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时期的高中地理教学中,老师不仅要注重地理知识的传授,还要在教学中大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只有这样才可以确保学生获得越来越全面的发展,并保证高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文章以地理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出发点,着重探讨了高效化地理课堂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地理;高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高中生只有在学习期间就形成核心素养,才可以保证未来在社会中有更大的发展空间。高中生核心素养的形成,需要依靠高中阶段各学科教育者的努力,地理学科的教师也不例外。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由人地观念、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等内容构成。高中地理老师应围绕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开展更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教学活动,以更好提升学生地理学习的能力以及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
一、借助情境教学,培养学生的人地观念
人地观念是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培养学生的人地观念素养,其实就是为了帮助学生树立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理念。在具体培养学生人地观念素养时,老师应让学生清楚了解如下几点:第一,让学生意识到只有大自然受到保护,人类才有赖以生存的基础;第二,人类在作出一些不良行为时,会破坏自然环境,应加强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度;第三,了解自然发展规律,了解人类采取怎样的发展思路,才能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对高中生人地观念的培养并不简单,如果老师只是采取理论知识的灌输方式,学生必然对其兴趣不高,甚至会产生厌烦的心理。因此,老师可以一改常规的思路,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直观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更加真实的情景中学习和感受,这样更容易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地理知识。
比如在教学“自然界的水循环”一课时,通过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节约水资源的重要性,并主动在生活节约水资源,达到对学生人地观念素养的培养。课初,老师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一段“一滴水的旅程”短视频,以此来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重视度,随后,老师可以向学生设计一些问题,如在水资源越来越紧缺的今天,你们有没有了解自然界中水是如何循环的呢?在这一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会积极思考,在思考不如答案时,求知欲望会极为强列,此时老师就也可以顺势完成对水循环概念的讲解,加深学生对概念知识的理解。接下来,老师仍要继续啟发学生:在水循环的过程中,人类做出做的各种行为都会对水形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要想真正且持续做到保护生态环境,我们大家要一起参与到保护水资源行列中,以免哪天真的惹怒大自然,那时必然会遭到惩罚。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情境教学,将知识、情感等教学完美衔接了起来,非常自然地达成了对学生人地观念的培养。
二、实施课堂探究,培养学生区域认知能力
区域认知是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学生区域认知素养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同时也能够帮助帮组学生利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难题。而在对学生区域认知能力的培养过程中,组织学生课堂探究是非常有效的一种途径,老师应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做好对探究活动的科学设计。
比如在教学“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课时,老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向学生提出如下几个问题:“在大兴安岭白雪皑皑的时候,长江流域为什么已经勾勒出了一幅美丽的春天图?为什么在冬天最冷的时候,人们都倾向于去海南旅游?”在学生对这些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可以非常自然将学生带入“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概念的学习和理解中。通过长期在地理课堂中实施探究性教学,能够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过程中,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有效构建,以及对学生区域认知能力的有效培养。
三、借助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其实就是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多角度分析地理现象的机会,而在众多的教学方式之中,案例教学法的作用最为突出,老师应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做好案例的合理选择与引导,逐步达成对学生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
比如在教学“荒漠化防治”一课时,老师可以选择荒漠化的案例,老师可以从人文、自然两个层面向学生分析我国西北部地区荒漠化形成的具体原因,并让学生明确自然因素最为突出。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分析分析一下西北地区基本的区位条件?在根据该问题有了几分钟的思考之后,有学生主动从气候和地质俩个大层面对该问题进行了分析,在学生分析完之后,老师应先对学生的分析行为进行肯定与表扬,同时,还应该做好具体的补充,西北荒漠化形成的原因之中,虽然自然因素比较突出,但是人类长期的不合理活动也是极为关键的一点,并要从西北人口增长速度、自然资源的过分别利用等层面,对“不合理活动”具体分析。通过长期合理运用案例教学,学生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越来越善于综合分析,这就为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四、实施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既符合课程教学的实际问题能力培养目标,又符合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需求,同时,也能够强化学生地理课程的学习效果。为此,为了提高在地理教学中培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效果,老师不能够仅将教学的实现局限在课内,还应该延续到课外,借助多样的实践活动,强化其培养效果。
比如在教学“水资源合理利用”之后,老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课后实践任务,即选择学校附近的居民区或者工业区,调查他们平时的用水情况,分析其中是否存在浪费水资源的情况,要详细记录和分析调查数据,将其以书面调查报告的方式呈现,同时要会根据报告再专门罗列可行建议。学生通过长期参与各种类型的课后实践活动,不仅让地理知识在生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还轻松达成了对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
[结语]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教学中,老师不仅可以在转变教学观念和创新教学的过程中,达成了高效化课堂的构建,还能够轻松达成对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而推动高中地理教与学生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谭剑波.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8,(8):10.
[2] 陈燕燕.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J].中外交流,2018,(49):196-197.
[3] 王英杰,王利燕.基于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4(9):15.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地理;高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高中生只有在学习期间就形成核心素养,才可以保证未来在社会中有更大的发展空间。高中生核心素养的形成,需要依靠高中阶段各学科教育者的努力,地理学科的教师也不例外。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由人地观念、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等内容构成。高中地理老师应围绕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开展更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教学活动,以更好提升学生地理学习的能力以及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
一、借助情境教学,培养学生的人地观念
人地观念是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培养学生的人地观念素养,其实就是为了帮助学生树立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理念。在具体培养学生人地观念素养时,老师应让学生清楚了解如下几点:第一,让学生意识到只有大自然受到保护,人类才有赖以生存的基础;第二,人类在作出一些不良行为时,会破坏自然环境,应加强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度;第三,了解自然发展规律,了解人类采取怎样的发展思路,才能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对高中生人地观念的培养并不简单,如果老师只是采取理论知识的灌输方式,学生必然对其兴趣不高,甚至会产生厌烦的心理。因此,老师可以一改常规的思路,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直观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更加真实的情景中学习和感受,这样更容易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地理知识。
比如在教学“自然界的水循环”一课时,通过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节约水资源的重要性,并主动在生活节约水资源,达到对学生人地观念素养的培养。课初,老师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一段“一滴水的旅程”短视频,以此来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重视度,随后,老师可以向学生设计一些问题,如在水资源越来越紧缺的今天,你们有没有了解自然界中水是如何循环的呢?在这一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会积极思考,在思考不如答案时,求知欲望会极为强列,此时老师就也可以顺势完成对水循环概念的讲解,加深学生对概念知识的理解。接下来,老师仍要继续啟发学生:在水循环的过程中,人类做出做的各种行为都会对水形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要想真正且持续做到保护生态环境,我们大家要一起参与到保护水资源行列中,以免哪天真的惹怒大自然,那时必然会遭到惩罚。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情境教学,将知识、情感等教学完美衔接了起来,非常自然地达成了对学生人地观念的培养。
二、实施课堂探究,培养学生区域认知能力
区域认知是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学生区域认知素养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同时也能够帮助帮组学生利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难题。而在对学生区域认知能力的培养过程中,组织学生课堂探究是非常有效的一种途径,老师应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做好对探究活动的科学设计。
比如在教学“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课时,老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向学生提出如下几个问题:“在大兴安岭白雪皑皑的时候,长江流域为什么已经勾勒出了一幅美丽的春天图?为什么在冬天最冷的时候,人们都倾向于去海南旅游?”在学生对这些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可以非常自然将学生带入“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概念的学习和理解中。通过长期在地理课堂中实施探究性教学,能够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过程中,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有效构建,以及对学生区域认知能力的有效培养。
三、借助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其实就是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多角度分析地理现象的机会,而在众多的教学方式之中,案例教学法的作用最为突出,老师应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做好案例的合理选择与引导,逐步达成对学生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
比如在教学“荒漠化防治”一课时,老师可以选择荒漠化的案例,老师可以从人文、自然两个层面向学生分析我国西北部地区荒漠化形成的具体原因,并让学生明确自然因素最为突出。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分析分析一下西北地区基本的区位条件?在根据该问题有了几分钟的思考之后,有学生主动从气候和地质俩个大层面对该问题进行了分析,在学生分析完之后,老师应先对学生的分析行为进行肯定与表扬,同时,还应该做好具体的补充,西北荒漠化形成的原因之中,虽然自然因素比较突出,但是人类长期的不合理活动也是极为关键的一点,并要从西北人口增长速度、自然资源的过分别利用等层面,对“不合理活动”具体分析。通过长期合理运用案例教学,学生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越来越善于综合分析,这就为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四、实施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既符合课程教学的实际问题能力培养目标,又符合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需求,同时,也能够强化学生地理课程的学习效果。为此,为了提高在地理教学中培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效果,老师不能够仅将教学的实现局限在课内,还应该延续到课外,借助多样的实践活动,强化其培养效果。
比如在教学“水资源合理利用”之后,老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课后实践任务,即选择学校附近的居民区或者工业区,调查他们平时的用水情况,分析其中是否存在浪费水资源的情况,要详细记录和分析调查数据,将其以书面调查报告的方式呈现,同时要会根据报告再专门罗列可行建议。学生通过长期参与各种类型的课后实践活动,不仅让地理知识在生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还轻松达成了对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
[结语]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教学中,老师不仅可以在转变教学观念和创新教学的过程中,达成了高效化课堂的构建,还能够轻松达成对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而推动高中地理教与学生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谭剑波.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8,(8):10.
[2] 陈燕燕.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J].中外交流,2018,(49):196-197.
[3] 王英杰,王利燕.基于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4(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