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这说明写作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相当重要的位置。然而,在当今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是比较棘手的问题,最突出表现在学生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更无兴趣可谈。为此,指导小学生写好作文更是当务之急,笔者现以自己多年的语文教学谈点管见与同仁商榷。
一、指导学生注重生活积累
学生写作无内容可写,无话可说,主要是不够注重生活,因为“作文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所以,写好作文的基础就是注重生活积累,否则就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样,教师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积累点滴小事,让学生的作文走进生活,生活融入作文,使那“小流”汇成“江河”,不就有内容可写了吗?我平时注意带领学生观察校园中的环境变化,也引导他们注意人物的变化,观察生活中的细节,然后把观察到的生活琐事加以记录,日积月累,顺手拈来拼凑组合就形成一篇优美的文章。但是,有些生活情景是孩子从未体验过的,此时,教师就要创造情境,让孩子在情境体验中感受生活,然后再谈写作文的事,学生思维便会豁然开朗。
有一次,我在教学《中彩那天》后,让学生写关于“诚信”的作文,我是这样教学的:我没有直接让学生写,而是编了一个情景剧——让学生“开商店”做生意。商店由我提供商品,首先提供正品,继而供给仿冒品,从而感受生意的变化。最后,让学生从这一情景中去感受并写作文。这样,学生体验了生活,写出了通顺的作文,懂得了诚信,效果非常明显。
二、用“童真”待作文
小学生具有童趣,无论做事、说话都很天真、幼稚,乃至写一篇作文也富有儿童化情趣,如果教师一味用成人眼光看待,用成人的思维对待孩子的童真,后果将会怎样呢?可想而知,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被磨灭,生活积极性被打击了。因此,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要富有童心,与孩子打成一片,了解孩子的生活,体味孩子的乐趣,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孩子的问题,用“童真”看待他们的作文,从而与孩子的心紧贴在一块儿,给予孩子以写作的兴趣。
有一次,我让孩子写一篇关于“我的梦想”作文时,有个孩子写《我想成为中国队长》的文章,真是有韵味,字里行间真能嗅出孩子的大胆。文中说:“我想成为“中国队长”,因为我想成为一名救济世人的英雄,因为我不想再看见暴力事件的发生。如果我是“中国队长”的话,昆明的“3.01”火车站暴力袭击、乌鲁木齐火车站爆炸等许多恐怖事件或许就不会发生了。在这一时刻,我会带领我的队友,上场杀敌,铲除敌人,声张正义,维护和平。如果我们真的能够力挽狂澜的话,那将成为万众瞩目的英雄。”读到这里,你能说他是痴人说梦吗?
孩子的世界是纯洁的,孩子的生活是率直、天真,毫无矫饰的,如同他们的作文语言充满灵气。还孩子童心一片,让童心写出孩子的天空,教师就要摒弃世俗,带着童心,充满宽容和民主,鼓励孩子书写真情,引导孩子展现个性。
三、不能一味求长
很多时候,考试作文规定不能少于多少字,很多教师就以字数衡量学生作文,拔高要求,导致学生作文一味追求字数,为完成教师的硬性规定而生搬硬套地凑字数,这使学生作文成了“王婆的裹脚”。长期下来,让学生对作文产生了厌倦。我认为,作文既要强调篇幅,更要强调质量。
“在写作教学中,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理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如果写作一味求长,学生就只能“扯南山盖北海”,学生写作受束缚,无创意。因此,刚开始写作文时要求学生把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写清楚,内容不能重复啰嗦,时日逐增,要求学生写独特感受,不但写自己看到的,听到的,还要写自己想到的。这样,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就会油然而生。
四、指导学生在读中模仿
刚开始习作时,学生往往不知写什么,假如有内容可写也不知怎么写。所以,指导学生品读范文(课文)中重点词句,学习书中精華,模仿写作风格,借鉴别人遣词造句方法,久而久之,可达到水道渠成之效果。
“模仿是创新的基础和桥梁”,只有让学生做到心中有形,才能进一步去创造。因此,我教完课文后都会从写作特点入手,指导学生细细品味精妙语句,从中体会写法、读法,这也避免“抄”只在于“仿”。学生多读、多品尝,教师引导多读课内文章,读课外文选、名著,体味作者的写作方法,读得多了,学生便有内容可写,兴趣也日趋笃增,也知道该怎样写,又何乐而不为呢?
五、采用多种方式鼓励,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兴趣又不是天生的,是教师“激”出来的。所以,在教学中,学生不管有多大进步与成功,最需要的是一些切实的鼓励语或问候。正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在学习上获得成功而产生鼓舞的地方,才会出现学习兴趣。”然而,又有多少教师能够做到呢?
其实,变些方式鼓励学生,他们的写作激情逐渐提高,也让那些不知写什么,无内容可写及怕作文的学生,消除作文的神秘感及对作文的恐惧心理,重新找回作文就是生活,生活就是作文的感觉。谈到鼓励,又该怎样做呢?我以为不是物质鼓励,也不是口头鼓励,可以为学生开设一些栏目,如“班级作文天地”“优秀作文展示”“学生上台阅读自己的作文”等,我在教学的班级都会开设一个“作文天地”栏目,每次作文后都会选择一些比较优秀的作文张贴;或是在班上开设作文信箱,每学期结束后将学生的优秀作文汇编成册发到学生手中,作为优秀作文集学习;或是将一些更优秀的作文投稿到相关的杂志或网站等。每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文得到展示时是无比高兴的,作文激情便是不言而喻了。
六、指导“改”是关键
这里的改不是教师一味的批改,包括学生自我修改,同学间互相讨论修改等。这种批改及修改可以让学生互相取长补短,相互得到提高。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而不是写出来的。”所以,指导改是关键,教师除指导怎么写,更要指导怎么改,也就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一般来说,在高年级直至初中不一定要教师亲自动手,可把主动权放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修改——“冷处理”与“热处理”交替进行,也可指导学生间相互讨论后修改——交叉修改。
总之,学生怕作文,无话可说,无情可抒,无兴趣可谈,究其原因,主要是不注重生活积累,教师的指导方法欠缺,以致兴趣不浓,激情不高,久而久之,产生厌倦。因此,教师指导学生作文要方法得当,要根据学生特点研究出行之有效的办法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一、指导学生注重生活积累
学生写作无内容可写,无话可说,主要是不够注重生活,因为“作文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所以,写好作文的基础就是注重生活积累,否则就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样,教师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积累点滴小事,让学生的作文走进生活,生活融入作文,使那“小流”汇成“江河”,不就有内容可写了吗?我平时注意带领学生观察校园中的环境变化,也引导他们注意人物的变化,观察生活中的细节,然后把观察到的生活琐事加以记录,日积月累,顺手拈来拼凑组合就形成一篇优美的文章。但是,有些生活情景是孩子从未体验过的,此时,教师就要创造情境,让孩子在情境体验中感受生活,然后再谈写作文的事,学生思维便会豁然开朗。
有一次,我在教学《中彩那天》后,让学生写关于“诚信”的作文,我是这样教学的:我没有直接让学生写,而是编了一个情景剧——让学生“开商店”做生意。商店由我提供商品,首先提供正品,继而供给仿冒品,从而感受生意的变化。最后,让学生从这一情景中去感受并写作文。这样,学生体验了生活,写出了通顺的作文,懂得了诚信,效果非常明显。
二、用“童真”待作文
小学生具有童趣,无论做事、说话都很天真、幼稚,乃至写一篇作文也富有儿童化情趣,如果教师一味用成人眼光看待,用成人的思维对待孩子的童真,后果将会怎样呢?可想而知,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被磨灭,生活积极性被打击了。因此,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要富有童心,与孩子打成一片,了解孩子的生活,体味孩子的乐趣,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孩子的问题,用“童真”看待他们的作文,从而与孩子的心紧贴在一块儿,给予孩子以写作的兴趣。
有一次,我让孩子写一篇关于“我的梦想”作文时,有个孩子写《我想成为中国队长》的文章,真是有韵味,字里行间真能嗅出孩子的大胆。文中说:“我想成为“中国队长”,因为我想成为一名救济世人的英雄,因为我不想再看见暴力事件的发生。如果我是“中国队长”的话,昆明的“3.01”火车站暴力袭击、乌鲁木齐火车站爆炸等许多恐怖事件或许就不会发生了。在这一时刻,我会带领我的队友,上场杀敌,铲除敌人,声张正义,维护和平。如果我们真的能够力挽狂澜的话,那将成为万众瞩目的英雄。”读到这里,你能说他是痴人说梦吗?
孩子的世界是纯洁的,孩子的生活是率直、天真,毫无矫饰的,如同他们的作文语言充满灵气。还孩子童心一片,让童心写出孩子的天空,教师就要摒弃世俗,带着童心,充满宽容和民主,鼓励孩子书写真情,引导孩子展现个性。
三、不能一味求长
很多时候,考试作文规定不能少于多少字,很多教师就以字数衡量学生作文,拔高要求,导致学生作文一味追求字数,为完成教师的硬性规定而生搬硬套地凑字数,这使学生作文成了“王婆的裹脚”。长期下来,让学生对作文产生了厌倦。我认为,作文既要强调篇幅,更要强调质量。
“在写作教学中,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理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如果写作一味求长,学生就只能“扯南山盖北海”,学生写作受束缚,无创意。因此,刚开始写作文时要求学生把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写清楚,内容不能重复啰嗦,时日逐增,要求学生写独特感受,不但写自己看到的,听到的,还要写自己想到的。这样,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就会油然而生。
四、指导学生在读中模仿
刚开始习作时,学生往往不知写什么,假如有内容可写也不知怎么写。所以,指导学生品读范文(课文)中重点词句,学习书中精華,模仿写作风格,借鉴别人遣词造句方法,久而久之,可达到水道渠成之效果。
“模仿是创新的基础和桥梁”,只有让学生做到心中有形,才能进一步去创造。因此,我教完课文后都会从写作特点入手,指导学生细细品味精妙语句,从中体会写法、读法,这也避免“抄”只在于“仿”。学生多读、多品尝,教师引导多读课内文章,读课外文选、名著,体味作者的写作方法,读得多了,学生便有内容可写,兴趣也日趋笃增,也知道该怎样写,又何乐而不为呢?
五、采用多种方式鼓励,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兴趣又不是天生的,是教师“激”出来的。所以,在教学中,学生不管有多大进步与成功,最需要的是一些切实的鼓励语或问候。正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在学习上获得成功而产生鼓舞的地方,才会出现学习兴趣。”然而,又有多少教师能够做到呢?
其实,变些方式鼓励学生,他们的写作激情逐渐提高,也让那些不知写什么,无内容可写及怕作文的学生,消除作文的神秘感及对作文的恐惧心理,重新找回作文就是生活,生活就是作文的感觉。谈到鼓励,又该怎样做呢?我以为不是物质鼓励,也不是口头鼓励,可以为学生开设一些栏目,如“班级作文天地”“优秀作文展示”“学生上台阅读自己的作文”等,我在教学的班级都会开设一个“作文天地”栏目,每次作文后都会选择一些比较优秀的作文张贴;或是在班上开设作文信箱,每学期结束后将学生的优秀作文汇编成册发到学生手中,作为优秀作文集学习;或是将一些更优秀的作文投稿到相关的杂志或网站等。每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文得到展示时是无比高兴的,作文激情便是不言而喻了。
六、指导“改”是关键
这里的改不是教师一味的批改,包括学生自我修改,同学间互相讨论修改等。这种批改及修改可以让学生互相取长补短,相互得到提高。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而不是写出来的。”所以,指导改是关键,教师除指导怎么写,更要指导怎么改,也就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一般来说,在高年级直至初中不一定要教师亲自动手,可把主动权放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修改——“冷处理”与“热处理”交替进行,也可指导学生间相互讨论后修改——交叉修改。
总之,学生怕作文,无话可说,无情可抒,无兴趣可谈,究其原因,主要是不注重生活积累,教师的指导方法欠缺,以致兴趣不浓,激情不高,久而久之,产生厌倦。因此,教师指导学生作文要方法得当,要根据学生特点研究出行之有效的办法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