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细节 重过程 铸习惯

来源 :教育界·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fh86868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蔡元培先生说:“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将这两句话合二为一: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作为一所乡村小学,该用怎样的思想来指导学校的德育工作来不断提升学生习惯培养的实效性?我们把“抓细节 重过程 铸习惯”作为主课题研究贯穿于实际工作中。
  【关键词】小学生;教育;习惯培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日渐深入,我们惊喜地发现“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主体意识不断增强,教学方式也越来越民主,学校的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同时我们也发现,学校德育实效性不足的现象并没有得到令人愉悦的改观,在学生身上还是比较明显地存在着,诸如:在生活中,不尊敬师长,对人感情淡漠,不能正确对待挫折,不愿进行力所能及的劳动,做错了事不承认改正,集体意识淡漠;在学习中,不能自觉主动完成学习任务,没有良好的预复习习惯,缺少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等。实践中我们意识到要解决这些问题最根本的还是要加强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养成教育虽不是德育的全部,但却是德育中最“实”的部分,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它是德育的“质”的指標,这是一个慢功夫,但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硬功夫、真功夫。由此,我们一直在思考:我们该用怎样的思想来指导学校的德育工作来不断改变当前出现的不良现象?作为一所乡村小学,我们到底要给学生成长带来怎样的发展?叶先生告诉我们:“习惯成自然”。深刻领悟后,我们结合学校办学理念:“以德为首,以人为本,培养学生良好的做人习惯和学习习惯”,为使我校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逐步科学化、系列化、规范化,我们把“抓细节 重过程 铸习惯”作为主课题研究贯穿于实际工作中,努力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小学生习惯培养的有效途径、实践措施、制度抓手、校本教材、课程实施、管理体制、评价策略等。
  一、实施校本课程——课程保证
  1.课题与课堂结合,开发“校本教材”
  教材是课程开设的载体,是具体工作的凭借,更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保证。为此,学校以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小学阶段德育目标为理论指导,以教育部新颁布的《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具体依据,同时结合本校办学理念及学校长期推行的学生“十个好”的实际工作情况,编印“十好十课伴一生”的校本教材。教材突出习惯养成,以行为训练为主要内容,重操作、重评价、重反馈。另外我们编写了《学生行为规范三字歌》《学生学习习惯养成三十条》等作为学生平时读背内容,并在实施过程中,制定下发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实施方案》和《小学生学习习惯实施意见》《陆家中心校学生“十个好”测评表》等,作为学生习惯培养研究的辅助教学内容。
  2.规定与灵活结合,保证开课时间
  为了高质量实施“十好十课伴一生”校本教材,规定每个内容的新授时间为一课时,保证每隔两周拿出一节班队课的时间来上习惯养成课,这就是学校要求的一般“规定”,在此基础上再由执教老师“灵活”安排其他训练时间,如“晨间谈话”等时间来完成。这样有助于教师依据学生、班级及其他实际情况灵活授课。做到“规定”与“灵活”的合理结合,保证习惯养成训练课开设的时间及效果。
  3.常态和专项结合,强化内容落实
  由于好习惯的训练与班主任的工作关系最为密切,因此“养成训练课”原则上由班主任来执教,期初填写好《习惯教育授课计划表》,平时及时填好《习惯教育训练登记表》。另外,学校还成立了专门的“习惯训练室”,由专人负责习惯培养课开设的督促、检查、反馈及特殊生的专门训练等工作。如以一年级为试点,每星期班主任可上报五位左右行为方面问题较严重的学生,由“习惯训练室”负责进行专项的集中引导和训练。
  二、优化育人环境——文化感染
  1.打造优美形态文化
  我校是一所百年老校,在创建教育现代化先进学校的过程中,校园环境得到了极大的优化:校园内一年四季绿色葱茏,显现出自然化、园林化、人文化的特质;校训“习惯成就品质”六个金色大字高高镶嵌于学校教学楼最显著的墙面上,在校园的各个角落张贴具有亲和力的、富有儿童化的养成教育提示语,每个办公室张贴教师关爱学生的提示语。从而使校园处处都体现着人文关怀的温馨。
  2.构建有效制度文化
  围绕“做人习惯和学习习惯”,我们制订实施《陆家中心校班级文化建设实施方案》,重点做好“123”,即“1”是围绕一种精神(班级目标、口号等)制订班级名片。“2”是开展两种活动:一是班级静态文化设计活动;二是班级动态文化教育活动。“3”是建立三种制度:一是“班级规范我来定,我为班级献计策”制度;二是根据《陆家中心校学生行为规范“三字歌”》,结合学生“十个好”作为评价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准则;三是依据《陆家中心校常规管理实施意见》,实施五项评比,作为学期末评选文明班级、优秀班主任等评优的准则。精神凝聚力量,制度督促规范,规范打造习惯。
  三、打造优质师资——人格育人
  1.重师德,塑形象
  由于我校规模比较大,一校三区,教师总数至目前160人,学校40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占75%以上。因此,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要使各校区都能优质均衡发展,需要每个校区都有一批优秀教师引领。学校要求全体教师要积极投身师德建设,注重行为规范修养,以高尚的品行、人格魅力,诚信的作风,民主的方法,教育和影响学生。习惯培养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
  2.重专业,促发展
  在研究课题的同时,我校把提高教师的个人素质放在了首位,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定期组织课题组的教师一起学习与课题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前人研究成果,以此来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并通过课题研究,不断提高我校课题组教师的理论素养及驾驭课堂及与学生沟通的能力。   3.亲其师,信其道
  在习惯教育实践活动中,教师既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又是学生行为的影响者,教师的职业劳动具有“以人格培育人格,以灵魂塑造灵魂”的特点。我们坚持用教师的榜样感召学生,一学期一届的“优师能人榜”与“争星夺娃好少年”评选活动相得益彰。“亲其师”则“信其道”,师生交融中能尊重和赏识每一个学生,就可能产生良好的自我实现的罗森塔尔效应。
  四、协调多方关系——聚力增效
  1.“学生、班主任、各科教师”之间关系
  为促使各科教师一起参与到学生的“好习惯培养”上来,学校要求全体教师形成“习惯培养是每一位老师的事”这样一种共识,并能够付诸行动,学校印制《各科教师习惯教育管理调查表》,每个月由“习惯训练室”负责,下发给每一个学生,主要调查各科教师是否能积极参与学生的习惯教育问题。比如,美术课后教室里有纸屑,那就是美术老师的责任。由学生填写、评议每一位老师的负责程度,课任教师可根据学生对自己的反馈情况及时整改。另一方面,各科教师也是对任教班级学生习惯养成情况最了解的人,尤其是执教平行班的老师,由于相互之间有比较,更加能够看出每个班级的优缺点。因此学校还印制《班级习惯教育情况反馈表》,由本班的每位任课教师填写,习惯训练室根据每个班的反馈情况,同时结合每次值周的反馈情况,下发“习惯养成情况提醒通知单”,有针对性地要求班级增上相应的习惯训练课,并督促检查,了解整改情况。通过学生评老师与老师评学生相结合,任课教师、班主任与习惯训练室相结合,多向互动,实现全员参与习惯养成训练,扩大教育效果。
  2.“学校、家庭、社区”之间关系
  多年来,学校、家庭、社区一体化的教育都是一种美好的展望,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此,学校首先加大与家庭的联系。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等多种形式,使家长正确认识自己在孩子习惯培养中的责任,认识家庭教育的生活化、渗透性特点,使家庭成为对孩子进行习惯训练的重要场所。学校少先队通过加大“优秀家长”的评比工作力度,对以往的评比條例重新作了修订,一方面有助于对家长的教育产生一定的正确引导作用,另一方面也力求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当今的社会特点,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以起到良好的行为促进作用。同时,学校加大与社区的联系,每学期开学初,由少先队负责到社区了解情况,针对各社区的特点及实际情况,开展一系列有意义的习惯训练实践活动,促使学生了解社区,服务社区。成立社区教育委员会,建立习惯教育活动基地等,努力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协同配合的习惯养成教育工作新格局。
  五、科学考核评价——评价引领
  1.以过程评价为主,总结评价为辅
  习惯教育的评价应该注重分析学生获得何种体验,深入了解学生内化的现象与付诸行为的情形,由于行为需要很长时间才可能真正转化为习惯,其间还可能时常出现反复或异化等等,因此,其结果的评价是很难操作的,且也是意义不大的。因此,习惯培养要注重过程的评价,使评价成为学生行为形成轨迹的反映,成为学生行为形成的导向。
  (1)以“十好十课伴一生”每一课后面的“互动平台”为载体,每上一课就要实实在在地按内容进行评价,以强化每一课的专项教育效果。
  (2)分“学校、家庭、社区”三块内容全面落实小学阶段对学生习惯教育的基本要求,每月评价一次,择优授予“星级队员”称号,在全校大会上给予表彰、鼓励。
  (3)加强值周检查制度,对每周都被评为“流动红旗优胜班”的班级期末授予“星级中队”称号,并在班级考核评比中,加两次“优胜中队”的成绩。而对于全学期有三分之一周次没被评为“流动红旗优胜班”的班级,期末班级考核评比时,要减去一次“优胜中队”的成绩。
  2.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习惯训练不同语文、数学等文化课程,不可能用以往这类课程的笔试形式进行行为测试。因此,在考核评价中我们除采用一些问答卷形式以外,应更加注重以灵活多样的活动化形式对学生的习惯行为做出检测。常用的有:记录评价、档案评价、游戏化评价、情境模拟评价、检查评价等等。
  3.广纳多样评价人员
  习惯培养的主体是学生,但同学、教师、家长、社区人士等都可以成为其行为形成过程中的参与者,因此,评价自然应该跳出以往师评的框架,广泛采用自评、同学评、家长评、其他人士评等多种形式,力求多角度的评价观点。
  4.以质化结果呈现
  习惯训练过程中,对学生的每一次、任何形式的记录,都不出现分数,而要提供尽量用文字说明其令人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期末,还要将评价结果列入素质报告单。
  叶先生告诉我们,养成习惯,换个说法,就是教育。教育不限于学校,也不限于读书。学校教育只是教育的一部分,读书这门事也只是教育的一部分。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是养成习惯。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种种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己教育自己,目的还是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孔子一生学而不倦,就是看透了这个道理。
  可见,习惯之力量无穷大,在教育中的地位也无可置疑。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思想永远是我们前行路上闪亮的指明灯,抓细节,重过程,铸习惯,不懈追求,以求能撷取教育树上的繁花硕果。
  【参考文献】
  [1] 叶圣陶.如果我当教师[J].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
  [2]檀传宝.学校道德教育原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J].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其他文献
一、课题(学科和年级)  三下Unit7 On the farm (英语 三年级)  二、教材简解  本课是译林版小学《英语》(三年级起点)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的故事教学。本节课Story time的场景是在农场,Liu Tao带着Mike去爷爷的农场,在参观农场的过程中,他们谈论看到的动物和水果。本节课要求学生在理解故事、尝试表演故事的基础上,初步区分名词的单复数及如何用英语询问远处、近处
期刊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复述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教学价值。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复述教学却常常流于形式。本文针对教学时间不足和教学难度较大两个主要原因,以《“你必須把这条鱼放掉!”》教学为例,指出应给予中年段复述教学充分的尊重,应明确具体的要求,并从复述基础、复述兴趣、复述策略和复述时空四个方面,探寻中年段复述教学的最佳路径。  【关键词】 复述教学;最佳路径;教学价值  布鲁姆说过,成功的语言课堂教
期刊
一、教学背景  生活背景: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应邀参加江苏省师培中心举办的“蓝天杯”优课送培活动。在全民阅读的时代要求下,各级各类学校都广泛开展阅读活动,而数学阅读对于许多学校而言,仍是学校课外阅读体系中的一个短板。在这样的特殊时间点,选择《神奇的数》作为载体,将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进行有机融合,激发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  知识背景:“142857”“495”这样的数,是许多数学课外读物的常客
期刊
【摘要】在三年级作文起步阶段,如何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增强学生写作的自信心?本文以降低学生习作难度的角度切入,从生活激发,在课堂激趣,通过多元激励,尝试让学生走好起步之路。  【关键词】三年级作文;降低难度;激趣  复述课文,就是指用自己的语言,结合一些课文中的关键字词,把课文内容有条理地叙述出来。“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复述课文”,这些字眼经常出现在语文书课后的要求中,“朗读课文”,我们现在的
期刊
【摘要】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亲身体验才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只有经历一次次的“合作互动、实践生成”才会真正地掌握知识,技能与思维的方法,才会真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情感、态度、个性等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文章结合笔者的教学研究和实践,就初中数学教学中“合作互动、实践生成”的体验课堂教学谈谈粗浅的认识。  【关键词】初中数学;合作互动;实践生成;体验课堂  
期刊
【摘要】“思维发展与提升”是高中语文学科素养的重要指标之一,如何落实?鉴于课堂是师生交互的主阵地,课堂也应该成为思维训练的核心和驱动。课堂不仅是学生思维能力最终得以提高的“练靶场”,更是“策源地”,课堂中学会的思维方式、铸就的思维品质,必然会向生活及其他的学习领域辐射。  【关键词】思维发展与提升;思维课堂;思维训练  高中语文学科素养“思维发展与提升”其目标指向为“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思维
期刊
【摘要】立足动态课堂的实践探索,加强动态生成课堂教学实践的感性认识,努力践行动态生成课堂教学实践的理性思考,动态生成课堂教学实践的有益尝试让我们明白,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实现师生对话,可让学习目标、新知体系、灵感顿悟、创新思想等在对话中自然生成。生成与自主密不可分,灵动性的计划是生成性教学实现的前提,课堂教学的至高境界,不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师生智慧的提升,是人的素质和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动态生成
期刊
【摘要】“浅文”要“深教”已成为阅读教学的共识,但很多老师或过分挖掘主题或一味追求形式或为拓展而拓展,背离了语文教学的本质特征。只有紧扣文本,通过品味语言来领会“隐藏在字面背后的意义”,唤醒学生的语言天赋和表达欲望,真正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才是我们追求的“浅文深教”。  【关键词】品味语言;浅文深教;有效  余映潮老师2012年在《中学语文教学》第6期上发表《把浅显的课文教得深厚一点儿》一文后
期刊
【摘要】小学语文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本要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掘教材中蕴含的教育因素,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文章以《三打白骨精》为例,通过在课堂中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人物中的“敬业”态度,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关键词】 三打白骨精;核心价值观;敬业  一、心系《西游记》核心难寻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
期刊
【摘要】古诗独特的学科教学价值和人文价值使得古诗教学的研究历来受到重视。着眼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和人文精神的教学目的,赏析名师古诗教学的课堂导入环节的三种不同策略呈现的不同风格,进而概括出小学古诗教学导入的一般原则,可供广大语文教师在实践中参考。  【关键词】古诗教学;名师课例;导入策略;设计原则  古诗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凝练的语言、优美的意境、丰富而美好的情感,使得经典古诗深入人心。古诗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