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先“死”即让学生在课上得精彩、课堂上指导背诵、试着归纳总结一词多义和虚词用法、记住一些词类活用的窍门及最常见句式的规律的前提下让学生动手翻译;后“活”,即灵活掌握要翻译的重要句子;再“提高”,即进行专题训练,做提高练习。以这三个步骤来提高学生学文言文的兴趣和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关键词】精彩;指导背诵;归纳;识记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言文在现行教材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在高一占了近一半,高二有《先秦诸子散文选读》《古诗文欣赏》等选修教材。其实就文言文构成来说,无外乎是—些实词和虚词,而最常见的是安、得等180个实词,之、而等18个虚词,这看起来很多,但经过三年的积累和系统的学习,阅读浅显的文言文应该不成问题。为了提高学生学文言文的兴趣和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我采取以下三步骤:先“死”后“活”再“提高”。
一、先“死”,即动手翻译
高一一开始接触文言文,我就下了道死命令,每篇文言文都必须逐字逐句翻译,抄写在纸上。学文言文犹如爬山,借助拐杖很正常,随着学习程度的加深,我要求学生逐步甩掉拐杖,自己登山。因此,在同学们自己手抄翻译的基础上,课堂上再放几分钟让他们借助资料和注释看书,然后请同学们起来翻译,要求学生只依据注释,并问一些句中的重点字词,最后发展到不看注释来翻译。要做到这点,必须先做到:
(一)课要上得精彩
纯粹翻译有点枯燥,所以我说这是“死”,即死板。但死和活是相对的,死只是字词上的死,课文内容的讲解却丝毫马虎不得,学生首先对文章感兴趣了,才会更快接受字词。老师就得采取一些必要的教学方法。比如讲《鸿门宴》时,我就花了一堂课的时间让同学们扮演文中的角色,进行表演,试想他们为了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能不仔细的深入玩味文章的语言吗?
(二)课堂上指导背诵
背诵是提高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有效途径之一,整篇文章记熟了,其中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就都记住了,记得越多就越能触类旁通。因此要让学生抓要点背诵,力求能当堂背诵。如上《师说》,让学生记住作者对老师的定义,耻师者几种做法及后果,作者的主要观点。以提问的方式来进行文言文记忆,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当堂背诵。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在理清行文思路基础上背,这样背起来又快又牢,课堂上都基本成诵了,课后稍微读两遍,就会背了,且不易忘。
(三)归纳总结一词多义和虚词用法
归纳是学习中重要的环节,对文言文来说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而这难度比前两条都难,所以在前两条做得很熟练的基础上,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归纳总结一词多义和虚词的用法,当然,教师也要教一些方法给学生。我认为最好在课堂上做,老师可以巡视,看看哪些学生掌握了,对一些共同的難解决问题当即在黑板上予以讲解、纠正,这比让课下同学自己做效果要好得多。比如《游褒禅山记》是“其”用法的集大成,《劝学》中的“而”,《荆轲刺秦》中的“以”字等等。会总结也就会运用,一课一小结,一单元一大结,实词部分还可借鉴课后习题,由于当今的高考古文阅读保持浅显的层次,并与课文保持密切的联系,日常教学中长期积累,高考中的虚实词部分应该不会失分。
(四)先记住一些词类活用的窍门及最常见句式的规律
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是有规律可循的,一开始也许要强记,经常运用,以后就熟能生巧了。如使动用法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难于掌握的问题,但如果联系学生比较熟悉的现代汉语中常见的一些语法现象,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再记住一二个典型的例子,那么对于使动用法中动词与主、宾语的关系就不难理解了。例(1)我饮水; (2)我饮牛。在例(1)中,谓语动词“饮”是主语“我”发出 的动作,宾语“水”是这一动作涉及的对象。在例(2)中,谓语动词“饮”则不是主语“我”发生的动作,而是主语“我”使宾语“牛”发生的动作的。所以例(1)中的“饮”为动词的一般用法,例(2)中的“饮”为动词的使动用法,再联系现代汉语中的例子,“斗鸡”“斗蟋蟀”等来加深理解,然后做课本上的句子,“臣活之”中的“活”、“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中的“退”字用法就能理解了。
高一时期是文言文教学养成教育的最重要的时期,高一基础扎实了,高二高三学起来就轻松多了。
二、后“活”,即灵活掌握要翻译的重要句子
经过高一一学年的苦练,高二时学生文言功力已大有长进,再死抠着每一个字词句不放,学生又会感到没劲,怎么办?这时的文言教学应侧重于内容的赏析,只把一些重点、难解的句子找出来,让学生当堂依照注释试译,当老师喊其回答时,只准眼中有句子,不准看注释,并给学生评分,看指定的重点字翻译准了没有,看谁译得又快又准确,学生只要有一点可取之进处,就进行鼓励和表扬。
三、再提高,即进行专题训练,做提高练习
到了高三,对绝大多数的学生来说,课本上的东西已掌握得差不多了,这时来看看课外知识,是一种验证、补充的过程,所以在高三应该做—些专题训练,以课内来带动课外,无疑是—种提高。
教师的教学还应和高一时一样,生动形象,能把学生带到课本意境当中去,这样一来有的教师就又陷入一个误区,只讲究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却又忽略了字词教育和积累,学生不积累一定的字词,学好文言文可谓是天方夜谭,结果只落得一个外行看热闹,所以说一味地追求字词的“死”和内容“活”结果恐怕就是半死不活了。
经过这三个步骤的学习,我想文言文在学生的眼里肯定不再是拦路虎,学文言文就会有“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说不定还能使学生走上社会都会对文言文感兴趣,从而对祖国的传统文化进行钻研,或者能够时常翻翻,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就最功利来说,至少在高考中能减少失分的可能性。
(编辑:张驰)
【关键词】精彩;指导背诵;归纳;识记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言文在现行教材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在高一占了近一半,高二有《先秦诸子散文选读》《古诗文欣赏》等选修教材。其实就文言文构成来说,无外乎是—些实词和虚词,而最常见的是安、得等180个实词,之、而等18个虚词,这看起来很多,但经过三年的积累和系统的学习,阅读浅显的文言文应该不成问题。为了提高学生学文言文的兴趣和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我采取以下三步骤:先“死”后“活”再“提高”。
一、先“死”,即动手翻译
高一一开始接触文言文,我就下了道死命令,每篇文言文都必须逐字逐句翻译,抄写在纸上。学文言文犹如爬山,借助拐杖很正常,随着学习程度的加深,我要求学生逐步甩掉拐杖,自己登山。因此,在同学们自己手抄翻译的基础上,课堂上再放几分钟让他们借助资料和注释看书,然后请同学们起来翻译,要求学生只依据注释,并问一些句中的重点字词,最后发展到不看注释来翻译。要做到这点,必须先做到:
(一)课要上得精彩
纯粹翻译有点枯燥,所以我说这是“死”,即死板。但死和活是相对的,死只是字词上的死,课文内容的讲解却丝毫马虎不得,学生首先对文章感兴趣了,才会更快接受字词。老师就得采取一些必要的教学方法。比如讲《鸿门宴》时,我就花了一堂课的时间让同学们扮演文中的角色,进行表演,试想他们为了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能不仔细的深入玩味文章的语言吗?
(二)课堂上指导背诵
背诵是提高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有效途径之一,整篇文章记熟了,其中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就都记住了,记得越多就越能触类旁通。因此要让学生抓要点背诵,力求能当堂背诵。如上《师说》,让学生记住作者对老师的定义,耻师者几种做法及后果,作者的主要观点。以提问的方式来进行文言文记忆,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当堂背诵。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在理清行文思路基础上背,这样背起来又快又牢,课堂上都基本成诵了,课后稍微读两遍,就会背了,且不易忘。
(三)归纳总结一词多义和虚词用法
归纳是学习中重要的环节,对文言文来说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而这难度比前两条都难,所以在前两条做得很熟练的基础上,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归纳总结一词多义和虚词的用法,当然,教师也要教一些方法给学生。我认为最好在课堂上做,老师可以巡视,看看哪些学生掌握了,对一些共同的難解决问题当即在黑板上予以讲解、纠正,这比让课下同学自己做效果要好得多。比如《游褒禅山记》是“其”用法的集大成,《劝学》中的“而”,《荆轲刺秦》中的“以”字等等。会总结也就会运用,一课一小结,一单元一大结,实词部分还可借鉴课后习题,由于当今的高考古文阅读保持浅显的层次,并与课文保持密切的联系,日常教学中长期积累,高考中的虚实词部分应该不会失分。
(四)先记住一些词类活用的窍门及最常见句式的规律
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是有规律可循的,一开始也许要强记,经常运用,以后就熟能生巧了。如使动用法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难于掌握的问题,但如果联系学生比较熟悉的现代汉语中常见的一些语法现象,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再记住一二个典型的例子,那么对于使动用法中动词与主、宾语的关系就不难理解了。例(1)我饮水; (2)我饮牛。在例(1)中,谓语动词“饮”是主语“我”发出 的动作,宾语“水”是这一动作涉及的对象。在例(2)中,谓语动词“饮”则不是主语“我”发生的动作,而是主语“我”使宾语“牛”发生的动作的。所以例(1)中的“饮”为动词的一般用法,例(2)中的“饮”为动词的使动用法,再联系现代汉语中的例子,“斗鸡”“斗蟋蟀”等来加深理解,然后做课本上的句子,“臣活之”中的“活”、“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中的“退”字用法就能理解了。
高一时期是文言文教学养成教育的最重要的时期,高一基础扎实了,高二高三学起来就轻松多了。
二、后“活”,即灵活掌握要翻译的重要句子
经过高一一学年的苦练,高二时学生文言功力已大有长进,再死抠着每一个字词句不放,学生又会感到没劲,怎么办?这时的文言教学应侧重于内容的赏析,只把一些重点、难解的句子找出来,让学生当堂依照注释试译,当老师喊其回答时,只准眼中有句子,不准看注释,并给学生评分,看指定的重点字翻译准了没有,看谁译得又快又准确,学生只要有一点可取之进处,就进行鼓励和表扬。
三、再提高,即进行专题训练,做提高练习
到了高三,对绝大多数的学生来说,课本上的东西已掌握得差不多了,这时来看看课外知识,是一种验证、补充的过程,所以在高三应该做—些专题训练,以课内来带动课外,无疑是—种提高。
教师的教学还应和高一时一样,生动形象,能把学生带到课本意境当中去,这样一来有的教师就又陷入一个误区,只讲究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却又忽略了字词教育和积累,学生不积累一定的字词,学好文言文可谓是天方夜谭,结果只落得一个外行看热闹,所以说一味地追求字词的“死”和内容“活”结果恐怕就是半死不活了。
经过这三个步骤的学习,我想文言文在学生的眼里肯定不再是拦路虎,学文言文就会有“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说不定还能使学生走上社会都会对文言文感兴趣,从而对祖国的传统文化进行钻研,或者能够时常翻翻,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就最功利来说,至少在高考中能减少失分的可能性。
(编辑:张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