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绘画创作中的风格化表现及其教学意义

来源 :陕西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su16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当代绘画创作的发展及方向始终是艺术家讨论的核心问题,在教学中对于风格化演变的认识,不仅影响着学生对艺术的理解,同时关系到其在创作实践中的表现能力。艺术风格的理论探究和教学实践指导,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艺术的不同风貌,从而在实践创作中不断探索。本文对当代绘画的创作思想进行尝试,延展到当下绘画教学之中,用教学视角,思考和探讨中国当代绘画创作中风格化的表现方式及审美价值,进而探讨将绘画创作风格化置于教学中的可能性,使其作为当下教学内容的补充,提升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和审美能力。
  [关键词]美术教学  风格化  当代绘画
  中国当代绘画一直在创作的题材和形式上具有较为自由和宽泛的特点,其中借鉴西方当下所盛行的多元化文化题材及形式较多。同时,中国的当代绘画创作也在进一步受到本土文化的影响,因此,中国当代绘画逐渐呈现出其独有的风格特征和审美观念。
  作为一个普通人,应具备观察世界、认识世界的方法,而作为一个美术教育工作者,应在此基础上始终关注美术教育的内容。美术教育工作者一方面要理解学生初期作为普通人的观察、认知以及创作方式;另一方面需要把控和梳理美术创作在当下其内容的发展及变化。如何将当下的美术潮流和中国当代绘画创作的思路和表现方式以简单、明确的形式表现和输送给学生,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艺术美感,是当下美术教育特别是高校教育实践和研究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在中国当代绘画的诸多教学汇报及展览中,许多倡导“地域性创作”“写意精神”等以风格化表现的作品层出不穷,从中可以发现以“中国特色” “主观意识”为主导的作品不断在当下被提出且加以强调。尽管如此,关于风格化方面的具体创作指导仍然是匮乏且缺失的。通常在创作教学中讨论更多的仍是根植于学理上的分析,缺少对于主观教学实践直接的指导作用,对绘画创作中风格化如何表达的问题仍是模糊的。笔者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理论的阐述相较于直观的视觉呈现和教学指导,其叙述较为冗长和繁杂,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创作经验无法完全接受理论的叙述内容,造成对理论知识的“模糊感”,这样通常会使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思绪混乱,从而无法形成清晰的思维逻辑,无法使学生认识自身所面对的诸多因素并进行处理分析,进而无法激发创作出好的作品。
  由此,本文将从绘画风格的概念出发,延展至绘画的创作教学之中,对如何使学生的绘画创作形成个人的独特风格展开思考,从而尝试将风格化概念引入教学之中。对于当下的教学内容进行完善补充,引起学生对当代绘画创作大趋势下如何发展进行再思考,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而不局限于单一学科的固有概念。
  中国当代绘画创作中的“风格化”概念
  风格化,其概念大致可以从字面意思理解为艺术创作者在描述阐释一个事和物时,采用偏离原始印象的手法。这个概念也同样适用于形容人们日常生活的全部活动,例如穿衣风格、装修风格等。
  在当代绘画的创作过程中之所以思考风格化的概念,原因在于当代绘画的创作素材一定是源于丰富的文化积淀,它可以是一种母题和模式,也可以是艺术的品质。风格是学术研究的重要内容,它是作品的生命力,能够反映作品的形成和演化。一幅作品的内容,只有能够与风格形成联系,使其成为作品的一部分,才能具有完整性,也就意味着在此前提下创作出的作品能够具备其自身特征,这才是真正的中国当代绘画创作。
  需要强调的是“风格”只是作为一个大的前提,而非是创作的具体形式或内容。现今我们能够看到的很多艺术作品,在形式上、题材上仅仅是与“风格”这样一个大的虚假前提有所联系,而这里所谓的联系,可能仅仅是由一个空泛的场景或是事物所展开的联想。比如,有的绘画作品就画了一个旧式火车头,由此就去说这是体现了一段历史演变的成果,难怪容易被人“诟病”。
  “风格化”的概念延展到当代绘画的创作教学中,首先需要学生基于这样一个空间的概念去创作和思考,其次才是要回归到这个空间内的各个部分再去做其具体的分析和判断。
  同样,这种类似于宽广范围中的呈现,通常也被认为是一种具有高度创造性和标志性的展现。所以在进行具体的艺术创作时,也就要求创作者全面地分析创作内容的“风格化”概念。缺乏独特性的艺术作品,也就被认为是缺乏风格的体现,这样的创作意识也同样会被认为是虚弱无力的。
  “风格”与“风格化”存在着一定区别,“风格”是名词,只是解释任何一种图像的内容,而“风格化”则是一个具有延展性的空间,或者可以说是需要发展下去的一种动作,人们认为“风格化”存在风险,原因在于“风格化”使人们在对艺术品进行欣赏时,判断的标准存在一种惯性或者一致性,容易对艺术作品的视觉效果产生惰性进而导致精神内涵的弱化。笔者在此需要解释的是,“风格化”概念能够延展到油画创作的教学之中,即舍弃了形式的内容,从而使得创作能够真正地回归到课堂上和绘画教学中。理解透彻“风格化”的本质概念,在进行整体教学和创作实践中思考各个因素并做出具体分析,教学方式也将变得清晰化、条理化。
  “风格化”在绘画教学创作中的具体表达
  “风格化”不是简单从逻辑意义上来加以界定的。它与语言一样,是指一种风格在一定时间或空间内,与作者或历史,以及环境产生联系所呈现出来的固定图像,而不是其特有的特征。就像上文提到过的一样,其拒斥被系统地归纳到完整统一并且一致明确化的类型中。
  “风格化”代表的是当代绘画创作发展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对于中国现代绘画创作教学而言,是值得尝试和探讨的。所以,当理论探讨到具体教学创作实践中去时,学生应该对理论概念和内容具有更加清晰的认识,这样有利于理解什么是“风格化”的问题。
  在实践教学的作品创作理念确定之后,其作品的内在含义就变得极其重要了。這就需要学生对于“风格化”的前期准备和工作有明确的认识,如果只是希望通过“风格”达到视觉效果,而不对创作的素材进行深入认识,显然是无法做到的。“风格化”自身的不确定性、时间性,并不能简单地通过定义就达到创作素材的筛选要求,由此笔者认为应当让学生正确认知、重新审视积累的创作素材和要素,确定更加细微的差异,得到更为精确的描述,并在具体的创作实践中使用和筛选。   重新审视中国当代绘画教学创作可以发现,当下绘画实践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诸多思路和观点,都是在寻找独立发展中产生的文化思考,这一点也体现了学生对于基本概念进行深入理解和学习的必要性。这种研究方法也是相对的,但也并不排除寻找过程中的判断价值和意义,这也是形成风格化过程中的必要因素之一。这样的研究方法已经被大多数艺术高校的学生所采纳和接受,尽管他们未必采用该方法进行课堂创作实践,但是,在具体艺术创作教学中,例如当学生置身黄土高原并观看传统表演时,他们就需要在创作前明确自己的作品想要表达的内容,而内容也就是我们教学中经常提到过的画面内容、画面内涵等,也就是由所看的物质表现到精神体现。但是,困难在于学生往往把这些内容里的逻辑框架放在很多的作品中,容易让思路变得混杂模糊,甚至是对于创作作品仅仅停留在简单联想,这种由此建立出来的画面和内涵,毋庸置疑是极其微弱和牵强的,并且是产生风格化过程中最不可取的方法之一。这种态度的转变,可能取决于现代风格的变化发展,也可能取决于风格中的创作手法及材料的因素,例如画布、内框、构图、标记、表现的技法和笔触等,加之相互关联的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图式的嫁接关系、颜色的层次区分等,学生在他们所要表达的意思之外,还应注重内涵及作品本身审美的构成因素。所以笔者认为,在这个循环的过程中,每一个阶段的存在都具有其独特的风格样貌,同样,在一个成熟的图式中,绘画作品在创作过程中对于风格要保持连续性。教学实践中,学生要在早期就注意风格构成是多个方面相互影响而形成的,作品的风格应该带有整体性表现或者气氛渲染,或者是拥有一种或两种能够让画面中各种要素都围绕其来展开的引导特征。以文化结构举例,它代表的是具有一定文化表现形式的有机联结体,其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这种由画面内容直接表现,逐步递进直至精神以及内涵的解读,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标准。学生要首先明确“风格化”在创作中的具体呈现方式,画面的内容怎样选择才能明确画面的基调,进而清晰地去分析自己在“风格”中要表现的各种素材和要素,以客观物象的图式概念深入分析各种创作素材,从而使得作品的画面具备丰富的精神内涵。
  “风格化”在中国当代油画创作教学中的意义
  将“风格化”延展到当代绘画创作教学之中,同时希望将中国本土文化融入到油画艺术作品之中,從而能够形成中国自身的当代绘画作品。另外,风格化的艺术作品与创作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艺术作品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是源于创作者的艺术风格。所以,绘画风格化的教学能够使得群体的审美意识慢慢趋于成熟,在大学期间就逐渐形成一定的对艺术风格化表现方式的认知,同时具备再现客体形象的创作体系和能力,这样有利于学生将来绘画道路的长远发展。
  树立艺术风格是艺术家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同样也是衡量艺术家在创作作品上的艺术成就。“风格化”的概念给学生提供了具体创作思路,从宏观的角度看,就需要思考创作的诸多素材、艺术作品及创作精神之间的内在联系。
  中国的当代绘画创作无疑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其进步来自于不断地探索和不同创作方向的尝试。在此基础上,才能使中国当代绘画发展至今,对“风格化”概念在中国当代绘画中的教学思考是十分必要且有意义的。而对于“风格化”与绘画之间关系的探索,对于学生的引导也同样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推动学生从风格与当代绘画的关系出发,进而举一反三,思考和探寻更多学科理论支撑与当代绘画之间的相似性,从而推动当代绘画创作的发展与繁荣。
  参考文献:
  [1](美)迈耶·夏皮罗.艺术的理论与哲学——风格、艺术家和社会[M].南京: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1994.
  [2]张祖英.走中国油画的自主发展道路[J].美术观察,2004.
  [3]王丹.浅谈中国油画艺术的发展之路及创新性展望[J].艺术教育,2018.
  [4]薛军.中国油画的民族精神与本土化刍议[J].大众文艺,2017.
  作者单位:西安美术学院  陕西西安
其他文献
“‘顺丰6××’,‘海巡1461’叫,深中通道E9沉管浮运,矾石水道F3-F9临时封航,请您船在矾石F13号标东侧水域临时待泊!注意守听高频!”4月20日凌晨两点,矾石水道水域甚高频电台不时传来深圳海事局“深中卫士”先锋队队长张伟的现场指挥指令。
本刊特别开设“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栏目,挖掘宣传海西州建设史诗,为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华诞献礼。本栏目以讲述柴达木红色记忆,展示柴达木小康成就,各行业百名党员群众感党恩、诉党情,说心里话的方式,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讴歌中国共产党的丰功伟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同时,为“十四五”开好局鼓与呼,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幸福的现代化强州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摘 要]文学概论课程教学与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文学本质主义掣肘文学概论的教学优化和创新能力,使之无法随着文艺活动具体形态的变化而保持不断开放的姿态。这直接导致学生明显地感受到文学概论教学存在知识僵化、脱离实际的弊端,并且很难应对现实生活中存在的诸多文艺问题,亦不能解释学生自身在日常生活中获得的实际文艺知识与审美经验。文化转向是20世纪后期西方文论与批评发展的整体趋势与基本走向,文化转向的实质是对
作为艺术学中的两大门类,书法和摄影并没有多少交集,准确地说,在艺术的同类项中,二者不具备同质化的比较研究可能,比如在工具使用、创作载体、表现手法,以及最终的承载传达作品信息上。艺术类别里的不同是从样本的概念出发,使得二者存在巨大的差别。本文从艺术创作的外延出发,以时间范畴内的社会性认知作为主要讨论方式,对具有差异化的两个艺术门类进行探讨。
期刊
为了向较远的地方寄送物品,古代也像今天一样开设多个站点,供接力的人、马快速休整,这就是“国家驿传系统”,出现于秦朝,供人马休整和换马的站点就被称为“驿站”。 驿传是国家的寄送系统,只为政府服务,即使是官员也不能寄送私人物品。  在汉朝,“快递”最快为“日行四百里”,这是官府的明确要求,相当于每天跑1 6 0千米,从广州到北京需要1 3天左右(本文中所有时间都按今天的公路距离计算)。而在此之前,官府
[摘 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普及率的提高,艺术教育已全面进入“大众化”阶段。公办艺术高校对影视传媒艺术专业的办学定位、办学理念、人才培养、课程构建、师资建设等都已作出了相应的调整,但大多数民办高校的影视传媒艺术专业依然固守着传统的办学模式,照抄照搬陈旧的课程设置与单一的教学手段,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严重滞后,与新时代影视传媒艺术脱节,与影视传媒艺术教育国际化相悖,没有形成民办艺术教育的特色。民办高校要
“今天下午,我要去开会,没法给你们上数学课了。”今天上午,数学老师在班里宣布。话音未落,全班一片哗然。有的同学小声嘀咕:“数学老师平时惜课如金,遇到这种情况一般都会调课,今天怎么太阳从西边出来了?”
窄窄的街道,行人络绎不绝。街道两边是风格不一的店铺,最热闹的要数街边转弯处的凉粉摊儿。那里总是挤满了或坐或站的老主顾,老老少少,满脸惬意。放学后我总是背着书包蹦蹦跳跳地在小街上穿行。每次走到离凉粉摊儿还有几米远时,就听见老板娘熟悉的声音:“丫头,食碗凉粉哩?”“来喽!”我开心地小跑过去,在小折叠桌前的塑料凳上坐下来,将书包抱在胸前,哼着小调等待美味上桌。
去年十月下旬,我和同学参加了社会实践--在“宁波绿色学校”生活三天两夜。我们在那里种菜、收甘蔗、挖红薯,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为同学做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