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减负”不再是口号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zj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给学生“减负”的呼声依旧响亮,可学生的书包依旧沉重,作业负担也依旧繁重。那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也就越来越凸显,越来越紧迫。那种靠题海战术,或大量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的做法成为减负的“绊脚石”。下面是我在教学过程中就如何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做的一些尝试。
  一、让学生“爱”上数学
  赞可夫曾说:“如果教师本身就燃烧着对知识的渴望,学生就会迷恋于知识的获取。”记得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有一次,在班上调查学生对我上课的意见,其中有一个学生是这样写的:老师您上课讲的我都懂,如果您能带着微笑给我们上课,那么,听课时我们就不会觉得那么累。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原来教师的一举一动,都能对学生的情感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要想让学生喜欢上你这门课,首先就要让他喜欢你。那么,教师本身一要做到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提高自身修养,言为心声,情动于意而形于色。如果没有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哪会有讲课时津津乐道的热情和笑容可掬的神情呢?又哪会获得学生的尊敬与爱戴呢?二要做到敬业为先,满腔热情地投入到数学课堂中去,不断自我完善,以饱满的、积极向上的热情带领学生去探索数学世界的奥秘。这样就会对学生学习情感产生巨大的影响。自然而然地课堂效率就会得到提高。另外,当今社会,独生子女在班上占绝大多数,家长对他们比较溺爱,导致他们意志较薄弱,本位主义较强,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热爱自己的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帮助他们改正一些不良习惯,关心他们的学习。特别是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因为他们在学习上的自尊心很脆弱,教师的语言稍有不恰当,就会让他们在数学课堂上把自己封闭起来,甚至与你闹对立。因此,教师应给这些特殊群体更多的关爱,帮助他们重树自信,让他们融入集体中。也只有让他们在课堂上“活”起来,课堂有效性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学生的情感比作土地,把学生的智力比作种子,他说:“只关心种子而忘了耕地等于撒下种子喂麻雀。”因此,让学生喜欢你并“爱”上数学,你就向高效的数学课堂迈出了一大步。
  二、让学生“敢”上数学
  许多教师上课提问时,若有学生答错答案,有的教师就责备学生学习不认真,或者叫他坐下不闻不问,立即就提问另外一位同学;或者让这个学生一直站在那儿等,这些做法都会使学生在课堂上不敢大胆说出自己对问题的理解或看法。久而久之,课堂的气氛就会越来越沉闷,课堂效果可想而知。例如:在教学利用比的知识解决问题时,已知长方形的周长和长、宽的比,要求长、宽的长度或求长方形的面积时,一个学生在汇报解法时,没有把周长除以2再按比例分配,因此求出来的长、宽的长度都是错的。我当时没有批评他,因为这也是学生们常犯的错误,反而表扬他思路是正确的,然后,我又问他:题目给出的长和宽的比是几条长和几条宽的比?经过我的追问,他恍然大悟。于是说出了应该先求出一条长和一条宽长度的和,也就是周长应该先除以2再分配。像这样做可能耽误一点课堂时间,但树立了一个学生的自信。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这位学生经常踊跃发言,而且数学成绩一直优秀。这样,就能使数学课堂有效性得以良性循环。
  三、让学生“恋”上数学
  传统的教学媒体如:黑板、挂图、实验、模型等为基础的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而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是利用文字、实物、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体向学生传递信息,以各种电教媒体如:计算机、电视、录像、投影、幻灯等为标志,其优势有:1.多元性。图、文、声、像并茂,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情感、注意力和兴趣,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渠道多元化;2.直观性。能突破视觉的限制,多角度地观察对象,并能够突出要点,有助于概念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使一些抽象难懂的概念变成具体的可观察的画面、图,即化抽象为具体,更直观易懂。3.有效性。动态反映概念及过程,能有效地突破难点;4.交互性,学生有更多的参与,学习更为主动,并通过创造反思的环境,有利于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5.扩充性,通过多媒体实现了对普通实验的扩充,并通过对真实情景的再现和模拟,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意识;6.重复性,可重复重要的教学过程,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和克服遗忘;7.针对性,使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成为可能;8.节约性。多媒体大信息量、大容量,更多地节约了空间和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所以,如果能够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理论和操作机能,并能依据新课标的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合理选择现代化教学媒体,且使之与传统的教学媒体有机整合,就能够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这种丰富、直观、生动的方式也更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更容易让学生“恋”上这有趣的数学课堂,从而让数学课堂更有效。
  四、让学生“共”上数学
  北师大曹才翰教授指出“数学学习是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必须要主体的积极参与才能实现这个过程”。从当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来看,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就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这与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的的素质教育完全一致。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不仅具有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近期作用,而且具有提高学生素质的远期功效。我在上课时,总喜欢留一些思考题,等到下一节课上课时请学生到讲台上来发表自己的见解,让他们来当一回老师。一来可以锻炼他们的胆量,二来可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三则可以给他们有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这样长期的实践,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时时能激发学生的解题灵感,增强思维的灵活性。比如有一次我布置了一道思考题:一批零件2000个,王师傅6天生产了这批零件的40%,王师傅生产完这批零件共需要多少天?大部分的学生的解法都是:2000除以2000×40%除以6的商,但有一个学生的解法是:直接用6除以40%, 这种解法简单明了,充分体现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我在课堂上表扬了他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好品质,并让他上台为学生讲解。从此,这位同学上台当老师的胆量越来越大,思维也越来越活跃。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难免会出错,教师应带领全班学生帮助他分析出错的原因,当然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但要争取让班上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共”上每一堂课,共同提高课堂效率。
  五、让学生“乐”上数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这门学科的知识本身就比较枯燥。如果教师只是对知识进行简单的传授,那一定会让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课堂效果也就得不到提高。针对小学生好动、好奇的特点,如果教师巧妙地用一些游戏创设问题情境,那么就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例如,我在上“可能性”这一课时,先出示几个封闭的箱子,让学生猜猜摸到黄球和白球的可能性有多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然后让学生实际动手摸一摸,摸完汇报并查看箱子后,发现摸到各色球的可能性跟箱子里各种颜色球的数量有着直接的关系。通过这个游戏,大大激发了学生对“可能性”这一课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乐”上数学了,课堂效果当然也就可想而知了。
  当然,要提高课堂有效性的方法很多,这就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去积累,不断去创新,让我们的课堂充满激情与活力,让我们的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让课堂真正高效,真正拒绝卷山题海,给学生真正的自由,让“减负”不再是口号。
  (责编钟岚)
其他文献
一年级学生的家庭作业一般以口头作业为主。经过理论学习、调查研究,分析口头作业实施的现状,我深刻认识到,对教师来说,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能为调整教学进程提供便利;对学生来说,及时了解学习的情况,可以很快地获得矫正性信息,进一步调整自己的学习。  一、一份表格贯穿始终  口头作业不像书面作业,完成情况较难检查,如果光靠老师逐一检查,不仅工作量很大,而且教学时间也不允许,因此更应突出学生、家长的参与
我根据平时自己的听课和教学经验,针对小学三、四年级学生特点和本校的实际情况,总结了有效实施合作学习的几个策略。  一、“多维”合作促教学  (一)师生合作促教学  在教学中,师生互动可以形式多样。如有些教学内容比较简单的环节,教师完全可以交给学生扮演小老师角色进行操作,教师走到学生中间当一名普通的“学生”,这样既活跃了课堂,又灵活了合作学习。另外,在遇到学习中的“拦路虎”时,教师可以选择全班学生一
一、古诗教学如何破除“就诗论诗”的弊端  小学阶段的古诗教学一直以来都是难点,但是却缺乏应有的重视,常常沦为读读、背背、记记,缺乏教学生气,也被许多教师视为死气沉沉的苦差事。问题很显然,因为教学过程太僵化,不够“活”。所谓不“活”,有四个方面的表现:一是主旨理解只是照本宣科,而没有把握住诗作的个性特色;二是教学的内容只是停留在作品本身,而没有相关内容的延展;三是学生活动只是抄写、朗读、背诵,而没有
体育课的准备活动,是体育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适宜而充分的准备活动,对主要内容的学习,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体育课的准备活动,有助于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有效地掌握运动技术和技能,提高基本素质,促进身体全面发展,预防运动伤害事故的发生,同时也能作为挖掘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一种手段。  案例:  在一次绍兴市农村中小学体育领雁工程培训活动中,我们小组的两位教师就
“我想你,妈妈。想你,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想你,在孤独无助的时候。最想你,在你和爸爸外出为生活奔波的时候……”  这是一个学生写给父母的信,一句句感人的话语,一句句肺腑之言,流露出学生对父母的思念,看了让人心酸。这样的学生在现在的农村越来越普遍,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留守学生。如何使这些特殊的学生也能够和其他学生一样有个快乐幸福的童年,共享同一片蓝天,是作为农村小学的教育工作者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
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人士提出“学校本位课程”或“学校自编课程”的概念,即校本课程的前身。他们提倡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实现课程决策民主化的要求。因为校本课程相对于国家课程而言具有时代性和本土性特点,对地方课程而言又具有灵活性和针对性的优势,因而我国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了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开发。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崔允漷把校本课程开发定义为:“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民主开放的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能力是学生学习的前提与基础。新课标指出,识字教学应以学生熟悉的语言因素来作为教学的主要材料,巧用多种教学手段,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设置各式各样的学习情境。因此,要想提高识字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学习规律,充分发掘语文教材,善用趣味性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其识字积极性,使其轻松、愉快地识字。  一、巧用识字教学手段,激发学生识字热情  对低年级学生而言,识字是一
什么是好作文?教鞭和红笔都在我们手里,我们应该教出什么样的作文呢?我想每一位语文老师都会遇到这样现实的问题。如果把题目比作文章的眼睛,那么主题就是文章的灵魂。立意,即确定文章的主题。意在笔先,主题明确了,我们就知道该写什么内容了。如同人不可以没有思想和灵魂一样,一篇文章也不可以没有主题。主题是文章的统帅和灵魂。主题好的文章,发人深省,动人心魄;主题俗的文章,见识浅陋,平淡无味。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教
进入21世纪,“绿色”的观念已深入人心,渗透到生活的每个角落。面对生活中的“绿色”,值得我们关注和借鉴的是,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可以剔除“生物激素”、“化肥农药”等急功近利的因素,返璞归真,重返天然,提倡“绿色教学”。所谓语文“绿色教学”,就是在一定的语文环境中,顺着学生的天然的个性,发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一种教学模式。  语文“绿色教学”可以从以下几方
新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程的主渠道。但当我们冷静地审视目前课堂教学的种种现状,不难发现为数不少的学生正逐步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被主体”。  现状一:被自学——在为数众多的语文课堂上,教师为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均安排了学生自学这一环节。但因教师要求布置不明,过程不予督查,使得学生自学的效果甚微,最终流于形式。  解决策略:  1.自学前必须做到“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