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英雄”盖茨比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boliang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菲茨杰拉德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塑造了爵士时代的文学经典人物盖茨比。本文试从盖茨比的出身和性格缺陷来分析他梦想破灭的原因,证明他是一个“反英雄”形象及反讽意义。
  关键词:盖茨比;反英雄;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穷小子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在部队驻地爱上了富家女泽尔达·赛尔,但对方因其贫穷拒绝了求婚。退伍后,菲茨杰拉德致力于文学创作,成为蜚声美国文坛的作家,终于赢得了美人心。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主人公盖茨比的经历颇有一点作者当年的影子,不同的是,盖茨比没有作者的好运气,他成了时代的牺牲品,一个不折不扣的“反英雄”。
  二 反英雄
  “反英雄”是与“英雄”相对立的一个概念,“是电影、戏剧或小说中的一种角色类型。作者通过这类人物的命运变化对传统价值观念进行‘证伪’,标志着个人主义思想的张扬、传统道德价值体系的衰微和人们对理想信念的质疑。”在西方经典文学中,主人公大多是出身显赫的“英雄”,如《荷马史诗》中的奥德赛、北欧神话中的贝奥武甫、弥尔顿笔下的力士参孙,他们通常具有高贵的血统、执着的追求及超人的能力,是人类最优秀品质的化身,体现了人类追求成功的理想。
  《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故事发生在一战之后的美国,即20世纪20年代,俗称“爵士时代”,“那十年是经济繁荣、讲究物质享受和玩世不恭之风盛行的十年。”一方面,美国经济飞速发展,涌现出许多暴发户;另一方面,一战带来的心理阴影使得现代欧美精神世界呈现为一片“荒原”。在这种追求物质与精神崩溃的时代背景下,旧的以神权为中心的权力体系瓦解,人们对传统道德体系产生质疑,以往的理想与信念垮塌。菲茨杰拉德深受所处时代的影响,他塑造的盖茨比即为爵士时代的代表人物,他们出身低微且具有人格缺陷,虽然不懈努力却不能实现理想,无法再现经典作品中的英雄形象。
  1 出身低微
  盖茨比出身卑微,是一个西部平民。他和菲茨杰拉德一样在战争中爱上了东部富家女黛西。小说中的西部和东部不仅是地理上的概念,同时也是当时社会价值观的隐喻。独立战争后,美国人在北美大陆由东向西进行了一场长达百年的西进运动。西部拓荒者们不畏艰险,具有一种乐观向上的奋斗精神。同时,西部艰苦的条件对拓荒者们发出了巨大的生存挑战,要求适者生存,正如“每个人手中的左轮枪或是长猎刀就是法律”这句话所传达的,在辽阔的西部,传统的等级概念逐渐淡化,谁强大谁就有发言权,民主平等意识萌发。盖茨比就是一个来自西部的具有拓荒者精神的人物。在小说中,东部代表的是美国旧的工业中心,是上层阶级的聚居地;西部代表的则是新兴的有钱阶层。由于他的西部身份,或者说是阶级差异,盖茨比无法和黛西平起平坐。虽然黛西对盖茨比有感情,但是东部人的优越感和门第观念使得感情在金钱地位面前不堪一击。当黛西被迫嫁给汤姆·布坎南时,虽然在最初进行了反抗,但是面对他的地位和财富,她还是屈服了。盖茨比在战后发了财,试图以金钱来挽回黛西的心,然而西部身份再一次阻碍了他。金钱没法掩盖他的过去和出身,在东部人眼中,西部暴发户没有高贵的血统,是粗鄙而缺乏教养的。东西部这两个地理概念不但适用于整个美国,即使在纽约这座城市,竟然也有东西之分。纽约长岛东部的东卵镇是以布坎南为代表的上流社会的居住地,他们道德沦丧、愤世嫉俗;西部的西卵镇是新兴暴发户的地盘,却还保留着一些传统的社会价值观和信念。以布坎南为代表的东卵上层阶级的财富不是来自劳动,他们是财产的继承者,天生具有优越感。小说的叙述者、盖茨比的朋友尼克回忆道:
  “他(布坎南)家里非常有钱——还在大学时他那样任意花钱已经遭人非议,但现在他离开了芝加哥搬到东部来,搬家的那个排场可真要使人惊讶不已。比方说,他从森林湖运来整整一群打马球用的马匹。在我这一辈人中竟然还有人阔到能够干这种事,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当尼克亲临布坎南的豪宅时,其气派再次令尼克始料不及:
  “一座鲜明悦目,红白二色的乔治王殖民时代式的大厦,面临着海湾。草坪从海滩起步,直奔大门,足足有四分之一英甲,一路跨过日文、砖径和火红的花园——最后跑到房子跟前,仿佛借助于奔跑的势头,爽性变成绿油油的常春藤,沿着墙往上爬。房子正面有一溜法国式的落地长窗,此刻在夕照中金光闪闪,迎着午后的暖风敞开着。”
  当时正值汽车工业发展初期,布坎南除了紧跟潮流拥有汽车外,还保留了马匹,无非是要显示“高傲的怀旧情结”,证明其不俗的出身。布坎南的奢侈与虚荣同样反映在黛西身上。战争期间,黛西被浪漫的盖茨比吸引,并以身相许;但是最终她还是选择了乏味但却门当户对的布坎南。他俩的婚姻本没有爱情,只是以金钱为基础,金钱可以满足她的虚荣心,让她及时行乐,不过这些享乐是短暂的,剩下的便是迷惘与空虚。从尼克第一次去布坎南家做客时,他就发现布坎南对黛西并不好,甚至拳脚相加,黛西的指关节“伤痕累累”。就在这种婚姻状况下,西部新贵盖茨比出现了,他的财富让黛西眼前一亮,西卵的歌舞升平让她心生向往。由于贵妇人黛西精神极度空虚,他俩顺理成章地旧情复燃。然而,这种激情对于黛西来说并不是发自内心的,盖茨比只是一个填补空缺的小角色,她的虚荣注定她不会冒险离开布坎南而投入盖茨比的怀抱。盖茨比虽然发了财,但是他骨子里的西部人特质使他无法融入东部上流社会,即使他把姓氏从盖茨改为盖茨比,也无法从当年的西部身份中脱胎换骨。布坎南那样的富家子弟从小锦衣玉食,受过良好的教育;而盖茨比从未上过大学,这难免让他显得粗鄙。以布坎南为代表的上流社会看不起西部暴发户,还因为他们的粗犷及民主精神让他们感到威胁。正如他害怕有色人种的崛起一样,一旦西部新贵进入了上流社会,他们的世袭财产制就将动摇;而上流社会一向要求绝对的权威与控制,必然会竭力阻碍西部新贵的崛起。盖茨比没有认清上流社会的本质,盲目地以为有了钱就可以成为黛西的白马王子,但是黛西的阶级本质决定了她必然要与布坎南同流合污。因此,盖茨比不是黛西的“英雄”,也不是时代的“英雄”。   2 亦正亦邪的人格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威廉姆·布雷克曾在诗集《天真之歌》和《经验之歌》中分别用羔羊和老虎来象征天真敦厚和老练凶恶的人物。菲茨杰拉德笔下的盖茨比恰好同时兼具羔羊和猛虎的特征,其性格中天真与世故并存,是一个亦正亦邪的人物。
  盖茨比想要跻身的那个上流社会物欲横流,充斥着谎言与虚伪。以布坎南夫妇为例,两人的婚姻没有感情基础,布坎南和汽车修理店老板的妻子茉特尔鬼混,黛西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布坎南眼中,无论黛西还是茉特尔,都只是手中的玩物,特别是茉特尔,充其量只是个泄欲的工具。在小说结尾处,茉特尔被车撞死,布坎南表现得道貌岸然,“没种的狗东西!”“他连车子都没停”,仿佛他对情妇遇难十分痛心惋惜;但是当他得知肇事者是黛西后,态度就来了个大转弯,立刻收起菩萨心肠,并且还心生歹计,让黛西把责任推给盖茨比,以盖茨比的死换取他俩的安全。和布坎南一样,黛西也是冷酷无情的角色。为了排解空虚寂寞,她可以和盖茨比藕断丝连。盖茨比没有登场时,黛西把自己的女儿当成洋娃娃玩弄;盖茨比出现后,他就成了黛西的玩物。当布坎南得知他俩的关系后,要黛西作出抉择,她对比了盖茨比的不法经营和布坎南的稳定财产后,“依依不舍”地弃盖茨比而去。在她失手撞死茉特尔后,竟无情地嫁祸于盖茨比。
  与这些道德沦丧、精神空虚的上流人物相比,盖茨比显得天真幼稚,相信人与人之间还存在真正的感情。他对待朋友非常诚恳,亲切地称尼克为“老兄”,并向其吐露心声。为了黛西,他可以隐姓埋名,孤身奋斗十几年,一个意志不够坚强或者感情不够忠诚的人怕是做不到这一点的。当然,最能够体现他对黛西一往情深的就是他心甘情愿地替她顶了罪。为了一个不爱他、也不值得他爱的女人付出生命的代价,一方面说明他感情真挚,另一方面也暴露出他的天真与不切实际。
  但是,我们也应看到,这个看似纯真的盖茨比在实现自己目标的过程中已经逐步被他要靠近的那个阶级所同化。西部精神不仅包括乐观向上的奋斗,也有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法则,这种生存法则恰好和一战后惟利是图的社会背景相适应。而盖茨比正是在这种竞争法则下成长起来的。尼克在盖茨比死后发现他有这样一个作息表:
  上午起床6:00;哑铃体操及爬墙6:15—6:30;学习电学等7:15—8:15;工作 8:50—下午4:30;棒球及其他运动下午4:30—5:00;练习演说、仪态5:00—6:00;学习有用的新发明7:00—9:00;
  个人决心:不要浪费时间去沙夫特家或(另一姓,字迹不清);不再吸烟或嚼烟;每隔一天洗澡;每周读有益的书或杂志一份;每周储蓄五元(涂去)三元;对父母更加体贴。
  从这张表上可以看出盖茨比确实有西部人积极奋斗的一面,这种信念和美国建国初期富兰克林式的精神十分相像,即凭借个人奋斗取得成功。然而这种传统的价值观念在一战后却已经不再适用。随着资本主义的高速发展,金钱、物质已经成为人们的主要追求目标,而在此过程中,人也逐渐成为物质的奴隶,人性中的美好品格逐渐丧失,就像布坎南夫妇那样,他们是已经被物质异化的人群。盖茨比在追逐金钱的过程中,也一步步向着邪恶与世故迈进。在精神导师丹·科迪的指引下,盖茨比走上了一条赌博和贩卖私酒的发财之路。他的钱都是靠不法手段获得,为了达到目的,他甚至不惜杀人,与富兰克林勤劳致富的精神背道而驰,其罪恶与肮脏程度不亚于以布坎南为代表的上流社会。
  盖茨比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即使他的初衷是美好的,也掩盖不了其逐渐腐化的灵魂。这种亦正亦邪的人格使得他不能和传统的英雄相提并论,虽然他有执着的追求和过人的能力,但建立在罪恶之上的成功并不是真正的成功。
  三 反英雄的反讽效果
  塑造盖茨比的反讽效果是不言而喻的。一个原本淳朴向上、重情重义的中下层青年为了实现早年的梦想,走上了不法致富之路,自以为距离心爱的女人只有一步之遥时,却遭到无情的现实的愚弄,成为爵士时代上流社会的牺牲品。
  首先,盖茨比的悲剧再一次证明了普通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立足的不易。精神世界的空虚与现实世界的物欲横流对传统的道德准则具有强大的冲击力。在这样一个世界里,人人道德沦丧,惟利是图;盖茨比淳朴的价值观使他无法看清现实,只生活在自己的理想世界中。他试图跻身上流社会只是一个美梦,当他逐渐靠近目标黛西时,就会发现以前的信念都是天真汉的徒劳。善良的品德在战后的资本主义社会无用武之地,只能使人成为待宰羔羊。盖茨比的悲剧是社会的腐朽与人的异化共同造成的,这个声色犬马的时代没有英雄,只有屡战屡败的反英雄。
  其次,盖茨比的故事也是对资本主义社会法制的讽刺。从1920年1月17日开始,美国宪法第18号修正案——禁酒法案(又称“伏尔斯泰得法案”)正式生效。根据这项法律规定,凡是制造、售卖乃至于运输酒精含量超过0.5%以上的饮料皆属违法。盖茨比这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为了获得成功,冒险贩卖私酒竟然发财致富,暴露了法律的不健全。然而,不健全的法律体制可以使他取得暂时的成功,也可以让他成为最终的失败者。当黛西撞死茉特尔后,布坎南和黛西把此事嫁祸给了盖茨比,这个可怜的替死鬼到死还在为他的女神卖命,而真正的凶手却逍遥法外。
  反英雄盖茨比虽然做出了种种努力,但最终还是无法与时代相抗衡。他的失败是对资本主义价值观和法制体系的无情嘲弄。
  参考文献:
  [1] 王岚:《反英雄》,《外国文学》,2005年第4期。
  [2] 康马杰,南木等译:《美国精神》,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
  [3] 常耀信:《美国文学选读》(下册),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 比林顿,周小松等译:《向西部扩张》(下册),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
  [5] Fitzgerald,F Scott.The Great Gatsby[M].Wordsworth Editions Limited,1993.
  [6] Herbert N.Schneidau,Waking Giants[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1.
  作者简介:黄盛,女,1982—,浙江杭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工作单位:浙江传媒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
其他文献
中山市松德包装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对外投资公告称,该公司(乙方)与深圳市通产丽星股份有限公司(甲方)、自然人沈道付(丙方)于5月 Zhongshan Songde Packaging Machinery
一、关于小说《红色英勇勋章》的简介美国作家斯蒂芬·克莱恩的成名之作——《红色英勇勋章》以美国内战为背景,讲述了主人公亨利由一个惧怕战争的平凡人成为一个在战场上视
反讽是西方文学中重要的艺术手法,它源于柏拉图的《理想国》,本义是油腔滑调或用欺诈手法引诱别人上当,希腊古典戏剧中就有“佯装无知者”这一角色,后来反讽发展成为一种“所
《米德尔马契》被大多数的评论家认为是乔治·艾略特的代表作。这部作品牵涉的人物众多,塑造了超过150个或“扁平”或“圆型”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穿梭在各种复杂错综的
他是将艺术与细节紧紧结合的企业家,他成功创造了国内首屈一指的女装品牌,并开创了崭新的时尚品牌商业模式。他就是北京白领时装有限公司董事长苗鸿冰。 He is an entrepren
英国有史以来卖得最快的小说!  名不见经传的网络小说家E. L.詹姆斯凭借虐恋小说《五十度灰》火爆欧美,横扫各大图书排行榜,在2012年欧美图书界掀起了一股超级飓风。  缘何?没有点感官刺激恐怕是赚不走绅士名媛囊中的几块大洋的。受到吸血鬼小说《暮光之城》的启发,写一个SM情色故事,有那么点点《O的故事》的影子,E. L.詹姆斯简直用最烂的文学技巧和最短的写作时间就让自己跻身超级畅销书作家之列,这是
一、古希腊罗马神话对英美文学的影响爱·麦·伯恩斯与菲·李·拉尔夫在《世界文明史》中说:“在古代世界的所有民族中,其文化最能鲜明地反映出西方精神的楷模者是希腊人。”
有这样一个开普敦男子,他每天必造访一个叫做“十字路”的黑人小镇。上午,他在小镇上的一所学校里教英语;下午,依不同季节,要么教别人打打橄榄球,要么教别人玩玩板球;傍晚,他
摘要 曾轰动美国的长篇小说《紫色》是一朵妇女主义文学的奇葩,小说由艾丽丝·沃克所著。作为美国黑人妇女主义文学的领袖,沃克所著的《紫色》不仅表现出了妇女主义,同时也在侧面展现了一定的美学意识。《紫色》中对黑人文化做出了细致的描写,深刻地揭示了美国黑人女性遭受的来自社会上的各种压迫,这些内容对表现黑人美学具有深远的影响。小说情节发展的土壤是文化,它也是民族的灵魂,每一部艺术作品中都会有一定的文化内涵。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