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三元一次方程组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七年级数学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yiwen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元一次方程组在教科书上是选学内容,但就以后的学习来说是同学们应该掌握的知识。许多同学感到三元一次方程组比二元一次方程组难解,主要原因是同学们在解三元一次方程组时解题目标不明确。我们知道,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路是通过“代人”或“加减”进行消元,把“三元”转化为“二元”。使解三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进而再转化为解一元一次方程。因此,如何把三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二元一次方程组成为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的关键。下面就谈谈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方法。 全文查看链接
其他文献
互为余角和互为补交都反映了两个角之间特殊的数量关系,学好这些知识对于我们以后学习角的知识有着重要作用。  一、理解定义  1.定义。(1)互为余角: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则这两个角互为余角,即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  (2)互为补角: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则这两个角互为补角,即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  2.定义的特征。  (1)互为余角和互为补角是指两个角的关系,仅有一个角不
人们对数的认识不是一步到位的,而是逐步扩充的.从有理数到实数,是这个认识过程中的重要一步.
★在学习中要敢于做减法,就是减去前人已经解决的部分,看看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需要我们去探索解决。  ★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  ★要打好数学基础,有两个必经的过程:先学习、接受,由薄到厚;再消化、提炼,由厚到薄。  ★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  ★中国成语说,不要班门弄斧。我的看法是,弄斧必到班门。找上班门去弄斧(献技),如果
在20世纪的科学技术发展史中,时间短暂但对人类社会影响却十分深远的发明,首推电子计算机。电子计算机是20世纪最重大的科技成就之一。自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诞生以来,计算机科学技术得到了惊人的发展,已经经历了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的更新。截止到1985年,出现了第五代人工智能计算机——神经计算机。其特点是可以实现
摘要 以“动物体对外界信息的获取”一节为教学案例,创设了以“三杯水”为主线的学习情境,基于学生在课堂中的真实学习体验,建立感受器与真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发展科学思维,落实学科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 感受器 教学案例 情境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C633. 91 文献标志码B  1 教学案例的实施背景  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生命。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基于生物学的特征,关注学生的学习经历,促进学生形成
在历史上,论勤奋与对数学的贡献,很难有哪位数学家能够与欧拉相比,  欧拉往往能从被人们忽视的现象中提出有创新意义的数学问题,开辟数学科学中新的领域。  如天平的砝码是用天平称物的重要工具,那么准备怎样的一组砝码,在只允许将其放在天平的一端的情况下,可以保证称出砝码总克数以内的所有整克数的物品呢?  下面是欧拉研究过的“天平砝码最优(少)化配置问题”,同学们能独立试着做一做,并得出规律吗?让我们一起
我们知道,在两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分别相同或相差无几的情况下,对这两组数据的评价一般都是请方差“出山”,由方差来定夺,而且人们常常对方差较小的一组数据另眼相看,认为方差小的“较好”,这其实是对方差的一种误解,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
开放题是培养发散思维的一种题型,答案一般不唯一。解决这类问题,不仅能提高我们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能让我们开阔视野,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现将有关平行线的开放题举例分析如下。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一 填空题(每题3分。共27分)  1 有下列函数:①xy=-1/3;②y=5-x;③y=-2/5x;④y=2a/x2(a为常数且a≠0):⑤y=2kx-1(k为常数且k≠0),其中_____是反比例函数。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一、填空题(每题3分。共27分)  1 如图1.D、E、F分别是△ABC各边的中点,△ABC的周长是8 cm,则图中有____个平行四边形。△DEF的周长为_____。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