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素养的高低,关系着一个人的成败,提高语文素养的必不可少的途径就是长久地、创造性地开展语文活动;一句话,在语文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正是时代赋予我们语文教育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一、活动的形式
(一)成语汇萃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多积累,多运用成语。
要求:古今成语,可以用成语接龙的方式回答,也可以来一个成语竞赛。
示例:1、家喻户晓 晓风残月 月白风清……
2、形容人说话很多的成语:夸夸其谈、口若悬河、侃侃而谈、出口成章等。
学生感受:成语积累多了,写文章的文采也就好了,同时我们还可以了解到许多成语故事,丰富了我们的语文素材库。
(二)新闻播报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了解生活,感悟生活,为口语交际和写作提供活生生的素材,同时让学生锤炼自己的语言。
要求:班级内外、学校内外、国家内外,最近发生的事情,可大可小,但词语要准确,声音要洪亮,播报效果好。可让一位学生主持裁判,打分量化,并解释、评价。
示例:我校4月初开展了“平安班级”创建活动。
学生感受:通过这项活动,我开始留心身边的人和事了,听广播、看电视时也有意识地记几句“新闻材料”。我发现,生活原来如此丰富多彩。
(三)演讲、评讲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品评能力,更重要的是锻炼学生面对众人讲话的勇气,未来社会的人才需要有这种能力。
要求:学生走上讲台,面对全班同学,可以讲述故事,可抒发情感,可以阐述道理。“演”是用表情、身态、手势来增强表达效果,“讲”是用语言来表达思想。“评讲”是演讲完后,由几个同学从各个角度评价,指出优点不足。
示例:1、讲述了《请你把我埋得浅一点儿好吗》,感人至深。
2、朗诵了郭沫若的《白鹭》,声情并茂。
学生感受:这是一个增强学生全方位素质的重要活动,我们在演讲时,本能地克服了语言交往上的某些缺陷,如口头禅、口吃等变得坚强,使自己的口语水平有很大提高。
(四)名言鉴赏
设计意图:名人的言语或无名人士的有价值的心得能给人以启示,激励人奋勇向前,引导人走向成功,而说自己的名言,需要深刻体味生活,沉淀凝结,形成语言的珍珠,这本身就是一种思维的不断升华与创新。
要求:说出你最欣赏的别人的名言及欣赏的原因,说出你自己的名言是什么,是怎么总结出来的。
示例:“‘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这是我最欣赏的一句名言。因为它可以增强我的自信,给我以激励,从中我不仅懂得了人要有博大的胸怀,更懂得了毛泽东为什么被世界景仰,但最重要的是,它鼓起了我对生活的勇气,激发了我的热情。”
学生感想:这个活动,使我感受很深,它可以锻炼我们的快速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及心理承受能力,还可以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当然,活动所包涵的内容很广泛,还有故事续编、读报、评报、自编自演、办手抄报等等,长此以往这些都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
二、活动的意义价值
《学记》指出:“时教必有正业,退息有居学。”可以说,古今中外,一些教育大家都非常重视语文活动,大胆实践,取得了突出的效果。
第一,语文活动与课堂教学同等重要。
二者都是学校教育的重要方面,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课堂教学可以使学生学到大量的必要的基础知识,这一点毋庸置疑。但这些基础知识绝大多数是前人的研究成果,是那时前人积累的“昔时信息”,载入史册得以传递。从某种角度说,学生接受这些“信息”时被动的,不利于个性的培养。语文教材不过是例子,限于时间,教师无法补充各种信息。开展语文活动,恰恰解决了这个矛盾。
第二,语文活动开展,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前苏联当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第一,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一门特别喜欢的学科,要“超大纲”;第二,让每个学生都有一项入迷的课外活动;第三,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他自己喜爱阅读的书籍。这“三个一”的提出,应该说符合时代的要求。语文作为主要学科,应体现出开放性、现代性、多元化,克服传统的课堂教学标准化、同步化的缺陷,积极探索语文活动的新路子,将活动纳入每日的正常工作,认真对待。
第三,语文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开拓视野,延伸课堂知识。
语文教学和众多学科一样,在较短时间内,可以使学生间接地接受一些知识。但这些知识未被直接感知,时间不长学生就遗忘了。现实的情况是,一方面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里接受新知,另一方面因缺乏感性认识而易于遗忘。语文活动,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实践,让学生亲自参加,使课堂上所学知识在横向上有所拓展,纵向上有所加深。
一、活动的形式
(一)成语汇萃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多积累,多运用成语。
要求:古今成语,可以用成语接龙的方式回答,也可以来一个成语竞赛。
示例:1、家喻户晓 晓风残月 月白风清……
2、形容人说话很多的成语:夸夸其谈、口若悬河、侃侃而谈、出口成章等。
学生感受:成语积累多了,写文章的文采也就好了,同时我们还可以了解到许多成语故事,丰富了我们的语文素材库。
(二)新闻播报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了解生活,感悟生活,为口语交际和写作提供活生生的素材,同时让学生锤炼自己的语言。
要求:班级内外、学校内外、国家内外,最近发生的事情,可大可小,但词语要准确,声音要洪亮,播报效果好。可让一位学生主持裁判,打分量化,并解释、评价。
示例:我校4月初开展了“平安班级”创建活动。
学生感受:通过这项活动,我开始留心身边的人和事了,听广播、看电视时也有意识地记几句“新闻材料”。我发现,生活原来如此丰富多彩。
(三)演讲、评讲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品评能力,更重要的是锻炼学生面对众人讲话的勇气,未来社会的人才需要有这种能力。
要求:学生走上讲台,面对全班同学,可以讲述故事,可抒发情感,可以阐述道理。“演”是用表情、身态、手势来增强表达效果,“讲”是用语言来表达思想。“评讲”是演讲完后,由几个同学从各个角度评价,指出优点不足。
示例:1、讲述了《请你把我埋得浅一点儿好吗》,感人至深。
2、朗诵了郭沫若的《白鹭》,声情并茂。
学生感受:这是一个增强学生全方位素质的重要活动,我们在演讲时,本能地克服了语言交往上的某些缺陷,如口头禅、口吃等变得坚强,使自己的口语水平有很大提高。
(四)名言鉴赏
设计意图:名人的言语或无名人士的有价值的心得能给人以启示,激励人奋勇向前,引导人走向成功,而说自己的名言,需要深刻体味生活,沉淀凝结,形成语言的珍珠,这本身就是一种思维的不断升华与创新。
要求:说出你最欣赏的别人的名言及欣赏的原因,说出你自己的名言是什么,是怎么总结出来的。
示例:“‘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这是我最欣赏的一句名言。因为它可以增强我的自信,给我以激励,从中我不仅懂得了人要有博大的胸怀,更懂得了毛泽东为什么被世界景仰,但最重要的是,它鼓起了我对生活的勇气,激发了我的热情。”
学生感想:这个活动,使我感受很深,它可以锻炼我们的快速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及心理承受能力,还可以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当然,活动所包涵的内容很广泛,还有故事续编、读报、评报、自编自演、办手抄报等等,长此以往这些都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
二、活动的意义价值
《学记》指出:“时教必有正业,退息有居学。”可以说,古今中外,一些教育大家都非常重视语文活动,大胆实践,取得了突出的效果。
第一,语文活动与课堂教学同等重要。
二者都是学校教育的重要方面,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课堂教学可以使学生学到大量的必要的基础知识,这一点毋庸置疑。但这些基础知识绝大多数是前人的研究成果,是那时前人积累的“昔时信息”,载入史册得以传递。从某种角度说,学生接受这些“信息”时被动的,不利于个性的培养。语文教材不过是例子,限于时间,教师无法补充各种信息。开展语文活动,恰恰解决了这个矛盾。
第二,语文活动开展,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前苏联当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第一,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一门特别喜欢的学科,要“超大纲”;第二,让每个学生都有一项入迷的课外活动;第三,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他自己喜爱阅读的书籍。这“三个一”的提出,应该说符合时代的要求。语文作为主要学科,应体现出开放性、现代性、多元化,克服传统的课堂教学标准化、同步化的缺陷,积极探索语文活动的新路子,将活动纳入每日的正常工作,认真对待。
第三,语文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开拓视野,延伸课堂知识。
语文教学和众多学科一样,在较短时间内,可以使学生间接地接受一些知识。但这些知识未被直接感知,时间不长学生就遗忘了。现实的情况是,一方面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里接受新知,另一方面因缺乏感性认识而易于遗忘。语文活动,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实践,让学生亲自参加,使课堂上所学知识在横向上有所拓展,纵向上有所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