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扶贫路上

来源 :源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p_dj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州发展集团新时期精准扶贫联合工作队队长、广州发展电力集团驻连州市西江镇斜磅村工作队队长林高扬,在驻村的三年时间里,用影像记录了扶贫路上的点点滴滴,并用心地为每幅照片配上诗句。一幅幅照片的背后,既有驻村干部埋头苦干流下的汗水,也体现了他们不断满足乡亲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决心。
  登临山巅看风云,雾锁青山笑乾坤。春芳遍野惹爱怜,残阳一抹近黄昏。
  清风闲云明月淡,秋凉叶落炊烟晚。青春豪气逾千里,孤灯冷影墨香伴。
  秋夜巷深闻犬声,老树摇曳急脚诚。月疏壁驳生幽韵,心善冬暖扬清风。
  夜越千山寒月明,
  日涉万水冷秋净。
  云深雾锁天行健,
  情厚意长过客迎。
  回首前事萧瑟处,几度星夜兼程去。踌躇青云晓恩重,冷煙寒霜涅槃渡。
  满地金甲正少年,岁月如歌直向前。高寒云霄扶贫路,热血青春风雨炼。
  夜静暗香看疏影,时逝留痕现光景。激情岁月悠悠歌,兼程风雨漫漫竞。
  萧秋意寒忆故人,凄风苦雨独自珍。烟飞灰灭旧事簿,犹把青春落凡尘。
  日行百里看世态,夜砌万字爬千岱。聚沙成塔辛酸事,几度春风归途慨。
  日暮苍山千里外,月明异乡夙夜怠。叶落知秋百果香,源远流长劲风抬。
  秋风秋雨萧萧路,暮月暮岁茫茫途。深山沉醉弄花香,时光寂老落叶枯。
  庭前梨花三两点,霜雪尽染春光恋。清香飘远善若水,恩泽传播扬马鞭。
  世间万物尘飞扬,岁月留痕北风殇。几欲把酒醉方休,奈何路遥山水长。
  一杯清茶一杯水,一生风雨一生随。岁月沧桑兄弟情,时光飞逝青春醉。
  眼前唯见风烟起,将军俏影黄纱披。夏夜虫鸣号角催,轻骑一尘越万里。
  山高萧雨北风寒,道半夜宿幽冷伴。数点凄美望天涯,一枝春色写璀璨。
  回首前事萧瑟处,几度星夜兼程去。踌躇青云晓恩重,冷烟寒霜涅槃渡。
  莫道青山飞流水,蛰伏寒冬待春晖。十里飘香辛酸泪,千户笑颜如花璀。
  冬夜烟雨风萧萧,月明星稀路迢迢。春播希望秋赏花,岁洒青春年冲霄。
  敲键声声战鼓雷,文山层层号角沸。销魂正是入梦时,寒冬萧瑟风云悲。
  残阳依稀薄如鳞,岁月随风程更辛。几许浮云游子意,任重道远归途鬓。
  寒流裹雪天正腊,青山自有暖心茶。风雨三载指明灯,星夜兼程大爱洒。
  人间仙景风雪伴,苍穹独行孤寂叹。大道青天泪空流,闲云野鹤风自展。
其他文献
梁汝新,曾用名梁华,又称新哥、曲梁,1910年9月出生,湛江麻章甘霖人。1937年“七·七”事变的抗日枪声,唤醒了中华民族,打破了梁汝新一家的平静生活。在共产党人的指引和教育下,梁汝新举家走上革命的道路,帶领甘霖人民开展敌后抗日武装活动,与日伪,与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留下一篇篇悲壮的可歌可泣的传奇故事。  国难当头,从农民到革命者  “卢沟桥事变”后,湛江遂湾各个学校爱国师生纷纷成立
期刊
湛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高雷(10个县、市)、南路(17个县、市)、粤桂边区(39个县、市)开展革命斗争的策源地和中心基地。中共湛江历史在高雷、南路、粤桂边区地方党史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分量。从上世纪20年代初开始,中国共产党便在这片土地上开展活动,继而建立各级基层组织,大力发动和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前仆后继地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进行英勇顽强、艰难曲折的斗争,描绘了一部惊心动魄
期刊
可以说,每个老区村都有一两个或一批众多的革命前辈的典型人物,都有一段或几段令人难以忘怀的革命历史。这就是老区村与一般乡村有所不同的地方,有根本区别之处。  但是,我们在采访中,遇到不少老区村的群众,特别是老区村的青少年,他们只知道现在老区村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老区群众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了。但是,对当地老区村的革命历史和革命前辈知之甚少,有的甚至一问三不知。他们说不清老区村面貌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他
期刊
3月20日上午,和煦的春风扑面而来,天空湛蓝湛蓝的,灿烂的阳光照得大地一片娇妍。我随着雷州市老区建设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赵永毅和副秘书长阮文等,驱车前往革命老区村肖家村采访。  肖家村位于雷州市雷高镇北部,全村现有826户,4600多人,耕地6480亩,其中水田2320亩、坡地4160亩,滩涂养殖3100亩。主要产业是水稻、甘蔗、香蕉、菠萝、外运菜种植和对虾、白鲫鱼、罗非鱼、贝壳类等水产养殖。改革
期刊
元宵节刚过,2月22日上午,我们驱车进入徐闻县曲界镇革命老区村庄西边山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生机勃勃的秀美農村建设新景色:山坡上泛着一望无垠挂满金黄色果实的菠萝海,各条平坦开宽的硬底化水泥路延伸村内,干净整洁的村巷旁边太阳能路灯林林立立,崭新靓丽的楼房错落有致……三年的扶贫攻坚,村容村貌变化极大,老区人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让笔者亲身感受了一番。  说起村里的变化,村民们心里十分感激徐闻县老区建设促进
期刊
近日,我们驱车进入湛江市坡头区乾塘镇沙城村,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村办公楼前堆成小山似的红色蕃薯,七八个中年妇女正在装箱,包装箱上印着“沙地优质蕃薯”几个大字,下面还有一行“湛江市扶贫十大明星产品”字样。我们正想上前问个究竟,一辆的皮卡车向着“红色小山”驶来,几个村民忙着卸下车上的蕃薯。负责接待我们的省派驻沙城村扶贫工作队杨队长指着那一大堆红色蕃薯对我们说:这是产自我们产业扶贫基地的优质沙地蕃薯。  
期刊
刘维才,出生于1983年,是潮州市饶平县三饶镇溪西村人,西藏边防部队退伍军人,现任溪西村党总支部书记、山美香水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同时也是溪西村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他带领群众成功将当地几近绝迹的特产“三饶香米”打造成特色产业,带动村民脱贫奔康。2015年,被授予团省委青年创业“领头雁”称号,2017年5月作为党代表出席省第十二次党代会。  2000年,高中毕业的刘维才响应国家号召,应征入伍,来到
期刊
从织金县城出发一个多小时车程,记者一行进入了以那镇五星村。路盘山而下,从车窗向外俯视,一个个白色透明的大棚在阳光下整齐排列着,那就是我们的目的地—织金农耀产业扶贫五星蔬菜示范基地。  该基地由织金县农耀农业开发公司经营管理,占地近500亩,有蔬菜大棚529个,覆盖贫困户555户1976人,2018年销售金额881万元,贫困户分红59万元,基地务工农民工资总额242万元,大力推动了当地脱贫攻坚工作。
期刊
扶贫路上 主动担当  “我们织金苗族蜡染刺绣是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图案、做工精细文明,被称为中国最美的蜡染刺绣、指尖上的芭蕾。现在织金有几千绣娘,她们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摆脱了贫困。”全国人大代表、蜡染刺绣工艺的传承人蔡群对记者说:“本地很多妇女从小就接触蜡染刺绣,以前之所以没能做成规模,是因为做出来的产品卖不出去。现在不一样了,有了黄主席带着我们,产品不愁销路。”  蔡群口中的“黄主席”是织金
期刊
我是一棵树,一棵生长在澄海区溪南镇仙门村的菠萝蜜树。  早在四百多年前,还是幼苗的我从暹逻漂洋过海而来,跟随仙门乡贤唐伯元回梓省亲,从此扎根在故宅后花园“浴桂轩”。不管世事几多沧桑,我静默生长,终开枝散叶,繁衍不衰。  站得高,望得远,仙门村大多数地方都映入眼帘。由于村域面积仅0.62平方公里,人均耕地面积十分有限,前些年村民依靠务农或打工为生,经济收入水平低下,全村280户中就有贫困户25户。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