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教育新闻盘点:在不确定的世界里,致力于教育的确定性(3)

来源 :中学语文(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n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展示的确定性,在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方面是可期的。当前,我国教育正在致力于两个体系的建设。一是构建以优质均衡为特征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加快缩小城乡区域的差距;二是推进以高质量为特征的五育并举的全面育人体系,大胆积极地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质量,用最先进的教学方法,来改进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
   近年来中国教育的可观、可敬与可期,从中西部农村教育尤其是“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的教育可以有直观的感受。笔者近期参与的教育部帮扶怒江州教育帮扶行动项目,遴选60名全国领航名师工作室成員教师进入“三州”之一的云南省怒江州支教一年。在那里,你可以看到,怒江州中小学的硬件条件,和东部甚至大城市里学校的条件都相差无几。目前,那里正在着力进行师资和软件的提升,每一个小改变,都能带来教育效果的相应提升。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有人说,当地已经悟出“短期脱贫靠打工,中期脱贫靠产业,长期脱贫靠教育”的道理,教育改进前景的确定性毋庸置疑,令人期待。
   尽管在部分领域教育依然存在“内卷”的焦虑,尽管关于下一代“正势不可挡地成为普通人”引发众多人士的共鸣,但是关于“这个世界的教育会好吗”的提问,依然有许多值得乐观的理由。这里有重视教育的家长,这里有兢兢业业的老师,这里有源源不断的投入,整个国家坚定不移地致力于教育的更公平、更优质、更全面、更可持续发展,致力于建立一个高质量的国民教育体系。
  ——光明日报客户端
其他文献
推动全学科阅读,教师是关键。全学科教师的参与能解决学科间彼此孤立、课外阅读缺乏方法和策略的指导、学生个性化阅读需求无法满足、教材知识点不能进行跨学科的理解和迁移、学科知识无法实现学科素养的进阶等问题。因此,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全学科阅读的领路人。   这就要求教师能围绕学科素养推荐适合的阅读书目,兼顾学科性、系统性和适切性。基于各个学科的知识和核心素养,教师确定学科阅读的拓展点并整合阅读资源,围绕学
期刊
有关语文的讨论再度升温。据媒体报道,不少人批评当下语文教学陷入功利化窠臼,古文赏析、现代文阅读、作文等题型答题都不乏定式套路;也有一些一线教师对过度人文化的语文教育感到困惑:搞舞台剧、诗朗诵,语文教学花样百出,固然让学生们兴致很高,但学生的基本读写能力反而下降了。   语文教育是一个保留话题,隔一阵儿就会泛起一些浪花。从民国时候的国文教育热潮,到上世纪90年代风靡全国的魏书生语文教育改革,再到近
期刊
首先,做好调查研究、问卷调查、采访调查、写作调查等多种调查方式相结合,了解学生的阅读倾向,把握学生的阅读审美能力层级,为阅读指引铺垫道路。   其次,扩大自身的阅读面。过去是教师为学生开书目,现在,不妨让学生为我开书目。教师去阅读学生阅读的书,会发现别样的世界。可能很多地方只是泛读、跳读,但一定也会有很多被吸引而精读的章节。这样,我们的指引就会有针对性了。为此教师需要更多的付出。   第三,开
期刊
而在基本的知识习练之外,通过开展一些人文活动提升语文修養,本身并不会影响语文成绩。一些老师之所以排斥活动,本质上仍在于没有把握好基础知识与活动练习的关系,这才导致顾此失彼。其实,活动搞得好,非但不会影响语文成绩,实际上还能提高语文修养。比如,搞舞台剧、诗朗诵,肯定会加深学生对文字的体认,对情绪的濡染,对思想的理解,而活动本身也可以锻炼学生处理各种事务的能力。   比如组织学生朗诵海子的《面朝大海
期刊
其实,程式化的教学与活泼的活动场景之间,不一定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心存焦虑,刻意将二者对立,甚至搞得水火不容,未免太过简单狭隘,也是极端化思维的一种体现,并不是正确“打开”语文教育的“姿势”。为什么不能兼而有之、融會贯通呢?如此片面化理解语文教育,恰恰表明这些人的语文确实没有学好。   语文当然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知识,字、词、语法、文法等等,一定要有所遵循,这首先是语文学科的规范性所要求的,没有基本
期刊
我们期待着不久的将来,在这个优质均衡的教育体系里,相对弱势者不会因为子女成不了普通人而担忧,因为教育有基本保障;相对富有者也不会因为自己的子女在体系里“泯然众人”而难过,也因为教育有基本保障。教育提供給所有人一个民生的安全阀,在这里,人们,作为一个普通人,起码可以学到善良正直、友爱孝悌、有为有守、有识有趣,基本的知识以及基本的技能,走出校门至少可以自食其力;在这里,学生,作为一个普通学生,也知道人
期刊
很显然, “四个评价”是一个有机整体,不能局部推进。比如,对于增值评价,普遍的理解是,要看学生的变化“增量”,当初入校时的表现如何,毕业离校的表现如何,如果变化大、进步快,那表明教育所起的作用大。这相对只看学生毕业时的表现是有进步的,可以引导学校、教师转变对学生,尤其是之前被认为是“差生”的学生的态度。但是,如果增值评价,还是基于分数,那就仍旧没有突破“唯分数”评价。   我国有的地方也已经探索
期刊
前几日,教育部首场教育2020“收官”系列新聞发布会透露,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2019年首次超过4万亿元,有效带动了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首次超过5万亿元,支撑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国民教育体系,建立了世界上覆盖最广的学生资助体系,有力推动了我国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跃居世界中上行列。   虽然2020年的相关数据还没有出来,受新冠疫情的影响,今年的预算安排上,在大幅压减中央本级一般性支出的同时,国家确保了中央
期刊
发达国家的教育评价体系,非常重视过程评价。比如,美国也有统一考试(SAT或者ACT),不过大学录取学生,并不是按这一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排序,而只是把这作为一方面评价指标,在SAT、ACT之外,大学要看申请者的高中所学课程及课程成绩,高中综合表现与特长等。加拿大的大学录取本土学生,在有的省甚至只看高中的课程成绩,没有集中的统一升学考试(有的课程会有省考,课程的成绩由省考与平时成绩综合评定,如省考成绩
期刊
尽管阅读的重要性已成全民共识,但关于阅读问题的探讨,当下大多是围绕“读什么”“怎么读”“读多少”展开的,很少触及“为何而读”这一根本问题。“为何而读”实质上是目标问题,目标清晰则路径明确。“高考语文让20%的学生答不完题”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被拿来佐证语文阅读的重要性,显然有所不妥,且容易起到反作用。换而言之,“为考试而读”其实并不能帮助学生真正爱上阅读。  “为何而读”这一阅读目标问题,可以在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