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震电图检查儿童先天性眼震的意义

来源 :中国美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OO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眼震电图对先天性眼震患者手术效果的评定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42例儿童先天性眼震患者行手术前后眼震电图检测,中间位检查方法为令患者头正位注视正前方50cm处与双眼平行的目标光点;代偿位检查时令患者放松以平时视物最佳位为准,在此位患者眼震最小。观察中间位和代偿位眼震的速度、幅度和频率。眼震幅度、频率和运度计算均取最大眼震反应期10s时期内的平均值。结果:眼震电图可以记录到跳动型和钟摆型两种不同的眼震波,跳动型呈锯齿波,钟摆型呈正弦波。手术后中心位和代偿位的眼震与术前相比有明显降低。42例患者的眼震速度在中心位和代偿位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或消失。占88.09%,42例患者中眼震幅度下降者35例占83.3%(P<0.01)。术后眼震频率在中心位和代偿位也均有下降,但以中一心位明显,其中16例患者代偿位眼震的频率、幅度和速度降为零。结论:眼震电图检查可以作为几重先天性眼震的量化标准来指导手术,评价手术治疗效果。
  [关键词]眼震电图描记术;眼球震颤;儿童
  儿童先天性眼震(Congenital nystagmus,CN)是一种病因不明的非随意性、节律性的眼球异常运动,临床表现复杂,对视功能危害较重,且难以治疗。近年来,应用手术方法治疗先天性眼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眼震电图作为一种灵敏的电生理仪,对眼震可以进行量化观察,对先天性眼震手术前后的疗效可以客观评定。笔者对近年来本院运用Kestenhaum法和增加改良Kestenbaum法治疗儿童先天性眼震的患者行眼震电图检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儿童CN患者42例,为1998年6月至2006年12月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眼科就诊患者,上述患者按杨景存提出的7条诊断标准确诊为该病,同时本组病例排除了中枢性、前庭性、职业性和视力障碍性眼震。患者均于手术前后行眼震电图检查,其中男30例,女12例;年龄6~13岁,平均9.6岁。异常头位<30°者18例,≥30°者24例,异常头位最大者50°。42例均为水平眼震,跳动型14例,钟摆型28例。手术后复查时间1周~120天,所有患者术前常规眼部检查:用snellen视力表查第1眼位和异常头位时单眼,双眼视;用角膜映光法观察眼位,用遮盖法检查有无斜视,并详查斜视度,确定斜视的性质。
  
  2 方法
  
  2.1 手术方法:对异常头位<30°,≥15°者用改良Kestenbaum(5、6、7、8mm)法,即后退慢相侧两条配偶肌各6、7mm,截除快相侧两条配偶肌各5、8mn;如患者面向左侧,而双眼静止眼位在右侧,则行右外直肌后退7mm及右内直肌截除6mm;左内直肌后退5mm及左外直肌截除8m,每眼内,外直肌手术量总和相等。当面转向右侧时双眼静止眼位在左侧,则作相应改变。对异常头位≥30°者,在改良法基础上增加手术量的40%~60%。
  
  2.2 眼震电图检查:采用法国产RACIA-77B型眼震电图仪,眼震电图交流放大器时间常数3s,纸速5~10mm/s,双眼水平导程将7mm蝶状电极安放于双眼内、外眦部,额部接地,患者在暗室内适应15~30min。手术前先作中间位和代偿位的眼震电图检查,检查中间位方法为令患者头正位注视正前方50cm处与双眼平行的目标光点;检查代偿位时令患者放松以平时视物最佳位为准,即患者感到目标光点最清楚为宜,在此位患者眼震最小。观察指标为眼震的频率,幅度和速度,眼震幅度、频率和速度计算均取最大眼震反应期10s时期内的平均值。
  速度=平均波幅×平均频率=(总幅度/次数)×(次数/时期)=总幅度/时期。手术后复查中间位和代偿位的眼震。
  
  3 统计学处理
  
  实验数据用x±s表示,均数之间比较采用t检验,采用第四军医大学统计教研室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4 结果
  
  4.1 疗效:按Nelson等制定的标准,眼科最后检查远距离固视时残余头位<15°时为治愈,残余头位>15°时为好转。本组病例术前异常头位平均为32.6°,术后异常头位平均为5.2°,异常头位减少了83.6%;其中13例异常头位消失。术后异常头位<15°者23例,>15°者6例,治愈率为85.71%,好转率为14.28%。
  
  4.2 手术前后眼震电图频率、幅度、速度变化:眼震电图可以记录到跳动型和钟摆型两种不同的眼震波,跳动型呈锯齿波,钟摆型呈正旋波。手术后中心位和代偿位的眼震与术前相比有明显降低。37例患者的眼震速度在中心位和代偿位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或消失,占88.09%(P<0.01)。42例患者中眼震幅度下降者35例,占83.3%(P<0.01)。术后眼震频率在中心位和代偿位也均有下降,但以中心位明显(P<0.01)。其中16例患者代偿位眼震的频率、幅度和速度降为零(38.09%)。手术前后患者中心位和代偿位的眼震频率、幅度和速度。
  
  5 讨论
  
  儿童先天性眼球震颤为双眼不自主和带有节律性眼球往返运动,发生在出生后并伴随终生。主要是眼球运动神经机制有缺陷,可累及神经中枢或向运动控制径路漫延。CN可分为知觉缺陷型和运动缺陷型,其特点为:多为水平摆动型,有快慢相,偶尔为斜向型,旋转型等:震颤频率较高,约90~240次/min;注视时眼震明显,会聚,闭眼或于暗室中时减弱或消失,睡眠时停止,但偶有例外;可有家族史,常终身存在;可伴点头动作;患者虽持续存在眼震,但无任何眩晕症状;患者有时可不自主摇动或转动头部(代偿头位)以获得最好视力。先天性运动缺陷型眼球震颤,其病因在反射弧传出部分,可能累及神经中枢或同向动眼控制径路。患者眼部无异常改变,眼球震颤呈冲动型,有快慢相之分,当双眼向某一方向注视时眼球震颤可减轻甚至完全消失。先天性眼震患者常采取异常头位观察景色,其头位状态取决于眼震强度,在最小强度时的注视位即静止眼位,此时视力增加,异常头位的主要表现为面部的左、右偏转,以便获得好的视力,减轻视力疲劳,尽可能使注视时间延长。
  儿童先天性眼球震颤的治疗目的为纠正异常头位,改善容貌,减轻眼球震颤的频率或幅度,矫正斜视,提高视力。对于先天性眼震的治疗,目前仍无根治的办法,手术仍是治疗的主要方法,近年来手术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但如何有效的评定手术效果,目前尚无好的方法。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利用眼震电图等电生理手段引入眼震研究领域,对眼震进行精确,完整地定量评估有了可能。杨景存等对21例先天性眼球震颤的患者行手术治疗前后眼震电图对比分析,术后有效者为76.2%,显效者28.6%,无效者只占23.8%,不足四分之一。认为在震频较高的患者,目测法不易准确,眼震电图描记不仅结果准确,且不受检查者主观意志的影响,能够客观地记录到眼震的频率和振幅,结果准确可靠。孙汉军等应用眼震电图对18例先天性眼震患者的手术疗效进行定量评估,发现17例患者术后中心位和代偿位的眼震速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或消失,占94.4%,术后中心位的频率和幅度也明显低于术前,认为眼震电图是对CN手术疗效客观评价的指标。作者应用眼震电图对42例儿童先天性眼球震颤患者的检测结果显示,术后不仅中心位和代偿位的速度均下降(89.5%),而且幅度也均下降(83.3%),同时儿童CN患者的频率在中心位也有降低,其中16例患者代偿位眼震的频率、幅度和速度降为零,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意义。表明眼震电图可以作为儿童先天性眼震的量化标准来指导手术,评价治疗效果。
  眼震电图是一十分灵敏、准确的仪器,其观察到的眼震要比肉眼所见高出10倍,且在暗室内闭眼记录,排除了固视影响,更易准确观察到眼震。眼震电图检查是CN的重要检查项目,可以显示震颤、振幅和震强,还可以显示有无休止眼位及休止眼位的位置,眼震方向和类型,笔者的检测结果表明,眼震电图可以作为儿童先天性眼震患者眼震程度的判定,评价治疗效果的重要客观指标。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对改进的包皮环切术中麻醉方法、手术方式及术后效果进行总结。方法:采用阴茎背神经阻滞麻醉,术前依据阴茎完全勃起的长度准确计算去皮量,采用分层包皮环切术。结果:97例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随访3~6个月,其中2例勃起后感觉包皮略紧,但勃起长度不变,1例自认为疲软状态下包皮略长,勃起后长短合适,其他94例对外形满意,性生活满意。结论:改进后的分层包皮环切术,麻醉简便,效果满意,术后恢复快,外
目的:探讨bFGF对体外培养前脂肪细胞增殖和分化活性的影响。方法:无菌条件下抽吸的脂肪组织进行前脂肪细胞的原代培养,加入生长因子bFGF 10ng/ml,用MTT法观察人前脂肪细胞生长
腹股沟疝是小儿最常见的外科疾病,发病率高达1.32%,自1999年至2006年9月我们采用沿下腹壁腹横纹微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1000例,效果良好。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1000例,男982例,女18例,年龄2月~4岁,平均2.3岁。其中腹股沟型110例,阴囊型691例,难复性疝73例。    1.2 手术方法:仰卧位,采用氯胺酮静脉麻醉加1%的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
我院于2002年以来对传统的包皮环切术进行了改进,采用保留包皮浅筋膜法改良包皮环切术治疗包皮过长及包茎患者150例,疗效理想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150例,年龄9-45岁。其中包皮过长130例,包茎20例,包茎患者中有8例存在不同程度的包皮粘连。    1.2 手术方法:患者取平卧位,常规碘伏消毒。2%利多卡因阴茎根部神经阻滞麻醉。在阴茎自然状态下,测量包皮
[摘要]目的:评价手术、放疗结合瘢痕敌外贴的“三联疗法”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疗效。方法:178例瘢痕疙瘩,手术切除后24h内开始浅层X线放疗,照射剂量每次2Gy,隔日1次,共计10次,创面愈合后1周,再使用瘢痕敌外贴4个月,平均随访1.5年,观察治疗效果。结果:178例瘢痕疙瘩患者,均完成治疗和随访,其中治愈130例,显效38例,进步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4.38%。结论:手术、放疗结合瘢痕敌
目的:研究比较两种耳郭再造术式与临床效果的差异。方法:A组30例皆为先天性小耳畸形,采用Medpor假体为支架,颞浅筋膜瓣包裹,外以皮片移植,手术Ⅰ期完成。B组36例,也为先天性小
[摘要]目的:探讨宽大鼻孔、下垂鼻翼的整复方法。方法:采用鼻前庭软组织菱形切除法对78例有宽大鼻孔、下垂鼻翼的就医者进行整复,并同期行隆鼻术。结果:经3个月至2年的随访,其中有6例鼻孔宽大、鼻翼下垂明显的病例,半年后用相同方法再次整复,所有就医者对美容效果感到满意。结论:鼻前庭软组织菱形切除法对宽大鼻孔、下垂鼻翼的就医者鼻的整体整复确实是简单易行且微创的,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鼻整形术;鼻前
总结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对17例12岁以下的儿童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术后予以华法林抗凝治疗,术后未出现血栓、栓塞和出血等并发症,复查超声心动图显示瓣膜开关良好,心功能
[摘要]目的:研究用胸三角皮瓣作面部大块瘢痕切除后创面的美容修复技术。方法:选择17例面部瘢痕患者,在19个胸三角区作皮肤扩张术,2个月后手术延迟预制定形皮瓣,最后将皮瓣作超薄处理并移植到面部。结果:19个胸三角皮瓣移植后全部成活。4个月以后随防显示,皮瓣色泽和质地与受区皮肤匹配良好,皮瓣组织质地柔软有弹性,局部无臃肿。皮肤感觉恢复快。结论:胸三角区扩张后皮瓣用于修复面部大块瘢痕安全可行,用延迟法
眼球内容摘除术后的患者结膜囊狭窄合并眼窝凹陷,因装戴的义眼不好看,而对身心造成极大的伤害,植入义眼台后再戴义眼,外形就会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为了使Ⅱ期植入义眼台的术式更简单,笔者我们试行对传统的义眼台植入术进行改良,将义眼台由外直肌旁路直接置入肌锥内,简便了手术操作,减少了手术中对眶组织及其血运的破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003年3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