贠恩风的“三乐”家风

来源 :善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zjc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歌唱家贠恩凤,把为人民歌唱作为信念,以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人民为己任,累计义唱3万余首次,唱出了人民艺术家的精气神。她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文艺工作者称号。2003年获第四届中国金唱片奖,中国十大公益之星提名奖。2015年荣登“中国好人榜”。
  很多歌迷被她多年一袭红袍公益演出的朴素台风所倾倒,这,与她传承光大优良的家风密不可分。
  先辈家风溯清源
  民国时期,贠家是陕西华阴的名门望族。爷爷贠述千是同盟会会员,曾担任眉县县长、省高院法官。
  贠家对子女的教育透着旧式传统文化基因,守着民国时期文人的纯真、德行、趣味、尊严等处世之道。无论老少都懂规矩,明礼仪,从而让子孙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受益终生。
  贠家也是书香门第。贠述千是华阴有名的才子,考过科举,是西安“榜眼之家”的女婿。他写得一手好字,在诗词创作方面颇有建树,还注释过《康熙字典》。“我爷爷和我奶奶是‘对诗’认识的,这一度成为当地的一段佳话。”贠恩凤不无骄傲地说。
  父亲贠在明12岁时,随爷爷在西安上学,后在省教育厅工作。有年庆祝教师节,贠恩凤应邀演出,已年近九旬的老父亲叮咛:“恩凤啊,给教师演出,可不能要钱”。她告诉老人:“大,你放心,我给教师、公安、少年儿童演出,都不要钱”。有时,她会把推辞不掉的酬金,捐给教育基金会。
  贠恩凤的母亲李德贤是个识大体明事理的中国传统家庭妇女,嗓音洪亮,性格爽朗,乐于助人,为人宽厚,持家有方。贠恩凤天赋的好嗓子与母亲的遗传有关。母亲常常教育她:吃亏是福,亏把人吃不死;将心比,都一理;要得公道,打个颠倒……
  1940年1月22日,贠恩凤出生在古都西安,兄弟姐妹八人,她排行第七,除了大哥和弟弟外,是六姐妹中最小的。那年,在湖北恩施工作的祖父取恩施中的“恩”字,为她命名“恩凤”。凤是人们心目中的瑞鸟,天下太平的象征。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民生艰难。贠恩凤的四姐、五姐因病相继去世,剩下兄妹六人,靠父亲一人工作,生活清苦。从她记事起,母亲和大姐、三姐就给一家被服厂做手工活,以贴补家用。她还记得,她们左手指内第一节处常常是烂的,那是倒线造成的。稍长大些,她也学会钉纽扣、倒线,做些力所能及的活儿,帮父母分忧解愁,这让她从小对民生之多艰深有体会,亦是多年来发自肺腑倾情歌唱《翻身道情》的缘故。
  伉俪情深六十余载
  贠恩凤的家庭生活,全然依赖丈夫孙韶。朋友们打趣说孙韶是“妻管严”,他笑答:“彻头彻尾”。可贠恩凤却说:“他才真是大掌柜呢,什么事都得他说了算”。近年来,孙韶年高多病,贠恩凤开始承担家务和照顾丈夫。这也是她对丈夫多年默默支持奉献的回报。
  贠恩凤说,孙韶对我的事业支持很大,我的成绩有70%是他的。他们的老朋友、著名指挥家贺艺说:“他们两人在生活上是夫妻,在事业上是志同道合的同志和战友。一个作曲,一个演唱,初稿未定,共同商量;作品初定,恩凤演唱,孙韶以琴相伴相帮。恩凤到哪里,孙韶就工作在她身旁。可以说他俩在事业上的成就,很重要的一点是互依互存、互促互帮、相切相磋、相得益彰,几十年来不改初衷,不变志向。”
  著名作家贾平凹曾在出版的《孙韶歌曲选》序言中写道:“陕西的音乐界,有两个人是难以忘却的,这就是女高音歌唱家贠恩凤,和被贠恩凤曾经演唱了许多作品的作曲家孙韶。他们是夫妻,更是最好的合作者。”
  在外人眼里,孙韶是大艺术家贠恩凤背后的那口子。几十年来,他背着一架36斤重的手风琴,从风华正茂到年迈蹒跚,始终站在她身旁,尽职尽责的追随。鲜有人知道,孙韶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代音乐工作者、一级作曲家,他的作品《都来支援农业战线》《延安儿女心向毛主席》《手摘红枣想亲人》等曾唱响大江南北。
  这对相濡以沫的音乐伉俪,携手走过了60多年布满鲜花和荆棘的人生之路。台前光芒四射的贠恩凤,离不开孙韶的增华添彩。
  1951年,年仅11岁的贠恩凤被陕西省广播电视民族乐团录取。她经常向团里熟悉乐理的大哥哥孙韶请教,一次次视唱练耳,一个个音符、节拍的悉心教导,她在专业知识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也经常会为某旬歌词或某个曲调而争论,精艺求真伴随一生。
  在孙韶眼里,贠恩凤永远是懂事、聪明、勤学的小姑娘;在贠恩凤眼里,孙韶依然是长相英俊、为人宽厚热情的大哥哥。结婚60多载,孙韶管家管钱,台前幕后,为贠恩凤专心唱歌尽心尽力。
  1996年起,孙韶健康亮了红灯。糖尿病、高血压、弥漫性心梗、三级心脏衰竭……众多疾病缠身。贠恩凤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她开始每天记录照顾他的生活,每天小便几次、一日三餐、一天吃几次药、每天量血压测血糖都作了详细记录,不厌其烦,无微不至。
  某年,西安媒体开展“给太太打分”活动。孙韶给贠恩凤打了最高分——12分。贠恩凤荣获“最理想太太”,他夸她聪明贤惠、通情达理,生活上对他体贴温存,事业上与他同舟共济。
  在耄耋之龄的贠恩凤和孙韶身上,看不到桑榆暮年的老气横秋与沧桑衰老,岁月的沉淀使他们洋溢着一派成熟、炼达、老当益壮、充满活力的艺术家风范。
  关于养生之道,贠恩凤快人快语:“我们这代人所生活的年代,正是国家最为艰苦之时。我们不讲待遇,不懂营养,不知道休息,只求奉獻,这样的作风已成了生活习惯。如果非要说养生之道,那就是保持良好的心态。人要有了平衡良好的心态,就不会为区区小事耿耿于怀,斤斤计较,耗费精力。”
  “其实,我们也称不上什么名人,跟大家一样,都是普通人。从艺大半辈子,我们的生活有快乐、有满足,但也有矛盾、有失落。我们并非特殊人群,只是普普通通的文艺工作者。人民培养了我们,我们就应该为人民创作、歌唱。”孙韶说:“这当中,一个良好的心态难能可贵。”
  他们是普通人眼中的名人,有着不同常人的满足与欢欣,更有着常人无法想象的烦恼与困惑。但他们并未纠结其中,而是淡泊名利,超脱其外,将一颗真心与满腔赤诚投入到事业当中。   文艺界“走穴”风盛行时,他们出奇地漠然。贠恩凤说:“当我在舞台上甚至是简陋的地台上清唱完毕后,观众们蜂涌而上,向我献上从田野里采来的野花时,我真的很幸福、很满足。那是观众发自内心的认可和赞赏,多少钱也买不來。”
  他们为厂矿工人、护城河清淤战士、假日旅客、丰收农民、监狱囚犯、贫困人员或弱势群体等义演,年复一年,乐此不疲。很多次,他们不仅自费“打的”去义演,还在现场积极捐款。
  孙韶的话很实在:‘人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的一生就应该为人民服务。奉献并不是一句空话。那种一面大讲‘奉献’,一面伸手向老百姓索要高额‘辛苦费’的行为,又怎能称得上是奉献?这几年收入增加了,日子好多了。钱嘛,够吃够用略有积蓄就行了,毕竟还有对父母、子女两代人的义务与责任。但人不应该为钱所累,如果所有的事情只围绕一个钱字,生活又有什么意义呢?”
  他们固守清贫,不是不具备富有的条件,而是追求精神的充实。他们是极富有的,拥有最热烈最真挚的掌声。贠恩凤说:“只有自己心中有一团火,才能燃烧别人。”他们正是这样燃烧自己,温暖别人。
  “三乐”家训传家宝
  说起持家之道或家训,他们总结了“三乐”:知足常乐、以苦为乐和助人为乐。
  ——知足常乐是基础。人不应该胸无大志、没有追求、盲目满足现状,但生活中的许多事情也不可强求。该是你的,当仁不让;不是你的,也该顺其自然。一个人如果将所有的心思全部花费在追名逐利上,心弦老是绷得紧紧的,乐从何来?现在的日子比过去好多了,没有什么是放不下的。日子即使穷一些,但穷也有穷开心。饭吃得香,觉睡得好,心态平和,其乐也融融。
  ——以苦为乐成暖流。这苦并非吃不饱、穿不暖。紧张繁忙的演出和高强度的脑力劳动也有着不同一般的苦楚。多少个春节,当别人阖家团圆共享天伦之乐时,孙韶以并不年轻的身躯背着几十斤重的手风琴,伴着炱恩凤在寒风中引亢高歌。可负恩凤认真地说:“要说苦,老百姓最苦。我们这些苦与累比起观众的认可,又算得了什么?只要我们的歌声能给他们带来欢乐,也就是我们的愿望。”这些苦,在他们的心中早已化作了一股暖流,成了快乐的源泉。
  ——助人为乐变习惯。“我们也是普通知识分子家庭,从小父母就教育我们要与人为善,乐于助人。这也是我们民族的美德。”在贠恩凤和孙韶看来,这些事情在他们的生活中司空见惯,不胜枚举,根本不值得记。他们的奉献,不但从物质上、事业上,更重要的是从精神上帮助着许多需要帮助的人们。
  在“三乐”家庭观的指导下,贠恩凤生活俭朴,低调谦和。原《文化艺术报》总编辑陈若星以女性的细腻曾观察写道:尤让我记忆深刻的是,聚会结束,我在与恩凤老师拥抱告别时,发现她穿在身上的那件红毛衣,经过长年累月穿着与洗涤的磨损后,已是非常的单薄,一根根毛线早已失去了以前的光泽和弹性。当时,望着恩凤老师灿烂的笑脸,握着孙韶老师慈祥的双手,心里不由得一阵酸楚。以他们出众的社会声望,他们出类拔萃的艺术地位,他们长年累月不知疲倦马不停蹄跋山涉水无数场的演出,若是眼睛盯着钱,何愁赚不了个盆满钵满。但他们的心中,却只有奉献。为人民大众奉献,为社会奉献,为祖国奉献。
  在贠恩凤的衣柜中,最贵的衣服是2003年买的一件外套。儿子孙聪回忆说,那时母亲要去北京参加金唱片的颁奖仪式,家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大衣,他带着母亲花了600元买了这件羊毛大衣,一穿又是十多年。而母亲演出和平时穿的大部分衣服,都是自己买来布料,花几十元钱在街这的裁缝铺做的,有的已经穿了二三十年。
  孙聪说:“母亲曾在陕匹电视台当副台长,单位给配车,但她从来不会用它办私事,现在退休了平时出门都是坐公交车。每逢过年,母亲都会叮嘱我,让我大年三十留在单位值班,这样家在外地的员工就可以回家过年了。”
  贠恩凤做人低调、谦和。她见到每个人都会礼貌欠身站起,有次开会,她刚站起来,一位领导走过来向她深深鞠躬,说:“十几年没有回家过年,您和爱人让我深受感动。”她则表示:“每次演出,我都用真心去演唱,打动自己才能打动别人,我知道那些掌声,不是用钱买车买房能换来的,钱买不来群众深厚的感情。所以我坚持的是扎根群众,扎根生活,永远跟群众在一起,一直用真心去演唱,这是我该做的。”
  如今,贠恩凤儿孙满堂。年轻时因为演出繁忙,她顾不上照顾儿子。从小寄养在外婆家长大的孙聪,谈及母亲时说:“妈妈平时在家有时和我说话很严厉,教我如何做人、做事。可她一见到观众就满脸笑容。每次演出完了,不管多累,她都热情地和大家合影,从不拒绝。看得出来,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悦。我甚至觉得他们见了群众比见到我还要亲、还要热情,就好像只要能为人民演出、唱歌,他们就能忘记一切苦痛。”
  贠恩凤的家风在儿孙身上得以传承。作为名人之后,他们丝毫没有派头和架子,对人和和气气,见人总是举手齐眉以示敬意,可见其家教之严格,令人亲和也令人起敬。
  儿孙们也都乐善好施。孙聪遇到受困的乡下老农,会慷慨解囊;从事音乐工作的女儿孙蓓、外孙杨兮,空闲时间会陪二老进行公益演出;孙子孙嘉正以他们为榜样,也认真学习和生活。
  儿孙们并未辜负他们的良苦用心,孙韶、贠恩凤对此深感欣慰。
其他文献
摘 要: 我国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首先要解决的是城乡差距,而其中最根本的是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在国内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研究基础上,笔者考察了陕西神木县在促进公共服务城乡一体化过程中的积极探索与制度创新。通过对陕西神木县的实证分析,有助于探索如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提高基层政府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  关键词: 神木县; 基本公共服务; 均等化  中图分类号:D62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
期刊
摘 要: 以西方行政与管理理论的研究成果来分析,当前我国腐败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人性缺陷与社会转型期的局限而非反腐败力度不足;主要性质是一般规律性现象而非特殊的偶然现象,即主要是我国的行政环境而非制度供给不足的结果。因此,反腐败的主要指向是腐败行为而非腐败现象,主要原则是与改革、发展、稳定、转型相协调而非相对立。  关键词: 腐败; 行政环境; 行政结果; 人性缺陷; 行政生态学说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 伴随着问责制的常态化,问责官员的复出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目前,我国问责官员复出的两大特点就是无序性和隐秘性,严重损害了问责制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究其原因,主要是法制的缺位。《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之前的不足,但仍然不够健全和完善,应构建问责官员复出的科学机制:一是对问责官员进行分类管理;二是健全问责官员的跟踪、考评机制;三是完善公开、公正的官员复
期刊
(一)  这是一支98年前的创业团队,也是一个“价值观集团”。  1921年公司注册,资本金接近于零,靠共产主义的理想拿到了苏联的天使轮和A轮,历经艰辛打败了西方跨国公司和国内强有力的竞争对手,1949年10月1日在主板市场上市。  1921年,初创团队在上海召开团队成立的第一次筹备会,在上海召开期间被同行业垄断对手不断地干扰,后转移至一艘船上顺利完成注册。初期注册资本接近为零,靠着马恩列的商业计
期刊
中国声音  2019年以来,我国紧跟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聚焦绿色生态、全民健康等民生话题,在多地举办国际会议会展,吸引更多世界目光……  2019年以来习近平致这些国际会议会展的贺信,与您一同倾听中国声音、理解中国主张!  指要  “人人享有健康是全人類共同愿景,也是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全球卫生事业 ,是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20
期刊
5月,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北京召开。如何加强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夯实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习近平主席提出4点主张:  一是要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明扎根于自己的生存土壤,是非凡智慧和精神追求的结晶。习近平指出:人类只有肤色语言之别,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  认为自己的人种
期刊
摘 要: 公共治理的碎片化和分散化是导致城乡及区域之间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基础设施以及劳动就业等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的根本原因。借鉴整体性治理理论,构建以“服务三角”为宏观旨趣的新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操作策略是:按照农民需求强弱分类提供公共服务,实行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和社会协同的服务政策,建立“市、县、乡(镇)、村”一体化服务网络,营造“跨界合作”的公共服务组织文化。  关键词: “服务三角”模
期刊
“我访问过世界上许多地方,最喜欢做的一件事情就是了解五大洲的不同文明”  “这就是中国人常说的:‘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中国人早就懂得了‘和而不同’的道理”  五年前,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在热烈的掌声中,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演讲。  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历史上中国国家主席首次到访并发表演讲。演讲中,习近平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自己的文明观。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五年过去,习
期刊
“我遇到一位中国老人,他的话语里有茶园气息与飞檐影壁。我遇到一位中国年轻人,他的讲述里满是灯光、摩天大厦与高科技。”一位来自意大利罗马国立住读学校的学生乔瓦尼·斯多波洛尼,写给中国的诗句引来网友关注。他回忆在中国交流学习的日子,“每天呼吸着灿烂文化的空气”。而5年学习中文的经历,更让他感觉“走进了一个新的世界”。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如今,越来越多如乔瓦尼一样的年轻人,在文明的交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讲“走中国道路”,也就是中国特色。中国,一开始就走在五千年的文明道路上。  中国的传统和现代不可能大分裂。在一些外国人眼中,认为新中国与旧中国的传统是大的分裂。然而,传统思想在中国还是根深蒂固的,孔子等人的思想依旧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  “天造地设”的“地理共同体”  国学大师、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用“天造地设”一词来形容中国。他认为,中国、印度的存在、发展是“天造地设”的。喜马拉雅文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