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演示实验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来源 :中学物理·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hua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之上的,因为所学习的物理概念以及规律都是从实际问题中经过漫长的科学研究总结、概括出来的,物理实验则对这些概念和规律的建立以及深入理解起到了关键作用.演示实验又具有形象、直观的特性,与学生此阶段的心理和认知都是相符合的,教师要运用好演示实验的优势,采用多种形式,把演示实验展示在学生面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1演示呈现问题,激发学生思维
  在学习时,能够提出问题要比能够去解决问题更具有智慧.科学发现往往起始于在头脑中存有疑问,存有疑问这个就是创新思维的开始.所以,教师在进行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时,要注意精妙的运用演示实验,为学生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能够主动发现问题,进而提出问题,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在教学《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一节课时,教师就给学生设置了一个很有趣的演示实验:准备好一个铁架台,在铁架台的支杆上固定一个弹簧,从音乐贺卡中把发音部分拆下来,把弹簧和贺卡发音部分和两节干电池用导线连接起来,用一个里面放有水银的烧杯放到弹簧的下面,调整铁架台支杆的高度,使弹簧刚好能接触水银面,把干电池另一端引出一条导线放入烧杯中.这时学生就会新奇地看到,在音乐贺卡发音部分发出声音的时候,悬挂的弹簧也在上下的跳动着.这个现象一下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心中不免就会产生疑问,弹簧怎么就能上下的跳动呢,音乐为什么会断断续续呢?弹簧为什么能够离开水银面,是什么让它离开的呢,为什么这个现象会持续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教师就可以进行本节课的主题——磁场对通电导线作用的教学了.
  通过为学生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够发现问题,进而提出问题,再加入教师的恰当指导,就能让学生主动对问题进行探究,让学生深刻领会到物理知识的魅力,从而增加学生对物理知识深入探究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通过实验引导,开启发散思维
  在高中物理课本中有很多的内容就是为了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那么作为高中物理教师就应当深入挖掘教材,把握好每个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因子,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把高中物理课堂打造成学生表达自己思想的舞台,让学生的聪明才智发挥得淋漓尽致.
  如在教学《牛顿第一定律》一课时,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深入认识惯性,就给学生加入了一个演示实验:教师拿来两个很相像的鸡蛋,但是有一只是生的一只是熟的(没告诉学生这个情况),教师让学生来帮忙操作一下,就上来一个主动要求做实验的学生.教师就让学生在讲台桌上旋转这两个鸡蛋,下面的学生就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其中一个很容易就转了起来,而且很稳定;另一个转[FL)]
  [JZ][CDH01149][HJ1.7mm]
  [FL(K2] v匀速下滑,整个电路消耗的电功率P为0.27 W,重力加速度取10 m/s2,试求速率v和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部分的阻值R2.
  [TP8GW61.TIF,Y#]
  解析当杆ab达到稳定状态时以速率v匀速下滑时,重力和安培力平衡,整个电路消耗的电功率等于重力的功率.根据电磁感应知识和平衡条件可求出速率v.由功率求出电阻R2.
  解由能量守恒定律
  得[JZ]mgv=P,
  代入数据得[JZ]v=4.5 m/s,
  又[JZ]E=Blv.
  [HJ1.9mm]设电阻R1与R2的并联电阻为R外,ab棒的电阻为r,
  有[JZ]R外=[SX(]R1R2[]R1 R2[SX)],
  又[JZ]I=[SX(]E[]R外 r[SX)],
  [JZ]P=IE,
  带入数据得[JZ]R2=6.0 Ω.
  点评对于电磁感应问题研究思路常常有两条:一条从力的角度,重点是分析安培力;另一条是能量,分析能量如何转化是关键.本题要抓住杆ab达到稳定状态时速率v匀速下滑时,电功率等于重力的功率.抓住解决问题的这两条思路,结合分析问题的“三步法”,相信学生在“听能懂,做不会”的问题上会有所突破.
其他文献
站在培养人教育人的高度重新审视新高考改革,正确认识高考改革价值取向的调整,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中,从培养什么人出发
近两年关于核心素养尤其是学科核心素养的讨论开始升温;而如何将物理有效地与社会联系起来,又是一个长时间以来不断探索的问题.笔者认为,这两个话题是相通的,因为核心素养的
1简要【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它扎根于中华大地这块沃土,千百年来一直在流传.提起【阴阳学说】这一理论.也许会有很多人感到陌生,但有句话:“男左女右”,可谓老幼皆知.这句“男左女右”就源自于“阴阳学说”.其基本思想就是一切事物都有阴阳两种属性,即对立统一属性.一般地说,凡是明亮的、温热的、在上的、活动的、兴奋的、强壮的、外向的、无形的、机能亢进的,都是属于阳;相对晦暗的、寒冷的、在下的、静止的、
当前,活动单导学模式引起广大教师的关注,本文就运用活动单导学模式的教学过程中,关于巧搭台阶,促成动态目标达成进行讨论.1教学目标的制定在设计活动单的时候,我们根据考试
在深圳市高中青年物理教师教学技能比赛将高中学段必修部分教学内容按章节设定为参赛题目,选手抽签决定,避免了自主选题参赛时选手往往挑选容易“出彩”的课题进行授课的弊端;同时比赛采用“A、B角制”即一个课题由两位老师上课,抽到A签的先进行授课,B签的在相应的时间点上接上A角色的教学进度继续完成总计40分钟的课堂教学.按照此赛制要求我与深圳市第二实验学校一位老师合作,共同进行了《物体运动的速度》的教学. 
问题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所在,一个好的问题不仅能表达教师所要表达的语言信息,让学生明确所要学习、思考和解决的首要任务是什么,还能启迪学生如何去思考、如何去解决问题,能达
“概念”是人们对事物进行认识的过程中,将某些认识客体的共有特征抽象出来,并进行加工形成的.学生在学习高中物理时,会涉及大量概念的认识,他们的概念学习包括由感性到理性、由抽象到具体、由理解到应用的过程.而在这一系列学习活动中,教师要引领学生认识概念的产生背景和形成过程,以科学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建构概念,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下面,笔者以“动能”的概念教学为例,谈谈如何进行概念的探究式教学
近年来,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成功实践了“片段教学”、“说课” 和“说题”三种比赛练兵模式.前两者已有多年的实践,“说题”我们就相对比较陌生了.本
关于学生能够听懂老师讲解的物理问题,而学生自己却不会独立地解决物理问题的话题已经有了较多的探讨.对“听能懂,做不会”的原因分析得较为全面、明确、详细.但在学生处理困难的物理问题上,没有给出较为明确的思路和方法.为解决这个困扰着大多数学生的难题,我们对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提出了解决物理问题三步走的方法,即一审、二辨、三联系.  第一步“审”,就是读题目,从头读到尾,也说审题.第二步“辨”是指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很注重科学探究的七个过程,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规范的探究物理的实验步骤、分析方法以及科学精神 .这里说的物理小实验、小活动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