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有效性 促进再发展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fc20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合性学习被写入课程标准之中,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基本目标,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语文综合性学习,重点不在语文知识以及语文能力,而是着力于学生对学习资源的利用、需要和开发。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紧紧依托语文教材,利用好课堂这块阵地,把学生生活中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料与语文教材结合起来,在拓宽课堂教学的空间中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达到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以及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之目的。
  一、结合语文课本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
  小学语文教科书是语文课堂上最有效的教学资源之一。语文课堂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语文课程目标,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实施语文教育。教师要充分把握语文教科书的内容,引导学生将语文教材联系到生活中,把丰富的学习资源与教科书紧密结合起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拓展语文课堂教学的空间,营造开放的语文课堂氛围,开展有效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真正积极主动地行动起来。
  如在学习《装满昆虫的衣袋》时,学生被法布尔迷恋昆虫、执著研究昆虫的行为所感动,也对昆虫非常感兴趣。教师可以借此机会进行教学,给学生布置一道综合性学习作业:查找相关资料,写一篇有关昆虫的小练笔,题目自拟。教师还应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到图书馆查阅、上网搜索,或向自己的父母、老师咨询,还可以将自己收集的资料与同学交流以获取更多的信息……几天后,许多学生纷纷交上自己的作品,有的学生整理出了关于蜜蜂的“研究报告”,有的学生全面地介绍了蚂蚁的家族,有的学生为蝴蝶作了许多优美的小诗,效果非常好。
  通过上述活动的开展,着重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并且加以优化,提高了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并且把写作知识与综合性学习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书本,学会学习,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二、结合生活实践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语文教师要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教育资源,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结合生活实践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学生的生活中随手可取的素材有很多,如电视、报纸上的新闻,杂志的景点介绍,地方风俗民情等。这样一来,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更贴近生活了,学生参与、体验生活的乐趣使语文学习变得更有吸引力。
  在实现综合性学习目标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加深对语文学习和现实生活密切关系的认识,形成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使语文真正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三、结合其他学科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丰富多彩,教师还应该结合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情感体验,让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学会运用。
  在教学《秋姑娘的信》时,教师可以策划以“品味秋天的绚丽”为主题的活动来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师还可以补充一些诗歌,让学生通过读美文《秋天》,诵古诗《赠刘景文》、《山行》,诵诗歌《秋天的枫叶》,感受秋天的诗意;音乐课上,师生同唱《丰收歌》感受秋天的喜悦;美术课上,带领学生用画笔画下美丽的秋天,感受秋天的自然美;品德与生活课上,与学生一起寻找“秋的脚印”,让学生感受秋天的存在;体育课上,和学生在秋天里做游戏,感受秋天的快乐……这样,色彩斑斓的秋天就展现在学生的眼前了。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为学生举办“秋天的色彩”的作品展示活动,引导学生抒写自己对秋天的感受,加深学生对秋天的认识,使学生充满对生活的憧憬,对学习的热爱。
  学科的融合,给了他们丰富的生活体验,使语文教学从单一转变为斑斓多彩,同时拓宽了学生语文学习的运用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相互渗透、整合中开阔视野,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
  四、结合当地人文资源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
  教科书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但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为了能把语文学习引向社会生活,教师要转变语文课程观念,培养学生用敏锐的洞察力识别语文课程资源,拓宽语文课程的独特视野,特别是要调动学生留意并关注身边可利用的语文学习资源的积极性,培养其开发语文资源的能力。
  中国有很多传统节日,比如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每个传统节日的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都可以成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如“龙舟竞渡”是沙家浜的传统体育项目,也是江南保留至今的传统风俗项目,教师可以结合这一传统节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式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活动内容:讲一两个有关端午节的故事;说说菖蒲驱蚊痱、雄黄灭五毒、穿龙褂、点龙睛、登龙舟的由来;感受端午节的文化,写端午节的见闻。这样的活动不但锻炼了学生听、说、读、写以及搜集信息、整理资料的能力,还让学生感受了人文资源的内涵。
  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场所是课堂,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宽松、开放的教学环境,创设自主发展的广阔空间,引导学生打开“源头活水”,深入生活,体验生活,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文化营养,充实自己。多读书,养成多方面、多渠道积累语言的好习惯,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增强语文能力。所以,教师要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准确定位语文的综合性学习,准确把握课堂,在教学中投入更多的热情,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体验,获得成功。
  (责编 莫彩凤)
其他文献
数量关系是数学模型的重要内容之一,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学生对数量关系的把握和运用,能够比较清楚地反映出他们运用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在遇到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时,这种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中增加了对数量关系教学的要求:“在实际生活中,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如‘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等,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义务课程数学标准十分重视数学课堂的构建。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为兴趣而学”。现行一年级数学教材在编排时,十分突出了学生的“看”、 “想”、 “做”。下面,我就如何构建适合一年级学生学习的“趣学课堂”谈谈几点实践做法。  一、“看一看”, 让学生趣学在情景中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求知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对于刚进入小学的学生来说,进行正规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作为小学的品德课教学的“真”源于何处呢?品德教学的课堂要能有效地引领学生走进鲜活的世界中认识生活,体验生活,感知生活。学校教育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既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产物。要传递和交流人类经验,就必须把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当前的一些思品课堂教学,脱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只局限于书本上所陈列的知
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教师要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使学生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质疑精神,无疑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  一、善于鼓励、呵护学生
经过九年系统的语文学科学习,大多数聋生毕业后写出来的句子仍然语序颠倒,词不达意,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沟通交往。聋生说、读、写的能力低是摆在聋校语文教师面前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人是在游泳中学会游泳的,聋生学语言亦如此,唯有通过自身的语言实践,加强读、说和写的训练,才能形成扎实的语文基本功。  一、读得充分,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语感  存在着语言障碍的聋孩子有可能形成良好的语感吗?其实尽管聋生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教师,在自己平时教育教学工作中应积极地挖掘快乐的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也尽量实施快乐的英语教学,在教学中,努力做到教学语言丰富化、教学内容情境化、教学过程活动化、教学评价激励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创设乐学环境,使学生在英语课中“乐”起来,以乐激趣,以趣促学。  一、教学语言丰富化,使学生笑着乐  1.声音语言  呆板、单一的语调以及浑浊的声
故事教学法在外语学习中的运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且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本文以译林版《牛津小学英语》课文为例对英语故事教学方法进行分析。  一、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的意义  故事教学法满足了新课标理念对英语教学的要求。教师使用故事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使得英语课堂更加丰富。故事教学法是在考虑小学生身心特点的基础上提出的有效教学方法。教师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把课文内容融入其中,学生在听故事的
有三位老师教孩子画苹果:  第一位走进教室说:“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学习画苹果。大家先观察我是怎样画的。注意,先画一个正方形,然后再画……好了,老师画完了。现在请大家拿出美术本开始画。”  第二位老师手里拿一只苹果走进教室:“同学们,这是什么……对,这是苹果,大家喜不喜欢?如果喜欢,我可以拿到大家面前,大家可以看一看,摸一摸……”然后,教师将苹果放在讲台上:“现在,大家可以画苹果了。”  第三位老
“生成”就是经过教师与学生、文本之间的互动而产生的精彩。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时刻关注生成,并及时捕捉师生互动所产生的有探究价值的新情况、新信息、新问题,重新调整教学结构,重组信息传递方式,把师生互动的探索引向深入,使课堂产生新的思维碰撞,促进教学的不断生成和发展,从而使课堂更加精彩。  1.捕捉错误,把握生成  新课标的阅读目标中提到:教学中要使学生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我
课改专家、华东师范大学崔允郭博士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由此可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传授给学生丰富的知识,并使学生充分消化吸收,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已成为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得向课堂要效率,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我认为充分有效的教学准备更是整个教学环节中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