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优雅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gtat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踏着金黄的落叶,我沿着松花江大堤徐徐而行。秋日的江水,像一幅陈年的油画,多了一分宁静与澄碧,也多了一分耐人寻味的深邃。
  受北京一家雜志社的约请,我要去采访一位已是耄耋之年的剪纸艺人。因为距约好的时刻还早,我便决定先在江畔走走。于是,我就惊喜地邂逅了那个在江堤上以水代墨练书法的他。
  这些年来,在城市里的许多公园或广场上,我不时地会碰到一些拎着水桶,拿着特制的笔,旁若无人地挥毫泼水,一展水书技艺的书法爱好者。偶尔,也会驻足欣赏一会儿,默默地品评一番。
  他一下子吸引住我目光的,是他手中挥舞的那支独特的大笔,更像是随处可见的一把拖布,长杆的一头是粗糙的棕棉,那样随意而懒散地一束,与我在单位里每天擦地的拖布没什么两样。
  然而,就是那样一把再寻常不过的拖布,被他蘸了清水后,一只手挥舞着,笔走龙蛇,上下翻飞,一会儿的工夫,江堤上便留下一串气势磅礴的行草,内容正是毛泽东的名篇《七律·长征》。
  “哦,好功夫。”我禁不住赞叹起来。
  “过奖了,不过是信手涂鸦而已。”他谦逊着,手却没有停下来。
  “练了很久了吧?”我指了指他那遒劲的书法。
  “一年多了。以前身体没毛病的时候,整天忙着工作,怎么也不会想到我这个大老粗,还能练书法,而且是水书。”他淡然地回答。
  “看你现在这身手,蛮健康的啊!”看他很轻松地舞动着手中的拖布之笔,谁能想象到他是一个病魔缠身的人呢?
  “是的,我也感觉自己很健康。”他脸上泛着红润的光。
  他与我接下来的交谈,却让我惊讶万分。他语气平淡地告诉我:他姓耿,今年刚刚五十岁,去年查出了胃癌,已切除了四分之三的胃。上个月,又查出了胰腺癌,医生说已没有动手术的必要了。
  我怔怔地看着老耿,仿佛在听他轻描淡写地说着别人的事情。
  “你是不是很奇怪,我都是被死亡预约了,为什么现在还要练字?”他看出了我的困惑,“我只读过五年书,这一辈子似乎都没有摆脱贫困,日子稍微好了一点点,又让癌症给缠住了。刚开始,我也曾抱怨命运不公。后来,也就坦然了,穷也罢富也罢,好也罢坏也罢,不都是过日子嘛?于是,我就决定用最节俭的方法练练字,补上年轻时的遗憾。”
  “就这么简单?”我望着老耿那早已悟透人生的双眸。
  他点点头,又继续书写,这回他写的是楷书,内容是《声律启蒙》中的句子。
  看着他那样一笔一划,认真得像一个小学生。我不由得对着那些很快便要被阳光擦掉的字迹肃然起敬,仿佛那些匆匆逝去的水字,是一只只会说话的眼睛,在无声地告诉我关于生命和人生的某些真谛。
  在告别老耿去剪纸艺人的路上,我又有幸结识了一位摆水果摊的诗人。
  我在挑选水果的时候,他似乎根本没看见我这位顾客,只顾握着一截铅笔头,在一个演草本上快速地涂抹着,他头摇晃着,嘴里还在不停地念叨着。
  耐心地等他停了笔,为我称量、包装好水果,我好奇地问他:“刚才那么专注,在写什么呢?”
  他有些腼腆道:“写诗呢,突然来了灵感。”
  “我可以拜读一下么?”我怎么也不会想到眼前这个人,在这样的生活境况里,竟然还保持着一份难得的诗情。
  “只是喜欢,主要是写给自己看的。”他犹豫了一下,还是把写诗的本子递给了我。
  哦,他写了不少呢,其中不乏让人眼睛一亮、心灵一颤的好诗句,比方,写向日葵的:“你金光四溢的花环/将明媚地旋转整个夏日/像花中的女皇/威仪而典雅”;写菠菜的:“你内心深藏的铁/有着怎样摄人魂魄的光芒/在生命中多么不可或缺”;写彼岸花的:“你不是我的彼岸花啊/我谦卑的愿望/缀满所有感恩的土地/从一粒被岩隙收容的种子开始/此后的时光全部用满怀的期待和追寻充盈”……读着他的那些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精美的诗句,我的心仿佛被一双温暖的手柔柔地抚摸着,尘世的喧嚷和嘈杂,在那一刻全都被屏蔽了。
  “真好!能够写出这么多美丽的诗句,真是一个叫人羡慕的诗人。”我敬佩地望着面前这位其貌不扬的水果摊主人,想他一定有着锦绣的心思。
  “谢谢您的鼓励,我写诗只是不想让生活低到尘埃里。”他随口的一句表白,竟也是那样的诗意盎然。
  在剪纸老艺人素雅的小屋里,我从老人的口中得知,那个摆水果摊的中年人,妻子是一个精神病患者,他下岗多年了,靠着摆水果摊供出了一个读北大的女儿。我又一阵惊愕后,又提到了老耿。老人轻轻地道了一句:“这样优雅的人生,在我们的身边,其实有很多呢。”
  是啊,仅仅在一天里,我便有幸遇见了三位拥有优雅生活的人,他们虽然都是普通的凡夫俗子,也有着常人的苦恼、窘迫与无奈,但他们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优雅,选择了站在精神高地上,把世俗的日子过得更精彩,更有品位。
  选自《读者》
其他文献
“老火山”是好友王保忠的微信昵称。他以前的微信昵称不叫“老火山”,当换成这个“大名”时,不仅我看着笑了,连头顶上的上帝也笑了,笑他终于心领神会,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二维码”。他的家乡大同县,几百万年前地火奔涌,喷发出滚滚岩浆,待到沧海桑田,便形成了一座座老火山。那些老火山,面上看似沉默寡言,内心却壮怀激烈,颇有点儿像王保忠。保忠和我一样嘴拙,拙得舌头和牙齿打架;尤其在酒桌上,常表现得被动木讷,若遭
品牌是期刊的核心竞争力,亦是期刊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品牌的价值、品牌的力量,可以说无与伦比。有精品才能有受众,有品牌才能出效益。只有像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一样把其所经营的期刊当作品牌来培育,刊物才能越办越好,越办越有品位。我国期刊品牌少,国际性品牌更少,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更与我国的国际地位,与提升我国软实力和建设文化强国的要求都很不相称。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重现品牌期刊建设,精心打造品牌期刊
洛舍,杭嘉湖平原一个水乡小镇。洛舍是个喜乐的名字,北宋宣和年间,此地曾有“乐舍”之称,意即江南富庶宜居之地,也有说指南迁至此的洛阳人集居地,至近代终定名“洛舍”。小镇位于湖州市德清县境内,距著名的莫干山尚有二十七公里、距新市古镇也有三十公里左右,因而另成一隅自得其乐。小镇很小,一条街就走完了;小镇很老,史考早在新石器时代此地便有古村落聚居。小镇史上农桑稻米渔业丰衣足食,安逸闲静与世无争。但洛舍的与
一年怕中秋月怕半。中秋节一过,年就近了。一年的时光走得总是很快,伴随着岁月的增长,人们心中的渴望不断地向外扩张去。而就生命来说,人生的风景却在这种扩张中相对地萎缩、收敛。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
新买的几本书到了,带回家,淡淡地对他说:我的书都别动哦,都是好书,以后要留给子孙后代的。话出,方知奇怪。什么时候起,惯于别有忧愁暗恨生的憎达换成了淡淡;什么时候起,自己心爱的东西就想着要留给子孙了!时序的流光里,执着的人已经暗被年轮所转换。从前的许多时光,留下结结实实一架书,都是由我淘了又淘,洗了又洗;不值得留的,果断扔掉。从前的时光,时光里的得与失大都忘记,朝前走,走得累了懈怠了,就一任自己滑到
情感有按钮吗?常常想,却没有答案。人们很爱说,你不要感情用事,那神情像是在上书一个君主,不要起用一个坏武将。因为情感出马的时候,是莽撞的、不经思考的、没有胜算的,甚至是一败涂地的。情感在这里成了不折不扣的贬义词。情感真的是贬义的吗?如果真的是,那么就应该———把人五颜六色的情感都阉割了,变成一架没有情感的素白骨骼。然而,这个世界上已经有了太多的机器,缺少的正是有血有肉有风骨有情愫有气节有慈悲的汉子
看《歌手》,李健在评价迪玛希的时候,说了一句“他的忧伤很有质量”,他说迪玛希的眼睛里有光,有不同于他年龄的故事,那里面有深深的忧伤。本来是一句调侃,我却听出了不一样的东西。忧伤也可以有质量吗?我想是的。多少美妙的诗和歌都弥漫着忧伤的味道,让我们痴迷不已。把忧伤变成诗,把忧伤变成歌,这都是有质量的忧伤。而那些沉沦和下坠,都是没有质量的忧伤。有的忧伤是蒙蒙细雨,淋着每个人,但我们都知道,这雨终究会停,
古人说:“秋风起,蟹脚痒;菊花开,闻蟹来。”秋意渐浓,菊花飘香,又到了吃蟹的季节。在文人墨客的笔下,吃蟹俨然成了一件风雅的事。常人看来,螃蟹的特征是多足横走,为横行霸道的代表。齐白石十分憎恨国民党的贪官污吏,于是他在一幅《袖手看君行》的画上题诗道:“常将冷眼观螃蟹,看尔横行到几时?”可怜的是螃蟹无罪,偏偏要成了挨罵的陪葬品。和齐白石一样,鲁迅也曾拿螃蟹横着走路嘲讽他人。《琐记》一文中就曾记载,鲁迅
《井底引银瓶》是白居易的一首叙事诗。乍看到这题目时,只觉得应当是一个无比美丽的意象,眼前浮现的画面带着古旧的色调:在那幽深的古井边,一根丝绳系着一只银光闪闪的纤细的瓶,顺着井口垂下来,瓶在井底汲满了水,丝绳被一只手轻轻地缓缓地向上牵引着。然而诗人写这首诗的意思却是为了“止淫奔”,劝诫年轻女子要敬畏习俗礼教,不可轻易被男子引诱。诗里的故事发生在一个春日。俏丽的女子正在花园矮墙边青梅树下玩耍,一位男子
说起祁县,在印象中,它是以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著名的一个平原小县,南同蒲铁路沿线诸县市中,从人口数量到经济总量,只有它与我的家乡昔阳县最为接近。早年曾经草草走过几次,年轻的心终究浮躁,除了那座名闻遐迩的大院,也就没有什么特别深刻的印象了。缘于一个特殊的机遇,我走进了位于祁县东观镇的千朝谷,在这个生动的切面里,感受到了与我印象中迥然不同的祁县风采。千朝谷占地2700亩,是个浩大的系统工程,我们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