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经典,人生精彩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enus12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的学生很少能写出打动阅卷教师的优秀作文。”每当考试结束,语文教师往往都会这么说。学生被升学、成绩逼到死角,脱离了生活,因此他们的写作空洞,故弄玄虚,这是教师需要反思和改进的问题。不难发现:由于受生活环境的限制,学生只熟悉校园中的身边事,一日三餐、两点一线的校园生活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很多学生一提笔,就是同学间的友谊和矛盾、教师的奉献、父母的勤劳等。洋洋洒洒的一大篇作文里,好像什么都想说,却什么都说不清楚。不少作文都是在简单地记录生活,记录得很认真,可读完了却发现没有中心和主旨。或者是另一种情形:缺乏生活气息,过于强调个人的内心感悟,对人对事冷漠,没有质疑精神。
  分析其中的原因,主要是学生的学习压力普遍较大,学习中的无可奈何和迷茫往往被带到作文中,使得他们在文章中过于强调和夸张内心的感受。加之平时的作文训练要求限制得太死,导致学生不敢说真话,哪怕是遇到自己很拿手的题目和素材,都是在诚惶诚恐地虚构,即使再怎么修饰,文章也华而不实。加之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是家里的宠儿,温室的环境让他们脆弱、多思,以自我为中心。优越的生活环境使他们远离了生活,使他们对人对事表现出普遍的冷漠,把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认为是合理的非主流。这样的心态,使他们在写作中没有是非观和正确的判断标准,对亲情、友情或爱情的理解肤浅。对生活的细节不够重视是学生的通病,日常生活中一些值得同情的人和事不能引起他们的重视,甚至表现出冷漠,因此,在作文里也看不到那种发自内心的真挚情愫。同时,缺乏责任感,使他们只会书写小我,立意不远大,视野不开阔。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生所接受的是传统模式的教育,教师总是习惯把知识强制性地灌输给学生,在教学中留给学生的质疑空间不够。这样,致使学生习惯了机械地接受,独立思考能力不足,对疑难问题没有质疑的习惯,这也影响了他们对问题的解决。不敢质疑,也不敢否定,最后的作文就是一纸空谈。
  这些问题的解决之道也许有很多,除了体制方面的因素很难改变之外,真正有效的途径应该就是阅读。
  阅读应该读什么,是个很重要的问题。现在很多国学研究者提倡阅读经典,是个很不错的方向。接受经典,珍惜经典,是文明的标志,也是创新的开始。或许有人提出疑问:在当前“阅读危机”之际,是不是应该首先加强一般性的阅读,然后才是加强“经典阅读”。其实,所谓的“阅读危机”,就是“经典阅读”的危机。如果当前提倡的阅读,不是以加强“经典阅读”为核心,“阅读危机”就会进一步恶化。自从“知识就是力量”被提出以来,这一观念因“力量”自身的高度诱惑性和功利性在世界弥漫开来,人们在不断的“知识速成”之中疲于奔命。而且,人们对科学知识无比重视,而忽略文史知识、艺术知识和道德知识,其实,它们的育人价值都是同等重要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文史知识、道德知识对于提升人生智慧有着更大的意义,特别是在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时代,显得更为重要,对于提升人生价值的丰富性,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美国教育部门曾为高中生列出二十几部必读经典书目:如,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柏拉图的《理想国》、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等,并规定,这些书目数十年不变。而据国内一项问卷显示:在接受调查的72个中学校长中,竟然没有一人完整地读过《论语》,100个在校大学生也只有一人读完了《论语》。这样的结果真的令人汗颜,《论语》里并没有什么高深的学问,讲的全是做人的基本道理。这样的经典都无人问津,很值得深思。
  当然,倡导经典阅读要有一个科学的态度,要以科学的精神对待经典,那就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应该引导学生从人格的层面去阅读经典,学习辩证的思维方式。
其他文献
经常想,能不能不把科研想得那么高深,那么严肃,那么不可琢磨。常见的文章大多谈如何进行教育科研,如今则想换一个角度,谈谈教师为什么要有教育科研意识和教育科研行动。教育科研说简单些,就是读一些理论书籍,想一些教育现象,做一点实践探究,写一篇反思总结文章。说高深一些,理论书籍要大家一些,教育现象要独特一些,实践探究要实在一些,反思总结要系统一些。对一线教师而言,其实这些都不难,难的是开始接触,开始执行,
期刊
语文是高考的第一门科目,语文考试的发挥不仅影响这一门的分数,更会影响随后几门考试的心态。毫不夸张地说,语文学习的好坏决定了高考成绩整体水平的高低。2009年吉林省高考理科状元张凝忆总分703分,其中数学146分、语文131、理综286分、英语140。2010年本校于彦滔总分690分,其中语文130分,数学138分,英语142分,理综280分。2011年吉林省高考王伟宇以裸分701分,成为全省理科第
期刊
在生本课堂教学中,郭思乐教授一再强调“没有小组就没有生本”,由此可见,合理有效的小组学习交流在生本课堂教学中多么的重要。小组是最重要的学习组织形式,它是连接班集体和个体之间的传动链条。学生在小组中合作探究,在竞争中激发潜能,从而不断提升自我,充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最终进入“乐学”的境界。  在生本课堂的实践中,学习小组的建设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优化成员  建立学习小组是生本教学中的首要环
期刊
想必不少人听过台湾流行组合S·H·E演唱的《中国话》,其中有几句歌词是这样的:“各种颜色的皮肤,各种颜色的头发,嘴里念的说的开始流行中国话,多少年我们苦练英文发音和文法,这几年换他们卷着舌头学平上去入的变化, 平平仄仄平平仄,好聪明的中国人,好优美的中国话”,“好多外国人学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这首歌生动形象地向我们展现了中国普通话独特的艺术魅力,普通话是中华民族的最强音,普通话是世界
期刊
自钟嵘《诗品》始,世人就一直称陶渊明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并认为其归隐是深受道家思想影响的。的确,东晋时期,以老、庄为宗的玄学占统治地位,陶渊明耳濡目染,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影响。陶渊明一生崇尚自然,追求复真还淳,“自然”“真”“淳”等说法都来自老、庄学说。但是,只要细析其人生价值取向、思想境界、德行等方面,就会发现: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对陶渊明的影响更甚。  一、儒家思想在其心中占主导地位的原因  
期刊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同时也是横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道门槛。不少语文教师一谈到写作教学,就会蹙眉感慨。的确,学生写作文难,教师教作文也难。面对作文题目,学生往往找不到合适的思路,只好干着急,最后只得挤牙膏似地、非常勉强地凑上几段文字来敷衍敷衍。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拓展学生的作文思路呢?可以用“析关键词”和“片段式组合模式”来打开学生的作文思路,教学效果不错。  一、析关键词,拓展作文思路 
期刊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仅在于传授本领,而更主要的是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认为:中国的教育态度与美国的教育态度截然不同,最大的区别是中国偏重于灌输式教育。中国学生的根基非常扎实,这是优点,但也有缺点,中国的学生面对新事物总有畏缩心理,与美国学生比起来,创新意识较差。美国人重在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认为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新的课程理
期刊
现在的高考作文命题,材料作文一统天下。纵观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新材料作文以其现实性、情境性、思辨性、开放性、导向性、防套性的优势为人们所接受并广受推崇,已然成为了高考作文命题的主流和方向。  有人认为,新材料作文是开放性命题,角度多多,从哪一个角度写作都行,没有必要再苦苦地训练审题立意。其实不然,审题立意是理解材料的关键环节,而跑题偏题现象依然普遍存在。因此,审题立意是新材料作文训练的主线,贯穿
期刊
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知识与能力的形成,学习主体──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重要因素。小学生的习作兴趣来源于“有话可写”,话即材料。一旦有了材料,他们就会跃跃欲试、兴趣浓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写作有了兴趣,写作对学生来说就成了一件乐事。我主要从两个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一、引导学生观察积累,丰富作文素材,激发写作兴趣  我想大多数孩子并不是天生就不爱写作文,可能是要写的作文题目要么不感
期刊
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它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困难,作为农村语文老师的我感受颇深,在十多年的教学中我一直努力去寻找、探讨落实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量的有效策略,我归纳出以下几个策略。  一、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书籍,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学生阅读兴趣不高跟他们的家长为他们选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