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不断地深入改革,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各种文化竞相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价值取向的多元化。高校在此背景下,要加强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时代性。经济转型,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象牙塔里的大学生心理也受到了冲击和影响,心理问题及心理障碍日益凸显。因此,高校要创新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就必须重视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以人为本
心理健康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作用
有利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着重关注社会对个人政治、思想、行为等方面的要求,要求学生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的关系,个人利益应当服从于国家利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都应当去关注每个个体的内心世界。这一点上,心理健康教育很好的弥补了思想政治教育在这方面的缺陷,能够延伸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以及内容。
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预见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预见性是指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中,教育工作者针对受教育者可能出现的思想问题以及表现出来的行为倾向进行预测和超前教育。要提髙预见性,就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始终,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状况,预见其可能产生的思想困惑,并及时地予以解决,对学生真正实现因材施教,最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利于培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
心理健康教育通过科学的技术手段为基础,了解学生心理特点并遵循心理规律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可以有效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最终实现马克思关于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理论。
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大学生解决成长、成才中的心理问题
大学生作为特殊群体,身心日趋成熟,崭新的大学生活,极易使他们心理适应不良,就业形势严峻、学业压力较大,人际交往困难等,再加上现在的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比较脆弱,很容易就会产生心理问题、心理困惑,特别是部分学生还出现了极端行为。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使大学生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解决心理困扰,培养大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承受挫折的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
高校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必要性
补充和完善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依据社会发展规律与变迁、教育内在规律和个体心理与道德形成规律来开展。当今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价值多元化,要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吸引力,有效实现自身的功能价值,必须在坚持科学性和导向性的原则,不断充实和拓展教育内容,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结构。
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理论经历了逐渐产生、慢慢形成、快速发展的阶段,现在学术界已收获了丰硕的成果,学术界主要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内涵、形态、生成、实现等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一要实践,二要培养健全人格和适应社会发展的人。
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化是现代教育的发展必然趋势
毕业生的数量在不断的增加,在以后的工作当中,竞争压力越来越大,面临的挑战也是越来越多。在这样一种心理环境中,很容易出现心理障碍和心理压力。一般都表现为抑郁、烦躁、焦虑等,更有甚者,还会出现自杀、神经衰弱等现象。由此也可以看出,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当中,仅仅采用单一的说教式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在实际当中不能真正的起到一个很好的教学效果。
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和重要补充
学生的思想意识是在无形当中形成的,而从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当中可以知道,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很多教师都是侧重于道德和政治意识的教育,也在这两个方面有一些引导作用。而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却没有花费很多的时间。只有具备了一个积极健康的心理,以一个最好的状态接受教育,才会具有一个良好的效果。从而形成一个正确的意识。
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从马克思主义思想中提炼出来的唯物史观的基本原则。因此,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具体实践中也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分析大学生的个性特征,满足大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对学生进行分层分类,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开展有针对地教育和引导工作。
心理导航,思想引领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契合发展过程中还应遵循“心理导航,思想引领”相结合的原则。心理导航是保障大学生拥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思想引领是对大学生良好思想政治素质形成的指导。
明确学科地位,增强学科基础性建设
学科一般是指在整个科学体系中学术相对独立,理论相对完整的科学分支,它既是学术分类的名称,又是教学科目设置的基础。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尚未成为专门的学科,与其密切相关的学科主要为心理学、教育学,与其直接相关的教学科目包括《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由心理学教师实施教学活动。
健全教育者专业化培养制度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中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思想、言行的示范和引领对于教育效果的提升至关重要。因此,这就要求思政理论课教师和心理健康课程教师要有过硬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人格魅力。
开展课外实践,搭建第二课堂育人平台
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课堂教学是基础,课外实践是提升,课堂教学提供理论支持,课外实践提升综合能力。開展课外实践,积极搭建第二课堂育人平台是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需要,也是两种教育相契合的外部助力。
参考文献:
[1]张云.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3]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以人为本
心理健康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作用
有利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着重关注社会对个人政治、思想、行为等方面的要求,要求学生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的关系,个人利益应当服从于国家利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都应当去关注每个个体的内心世界。这一点上,心理健康教育很好的弥补了思想政治教育在这方面的缺陷,能够延伸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以及内容。
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预见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预见性是指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中,教育工作者针对受教育者可能出现的思想问题以及表现出来的行为倾向进行预测和超前教育。要提髙预见性,就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始终,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状况,预见其可能产生的思想困惑,并及时地予以解决,对学生真正实现因材施教,最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利于培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
心理健康教育通过科学的技术手段为基础,了解学生心理特点并遵循心理规律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可以有效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最终实现马克思关于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理论。
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大学生解决成长、成才中的心理问题
大学生作为特殊群体,身心日趋成熟,崭新的大学生活,极易使他们心理适应不良,就业形势严峻、学业压力较大,人际交往困难等,再加上现在的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比较脆弱,很容易就会产生心理问题、心理困惑,特别是部分学生还出现了极端行为。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使大学生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解决心理困扰,培养大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承受挫折的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
高校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必要性
补充和完善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依据社会发展规律与变迁、教育内在规律和个体心理与道德形成规律来开展。当今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价值多元化,要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吸引力,有效实现自身的功能价值,必须在坚持科学性和导向性的原则,不断充实和拓展教育内容,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结构。
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理论经历了逐渐产生、慢慢形成、快速发展的阶段,现在学术界已收获了丰硕的成果,学术界主要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内涵、形态、生成、实现等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一要实践,二要培养健全人格和适应社会发展的人。
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化是现代教育的发展必然趋势
毕业生的数量在不断的增加,在以后的工作当中,竞争压力越来越大,面临的挑战也是越来越多。在这样一种心理环境中,很容易出现心理障碍和心理压力。一般都表现为抑郁、烦躁、焦虑等,更有甚者,还会出现自杀、神经衰弱等现象。由此也可以看出,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当中,仅仅采用单一的说教式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在实际当中不能真正的起到一个很好的教学效果。
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和重要补充
学生的思想意识是在无形当中形成的,而从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当中可以知道,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很多教师都是侧重于道德和政治意识的教育,也在这两个方面有一些引导作用。而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却没有花费很多的时间。只有具备了一个积极健康的心理,以一个最好的状态接受教育,才会具有一个良好的效果。从而形成一个正确的意识。
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从马克思主义思想中提炼出来的唯物史观的基本原则。因此,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具体实践中也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分析大学生的个性特征,满足大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对学生进行分层分类,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开展有针对地教育和引导工作。
心理导航,思想引领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契合发展过程中还应遵循“心理导航,思想引领”相结合的原则。心理导航是保障大学生拥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思想引领是对大学生良好思想政治素质形成的指导。
明确学科地位,增强学科基础性建设
学科一般是指在整个科学体系中学术相对独立,理论相对完整的科学分支,它既是学术分类的名称,又是教学科目设置的基础。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尚未成为专门的学科,与其密切相关的学科主要为心理学、教育学,与其直接相关的教学科目包括《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由心理学教师实施教学活动。
健全教育者专业化培养制度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中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思想、言行的示范和引领对于教育效果的提升至关重要。因此,这就要求思政理论课教师和心理健康课程教师要有过硬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人格魅力。
开展课外实践,搭建第二课堂育人平台
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课堂教学是基础,课外实践是提升,课堂教学提供理论支持,课外实践提升综合能力。開展课外实践,积极搭建第二课堂育人平台是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需要,也是两种教育相契合的外部助力。
参考文献:
[1]张云.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3]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