还是后进生,更何况所谓“优生”与“后进生”的评判标准本身就有局限性和片面性。比如许多在校的优生,在社会实践中不一定工作就很出色,而有一些所谓在校时的后进生,倒还表现出了创造性。这说明:唯有坚持“面向全体”,特别是面向后进生才是切切实实的素质教育。
“后进生”在学校和社会的地位如何呢?答案是肯定的:受到歧视。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后进生”只能坐在角落里,这本身就让后进生体会到了人生的不平等,人格缺陷,扭曲和对社会的仇视,由此而起。
(2)“后进生”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和辱骂,是输在起跑线的群体,他们还没有冲出起跑线,就遭受到了失败的打击,成为心理最脆弱的懦夫。
(3)“后进生”不仅受老师的批评和辱骂。还会受“优生”的迫害和欺凌。学校班级实际上也是一个小社会,因为后进生往往是老师关注和收拾的对象,所以“优生们”都知道,即便是自己做了错事,老师也会原谅的,而“后进生”做了错事,往往会受到老师的责骂和惩罚。优生会有意无意借用这一点,来迫害和欺凌后进生,让“后进生”产生错误的人生价值评价观,形成一些仇恨心理,这些仇恨心理很容易变成犯罪心理。
(4)虽然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后进生的期望值过高,就会采用不正当和不科学的教育方式方法,导致后进生心理失衡,长期以往,形成心理偏差。
(5)“后进生”由于受学校,家庭,社会的普遍歧视,其心理,人格,人生观,价值观等都受到扭曲,极易走上犯罪道路。
现代教育中如何对待和转化“后进生”?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厚爱后进生,全面进行素质教育
由于“后进生”的种种表现欠佳而影响集体,作为人的正常处理反应,他们会不同程度受到师生的冷落,薄待甚至歧视。这样教育的结果是“后进生”更差。中小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对少年儿童进行身心全面发展的基础性素质教育,也就是说,应属于为少年儿童身心两方面的和谐,统一发展,为他们学会怎样做人和进一步的学习与发展,全面地打基础的教育。素质教育主要的标志是:教师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
厚爱后进生,就是真正做到以情动人:首先要做到“真诚”二字,既教师不应有丝毫虚伪与欺哄,一旦学生发现“有假”,那么教师所做的一切都会看作是在“演戏”,因为他们更缺少辨别能力。他们会说:“老师是说给我们听的,才不是那么回事。”结果是真的也变成假的了,其次做到“接受”,既能感受后进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心理表现和看法。如对学习的畏惧,犹豫,满足,冷漠,错误的想法和指责等,信任后进生,鼓励他们自由讨论。最后做到“理解”而字,即通过学生的眼睛看事物。
如果在后进生身上做到“真诚”对他们,善意理解他们,高兴地接受他们,一定会促进后进生的进步和发展。
二、将后进生当朋友对待
后进生只是暂时学习差点,底子薄点,或思想落后及行为习惯差一些。对于后进生,我们应该与他们交朋友,帮助他们,而不是歧视和孤立他们。那些暂时成绩不好的孩子本来在大家的帮助下有可能进步的,很可能就因为大家的冷漠而从而破罐子破摔,变成真正的后进生。一个班级乃至一个学校是一个集体,我们不能放弃某些人,形成自己的小圈子,而应该共同进步,使整个班级都形成一种良好的互帮互助的学习风气,相信这无论是对优生,还是对那些所谓的后进生都是有好处的。
三、给“后进生”多一点理解
对于后进生,首要的当然是给后进生更多的理解和关爱,使其心灵免遭伤害和打击。严格的讲,世间是没有后进生的。如果要说有后进生,爱迪生就是一个典型的后进生,他是被老师赶出学校的。可从他后来的成就来看,能说他是后进生吗?鲁迅,郭沫若他们读书的成绩,虽然不能沦落到后进生的行列,也算不了优生。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将人的智力分为七种,也就是说人的智力各有所长,后进生只能证明,他们在掌握知识方面的智力不如优等生而已,但就不能否认他们将有其他方面的才能,但我们的教育就给他们以当头棒喝,扼杀了他们的才智。况且教育并不是把分数当成唯一,这就我们九十年代初推进素质教育以来天天在反对的事情,重要的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健体。学会相处,学会工作,而不是学会赚分数。可是我们的教育从实际情况来看,特别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以来,更是强化了分数的重要性,教育纯粹已经成了分数的奴隶,全社会都在为分数而奋斗,这是形成后进生的罪魁祸首。淡化分数,善待每位教育对象。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学生之间的等级观念,才能减少青少年犯罪,才能填平“后进生”泥塘,这也是对“后进生”的最大理解。
四、“后进生”的转化
“后进生”或行为或学习成绩差。他们是学生中的特殊群体,也是学校教育中的老大难问题,学校教育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后进生”的转化。在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我们要抓住以下机会:
1、抓住开学之初,学生主观上“想上进”的时机。开学之初,绝大多数学生对新学期的学习生活都有一种憧憬,内心都有一种进取的愿望。在这方面,“后进生”的希望则更强烈写。他们热切期望在新的学习生活中能摘掉“后进生”的帽子,老师和同学们都能用新眼光看待他们,在学习新学科时获得好成绩。在行动上,他们也有进取表现,如开学之初以至一段时间内,学习,作业都比较认真,较少或不犯错误。这种“想上进”的心理需求,是转化“后进生”的有利时机。因此,教育者尤其是班主任此时应抓住机遇,通过谈心,表扬等多种激励手段,予以强化和巩固,促进“后进生”的转化。
2、抓住“后进生”“有了进步”的机会。冷眼,嘲讽是“后进生”经常受到的待遇。表扬,鼓励往往与他们无缘。人们往往成见其左右,对优生的点滴进步,都尽收眼底,而对“后进生”的明显优点,却熟视无睹。但现实告诉我们,看不到“后进生”的优点和进步,没有对“后进生”的肯定和鼓励,就不可能有“后进生”的转化。事实上,后进生并不是每个方面都差。他们有的只是学习成绩差。在其他方面表现不错:有的是表现差,学习成绩并不差;有一部分“后进生”甚至可能在某些方面有特长,如体育,音乐或美术等。即使是个别学习品德都差的“双后进生”,也有他们的长处,如讲义气。爱劳动等。要成功地转化“后进生”,就要看到他们的长处,他们的进步,不管是哪一方面的,只要是闪光点,哪怕是十分微小的闪光点,都可以给予表扬。
总之,转化“后进生”方法很多,以上共参考。如果在小学后进生身上做到“真诚”对他们,善意理解他们,高兴地接受他们,一定会促进后进生都进步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