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手镯

来源 :安徽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ma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头爷爬到树梢,春杏抽出麻绳捆树枝,头顶的鸟儿唧唧喳喳地叫。春杏直起腰,挥下手,匆忙下山。
  春杏进院,大哥、二哥已坐到炕上吃饭。春杏耸下身,一捆树枝落在杏树下。春杏揉着肩膀。娘走出屋,冷脸说,腿拴秤砣啦,磨蹭到这个时辰才着家。二哥冲春杏扮个鬼脸,大哥的腮帮子鼓鼓的。娘塞给她一块馍,馍里夹着菜。春杏坐到磨盘上,咬了口,她饿了。天刚放亮,娘就把她拽出被窝上山拾柴。
  猪拱着豁牙咧齿的圈门嗷嗷叫。娘喊道,杏,快去喂猪,眼里也没个活。大哥说,妹累啦,俺去喂。娘说,你赶紧吃饭,过会儿还上学呢。春杏撂下饃,双手拎桶猪食摇摇晃晃地来到猪圈,隔着圈墙,一瓢一瓢进食槽。她扭身,见大黄前腿搭在磨盘上正狼吞虎咽地吃馍。春杏一竿子撩过去,抄起瓢猛扣在大黄的头上。大黄叫了声,跑开了。磨盘上只剩下残渣。春杏没敢声张,恐遭娘的责骂。
  大哥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学,接到录取通知书那天,娘高兴得杀掉一只下蛋的鸡。全家人围着炕桌吃饭,春杏头回坐到炕桌吃饭。她小心翼翼地夹块野蘑,娘把鸡腿分给大哥二哥,春杏眼巴巴地看着,直咽口水。大哥夹鸡腿给她,她的脸上露出笑意,她刚把鸡腿送到嘴上,突然被娘一筷子打掉了,娘凶巴巴地说,杏吃了也是白吃,大了要嫁人的,是人家的人。春杏愣住了,她张着嘴,笑僵在脸上。她觉得委屈,心像针扎了下,生出丝丝疼痛。她埋下头,扒了碗里的饭,泪水滴到饭上。一块鸡肉搁进碗,是爹夹给她的。
  春杏推开碗,跑出了屋。
  月亮飘逸。春杏来到山梁,靠着一棵大树。一只七彩鹿踏云而来,春杏触摸着七彩鹿的鼻翼,抽泣道,七彩鹿,你能带我离开这儿吗?去很远很远的地方。七彩鹿的腿一弓,卧到地上,春杏骑上去,七彩鹿驮着春杏跃过山间河流。半晌,天际忽然闪出霞光,霞光照在春杏的身上,温暖而柔和,七彩鹿和春杏消失在霞光中……
  大黄找到春杏,爹背着熟睡的春杏下山。
  春杏该上高中了,遭到娘的反对。春杏气愤地跑到山梁上,她不晓得娘为啥对她这般狠毒。她望着幽深的山谷脸上露出决绝的神情,她撒腿跑向山崖,大黄撵上去,咬住她的裤腿,她踉跄着跌在崖边上,蹬了几次没有挣脱,回身去打大黄,大黄发出吱吱声,她手一软,抱住大黄哭泣。
  夜深了,春杏站在院子里,听到爹和娘的争执。爹说,杏好歹也是你身上掉下的肉,这样对她不公。当初老二没考好,你坚持让他重读,使他考上了理想的大学。现在老大、老二都在城里工作,你凭啥拦她?娘说,我难受,见她心里就堵得慌。随即,响起嘤嘤的哭声。娘说,读高中可以,但不许重读,甭管考到哪儿毕业都要回来。春杏的心里咯噔一下,她狠狠地咬住下唇,嘴里有股淡淡的咸味。
  几经风雨,春杏大专毕业,在镇政府谋个差事,转年就把自己嫁了出去。接亲那天,娘一直在哭,可春杏的心情是愉快的,她终于摆脱了娘。走到山脚,春杏回头,见娘还杵在村口,晃动着胳膊。她哼了声,觉得娘在做戏,演给村里人看。
  娘病了。爹托人捎信,春杏没有回去。整整三年,她再没回到那个山村,没踏进那个低矮的家门。直到娘病故,她才赶回去,葬礼中没落一滴泪。
  送葬的人散尽了,春杏和爹站在坟前,爹给春杏讲了一个故事。四十年前,村里有个教书匠,娶了一个知书达理的女人,他们有两个儿子,日子过得平静而甜蜜。一天,女人赶集回来的路上,叫一个外村的男人给……后来,女人就生下了一个女婴。她恨透了这个女婴,要把女婴扔掉,但教书匠留下了这个女婴,并把她养大成人……
  那教书匠就是爹呀。说完,爹泣不成声。
  春杏惊呆了,原来她就是那个长大了的女婴。
  爹掏出个布包,一层层地掀开。春杏看到一个红黄相间的手镯。爹说,这是你娘祖传的琥珀手镯,叫我交给你。
  春杏小心翼翼地接过琥珀手镯,发现手镯里有只昆虫,那昆虫的翅膀张开着,仿佛要飞出来。她的眼前现出娘痛苦的身影,经年堵在心窝的疙瘩一旦解开,无数的悲伤袭上心头,她撕心裂肺地喊声娘,一头扑在坟头上,泪如雨下。
  责任编辑 张 琳
其他文献
一  11月底,我去黄山送走参加省“一带一路”培训班的各国侨领,就直接回铜陵了。母亲病很重,卧床数月,急剧消瘦,形枯骨立。她几番说要去了,并执意召集我们商议安排后事。她年轻时吃过很多苦,还负过工伤,但从来都是意志坚强,等闲看待世间艰难困苦。父亲去世后,她一直住在铜官山脚下平顶山村,坚决不挪地方。平顶山村,过去叫露采新村,住户基本上都是原铜官山矿的工人。平顶山或露采,熟悉矿山的人都知道,这就是矿山的
期刊
散 步  就是因为散步  便轻易喜欢上了沿途的一切  鸟鸣,瓢虫。  青松自不必多说  它的美  和无用  早已被我视如珍宝。  让我惊讶的是那些碎裂的花岗岩的断面  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枯萎的  挂在铁栅栏上的毛茸茸的藤叶  在风中飘荡  它们无人问津的样子  让我驻足  良久  世界上最小的司机  你画的房子  窗户是火车的  你画的旅客  都是小朋友  我们的房子  原来是一节火车厢  我
期刊
《老天使》把我带回到童年的记忆中。东北农村,天寒地冻,漫长的冬夜。为节省灯油,睡得很早。劳累了一天的大人们可以酣然入睡,而对精力过剩的小孩子来说,因为睡不着而备受折磨。有个我叫二姑的远房亲戚,每年冬天都来我家住一段时间。躺在宽敞的大炕上,二姑给我们讲鬼故事。又害怕,又想听。害怕,是因为那时候年幼无知,以为当真有鬼。鬼总在夜间出没,越想越怕,自己吓自己。想听,是因为生活太过平淡,缺少刺激。在恐惧中获
期刊
“你有了一次更为恍惚的时刻/他们更像是/沉寂中/偶然摁响的门铃/门开了/却没有人”(霍俊明《陌生人却携带着熟悉的声音》)。这是对社交媒体兴起后,人们尴尬处境的真实而深刻的描述。  由于互联网,距离好像变得不成问题,但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附近的消失”。人们热衷于网络上的来自远方的碎片化信息,等待快递小哥五分钟也会变得不耐烦,对半徑几公里内的风景熟视无睹,对身边的同事、邻居交流兴趣索然。于是,
期刊
故乡在远处静默,老家的静默,是那幢土坯的老房子。母亲住在里面时,我称之为“乡下的另一个家”。母亲出门的间隙,我得以用“外来人”的身份,里里外外、仔仔细细、认认真真地打量这个“乡下的另一个家”。  空间广大,凉风清流;地板湿滑,泥土斑驳。少儿的记忆,借着某个物件,相关相融地走进脑海,像重新跃上水面的青萍,青葱依旧、生机盎然。我的目光依稀,房子里的物件依稀,它们像躲在暗处里腼腆的老人,自惭容颜已改、活
期刊
陈一新在外闯荡十几年,掘到了第一桶金,毅然回到了家乡。他承包了一座名叫雄鸡山的小山包,这山不大,也不高,也不是原始森林,但有山溪有灌木有野花,风景不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有一座石壁山峰,很像昂首啼叫的公鸡,故当地百姓习惯叫雄鸡山。  陈一新承包这小山峰,不是为了木材,也不是为了矿产,而是决定养鸡,并且是散养。  作为土生土长的娄州人,陈一新知道唐宋时,当地曾经流行斗鸡,清代时还很兴盛,二十世纪五十
期刊
李云峰正在店里看画。这时,走来一群人。其中一个,一把抓住他的长衫斜襟,当胸一拳。李云峰毫无防备,一时惊愕。  “有话好说,不可打人。”为首的那人斥责道。随即,他转向李云峰,“李老板,你是不是自己想砸自己的招牌?”此人姓尚,是当地有名望的商人。他一个月前曾经来裱一幅字“商道酬信”,这是他向海城著名书法家冯山源求得的。前几日,他拿了装裱好的字,欢欢喜喜地回家。可是,他那喜欢书法的女儿看出了毛病。“爹,
期刊
李云的诗歌像一盘丰盛的珍馐,不但好吃,且有营养。前者是说他的诗贴近人心,能勾起阅读兴致;后者是说他的诗有筋骨、有嚼头,启智开慧,有效有用。李云的这些诗不是在书斋中苦思冥想硬憋出来的,而是他在大地上行走遇见、看见,身体与客体撞击后自动生成的,这就让他的诗有了根,有了即时性和纪实性,有了亲历和鲜活。对读者来说,这些诗就不虚无缥缈,不云山雾罩,甚至因具体的可见可感,很可能这些景与物也游历过而产生共鸣,从
期刊
侉伯虽说长相有点侉,可是在种瓜上,却是远近知道的瓜把式。  种瓜,在我们淮河边不叫种瓜,叫点瓜,在侉伯嘴里叫“功夫活”或“细作活”。瓜子儿还没下田,侉伯就手不离镢头,把个土疙瘩一块不漏地敲个细碎;瓜垄都被整得能上线子量,依然还要横看竖看斜眼看。偶尔有熟人游荡到田头,侉伯会随口训导说:“在你眼里这不过是些瓜垄垄,地沟沟,那垄上如何得风?沟下如何走水?风水,风水二字了得?”  侉伯还把给瓜施肥叫“喂肥
期刊
鲁迅在《呐喊·自序》中提到自己少年时的家境:“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这给人们留下的印象是鲁迅少年时周家生活艰难、经济窘迫。那么,少年时期鲁迅他们家的生活状况真的陷入困顿了吗?困顿到了什么程度?我们试做分析。  一、家庭变故:科场舞弊案  鲁迅本名周树人,祖上在过去绍兴的覆盆桥左近购房,修建了颇具规模的“周家老台门”宅院,人们称之为“覆盆桥周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