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发现式”教学课堂初探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y1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新课程标准》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即认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教育理念的的指导下,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学生学习成长的需要。要求我们积极的进行改革。而“发现教育”就是教育改革的一条新思路。发现型课堂强调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强调学生的个体性,它更是学生内长性的主阵地。“发现教育”在我校如火如荼地开展着,笔者也参加了学校“发现型课堂”的教学活动,执教了四年级课文《开天辟地》,以下是结合语文教学对发现教育的实践和思考谈一点自己的感想。
  《开天辟地》是中国著名的神话传说,讲的是一位名叫盘古的大神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间万物的故事。课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神话故事想象的丰富,感受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另外,对偶这种修辞手法也是本文的学习重点。
  通过第一轮授课,就对偶这部分教学主要反应出来的问题是:首先没有把读书的权利还给学生。教学中,句子出示后,也让学生反复读了。可对偶句的特点还是老师灌输给学生的。他们自己并没有一个寻找、感受、发现的过程。美国教育家苏娜但戴克曾经说过这么一段话: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全理解。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实践,去比较归纳,从而得出结论。这个发现的过程远比容易的得到个结果有意义的多。而且是自己发现的。还满足了他们自主探究的需要。成就感油然而生。
  其次,没有耐心等待。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室里寂静,学生集中思索,要珍惜这样的时刻。”反观自己的课堂。在提问后,总希望学生马上能回答。回答不上来,就忙着启发。其实很多情况下,这样的启发就是暗示。试想,在极短的时间内,学生的思考哪能有一定的深度,哪能全面。往往是想到只言片语,就马上举手回答,有时甚至语言都没有组织好。一节课下来,这样繁琐的一问一答也会占用很多时间。不如把这些时间节省下来,用在让学生潜心读书、深入思考中。还有要值得注意的是,我们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回答。当学生回答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我们教师更要以期待的目光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这个等待虽然短暂,却是学生思维最为紧张活跃的时刻。
  第二次的授课,虽然把在反复朗读中体悟对偶的写法这个问题解决了。但整节课上下来,不免感觉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围绕中心的那个问题是老师提出来的。盘古是怎样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天地的?又是怎样化生出世间万物的?一环紧扣一环,学生很容易就从文中找到了答案,问题分析了,课文也被肢解了。
  课后反思,如何真正的把课堂还给学生。首先,还给学生提问的权利。我们常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可到了实际的教学中,往往又是老师抛一个问题,学生回答这样一个机械的教学模式。这虽然完成了既定的教学任务。可只完成了老师所要交给学生的知识。学生是一个鲜活的个体,有自己的想法,也需要通过提问来让老师帮助他达到自己的目的。特别是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有很多自己的想法甚至是疑问。如果没有一个渠道来了解学生的想法,那作为教师的我们就很难知道了。所以,教师在提问时,必须把学生这个主要因素考虑进去。再结合此次“发现型课堂”教学规程的要求之一:能够让学生提出1-2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和内容,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这点。设想可以在预习时,让学生准备一本预习本,把自己的疑问和困惑写上去,老师在新授课时,根据学生预习本上的问题,进行归纳,理清班中的学生到底要学什么,会了的不再重复,不会的重点教授。这样构建的提问是否变得更有效。
  其次,提出有深度的问题。这节课是围绕这两个问题展开的。(1)盘古怎样开天辟地?又怎样化生出世间万物?实际教学中,学生一下子就回答了出来。后来专家给我提议,整篇课文围绕(2)为什么说盘古是个大神?抓住“大神”这样一个“主问题”展开。
  对比这两组提问,不难发现,第2个提问,更紧扣全文的重点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整体的阅读。首先这个问题的指向性非常明确。学生势必会从盘古有着所向披靡的神力和化生万物等方面来找内容。其次,第2个问题也把握住了问题的难易度。和第1组问题相比,学生就不这么容易的在课文中找到答案。他们必须经过努力才能找到。如同摘果子,“跳一跳,够得上”,思维也有了一定的深度。三是,第2个问题的开放性。与我自己的提问相比,这个问题,更促进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呼唤语文本位的复归,主张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学生在课堂上不仅是受教育者,更是实践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认识和实践是教师无法代替的。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而是一名引导者、组织者。而“发现教育”正契合了这个方向。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需要更多的融入发现的元素,大胆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地、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去,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江区鲈乡实验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石泉县水资源概况,分析了在水资源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点对策与措施,可供参考。
传统的阅读教学教师扮演“主角”,一厢情愿地传授,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个性受到了压抑,失去了自主参与阅读的能力。其实,阅读是充满个性色彩的,正如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所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人的个性同样是迥异的。学生在语文学习的活动中,由于个性的不同,对事物的理解不可能完全相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实践的思维
"数字渭河"工程主要采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为主导,融合遥感与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将"3S"技术应用在"数字渭河"工程的空间信息获取、存储、管理、更新、分析和应用等方面,有一定借鉴意义。
长期滥用阿片类物质在形成依赖的同时,还可对人体多种器官和系统产生损害,其中免疫功能的损伤是最严重和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发现,阿片依赖者艾滋病等各种感染性疾病的
针对铜川新区赵氏河流域渔业资源的现状,通过实地调查分析,提出建设一个集资源保护、无公害水产品生产、沿河旅游观光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现代特色渔业一条沟的开发利用思路,并提
通过对旬邑县农村供水现状的分析,探讨了其农村供水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旬邑县农村供水问题的主要对策,可供参考。
本文分析了在确保防洪安全的情况下,加强城市景观生态环境建设的必要性,探讨了现今防洪建设与景观建设之间存在的问题,总结了如何保证城市水利建设与景观生态环境同步发展,对探索
本文介绍了华阴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并对“十二五”期间水资源供需关系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县级节水型社会建设实行水资源管理的具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