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杓型血压最理想
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的情况,可将血压节律分为杓型血压、非杓型血压、超杓型血压、反杓型血压。夜间血压较白昼正常降低10% ~ 20%为杓型血压,这样的血压节律有益于适应机体活动规律,保护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若夜间血压较白昼下降不足10%称为非杓型血压;部分患者夜间血压较白昼不降反升,且超过5%,称为反杓型血压;还有的患者夜间血压明显下降,幅度超过白昼20%,称为超杓型血压。这几类血压节律被认为是易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
按类型,相时吃药
口服降压药通常在服药 1~1.5小时后起效,2 ~ 3小时达到峰值,而药效持续时间则各有不同。譬如,长效药物(如氨氯地平)药效持续时间为20~ 30小时,中效药物(如硝苯地平缓释片、酒石酸美托洛爾)为8 ~ 10小时,短效药物(如卡托普利、硝苯地平普通片)为2~5小时。患者服药时间应参照血压波动规律和降压药的作用时间,在昼夜两个血压高峰前1~2小时服用降压药。
但是,对于一日一次给药的患者:血压呈杓型的,早上7时服药最好,不要夜间服用,以免夜间舒张压过低,诱发缺血性卒中,尤其是老年人;血压呈非杓型、反杓型者,则宜晚上8时服药,这样才能明显改善血压节律。
如果需要日服两次降压药,则以7时和15 ~ 18时服用为好。但对于非杓型、反杓型高血压,既要控制血压到目标值,又要避免血压过低。
日服三次降压药的患者,最好选择在血压高峰出现前0.5~ 1小时给药,一般在早上6时、中午12时30分和晚上8时服药较为合适。此外,患者用药6 ~ 8周后,推荐再次使用动态血压监测,明确用药后各时间点的血压变化,以便更好地让血压恢复杓型正常节律。
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的情况,可将血压节律分为杓型血压、非杓型血压、超杓型血压、反杓型血压。夜间血压较白昼正常降低10% ~ 20%为杓型血压,这样的血压节律有益于适应机体活动规律,保护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若夜间血压较白昼下降不足10%称为非杓型血压;部分患者夜间血压较白昼不降反升,且超过5%,称为反杓型血压;还有的患者夜间血压明显下降,幅度超过白昼20%,称为超杓型血压。这几类血压节律被认为是易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
按类型,相时吃药
口服降压药通常在服药 1~1.5小时后起效,2 ~ 3小时达到峰值,而药效持续时间则各有不同。譬如,长效药物(如氨氯地平)药效持续时间为20~ 30小时,中效药物(如硝苯地平缓释片、酒石酸美托洛爾)为8 ~ 10小时,短效药物(如卡托普利、硝苯地平普通片)为2~5小时。患者服药时间应参照血压波动规律和降压药的作用时间,在昼夜两个血压高峰前1~2小时服用降压药。
但是,对于一日一次给药的患者:血压呈杓型的,早上7时服药最好,不要夜间服用,以免夜间舒张压过低,诱发缺血性卒中,尤其是老年人;血压呈非杓型、反杓型者,则宜晚上8时服药,这样才能明显改善血压节律。
如果需要日服两次降压药,则以7时和15 ~ 18时服用为好。但对于非杓型、反杓型高血压,既要控制血压到目标值,又要避免血压过低。
日服三次降压药的患者,最好选择在血压高峰出现前0.5~ 1小时给药,一般在早上6时、中午12时30分和晚上8时服药较为合适。此外,患者用药6 ~ 8周后,推荐再次使用动态血压监测,明确用药后各时间点的血压变化,以便更好地让血压恢复杓型正常节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