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就是教师利用小学语文教材,充分发挥自身优良品德的作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是德育的重要阵地,而教材中如爱国主义、民族自豪感、坚强意志、自强不息等都是德育的重要内容。因此,语文教学与德育应该积极相互渗透,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与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一、引导学生分析文章,实施德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写作方法等,领略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而将道德教育深入学生内心,让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得到提高。例如,在学习《多收了三五斗》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利用了大篇幅的空间来描写农民们询问价格的情境,而劳动的具体情境却一笔带过,当学生与教师经过讨论之后,学生会明白当时农民的处境,这时教师再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现状,学生会认识到当前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也会更加珍惜学习时光,报效祖国。
二、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实施情感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跳出传统应试教育的限制,充分发挥朗读教学的重要性。在朗读的过程中,教师不仅仅要引导学生学会朗读教材中的文本内容,还要引导学生学会理解文本中渗透的思想感情,进而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实现读者与作者的心灵沟通。例如,在学习《桂林山水》时,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课件,将漓江优美的自然风光展现在学生的眼前,这时再配上朗诵,学生不自觉地融入了优美的风光中,感受到了自然的美妙和祖国的美好,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尊心被激发出来了,也给学生上了一节生动的德育课。
三、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德育渗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注意自身的语言知识,用语言知识进行德育之外,教师还应该注重自身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用自己高素质的品行渗透德育,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言传不如身教,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和教学管理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给学生上德育课,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树立健全的人格。例如,在每年的母亲节到来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为自己的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帮父母倒茶、扫地、了解父母的辛苦程度、喜爱的事物、生日等等,这样一来,不知不觉地学生的道德品质受到了熏陶,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提高。
参考文献:
王家齐.学校德育新视角.中国三峡出版社,2003.
编辑 马燕萍
一、引导学生分析文章,实施德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写作方法等,领略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而将道德教育深入学生内心,让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得到提高。例如,在学习《多收了三五斗》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利用了大篇幅的空间来描写农民们询问价格的情境,而劳动的具体情境却一笔带过,当学生与教师经过讨论之后,学生会明白当时农民的处境,这时教师再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现状,学生会认识到当前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也会更加珍惜学习时光,报效祖国。
二、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实施情感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跳出传统应试教育的限制,充分发挥朗读教学的重要性。在朗读的过程中,教师不仅仅要引导学生学会朗读教材中的文本内容,还要引导学生学会理解文本中渗透的思想感情,进而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实现读者与作者的心灵沟通。例如,在学习《桂林山水》时,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课件,将漓江优美的自然风光展现在学生的眼前,这时再配上朗诵,学生不自觉地融入了优美的风光中,感受到了自然的美妙和祖国的美好,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尊心被激发出来了,也给学生上了一节生动的德育课。
三、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德育渗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注意自身的语言知识,用语言知识进行德育之外,教师还应该注重自身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用自己高素质的品行渗透德育,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言传不如身教,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和教学管理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给学生上德育课,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树立健全的人格。例如,在每年的母亲节到来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为自己的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帮父母倒茶、扫地、了解父母的辛苦程度、喜爱的事物、生日等等,这样一来,不知不觉地学生的道德品质受到了熏陶,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提高。
参考文献:
王家齐.学校德育新视角.中国三峡出版社,2003.
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