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情感教育推动语文课堂中的“少教多学”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4034026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少教多学”,顾名思义,就是教师教的少,学生学的多。在我看来,其精髓就在于教师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上,让学生自主感悟,自主学习,教师则根据课堂具体情况,有的放矢,进行重点提示,以求达到“少教多学”的目的。
  一、朗读激情法
  朗读是把无声的语言变为有声的语言,是对文字信息的再创作,情意盎然的朗读,或使人凝思静想,心驰神往,或让人荡气回肠,潸然泪下,教学过程中,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激发学生的情感,是登堂入室----达到“少教多学”的目的上好语文课的第一步。
  《黄河颂》是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同时也是一首反映当年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了黄河母亲河的英雄形象,语言和抒情方式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诗中雄奇的景象将想象与现实景象交织在一起,组成了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歌唱苦难与抗争,反映中华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这首诗歌词以气势取胜,教这首诗时,教师首先用感情充溢的朗诵点然学生感情的火苗.使学生自然进入到诗的意境中去,这就要求教师在朗诵时必须激发起学生内心的感情,如果能够调动学生产生国难当头,中华民族处于危机之中的悲壮情怀,就可以产生热血沸腾,壮怀激越的情感,这样就自然做到了有感情的诵读,而后在学生领会深刻含义的基础上,对学生适当进行朗读指导。
  二、导入意境法.
  例如《驿路梨花》这是一篇富有浓郁诗情画意的小说,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墨,采用以景入情,寓情于景的表达方式,热情地讴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揭示了雷锋精神深入人心的社会本质,教学中,老师应引导学生以文中景物描写入手,创设意境,把学生导入意境中去使学生受到感动.文章开头,作者以重彩浓墨描写故事发生的自然背景,向学生展示了一幅群山起伏,茫茫苍色的雄伟画卷,通过老师富有感情的朗读,激发学生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接着,老师指导学生根据题意找出文中描写梨花美景的精彩片断,其中一段写道“一轮明月升起来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同间的夜风吹的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地飘落在我们身上。”老师在讲授这段时,就因及时抓住文中关键的句子,词字,充分渲染梨花诗一样美丽的意境,从视觉,触觉,感觉多方面地去引发学生美的感受,在此基础上,再指导学生以抒情的方式朗读这段文字,这样,学生就如置身于幽深恬静的梨花林中,自然获得了美的享受,接着,作者通过刻画人物更显妙笔,让一群天真,活泼,可爱的哈尼上姑娘栩栩如生,地出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领会“景美,人更美”的深刻含义,文章最后以“梨花处处开”作结,使景、人、情三者达到了和谐统一,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知力,对此,老师应着意启发学生领会语句的深刻寓意,使学生自然进入,“景美, 人美,情更美”的艺术境界,受到优美意境的陶冶。
  三、引起联想法.
  在教学过程中,善于运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去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学生丰富的联想,当学生驾驭联想的骏马驰骋纵横的时候,心中的爱憎感情就会不可压抑地迸发出来。如我在讲授毛泽东写的《沁园春。雪》一词时,就以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来深入课文;我们知道,毛泽东是政治家,军事家,其实,他还是一个诗人,,每一首诗都如一扇窗户,展示他那风骚独具的情怀。虽然,那段历史的风云早以远去,消散在历史长空中,但我们仍可以用“第三只眼睛”在想象的世界里再现当时豪壮的雪景,请同学们有桥之美感情的自由诵读,引导学生为大家描述你想象中的画面…….如在讲授《桥之美》一文时,先让学生就生活中你所见过的最美的桥入课,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用一个或一组比喻来形容一下你心目中这美丽之桥的样子,…….充分调动学生通过联想法来入文、入课、入心,于是,一个个美丽如虹,如诗,如画的千姿百态,美伦美涣的桥,便出现在了多媒体教室的显像仪上,出现在了学生的脑海中,展现在学生口语表达中,当然,为此教师要为学生腾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大量地进行相关自主学习的活动,在活动中获得透彻的知识、相关的感悟和对学科探索的勇气,进而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实施“少教多学”,达到教师教的少,而学生却通过自主学习,获得了更多的知识的目的。
其他文献
“现在的学生很少能写出打动阅卷教师的优秀作文。”每当考试结束,语文教师往往都会这么说。学生被升学、成绩逼到死角,脱离了生活,因此他们的写作空洞,故弄玄虚,这是教师需要反思和改进的问题。不难发现:由于受生活环境的限制,学生只熟悉校园中的身边事,一日三餐、两点一线的校园生活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很多学生一提笔,就是同学间的友谊和矛盾、教师的奉献、父母的勤劳等。洋洋洒洒的一大篇作文里,好像什么都想说,却什么
期刊
一个孩子第一次考了100分,得到了表扬;第二次考了98分挨了耳光。第二个孩子第一次考了55分不及格,受到批评;第二次考了61分被表扬。两个孩子的遭遇明显不同,而这种遭遇正是高度关注分数的人给予的“评价”。而分数代表的意义是什么呢?是孩子成长的全部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考了100分就理所当然应该得到所有人的赞许甚至艳羡的目光吗?林森浩事件已然告终,但是反思仍未止息……林森浩的智力、学习能力超乎普
期刊
前言  爱唱反调的魏征以能言敢谏而著称,他给当时沾沾自喜安于享乐的李世民写了一封公开挑战书:《谏太宗十思疏》,其成就以逆耳之忠言扬名,成为高瞻远瞩的道德标尺。  文章立意明显,放在当今学生管理中,就是因材施教。  昔日问题生,如今的耀人光环  案例一  “三国杀”自2008年投放市场以来,就几乎成为桌面游戏的代名词。而这款游戏的开创者黄恺就是一个对课堂内容不感兴趣的“逃课生”。然而谁也不会想到这款
期刊
学校是一个大集体,是社会的缩影。在这个小社会里起关键作用的就是与学生直接接触的班主任。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既要完成教书育人的最基本任务,也要在教育活动中行使管理能力,通过对班集体的影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是学生们的第二个家,那班主任就是他们的第二任母亲,在如此众多兄弟姐妹的大家庭中,班主任的工作至关重要。  由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不成熟,心理教育和习惯的养成往往比知识教育更加重要。
期刊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实践创设良好环境,提供有利条件,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应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发表不同意见。面对新理念、新课程标准中阅读的要求和目标,我们的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学生自主预习,教师促学  自主预习是学生“自主探究”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文言
期刊
新课程标准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由原来的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模式改变为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的模式,于是小组合作学习在我们班级教学口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组织形成和理论指导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区别于传统教学的最本质特征是‘’以小组或是相互依赖的合作性活动为主体‘’。通过创设"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小组形式改变了传统班级教学结构,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式良好的心
期刊
学生是涌动着无限活力的生命体,是教育的起点和归宿。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究竟该如何阅读学生个体,做到真正意义的提升学生生命的质量?我常想,面对灿烂的生命,我应该让每个学生都放飞理想,为学生的自信成长保驾护航。  一、爱心感染,点燃自信  学生缺乏自信,是由于极少体验成功,感受不到老师的爱。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杰丝·雷耳说:“称赞对温暖人类的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对学生任何一点值得鼓励的地方,我们都
期刊
“写出真情实感”几乎是每篇作文最基本、最常见的要求,而最近几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中,很遗憾地发现学生在实际写作时能达到这个要求的却寥寥无几,程式化的文章越来越多,空喊口号的大有人在,翻版套作的比比皆是。如何把真情融入写作,可用“情”“真”“意”“切”四个字来概括。  一、“情”贵乎真  白居易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动人心,贵乎其真”。当下的学生生活条件优越,家人对独生子女的宠爱又滋长了他们的
期刊
公开课是每个老师都参与过的教学体验,它是通过教师的精心准备,并在同组教师的帮助下,呈现在大家面前的一种教学形态。  我们希望通过公开课的开展促进教师的成长,也希望能建立客观公正的公开课评价体系,让授课教师能心有所感,教有所获。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我尝试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1、建立“对话式”评课方式  “对话式”评课是使评课者和被评者以平等身份对话。“对话式”评课不是形式的变化,而是一种“
期刊
从我参加工作到现在已经有六年之久了,从踏上三尺讲台开始我就担任了班主任。六年的风风雨雨,有过欢乐、有过悲伤、有过失败、有过成功,也有想过放弃,但最终我选择了坚持。因为是学生给了我力量,所以我也要为他们撑起了一片蓝天。  刚分配出来的时候,接了一个全校最差劲的班,当班主任期间我哭过、伤过、想过放弃,最后班上的学生打动了我的心,我选择了坚持。班上学生都来自农村,家庭贫困,父母双双都在外面打工,学生都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