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京东

来源 :畅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xiaoj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东南五环外,沿地铁亦庄线,出经海路站不远处,可以看到一块已经平整完毕的空地。这个总面积4.5万平方米的地块,绕行一周大约需15分钟。不过,虽然空地四周已经围起了绿色铁架,但却看不到任何破土动工的迹象。4月中旬,记者在现场看到,空荡荡的地面上没有任何告示,只是垒着几垛红砖,一个工人正躺在上面,享受着春目的阳光。
  在北京国土资源部门的网站上,这片空地被标记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路东区E16CI-1、E16CI-2地块”。2012年1月10日,“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以底价2.95拍得这块土地,用途为“商业金融”。如果一切顺利亿,若干年后,京东商城的总部和北京物流中心,将在这里拔地而起。
  与此同时,在上海嘉定区娄塘镇的“工1014号地块”,京东商城占地面积近10万平方米、号称“亚洲一号”的上海物流中心,已于4月11日正式奠基。此外,在广州、武汉、成都、西安、沈阳等地,京东均有计划或已经拿下大幅土地,用于投资建设物流中心。而早在2009年,在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兼CEO刘强东的家乡江苏宿迁,京东已拿地538亩(36万平方米)。
  按照京东商城的官方口径,它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商业领域的又一个神话:过去5年间,其交易额从2007年的3.6亿飙升至2011年的309亿。而其近两年来频频宣称的大手笔投资(2011年8月,刘强东公开称,3年内京东将投资100亿元用于物流建设),似乎也在努力证明,这是一家雄心与实力兼具的生猛企业。
  不过,2012年3月以来,在创立14年、进军电子商务8年之后,这家声称已经融资超过15亿美元、估值高达100亿美元,但仍未展现出清晰盈利前景的B2C公司,却遭遇了来自内外部前所未有的不安与怀疑:巨额亏损、资金链紧张、管理层与投资方内讧、被迫上市融资……
  而竞争对手此时也非常乐意“落井下石”。
  3月下旬,一份据称来自“京东聘请的投资银行”的简报开始大规模传播。简报称,京东商城2011年的实际营业收入(不含POP平台)约为34亿美元(合210亿元人民币),远低于京东官方宣布的309亿元(扣除POP平台交易额后,约为270亿元人民币),而京东的毛利率仅为5.5%,当年亏损额高达1.8亿美元(合11.3亿元人民币)。虽然京东回应说“从未向任何投行人士提供过数据”,不过,一位参与爆料的人士坚称,“数据非常靠谱”。
  与此同时,当当网董事局主席李国庆也公開表示,“京东的资金只能维持到8月至12月,12月是最后期限,必须抓紧时间融资或者IPO,否则会很难过”。4月17日,刘强东通过微博打破沉默,强势设下赌局,声称“可以让质疑者查看京东账户,若账上少于60亿现金,自己主动捐赠1000万,否则请质疑者捐出500万”。李国庆虽未应战,但仍指称京东“财务问题复杂”,“我想看老刘的账,可需要上百人的会计团队(当当网上市前审计只来了20多个人)”。
  相比外部“谣言”,刘强东面临的更大挑战,是京东内部的“不安”。
  一位前京东管理人士对记者表示,京东的估值神话缘起于六个推论:第一,电子商务前景广阔;第二,B2C发展潜力高过C2C;第三,中国一定会诞生一个类似亚马逊的B2C公司;第四,京东目前看起来最像“中国的亚马逊”;第五,B2C模式的前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很难一上来就盈利;第六,盈利拐点最终会出现,京东可以像亚马逊一样实现可持续发展。“你说这些观点对不对?都对。但最大的问题是,我在京东一直没看到这个拐点。”
  而曾经为京东的快速扩张提供资金支持的投资方,目前也已逐渐失去耐心。据了解,一家早期入股京东的机构,已聘请独立第三方对京东各地的投资项目进行调研,以评估退出之可能。
  2012年4月,不安与怀疑,充斥着京东商城内外。为了平息这一切,除了雄心和豪言,刘强东还需给出更多力证,展现出这家以“中国的亚马逊”自居的B2C公司的真实“钱途”。
  投资“豪言”
  似乎是为了与前述“来自投资银行的简报”呼应,4月15日,国药控股电子商务项目经理、“电子商务观察员”鲁振旺通过微博发布的一篇名为《京东商城的七大秘密》的文章推测称,“京东商城2011年毛利率为7%-8%,净亏损约15亿元”,并由此引发热议。
  虽然京东方面回应称“这些数据实在很‘离谱’”,但没有人会否认京东商城的持续亏损,刘强东本人也承认这一点。
  但刘强东给出的解释是“投资未来”。2011年8月,他在接受采访时称,“我觉得,持续亏损要看你亏在哪儿。我们所有的亏是亏在固定资产上,我们把账上的现金转化到不动的固定资产,这导致我们‘暂时性财务开销成本’太大。还有一次性投入,因为任何固定资产都会变成一次性成本的产生,所以暂时性的一次性成本也过高,超出了我们的财务承受能力,由此带来了亏损。”
  刘强东曾强调,京东如果不大规模投资物流,是可以轻松实现赢利的。但物流,恰恰是他认定的京东未来的价值和竞争力所在。
  不过,喜欢自称“东哥”的刘强东,似乎财务知识稍有欠缺。因为,京东对仓储、配送设施的投入,只是流动资产转变为固定资产,与盈亏无关。难怪,2012年4月刘强东设下赌局后,李国庆会调侃他说“搞不清现金、资金、净资产”。
  并且,至少到目前为止,京东在固定资产上的投资,与刘强东的“豪言”并不相符。
  由于京东此前的高调宣传,许多人一直认为,京东商城对固定资产的投资非常之大。2011年8月,刘强东公开宣布,“3年内京东将投资100亿元用于物流建设”。不过,相比京东宣布投资计划的速度,这些项目的实际进展,却要缓慢得多。比如,京东商城早在2010年4月就已宣布上海“亚洲一号”物流中心计划,直至2011年9月,它才最终取得土地,2012年4月才开始动工建设。
  据一位京东离职人员透露,京东目前运作的5个一级物流中心,土地全部是租用的,京东的“投资”,只是对个别仓库进行了改建或者扩建。
  此外,2011年12月7日,刘强东还通过微博宣布,京东将购买300多辆卡车,以自建干线运输(城市间的远程运输)车队。但京东华东区一位基层物流经理向记者透露,“现在,京东的干线运输仍采用外包形式,只是在城市中的运输,采用自己的车队”。   可以说,2012年之前,在购地、建仓和购置车辆设施等大额资本支出项目方面,京东商城始终是非常节制的。刘强东的“投资”,多数仍只停留在“豪言”之中。
  京东“钱紧”
  但2012年,京东商城的投资项目似乎正在加速。3月,刘强东公开表示,京东2012年整体的物流投资将达到36亿,包括土地、房产和各种设备采购等。也恰在此时,对京东资金链紧张的质疑,开始纷至沓来。
  4月,面对李国庆的质疑,刘强东回应称“京东账上现金至少60亿”,而在李国庆回击说“(京东)财务很复杂”后,刘强东又称,“我知道你说的是(现金中)还有供货商货款。我可以给你普华永道对京东的审计报告,可以证明京东净资产远远超过60亿!这可是剔除应付账款的!”
  刘强东宣称的“京东账上现金至少60亿元”,或许反映了京东目前的真实现状。但李国庆就“应付帐款”的质疑,也并非没有道理。这就是零售业普遍存在的“类金融模式”,也即零售商利用“账期”免费占用供应商货款。
  考虑到京东目前对供应商的“账期”为2个月(供应商供货后,京东在2个月内付款,实际可能长达3个月),而其库存周转率约为11天,这就意味着,在从供应商处进货不到半个月后,京东便已完成销售、收到货款,但其向供应商支付货款,却在进货2个月之后,这些资金将在京东的账上至少停留1.5个月。也就是说,京东目前账户上的现金,包含了过去1.5个月对供应商的“应付账款”。如果京东每月的销售额为20亿元,那么,它可占用的供应商资金将高达30亿元。
  当然,只要京东能够维持其销售规模,它就有可能继续“免费”占用更多的供应商货款。不过,如果京东手中的现金,不断被“经营亏损”和“固定资产投资”吞噬,其面临的风险也将持续累积。
  “说实话,老刘现在确实有钱,但京东总共融资不过100亿元人民币,已经烧掉了一些,如果现有的战略继续下去,就只能寄希望于IPO成功了,可是,万一IPO失败呢?一个习惯高歌猛进的企业,一旦受挫,内部人员和供应商信心动摇了,挫败很可能是雪崩式的。”库巴网创始人、董事王治全对记者说。虽自嘲“自己或许格局不够大”,但王治全仍建议“京东应该进行战略调整”合理利用超过15亿美元的巨额融资,趁着现在资金仍有余量,适度降低增速,放缓投资节奏,同时告别持续的价格战,减少亏损。
  如果说,投资物流是刘强东的自主选择,那么,京东深陷“持续的价格战”,则是身不由己。
  京东总部员工杨迪对记者表示,现在电商行业有点“闹”。“苏宁和国美进军电商的势头都很大,而老刘的性格又很霸气,他的行事风格是不仅要领先,而且要把人家甩得远远的。其它企业不招惹京东也就罢了,真千起仗来,老刘丝毫不会犹豫。而且,如果不能维持高增长和高市场份额,资本市场凭什么给京东这么高的估值?”
  一位电商分析人士指出,作为京东的竞争对手,苏宁和国美最大的“死穴”就是已经上市,需要向投资者交出合格的财务业绩,但客观而言,在持续的价格战方面,它们均比京东更有实力。在其看来,如果电商行业停止惨烈的“价格战”,京东将会是最大的受益者。
  但这只能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在京东身处舆论风口浪尖之时,3月,国美网上商城与当当网合作的“国美电器城”,宣称打造“全网最低价”。4月苏宁易购也启动了“全网底价日”促销,并称为此投入了10亿元的货源,让利上亿元。面对后来者的挑战,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为了提高市场地位,京东将难以走出“价格战”泥潭。
  上市迷途
  对于如今内外交困的京东来说,如果能够在短期内实现IPO,或者是完成新一轮融资,所有的问题都将迎刃而解。事实上,被京东视为榜样的亚马逊,1997年上市时也仅刚刚创立两年,而其首度实现盈利,则要等到6年之后的2003年。
  但近期,京东所遭遇的来自竞争对手的“公关战”,恰恰与其日渐清晰的上市计划有关。
  早在2010年6月,刘强东就称京东2011年有望登陆纳斯达克或香港资本市场,“不会有第三个地方”,但这一计划最终未能成行。之后,刘强东多次强调“2013年前京东绝对不会上市”,不过,2012年4月6日,有消息称,京东已经圈定美林、高盛和摩根士丹利担任IPO承销商。
  而据了解,京东的IPO计划的确去年就已启动,但具体的上市时间曾几经变更。一位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京东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2011年6月前就已进驻京东,当时,京东对普华永道传递的信号是,希望在2011年下半年上市,不过,“京东内部关于上市时间的说法一直在变,最近的说法是2013年上市”。
  上述知情人士还称,虽然未看到京东合并后的财务报表,不清楚具体的经营状况,但据其了解,“除了不挣钱,京东其他运营层面都不错。”
  虽然京东的持续亏损路人皆知,但时至今日,其“亏损额”仍是一个秘密。对京东来说,1997年亚马逊在“营业收入仅1.47亿美元、净亏损0.27亿美元”的情况下仍能成功上市,已是一个很难复制的奇迹。在今天的资本市场,“不挣钱”并且无法展现清晰的“钱途”,已成为京东上市计划中最大的硬伤。2011年之后,刘强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以增强京东的造血能力,至少是减少出血点。 在“节流”方面,据媒体公开报道,2011年11月,京东宣布对39元以下订单收取5元运费,结束了多年来“全场免运费”的政策;2012年4月,京东又宣布对误购商品的上门取件服务收取最高为50元的运费。 在“开源”方面,京东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毛利率”。一位京东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2012年,京东对采购人员“毛利率的考核要求”普遍上调了。在京东,对采购人员进行绩效考核的核心指标就是“规模”和“毛利”。
  “2011年下半年,公司特别强调规模,有两三个月,毛利在‘绩效考核指标’中的占比,甚至被调整至10%以下。”上述人士称,“但今年,对毛利指标强调多了,目前是规模占比60%,毛利占比40%”,“公司希望采购人员能多与供应商协调,以京东的规模增长优势,将毛利率水平提高15%-20%,比如,大家电的毛利率能从6%提高到8%”。
  而进一步做大规模,从供应商处争取更多的资源,被京东视为改善经营业绩的最有力举措。因为,京东目前获得的支持,还远不及苏宁、国美。
  4月,京东新任CMO蓝烨亲自登场,主導了与家电厂商800亿元采购订单的签署。此举的目的,无非是告诉家电制造商,京东就是个现实的重要渠道,希望它们能给予一样的资源和政策。曾在联想任职15年的蓝烨称,他的使命之一就是“帮助京东构建与供应商的战略合作伙伴,因为我非常了解它们的想法和操作思路。”
  而刘强东本人,则对开发京东的“平台价值”寄予了厚望。这是一种类似于淘宝商城(天猫,平台式B2C)的业务模式,即,京东不自主销售,而是向其它零售商提供B2C平台(POP平台),并收取相应的“管理服务费”。2011年,POP平台为京东贡献了10%的交易额(近30亿元),而2012年,刘强东的目标是150亿元。 甚至,将京东作为一个“广告平台”,也能够带来不少收入。记者获得的一份京东广告报价单显示,其首页焦点图一天的“刊例价”为4万元。
  不过,随着京东业务规模的扩大,其刚性支出也将大幅增长。其中最显而易见的是人力成本。前述前京东管理人士指出:“京东的人均产值一直在150万元左右徘徊,销售收入和雇员数量基本保持正比例关系。比如,仓储人员税前工资大概是3000至3200元,不含四险一金,配送人员基本在4000块钱以上。这些人占公司总人数的60%以上,这部分成本未来会刚性增长。”
  截至2012年2月,京东商城员工总数超过2.4万人。刘强东宣称,2012年,京东还计划招聘2.5万人。而据鲁振旺估算,京东2011年的人力成本已高达15亿元。
  那么,京东能够按照刘强东设定的路线继续高歌猛进吗?
  在王治全看来,京东当然有“取得成功的可能”,但这依赖于一系列“概率性事件”同时发生:市场环境相对理性,京东自营业务大体盈亏平衡或者微利;POP平台发展顺利,贡献盈利;供应商维持信心,账期是持续而稳定的;人员规模激增的同时,内部管理是可控的;最后,资本市场回暖,京东的高估值能够兑现,在有资金需求的时候,能够顺利IPO。
  但是,所有的好事,京东都能赶上吗?
  (原载《21世纪商业评论》,有删节)
其他文献
或许,他离开的真正原因在于恐惧,“我很害怕投资的感觉会慢慢消失。我希望对于投资的感觉像新生儿对于新鲜的世界一样,非常敏感。我希望避开被过度关注,可以心无旁骛地做事情。”  多年以来,资本市场都在以一种神秘的热度流传着关于王亚伟的传说。  5月7日下午,在离职公告发布后不到18个小时,王亚伟主动现身,与媒体告别,用两个半小时的时间来为这个传说画上一个句号。  在华夏基金位于金融街通泰大厦的会议室中,
期刊
这从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出王亚伟对基金行业、资本市场的标志性意义。他虽然成名以来甚少公开露面,言论也鲜见于市场,但仍具有绝对的影响力  已经离开华夏基金的王亚伟,到底对整个市场而言是什么地位?  有一个细节或可以说明这点。王亚伟在去年4月份深圳举行的新股估值定价研讨会中作为发言嘉宾压轴出场,这是王亚伟近年来极少次数的公开露面中的一次。  当天的研讨会时间长达一天,现场冠盖云集,从证监会、交易所高层,
期刊
这次是真的!“基金一哥”王亚伟从华夏基金离职的消息在“五一”期间尘埃落定。对公募行业而言,这位重量级人物的离开或许意味着一个时代行将结束  “王亚伟辞职了,谢谢关心。”华夏基金总经理范勇宏寥寥数语的短信正式确认了“基金一哥”王亚伟行将离去的事实。这位号称“中国最赚钱的基金经理”在坚守了14年后,也像他的偶像彼得·林奇那样在辉煌顶峰急流勇退,只给中国资本江湖留下了一段回味无穷的传奇。  1995年,
期刊
42岁的女商人王辉,自2011年6月当选为山西省文水县副县长,即陷入当地政界与坊间的争议中  山西省文水县,武则天的故乡。如今,这里一个名叫王辉的女商人成为众矢之的。  围绕在她身边的“女商人变身副县长,十五年吃空饷”疑云仍在发酵。4月28日,山西吕梁市文水县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免去王辉文水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一职。  当晚,吕梁市新闻办向媒体公布了关于网络披露王辉问题的新闻稿,对1
期刊
近两年的监狱生活没有改变周正龙的倔强和反复,似乎完全抹掉了之前在法庭上认错的记忆,他准备申诉,重新“要一个说法”。  4月27日当晚,周正龙出狱回到家中,媒体记者闻讯而至,他又一次进入争议的旋涡。  这个农村里的聪明人,有着特殊的斗争策略和强烈地掌控媒体的意识。猎人的策略  “我是个自由人。”周正龙重重地把烟盒拍在桌子上,“现在我什么话都敢说”。  出狱当晚,面对家里的众多媒体,他说,“我知道你们
期刊
正是这种除了总统之外,没有人经历并了解的孤独,把他们紧紧联系在一起,形成世界上最隐秘的“兄弟会”和党预选尘埃落定,美国大选迫在眉睫。为了给自己拉人气,3月1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推出了自己2012年竞选纪录片《我们走过的道路》。在这段17分钟的宣传影片中,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出现了4次:他眯着眼、手指着屏幕,用低沉的声音全力宣扬奥巴马在挽救经济和拯救汽车行业、公共医疗保健改革和外交等方面的政策。 
期刊
健康的人都是相似的,大病患者各有各的不幸和努力  他們家庭都不富裕,他们竭尽全力想活得好一些,他们平凡得就像每个人身边的邻居。  黄妮超。如果不是因为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有着一张娃娃脸的黄妮超应是无忧无虑。她出生在广东梅州蕉岭县山村,2007年考上南方医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1年又获得了保送复旦读研的资格。但是,从14岁起,黄妮超就不得不学会面对这种免疫系统病变对全身器官的持续伤害。  刘碧心
期刊
从省委大院到常州“愚园”  这是程维高曾经住的地方。在他家的防空洞里,记者发现大量被遗弃的物品,有鸟笼,也有空空的礼品盒,似乎可以看出主人曾经的奢华以及临走时的匆忙。    没挂门牌号的大院     1968年,河北省省会由保定迁到“文化大革命走在全省前头”的石家庄。  “当时的石家庄路上跑的还是马车,满地都是马粪。”随同父亲胡开明举家南迁的胡晓燕回忆说。胡开明曾任河北省常务副省长。  现年82岁
期刊
司马南终于有点明白了,这个国家邀请他们前来,却不让他们上街,不让他们接触普通朝鲜人,不让他们参观火箭发射,只把他们带往乏味的经典,其实只是为了最后一个目的:让他们参加金日成诞辰100周年庆典。显然,他们成为这个国家盛大节日的一个陪衬  4月12日,一架俄制图波诺客机在平壤顺安机场降落。飞机很小,但仍然没有坐满。机上有10名中国人,他们是由朝鲜驻华大使馆与中国一家名叫“四月青年”的网站所组织的,其中
期刊
从来,企业最忌讳“一言堂”,“他的控制欲太强,绿城的副总都已经很习惯‘宋总说、宋总说’,公司只有一个声音,这还不危险吗?”如今,暂且在生死关头上缓过来的绿城,等待涅槃重生的过程中,同样需要正视日益暴露于人前的内部管理弊端  宋卫平最近很忙碌。在不久前,他成功推荐成交绿城杭州蓝色钱江两套江景大宅,成交金额4070万元,这让他离个人3亿销售目标又进了一步。而在3月底,宋卫平就已经完成了1亿元左右的销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