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谣言背后的心理

来源 :科技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52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的传播优势被制造谣言者“相中”,成为其传播谣言的主战场。网络谣言的制造者正是利用了一些人的好奇和恐慌心理、从众心理、心理定势等心理,将谣言大肆展开的。
  在微博界有这样一个比喻:“微博粉丝超过100人,你就是一本内刊;超过10万人,就是一份都市报;超过100万人,就是一份全面性报纸;超过1000万人,就是省电视台;超过1亿人,你就是CCTV!”那么截至2013年5月15日
  8:00,新浪微博上已有121个“省电视台”,足见其信息的传播威力。也因此,很多网络谣言从微博等网络平台中流传出来。
  为了遏制谣言,新浪成立了微博辟谣小组。而近期国家互联网信息办也在集中部署打击利用网络造谣和故意传播谣言的行为,关闭了一批造谣传谣的微博账号,公安机关对相关人员处以了治安拘留等处罚。可谣言似乎总也不肯停下来。
  2012年,社科院发布了国内唯一的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2)》(简称《报告》),《报告》指出,网络澄清谣言的速度远远赶不上传播的速度。事实上,谣言不仅有速度,更有爆炸性。谣言所到之处就会产生多米诺骨牌反应,使得人们纷纷趋之若鹜,相比之下,真相倒像是无人问津了。
  而谣言所传递的错误信息也确实“有效”地误导了不少人,它们是如何“骗”人的呢?
  网络谣言≠网络流言
  “谣言”自古有之。在古代汉语中,“谣言”指流行于民间的歌谣或谚语。随后根据“谣”, 衍生出“造谣”“传谣”等说法。“谣言”也就发展成为那些恶意传播的没有事实依据的话语。网络出现后,谣言通过邮箱、聊天软件、社交网站、网络论坛等传播,形成网络谣言。
  是网络流言还是网络谣言?虽然一字之差,但是让很多人“傻傻分不清楚”。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匡文波表示,学术上做区分的话,流言的传播者主观上不是恶意的,流言最后可能被证实是真或假;而谣言的传播者,主观上是恶意的,谣言传播的信息肯定是虚假的,最终也会被证实是假。
  传谣者的心理
  借助网络谣言的传播速度更快,范围也更广。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教授王灿发认为原因在于:一是在网络环境下,网络谣言改变传统谣言点对点的传播,为点对面传播,面中每个点又对面传播。二是网络是普通大众接收信息的主要平台,受众和传播者之间的关系接近,但同时内容方面缺乏一定的把关。三是网络媒体自身优点,导致受众更相信其中的信息。
  网络的传播优势被制造谣言者“相中”,成为其传播谣言的主战场。每个人的性格、价值观、心理各有不同,他们制造谣言的理由也是“成千上万”,营销、起哄、娱乐……无不包含其中。北京大学心理系教授沈政认为,当前很多网络谣言传播者,是因为对社会生活中某些现象不满,感觉自身被边缘化了,他们一方面,想通过制造和传播谣言引起社会重视,使自己成为焦点,借机达到自己的目的;另一方面想通过这种行为发泄不满情绪。泄愤心理、从众心理、好奇心理、投射心理等多种复杂的心理状态存在于普通大众身上。网络大众作为网络谣言传播的主体,这些不同的心理状态被制造谣言者利用,进而推动了网络谣言的生成与传播。
  公众为何信谣言
  美国社会学家奥尔波特和波斯特曼总结出一个关于谣言的公式:R=I×A。其中,R是Rumour,“谣言流通量”;I是Important,“重要性”;A是Ambiguous,“模糊度”。因此,事情越重要,事实越模糊,谣言的流通量也就越高。网络中充斥着纷杂的信息,哪些是人们认为重要的信息呢?沈政认为,从谣言传播的内容可以看出人们关心的信息,往往是和人们生活相关的问题,如重大的社会问题、生活民生问题等传播更快、更广。此外,因为人们价值观不同,对于符合自己价值观的问题格外关注。网络谣言的制造者正是利用了一些人的好奇和恐慌心理、从众心理、心理定势等心理,将谣言大肆展开的。
  信谣之恐慌心理——重大灾难发生、人心不稳的时候会出现大量谣言,这是因为公众恐慌。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侯玉波认为,猎奇、色情、暴力等人类行为中的阴暗面是谣言散布者经常传播的主题,利用人们对这些事件的好奇以及恐惧,去引发进一步的混乱。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海岸发生9.0级地震,地震造成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1—4号机组发生核泄漏事故。3月15日中午,浙江省杭州市某数码市场的一位网名为“渔翁”的普通员工在QQ群上发出消息:“据有价值信息,日本核电站爆炸对山东海域有影响,并不断地污染,请转告周边的家人朋友储备些盐、干海带,暂一年内不要吃海产品。”随后,这条消息被网民广泛转发。16日,北京、广东、浙江、江苏等地发生抢购食盐的现象,一场全国范围内的辐射恐慌和抢盐风波因此产生。
  不只是盐,“非典”时期的板蓝根、甲流来袭时的大蒜都曾享受过“一抢而光”的荣耀。看似荒诞的行为,其实背后是大众恐慌心理导致。
  中国科学院心理所研究员尹文刚分析,人们面对现实的威胁,联系网络谣言内容,加上自身对灾难的想象,会产生特定的恐慌心理。因此,人们选择“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以满足自身的安全心理需要。但是过度的恐慌反应,常常会导致比事件危害本身更为严重的消极后果。
  信谣之从众心理——“三人成虎”“谎话说了一千遍就成了真理”,在很多网络谣言的传播过程中,从众心理成了网络谣言的放大器。
  “2012年12月21日黑暗降临后,12月22日的黎明永远不会到来。”一部2009年出品的好莱坞灾难电影,让玛雅人的末日预言走红全球。没想到,随着影片在全球的热映,掀起了一场关于“世界末日”的讨论,不少人对于“末日”是否会到来感到疑惑和不安。由于电影中提到了美国宇航局,甚至有网友留言谴责该机构隐瞒真相。美国宇航局不得不在其官网上公开声明进行“辟谣”,称2012年12月21日不是世界末日。
  不过,大部分网民并非真的相信“世界末日”,更多的是带着娱乐的心情去调侃。他们还用“请问玛雅人靠谱吗?靠谱的话,我就……”造句,发泄对生活的不满,憧憬浪漫的爱情,表达对亲朋好友的爱。   不同的人群相信末日论有不同的心态,然而更多的是非理性的跟风。在发达的网络环境下,当社会上出现的某种言论被聚集并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后,一些人的行为因此也会受到影响,进而使更多产生从众心理的人随波逐流。
  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梅红表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是我们常用来强调大众在智力上占据的优势,但是在谣言的传播中,单个的人比群众更聪明。
  信谣之心理定势——心理定势是一种认知方式上的惯性,心理定势是网络谣言的助推器。
  官员包养女学生、某地贪官外逃、富二代飞车抢劫强奸少女等一些涉及“官员”“富二代”等字眼的信息往往格外引人关注,即便是证实为网络谣言,仍会有大量网友坚信是真的。从心理学来看,对官员、富二代等群体长期形成的刻板印象渐渐成为人们的心理定势,导致人们按照心理定势做判断。心理定势是一种认知方式上的惯性,人们在过去经验的影响下时刻处在一种期待和准备状态,一旦有类似的事情发生,人们就会带着这种准备去认知和解决。然而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人们一旦陷入某种心理定势,往往所做出的判断与真实情况有差距,错误的判断加以传播就形成了谣言。
  除了心理定势外,人们天生追求公平心理和发泄情绪心理也发挥着作用。尹文刚分析,人们天生有追求公平心理,如果某些谣言反映不公的事情、社会阶层差距、贫富差距等,同样会在大众中广泛传播。
  如何辨别网络谣言?
  谣言能否被辨别和遏制?匡文波表示,对于大众来说,流言和谣言很难区分,要避免成为谣言的再传播者,网络中的突发性信息要通过多方核实查证,不要轻易相信并转载传播。
  对于如何降低网络谣言危害,匡文波认为,首先要做到信息公开透明,在无法改变信息重要性的基础上,唯有使信息模糊度减小,才能减小谣言的流通量。对于大众而言,接收信息时,要注意网络信息的出处、可靠性,可多方查证,避免被单方面陈述误导,对网上“疯狂煽情、口水四溅,感叹号密集”的信息,特别是包含“是某某人就顶”之类词语的信息,要格外警惕其真实性。同时,大众要增加一定的科学、法律、社会常识的认知,养成良好的生活状态,培养科学的认知方式,增强对网络谣言的“免疫力”。此外,匡文波认为,虽然网络谣言危害极大,但是互联网对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推动依然是主要的。■
  专家观点
  @北京大学心理系教授沈政:
  网络谣言传播也与传播者本人的生活状态有关系,如果自己的生活节奏非常积极、紧凑,自己也不会有时间参与其中。此外,培养科学的认知方式也是急需解决的。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匡文波:
  相关部门要做到信息公开透明,在无法改变信息重要性的基础上,唯有使信息模糊度减小,才能减小谣言的流通量。对于大众而言,接收信息时,要注意网络信息的出处、可靠性,可多方查证。
  @中国科学院心理所研究员尹文刚:
  目前,我国对于谣言心理学的研究有一定的根基,但还不深入。这方面,可以借鉴国外的研究方法和内容。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教授王灿发:
  相关部门做到信息及时公开是一个很好的解决途径。
  @北京大学心理系副教授侯玉波:
  要想减少谣言,主流媒体一定要建立自己的公信力,因为不相信主流媒体,给谣言的传播提供了可乘之机。
  @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梅红:
  事前预防为主,事后处理为辅。事前,相关部门要充分利用现代的先进媒体技术,发布权威、真实的信息,把谣言消除在“青萍之末”; 依法处理谣言时,保障处理过程的信息透明,才能避免二次衍生谣言的产生。
其他文献
影响皮肤形态最重要的成分是胶原蛋白。胶原蛋白生得比较邪乎,它的组成跟别的蛋白质相差很大。皮肤的衰老与胶原蛋白的“老化”关系很大,皮肤的更新过程中就涉及到胶原蛋白的生成,而蛋白质的生成必须要有相应的氨基酸做原料。所以,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为了皮肤更好地更新修复,“永葆青春”,我们是不是应该在食物中提供胶原蛋白,来保证“原料充足”?这样的想法比起“以形补形”来,更具有了一些“科学色彩”,当然也就很容易
期刊
5月22日-26日,第十六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拉开帷幕。本届科博会上,北京市科委承办的“科技北京”专题展围绕“科技支撑产业发展”主题,以科技创新为主线,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北京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科技企业孵化器(25周年)、科技进步奖获奖项目、科技与文化等五大板块为重点内容。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板块重点展示了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4G工程)、北京高端数控装备产业技术跨域发展工程
期刊
同仁堂继“健体五补丸”在香港特区被检测出汞含量超标后,日前又被爆出旗下另外两款产品“牛黄千金散”及“小儿至宝丸”的朱砂含量分别是17.3%及0.72%。前者超国家标准,后者则远超香港特区标准。  说起来,同仁堂其实也挺冤的,引起汞含量超标的主要原因是药品中含有朱砂,而朱砂恰恰是很多中药组方的重要成分。中成药里面汞、砷等重金属使用问题绝非同仁堂一家独有,而是整个中药界的问题。  早在2007年,上海
期刊
不久前,作家马伯庸发表题为《少年Ma的奇幻历史漂流之旅》的博文,介绍了河北衡水冀宝斋博物馆收藏的一系列“雷人”展品,比如炎帝时期和夏代、商代的青花瓷,汉代五彩瓷,穿着中山装而且分公母的“元代十二生肖塑像”等有违历史学、考古学常识的“文物收藏”。这篇博文的阅读量超过100万,很多网友都在评论中表示这些藏品“颠覆了自己的三观”。  如今,冀宝斋博物馆已经闭馆整顿,并被冀州市民政局撤销了民营非企业单位注
期刊
人类越来越长寿,但患病率也越来越高。糖尿病呈现低龄化,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各种感染性疾病不断升级。为了寻找攻克这些顽症的方法,全世界的医药工作者都在孜孜不倦地努力着。加速新药研发,就是其中最重要的环节。  新当选第二十一届北京优秀青年工程师的胡远东,他的工作就是通过计算机辅助,加快药物的设计和开发。  “传统的新药研发,一般先在动物身上试验,筛选出安全有效的化合物后,再进行人体试验,最终研发出药物
期刊
“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还要按照自己的国情来制定我们自己的标准,不仅仅是要保护自己的健康,同时还要促进整个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大家都拿欧盟的标准来要求北京空气质量的话,那天天都不合格。”近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主任助理王竹天的一席话引起了“公愤”,大家纷纷表示,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就是这些“讲国情”的官员造成的,甚至有人呼吁王竹天应该辞职。  王竹天的观点显然与公众的想法相
期刊
(美国)  一款适用于智能手机的超声波扫描仪面世。这款Mobisante公司的Mobius设备是一种小型的超声波扫描仪,适用于智能手机,采用无线技术向其他地区的医学顾问传输诊断扫描结果。它可用于胎儿扫描,腹部、心脏、骨盆造影,售价低于8000美元(约合5万人民币)。  柔美的木工台灯  (瑞士)  经过蒸汽加工后的木条获得了丝绸一般的柔韧性,透亮的光色从裂缝中迸发而出,仿佛是有人将其撕裂开一般,给
期刊
荷兰埃因霍温科技大学研究者在一个城市铺设了能净化空气的特殊人行道,结果空气污染减少了一半,而奥妙就在铺设人行道所用的砖上。这些砖被喷洒了二氧化钛,二氧化钛能除去空气中的污染物,并将其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美国《洛杉矶时报》  法拟绘三维数字国土地图  法国地质矿业研究局计划绘制法国三维数字国土地图,其内容将涵盖法国本土所有地区及海外省的地表及地下三维地质构造、地热、地下水等信息。该计划如能完成
期刊
健康的肾脏在正常状态下每小时可以排出800-1000毫升水,因此在这个程度内摄入水分(喝水或吃水果等),肾脏表示“毫无压力”。但如果在短时间内突然饮用了巨量的水,肾脏来不及排出,那些多余的水就会大量进入细胞,导致低钠血症。严重的会导致脑组织受损,突发昏迷、呼吸抑制、脑疝,甚至死亡。 (果壳网)  出汗多的人招蚊子  有种说法是“出汗多的人招蚊子咬”,事实真是这样吗?的确,喜欢流汗的人,血液中的酸性
期刊
不同于科幻电影《终结者2》中的液体金属可瞬间形成一个机器人,目前最新3D打印液体金属对于柔韧电子工业带来了新应用前景。在室温下,镓、铟液态合金接触空气时形成一层薄膜,它十分坚硬,足以保持液体形态。  美国北卡罗莱纳州大学的迈克尔·迪基和同事将这种液体合金放置在一个注射器中,最终以线滴状挤缩出液体金属,每个液滴长度为1厘米,尽管该金属液滴属于液体,但仍能保持垂直状态。迪基指出,它们是液体意味着可以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