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积极探求知识的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它能刺激产生学习需要,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一种学习动力。只有当学习者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时,才能积极参与学习过程。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呢?下面我联系初中生物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明确学习目的
首先,通过生物教学,初中生明确了学习目的,知道生物是自然学科中的基础学科,人们的饮食起居、卫生保健都离不开它。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微观上,以细胞工程、遗传工程等为代表的生物工程获得突破性发展;宏观上,人口“爆炸”、粮食短缺、资源枯竭、能源耗费、环境恶化、生态失衡等问题日益困扰着人们,生物学知识对于解决这些问题将发挥重要作用。我国科研工作已将生物学列为高科技研究发展的重点。当代学生是新世纪的主人,都希望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主力军,无生物知识便等于无稽之谈。要使学生明白学习生物知识是时代的要求,是未来世纪的迫切需要,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与学习兴趣。
二、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对学习内容是否感兴趣是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关键影响因素。在引入新课时,要注重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新课题的学习中。如在学习“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这一内容时,我是这样引入的:我们行走在马路上,看见红灯停,看见绿灯行。请问进行这一动作时,主要是人体哪个系统在起作用?然后用PPT展示神经系统的组成——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系统,让学生回答这两部分的功能,然后老师设问:中枢视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交互联络形成一个复杂的通讯网络系统,对人体起调节作用。那么,神经系统是如何工作的?从而引入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使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产生浓厚兴趣。
三、巧用比喻、诗词、成语、俗语
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以赞美自然界的生物,课堂上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二,插入某些课文之中,既可丰富教学内容,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可以很好地体现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的稳定性强;“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则体现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用“一山不容二虎”、“肉为何比粮食贵”讲解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用“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诗句说明生物多样性的美学价值……相信定会给学生留下形象的感受和对美的欣赏。
四、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成果
新的生物科技成果正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人类生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接收到不少关于生物科技成果的信息,只是他们往往只了解一些皮毛。如讲到“转基因食品的利与弊”时,我让学生课前收集资料,在课堂上分成正反双方进行辩论,极大地调动了积极性,部分学生逐渐养成了自觉收集资料的习惯。如讲到有社会行为的动物时,就有学生举出一大堆例子;讲到仿生时,书本上的例子根本不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他们准备的例子比我的还要丰富得多。
五、采用小组合作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可取得很好的效果。学生可以通过表达、交流,将其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的信息、材料、思维方式、成果与组内其他成员共享,还可以通过组与组之间的交流,与其他小组同学共享。如教学“观察鲫鱼外形特征和内部主要结构”这一内容时,将学生分成4组做“探究鱼的各种鳍在游泳时所起的作用”的实验,每组按不同要求探究:第一组,剪去背鳍和臀鳍后,观察其游泳状况,分析背鳍、臀鳍在鱼游泳时所起的作用;第二组,剪去尾鳍后观察其游泳状况,分析尾鳍在鱼游泳时所起的作用;第三组,剪去胸、腹鳍后观察其游泳状况,分析胸、腹鳍在鱼游泳时所起的作用;第四组,剪去所有的鳍后观察其游泳状况,分析鱼鳍在鱼游泳时所起的作用。各组得出结论后向大家汇报,再让学生在组间交流观察。在实验过程中,人人有事干,个个有收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热情,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效率。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师生角色得到转换,教师仅负责课程设计和安排,更多地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作为成员参与其中,适时进行引导,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消除了学生紧张、枯燥、厌烦的情绪,体现了学习“易”、“趣”、“活”的特点,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
六、设计和组织好活动
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科学,只有通过实践活动,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激发出学习兴趣。课堂上的实践活动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如我给学生补充讲述“膝跳反射”时,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下,用实践检验理论知识。又如学习正常足的足弓能缓减运动时身体的震荡的功能时,可让学生起立,跳跃两次。一次足尖着地(足弓起作用,身体震荡小),另一次用足跟着地(没有应用足弓,震荡强烈)。经此活动后,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获得了其他方法难以达到的效果,学生立即就能明白足弓的结构与其生理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七、充分利用媒体资源
课堂教学中充分应用现行教材中所配的教学影片,用直观生动、多彩的画面吸引学生,使学生兴趣浓厚。例如,讲解《小羊多莉的身世》之前让学生观看影片,对学生分析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这个问题有很大帮助,而且直观的影片使学生对整个克隆过程有更深刻的理解。又如讲到“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及原因”时,利用一组组现实的画面把各种生物恶劣的生存环境展现出来,比课本上单调的文字更能增强学生的印象。我在课前收集了大量科技录像,如基因、病毒、试管婴儿、吸烟、吸毒的危害、人体奥秘等,并穿插在相关课堂教学中,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教学目标提供了条件。
实践证明,兴趣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明确学习目的
首先,通过生物教学,初中生明确了学习目的,知道生物是自然学科中的基础学科,人们的饮食起居、卫生保健都离不开它。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微观上,以细胞工程、遗传工程等为代表的生物工程获得突破性发展;宏观上,人口“爆炸”、粮食短缺、资源枯竭、能源耗费、环境恶化、生态失衡等问题日益困扰着人们,生物学知识对于解决这些问题将发挥重要作用。我国科研工作已将生物学列为高科技研究发展的重点。当代学生是新世纪的主人,都希望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主力军,无生物知识便等于无稽之谈。要使学生明白学习生物知识是时代的要求,是未来世纪的迫切需要,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与学习兴趣。
二、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对学习内容是否感兴趣是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关键影响因素。在引入新课时,要注重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新课题的学习中。如在学习“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这一内容时,我是这样引入的:我们行走在马路上,看见红灯停,看见绿灯行。请问进行这一动作时,主要是人体哪个系统在起作用?然后用PPT展示神经系统的组成——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系统,让学生回答这两部分的功能,然后老师设问:中枢视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交互联络形成一个复杂的通讯网络系统,对人体起调节作用。那么,神经系统是如何工作的?从而引入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使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产生浓厚兴趣。
三、巧用比喻、诗词、成语、俗语
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以赞美自然界的生物,课堂上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二,插入某些课文之中,既可丰富教学内容,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可以很好地体现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的稳定性强;“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则体现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用“一山不容二虎”、“肉为何比粮食贵”讲解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用“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诗句说明生物多样性的美学价值……相信定会给学生留下形象的感受和对美的欣赏。
四、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成果
新的生物科技成果正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人类生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接收到不少关于生物科技成果的信息,只是他们往往只了解一些皮毛。如讲到“转基因食品的利与弊”时,我让学生课前收集资料,在课堂上分成正反双方进行辩论,极大地调动了积极性,部分学生逐渐养成了自觉收集资料的习惯。如讲到有社会行为的动物时,就有学生举出一大堆例子;讲到仿生时,书本上的例子根本不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他们准备的例子比我的还要丰富得多。
五、采用小组合作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可取得很好的效果。学生可以通过表达、交流,将其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的信息、材料、思维方式、成果与组内其他成员共享,还可以通过组与组之间的交流,与其他小组同学共享。如教学“观察鲫鱼外形特征和内部主要结构”这一内容时,将学生分成4组做“探究鱼的各种鳍在游泳时所起的作用”的实验,每组按不同要求探究:第一组,剪去背鳍和臀鳍后,观察其游泳状况,分析背鳍、臀鳍在鱼游泳时所起的作用;第二组,剪去尾鳍后观察其游泳状况,分析尾鳍在鱼游泳时所起的作用;第三组,剪去胸、腹鳍后观察其游泳状况,分析胸、腹鳍在鱼游泳时所起的作用;第四组,剪去所有的鳍后观察其游泳状况,分析鱼鳍在鱼游泳时所起的作用。各组得出结论后向大家汇报,再让学生在组间交流观察。在实验过程中,人人有事干,个个有收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热情,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效率。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师生角色得到转换,教师仅负责课程设计和安排,更多地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作为成员参与其中,适时进行引导,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消除了学生紧张、枯燥、厌烦的情绪,体现了学习“易”、“趣”、“活”的特点,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
六、设计和组织好活动
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科学,只有通过实践活动,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激发出学习兴趣。课堂上的实践活动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如我给学生补充讲述“膝跳反射”时,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下,用实践检验理论知识。又如学习正常足的足弓能缓减运动时身体的震荡的功能时,可让学生起立,跳跃两次。一次足尖着地(足弓起作用,身体震荡小),另一次用足跟着地(没有应用足弓,震荡强烈)。经此活动后,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获得了其他方法难以达到的效果,学生立即就能明白足弓的结构与其生理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七、充分利用媒体资源
课堂教学中充分应用现行教材中所配的教学影片,用直观生动、多彩的画面吸引学生,使学生兴趣浓厚。例如,讲解《小羊多莉的身世》之前让学生观看影片,对学生分析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这个问题有很大帮助,而且直观的影片使学生对整个克隆过程有更深刻的理解。又如讲到“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及原因”时,利用一组组现实的画面把各种生物恶劣的生存环境展现出来,比课本上单调的文字更能增强学生的印象。我在课前收集了大量科技录像,如基因、病毒、试管婴儿、吸烟、吸毒的危害、人体奥秘等,并穿插在相关课堂教学中,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教学目标提供了条件。
实践证明,兴趣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