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吃的药能去根吗

来源 :糖尿病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门诊经常遇到患者问这样的问题:“大夫,我这个病要不要紧,严重不严重?我吃这种药,能去根儿吗?”每当这时,我就有种不知如何回答才能让患者满意的感觉。因为很多慢性疾病像糖尿病、高血压等几乎会伴随终生,是不可能像患者期待的通过用药就能去根的。患者朋友患上此类需要终身吃药的疾病,应如何正确理解、对待用药问题呢?
  
  什么药吃了能去根
  患者朋友往往很重视自己的病能不能“去根”,一听说吃这种药去不了根,就非常失望。我们能体谅这种心情,但是想说的是,在这方面其实真没必要执着。因为即便是小小的感冒,不吃药也能好,但是也并非就一次性“去根”了,这辈子就不再感冒了。糖尿病、高血压之类的疾病更是获得了人体的“终生居住权”。
  因此,不能幻想通过用药甚至手术对疾病穷追猛打,力图斩草除根,达到彻底和疾病告别的理想目标。有些患者因此甚至不顾自身的承受能力,花高价钱去购买各种各样的药,有些实际效果并不好,有时反而起反作用。
  
  什么药无毒副作用
  很多人看了药品说明书后顿时神伤,想治一个病,出来三四个不良反应,这药哪还敢吃啊!其实,药品说明书上罗列的不良反应越多,说明厂家对这个药了解得越多,临床上的使用经验也越丰富。而列举的不良反应少,并不完全代表这个药真的没有不良反应,而可能是还没有被研究透彻。
  宣称绝无毒副作用现在几乎成了骗子们的专用广告词。很多人还信这个。实际上,“是药三分毒”,就连天然中药材都可能有一定的不良反应,更别提合成药物了。
  再说,出现不良反应有一个概率的问题,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出现。如二甲双胍,有人服了后腹胀不适,有的人就没事。很多药都是这样。所以我们说,用药后要注意体会身体感觉,及时咨询医生。不能因为有不良反应就不吃药,或盲目追求新药、进口药、价格昂贵的药。我们一再说,只有适合自己病情的药才是最好的药。
  
  与疾病相处是一门艺术
  实际上,大部分良性疾病本身并不严重,反而是病人的担忧、焦虑心理对身体的影响更大。往往很多病人一听说自己患上了需要终身用药的疾病,先是精神垮了,紧接着是到处求医问药。所以就有了这种说法:很多病人不是病死的,而是吓死的。
  长期与病魔相伴的作家史铁生在《病隙碎笔》中说过,他的职业是生病,业余才是写作。他认为“生病也是生活体验的一种,甚或算得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这种心态值得我们学习。当疾病已经降临你的身上,你欢喜或者悲伤,疾病就在那里,何不心平气和地与疾病共处呢?正如糖尿病,它要求你少吃多动,你就控制一下自己的饮食,多运动,由丰满大婶变回苗条美女,由大胖子变成有型帅哥,不是更好吗?
  疾病也需要你的 “善待” 和“尊重”。你好好和它相处,它自然会给你省去许多麻烦,你们也就相安无事。如果糖尿病哪天彻底被人类攻克了,我们当然无比喜悦;但如果要和你相伴终身,那也认了吧,就和它举案齐眉,白头到老吧。
  这就好比天气一样,不能老是晴空万里,又好比四季更迭,不能总过夏天、冬天。人也要经历各种疾病考验,小到牙痛、感冒、咳嗽,大到糖尿病、高血压、癌症。没什么了不起的。既然撞上了,就要学会和疾病相处的艺术。既然它已经伤了你的身,就不要再让它伤了你的神。只要体内存一腔浩然正气,最终必定是邪不压正。
  (编辑/吉梅)
其他文献
糖尿病患者常合并有血脂异常,以下6招有助于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脂异常:  1.减少全部脂肪的摄取量,病人要减少用油。许多人一听到糖尿病,就想到蔬菜不要用炒的,用烫的。这只是其中一个方法,在煮鱼、煮肉时,人们会忘记所添加的油是相当多的。除此之外,鸡蛋、牛奶也含有50%~55%的脂肪,而法国起司(奶酪)热量中高达75%是来自于脂肪。除了降低食用油之外,也要减少高油脂的食物,如牛奶、蛋等。即使要食用乳制品
期刊
为了在全国范围内普及糖尿病药物规范注射理念,帮助更多糖尿病患者规范自我注射技术,从而更好地控制糖尿病,近日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发起了“中国糖尿病规范注射周”活动,并由美国BD公司倾力承办。  本活动于2012年4月5日正式启动,持续到2012年11月,每月一周,于全国百余家医院同步开展。由规范先锋(医生)、规范天使(护士)、规范达人(患者)共同参与,最终评选出全国糖尿病规范注射示范基地。旨在继2
期刊
王大爷说,最近他的耳朵突然开始“上下班”,而且专上夜班。白天耳朵休息时,什么声音都听不太清;可一到了晚上,耳朵就特别灵,水龙头滴水、墙上时钟摆动、隔壁邻居打呼噜、楼道里谁家孩子哭闹、小区里汽车发动他都能听得一清二楚,捂着耳朵声音也会往里钻。    其实,王大爷是被失眠困扰着,并不是耳朵晚上上班,只是晚上特别安静,所以原来不容易听到的声音会在夜里显得特别明显。之所以声音会往耳朵里钻,主要是因为阳气夜
期刊
记者在病房里遇到这样两位患者:一位患者年轻时对健康不重视,直到病情发展成不可逆的结果后,才幡然醒悟,可为时已晚;另一位患者不仅有着自己的健康理念,还用这种理念影响着他人,时时把健康挂在嘴边,事事体现在行动上。两位患者对待疾病有着截然不同的两种心态,发生在他们身上也是不一样的故事。    花不完的家产    “我现在就是每天花20万,也花不完这几十亿家产。如果一切可以重来,我一定把健康及早重视起来。
期刊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逐年攀升,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病率也随之升高,我国糖尿病神经病变发生率为60.3%。在糖尿病确诊前约1/5的患者存在神经病变,尤其是对称性周围感觉神经病变。本文着重介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康复运动。    临床表现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会引起肢体末端感觉异常,如麻木、灼热、针刺感及感觉迟钝等,就像戴了手套或套了袜子,通常为对称性,下肢较上肢严重,夜间及寒冷季节加重。早期腱反射亢进,
期刊
2012年3月30日,在由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与赛诺菲联合举行的1型糖尿病研讨会上,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翁建平教授、副主任委员贾伟平教授和周智广教授与媒体齐聚一堂,共同探讨1型糖尿病在中国的现状,并积极呼吁减少1型糖尿病患者经济负担。  据估算,中国至少约有100万的1型糖尿病患者,发病多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国1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资料缺乏,因此疾病风险常常为患者、医生和大众所低估,也
期刊
秦女士是一名医务工作者。最近,她带丈夫到医院做了一次体检,其他指标都正常,只是空腹血糖9.2mmol/L,为保险起见,秦女士决定给丈夫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C-肽释放试验和胰岛素释放试验,做到“知己知彼”。第二天8:00,抽空腹血后口服葡萄糖,8:20,秦女士突然想到一个严重的问题,间隔时间是从抽空腹血开始计算,还是从服第一口糖开始计算,或是从服糖结束或服糖中开始计算?教科书上只说0小
期刊
“吸烟有害健康,尽早戒烟有益健康”,这是印在每个香烟盒上的一句警示标语,也是众所皆知的真理。尽管如此,许多“糖友”似乎对此视而不见,或见而不信,仍在津津有味地吸着烟。也有一些“糖友”知道吸烟的危害,想戒却戒不了。主要原因就是香烟中的有害成分——尼古丁,能使人上瘾,很难戒除。在此讲讲我自己戒烟成功的经验,希望帮助“糖友”中的烟民摆脱两害之一。    戒烟花样颇多,洋相百出  年轻时,我的战友、同事和
期刊
美国药监局(FDA)近日宣布,广泛使用的他汀类降胆固醇药物可能会升高血糖水平,导致记忆力减退,需要修改药物安全标签。但FDA称,这项警告不会使病人停止服用他汀类药物。    他汀类药物的是与非  FDA代谢和内分泌药物安全部门副主任Amy Egan在一份声明中说:“他汀类药物的价值在于预防心脏疾病,它所带来的治疗作用是无可争议的。但患者需要在了解药物副作用的前提下合理使用。”  以仿制药阿托伐他汀
期刊
2012年3月24日,“基层糖尿病管理与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在北京正式启动。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孔灵芝、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常务副主任王临虹出席了启动仪式。  据王临虹介绍,该项目第一年度在北京、上海、杭州、青岛、重庆五个城市率先展开。计划覆盖50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培训1000名医生。这些医生通过考核后,从中选拔出200名“种子”医生进行高级培训。培训出来的“种子”医生,将以他们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