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对高职思政工作的影响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统的媒体传播环境,往往建立了比较完善和行之有效的引导思想政治工作舆论的管理机制和方法,能够牢牢把握舆论的导向权。但是,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文化传播以及新闻宣传等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管理以及积极引导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新的挑战。
  【关键词】:微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策;影响
  网络文化对高职思政工作带来的挑战
  一、对思政教育工作舆论导向控制能力的挑战
  从管理层面来说,由于我们没有充分了解以及深度把握网络这一新生事物,造成管理方面的一些弊端,使得教育者易于处于一种被动局面中。从法律法规层面上来说,国家颁布的涉及到互联网信息的相关法规仍然比较缺乏,目前可以查到的有《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信息产业部令第 3 号)、《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备案管理办法》(信息产业部令第 33 号) 、《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国务院 292 号令),网络信息监管仍然处于探索阶段。相对而言,网络社会仍然是缺少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的“无序”社会,人们在这里更多的只是按照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人生体验来约束自己的言行。从技术层面分析来说,网络传播的独特性,使得信息舆论导向很难像传统媒介环境那样能够进行有效的控制。首先,网络体系的开放性使得发布信息的人以及组织数量明显增加,相当多的信息、观点以及言论在没有经过合理筛选的情况下就在网络中传播,最终对大学生的思想以及社会舆论产生影响。其次,网络使学生接受信息的主动性明显增加,他们能够自如地和网络中的一切个人喜好的信息进行直接联系,并对其进行浏览或者下载。这种因互联网中信息发布、信息获得方面的随意性以及主动性的增加,很大程度上造成对舆论的引导以及控制很难进行。
  二、对思政教育工作者能力素质的挑战
  从工作素质上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是,其能够持续提升自身的能力以及品德修养。在网络文化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法以及受教育对象等均发生了新的变化,客观上就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
  1、在政治素质方面:思想保守与思想“西化”之间的激烈冲突。由于中国仍处在社会的转型阶段,诸多资产阶级的负面思想,严重冲击着人们的思想政治观念。许多人由于互联网“西化”宣传的作用,开始信奉西方国家的“民主政治”;还有人无法真正解放思想,不能正确的认识互联网,持有抵制的情绪。
  2、在道德文化素质上:外在要求和内心信念两者之间的激烈冲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坚持共产主义信念,但是网络文化的消极作用对其产生冲击;加之他们的传播地位以及知识权威有所改变,需要其与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上开展工作。因此,其内心信念与外在要求方面可能会时常发生冲突。
  3、在心理素质上:施教方权威与受教方的个性之间的激烈冲突。网络文化存在着资源共享性和个体特征,使得传统教育过程中的教师权威地位受到挑战,同时学生在个性发展方面具有非常迫切的需求。所以,师生之间需要建立一种平等的新型关系,以推动网络的利用。
  4、在能力素质上:落后与先进之间的不适应性。网络作为新兴事物,具有非常高的运用性及知识更新性。当前阶段,相当一部分教育工作者还不清楚网络,有的还不能够熟练使用,这就造成他们在思政教育的工中很难对其进行充分利用。
  三、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网络文化对高职学生身心健康、思想道德素质都深有影响。网络文化在丰富人们文化生活的同时,我们应该注意到,在网络文化当中,还存在着许多暴力、色情等文化毒素,诸多有害与有益信息、非法与合法信息同时存在。由于当前涉及网络信息的强制性法律规范仍然比较欠缺,因此,网络行为的约束主要依赖于互联网使用者的自觉和道德责任感。网络中有大量色情、暴力、煽动性言论等不良信息存在,相当一部分不良信息进行了巧妙的包装,其直观性、娱乐性、渗透性之强会导致部分大学生的道德法制观念弱化,责任感淡化,只想随心所欲地支配自己的行为,结果造成无组织意识的泛滥和破坏欲望的扩张。同时网络行为对传统的社会道规范形成了强烈的冲击,网络的虚拟性使诚信受到极大的威胁。目前高职阶段的学生年龄主要集中在 20 岁上下,正处于人生观形成时期,道德约束力以及辨别是非能力的缺失,加上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导致部分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出现一定的滑坡。
  一些意志薄弱的学生由于受到网络上精神文化垃圾的侵袭,其价值观往往发生蜕变,处理不好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此外,网络的吸引力抑或造成部分高职生成瘾,长时间沉溺网络不仅影响自身学习,并引发诸多心理问题,有损身心健康。二、微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微信作为新兴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方式,不仅对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和冲击,而且微信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能够承载数量庞大、形式多样的教育信息,并且能够将这些信息以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大学生面前,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地顺利开展。
  四、有利于适应“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思政教育工作
  在《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高职院校应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所谓工学结合指的是,把学习与工作结合起来,以职业作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企业两种教育资源以及环境,把能获取直接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和着重关注课堂教学的学校教育相互结合起来,贯穿到培养学生整个过程之中。 工学结合要求院校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时间应不少于半年。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教育者、教育环境和教育内容的变化对传统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而网络文化的特性则有利于适应“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思政教育工作,一方面网络文化的开放性为思政教育工作者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开放性和便捷性,创造平等、信任的情境,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另一方面,网络平台的交互性,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时空限制,可以通过建立与网络文化相适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机制,充分利用微博、班级 QQ 群、飞信、人人网等网络资源,搭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实现学生校园学习与外出定岗实习期间的思政教育工作无缝对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我国从网络大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14,3:10-11.
  [2]袁贵仁.把握大势 着眼大事 努力做好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J].求是,2015,3:17-19.
  [3]张春宇.论移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5,3:63-64.
其他文献
【摘要】:唯物史观是我党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理论基础,为我们在认识和实践方面提供了根本的方法论指导,是我国制定重大方针政策的科学依据。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在我国现阶段的具体运用和新发展。  【关键词】:唯物史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发展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宁认为“唯物主义历史观已经不是假设,而是科学地证明了的原理”。习
期刊
【摘要】:东西方文化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庄子的哲学思想与西方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在时间上也是相隔千年,但是二者在很多方面有着相似的地方,共同之处在于引导人们返回到混沌玄奥不可解释,不可言说的基础本体论,强调虚无主义和虚静淡然,反对理性,对庄子和海德格尔的哲学进行比较分析对中西方文化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庄子;海德格尔;道;自然  庄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哲学家之一,是“道家”思想的代表
期刊
【摘要】: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是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大问题。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并改善生态环境,寻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已经成为人类当前关注的主题。本文从组织生态学的角度对高科技产业集群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以期为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培育高科技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绿色经济;高科
期刊
【摘要】:盈利能力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赢取利润的能力。通常表现为一定时期内企业在一定的收入和耗费水平下赚取利润额的多少及其水平的高低。盈利能力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即利润是需要与资源的投入与产出相比较才能准确的表达其现实意义。单纯的盈利数字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不一样的报表受用者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有着不一样的意义。本文主要就企业盈利能力的评价方法和指标存在的局限性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从多角度提出了具体的
期刊
【摘要】: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它指引着大学的发展,也是大学的魅力所在。然而现在的高校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官场”,官场的机构、文化以及行事方式严重阻碍了自主办学、学术自由以及以师生为本的现代大学基本标志,迷失了大学精神的方向。重建大学精神必须从分析高校行政化产生的原因,从根源上找出缘由;其次分析高校行政化表现;最后借鉴国外高等教育管理的成功经验,探寻合我国高校发展的路子,重拾大学精神。  【关键词】
期刊
【摘要】: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传统道德受到极大的冲击,价值观也在利益熏心下被不断扭曲。然而本文并非想论述在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道德究竟沦丧到何种地步;价值观被多大限度的扭曲等等,而是想通过最浅显的论述来阐明,我们的社会最基本的价值观是什么;在转型时期的中国,面对着怀疑的时代,我们应该怎么做。  【关键词】:转型时期;价值观;信仰   一、是什么,而非应该是什么  陈虻[ 陈虻.男,央视著名电视制作
期刊
【摘要】:《藏族文化发展史》是一本系统的介绍藏族文化的书籍,它不同于以往阐述文化史的书籍,它可以称得上是中国第一部《藏族文化发展史》,是第一部用汉文来阐述藏族文化和历史的学术著作,作者详细的阐述了不同时期藏族文化的特点,并且融入了许多作者自己的研究成果和理论框架,力求将不同时期的藏族文化和历史清晰地呈现于广大读者的面前。  【关键词】:《藏族文化发展史》 ;丹珠昂奔;文化;评价  一、作者简介及其
期刊
【摘要】: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讲述了在发达工业社会下形成了的单向度社会,以及生存于其中被异化为的单面人。他就此指出广大民众应该重塑否定性思维,借助艺术审美来改变单向度社会。解决单向度的问题、建设一个自由理想王国。  【关键词】:马尔库塞;超越单向度途径  马尔库塞指出发达工业社会中,人们盲目地被科学技术异化和物化,社会中的反对势力及其建议受到遏抑,人们失去了原本应有的否定性、批判性以及超越性等
期刊
【摘要】:全面深化改革是我国发展的过程中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世界历史进程并准确把握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脉络,推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指导下不断向前发展的具体体现。我国在发展的过程中要时刻保持思想的开放,在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以发展的观点来把握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推动我国各项经济发展事业的全面深化改革,以我国的具体国情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
期刊
【摘要】:学习和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哲学或文艺学、美学的人,时常会谈到一个著名命题,那就是“天人合一”。那么,究竟何谓“天人合一”?本文将从“天”与“人”的关系讨论开始,通过梳理“天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关系来揭示“天人合一”思想的形成,并通过其与西方“主客二分”思想的对比与融合,提出时代背景下的诉求。  【关键词】:“天人合一”;“主客二分”;现代性诉求  一、“天人合一”思想提出的历史流变  在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