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民生 治理创新社会新思路

来源 :社会与公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mccete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非常迅速,而相比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发展,社会领域的发展、制度环境的营造就显得比较滞后。社区是居民的家园,是各种社会群体的聚集区,更是各种利益关系的交织处、各种社会组织的落脚点、各种社会资源的承载体。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
  因此,只有把社会治理的重心下移到社区,贴近群众、体察民情,发现不足、解决问题,瞄准需求、完善服务,实现社会建设由政府规划导向转为群众需求导向、由行政治理导向转为社会协同导向,才能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更好地体现公平、促进和谐。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发现、总结和推广社区治理体制机制创新,切实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体制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由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社区发展协会和中国社会报社等6家单位联合开展了2013年度中国社区治理十大创新成果遴选活动。
  自2014年1月活动启动以来,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吸引了3000多万网友的积极参与,有效调动了各地开展社区建设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的积极性,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全国各地推举出一大批令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具有创新性、前瞻性、科学性和可行性的社区治理创新模式。经过各地推荐、网络投票、专家评审、综合审核等程序,组委会共同确定了“‘四位一体’社区减负增效治理改革”等10项成果为“2013年度中国社区治理十大创新成果”,“‘2+N’社区治理服务新机制”等5项成果为“2013年度中国社区治理十大创新成果”提名成果。
  “2013年度中国社区治理十大创新成果”
  江苏南京“四位一体”社区减负增效治理改革
  创新做法:第一,政策层面减负增效。一是高位推动。杨卫泽书记亲自过问,一名市委常委直接负责社区减负,市和谐社区建设领导小组与市委督查室联合督查。二是出台文件。10个不同类型社区蹲点一周摸底,42个部门征求意见,15场不同级别座谈会,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出台社区减负七项规定及实施细则。三是突出重点。“五减”:取消25项工作任务、48类评比、42个机构、72项台账,整合20条社区网络。“两增”:增加自治服务、便民服务。
  第二,体制改革减负增效。一是街居体制改革。以玄武“五大中心”、秦淮市民服务中心、鼓楼区事务受理中心、栖霞区尧化政务中心为代表,做大街道行政服务中心,回收社区行政服务职能,面积较大的街道建立中心社区,作为街道服务中心延伸,集中承接社区政务,社区去“行政化”。二是公共服务外包。以秦淮蓝旗社区、鼓楼睦邻中心为代表,政府转职能,释放社区自治和社工活力。三是社会组织全面介入。承接社区专业服务,解决社区专业不足、人力不足、资源不足、活力不足问题。
  第三,网络信息减负增效。全力推动智慧社区平台建设,提升社区信息化水平。目前一期已完成,实现了台账统一、部门相互调阅信息等功能。二期由发改部门牵头,已通过招标,预计明年4月完成,届时将增加服务功能,实现一次采集、一次录入、全面共享、一网向下。
  第四,整合资源减负增效。一是场地综合使用。社区场地去“衙门化、割据化”,根据社区需求,功能综合布局。二是设施综合利用。整合社区医疗、教育、文化、体育等相关场所和设施,为老、为小、为特、为残服务。三是社工整合作用。培养“全能型”社工,实现一岗多责。四是方式组团联动。社区为老、为小、为军等民政职能处室进行组团,协同服务。
  上海徐汇区“三一两全”城市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建设
  创新做法:2006年,徐汇区启动了街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的建设,由区长牵头、分管副区长直接协调负责,从中心选址、工作模式、管理机制、制度创新等多方面入手,经过反复研究、多方协调、逐步整合,于2006年底在全区统一建立起13个街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分步骤、分阶段对受理中心的服务版本进行不断升级。
  第一阶段:全面落实了“六统一”(服务事项、办事流程、建设规范、标识标牌、管理软件和评估体系),率先在全市范围实现了“三一两全”(一门办理、一口受理、一头管理,全年无休和部分事项的全区通办)。
  一是不断夯实标准化建设,硬件建设实现从“多门”到“一门”的转变。二是不断提升服务效能和水平,前台服务实现从“多口”向“一口”转变。三是不断加强机制建设,内部管理实现“多头”向“一头”的转变。四是首批实行“全年无休”,率先试点实施“全区通办”。
  第二阶段:积极探索服务智能化,进一步推进受理中心服务的公开、便捷、人性、透明。2011年来,徐汇利用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信息网络的不断普及,加大了政社互动和跨界合作。(一)试点智能查询服务,通过自助分享,让居民“办理事项早知道”。在市民政局的牵头指导下,与上海一门式政务研发中心政社合作,研究推出“智能社工”查询机。(二)试点政务全程公开,通过政务互动,让居民“办理过程可查询”。(三)试点政务延伸服务,通过主动推送,让居民“办理方式可选择”。
  北京朝阳区“政社共商共治”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
  创新做法:一是科学谋划,制定规范。把问政、问计、问需于民,作为加强社会治理、激發社会活力的有效途径。实事内容、做法、效果,都要听取居民群众的意见建议、接受群众的评审监督。在操作层面,制定《关于开展党政群共商共治工程的方案》、《党政群共商共治工程操作手册》,对街道党政一把手、主管领导和相关人员进行多次业务培训。   二是上下互动,全面问政。各街道组织处级领导、机关干部、社区工作者采取座谈会、问卷调查、入户走访等多种形式,深入居民和社会单位走访座谈,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同时,还推出了“网络问政”。朝外地区居民代表网上问政平台、建外CBD网站党政群共商共治专栏、“掌上团结湖”问政建议箱、双井“13社区”微博问政、香河园e事员网信平台、亚运村居民QQ群等,形成了多渠道常态“问政”格局。24个街道共征集1479项实事,涉及百姓出行、停车、养老、扰民、环境、管理等六大类12个方面,包括老旧小区晾晒衣物、居民维修小部件等。
  三是加强督查,确保实效。组织专家、人大代表、居民等,对项目的受益人群、社会效益、可持续性等指标进行评审,并纳入街道社会建设行政效能监察范围,实行全程督促落实,做到“事前有标准、过程有跟踪、事后可追溯”。建立第三方评价体系,对立项工程进行绩效追踪,确保“问政”的效率和效果。截止目前,全系统实事项目完成99%,通过各街道组织居民代表、两代表一委员、社会单位代表等进行评议反馈,满意度均在95%以上。
  福建厦门海沧区社区“微治理”
  創新做法:(一)以“微事物”嵌入居民生活。一是立足微心愿,关注社区微生活。创新设立微梦圆愿小屋、爱心储蓄银行、贴吧交友等渠道,让居民表达和实现微愿望。二是建立微项目,找准治理切口。以居民需求意见为根本,立足群众关心的实事,“自下而上”梳理凉亭修建、水池改造等微项目。三是丰富微行动,巩固自治基础。以群众、企业和社会组织为主体广泛推行“微行动”,从细微处着眼社区治理发展,最终汇聚成为社会自治的“大效应”,创新和充实了社会治理内容。
  (二)以“微组织”突出群众主体。一是引导民间自治组织发展。积极成立社区同驻共建理事会、社企同驻共建理事会等自治组织,让群众成为自治的主体。二是激活社会公益组织作用。以共建项目为依托,培育志愿者组织维护公共自行车系统。三是推动多元互助组织成立。以群众趣缘为导向,培育组建了各类兴趣俱乐部等,满足群众多样化的需求。
  (三)以“微平台”构建自治载体。一是网格治理平台。社区“两委”成员全部下沉到网格,整合原社区“六大员”为网格管理员。二是参事议事平台。建立起“社区同驻共建理事会”和“社企同驻共服务平台,实现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企业的协同共治。三是外来人口服务平台。四是信息互动平台。实现社区与居民“点点对接”,互通有无。
  (四)以“微机制”触发参与动力。一是完善参与机制,确立治理基础。二是强化激励机制,提供缔造动力。三是巩固服务机制,保障互动实施。
  陕西西安碑林区:智慧社区建设
  创新做法:“碑林智慧社区”系统是在碑林区“一院一图、一户一档、一格三员”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和数字地理信息系统之上,运用三维仿真技术,专项研发的社区管理服务系统软件。按照“一个系统、两个平台(内网与外网)、多功能管理、全方位服务”的总体思路以及“以房管人、以人管事、以服务促管理”的理念,涵盖了城市基本公共服务、民生保障、社区服务、综合治理、灾害应急等各个环节,成为我区政务办公、公共管理、社区服务“三大改革”的重要支撑平台,也是西安市社会管理服务创新的一大创举。
  (一)强化街、居两级社区治理和公共服务水平。通过搭建多元化管理服务平台,促进了街道、社区工作由宏观到微观,从粗放到细化的转变,服务效果实现质的飞跃。二是能够详细了解居民的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和重点服务对象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社会管理和服务;三是能够实现基础数据“一次采集、多元使用”和信息共享,减少重复建账,提高工作效率。
  (二)打造社区服务“10分钟便民生活圈”。将机关团体、街居服务、文教卫生、旅游景点、公共设施、便民服务、治安管理、应急救助等九大类信息集中整合到公共互联网,让居民真正享受到生活便利。一是方便居民办事。二是方便居民生活。三是方便居民出行和游览。四是方便居民求助。
  (三)促进政府、社区与居民的互助和及时响应。系统平台在整合辖区所有公共服务设施、社区服务信息的基础上,通过落实社区“一格三员”网格化管理责任,使社区各类矛盾纠纷早发现、早介入、早解决。如果居民朋友不会使用电脑或没有条件上网,系统还设置了服务响应,可以实现“三网一话”互联互通。
  广东深圳罗湖区社区多元融合新机制
  创新做法:(一)探索社区自治新路径,全面推进社区自治。一是搭建公益服务平台,打造社区自治示范。目前,全区共开展331个社区公益服务项目,参与服务的困难群众累计1600多人。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在视察罗湖区社会福利中心时对罗湖社区公益服务项目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
  二是构筑民意沟通桥梁,实现民主议事、决议。为完善民意诉求表达机制,实现民主议事协商、民主监督管理,罗湖区搭建自下而上的收集民意、解决民需平台,全区成立115个社区居民议事会,覆盖率达到100%,并不断健全社区居民议事会相关制度,把居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纳入到议事范畴。
  三是丰富社区邻里活动,构建“熟人社会”。罗湖区以居委会为主体,以社区居民和社区社会组织为依托,大力拓展社区邻里交流、互助形式,搭建睦邻友好平台。连续7年在元宵节组织开展“社区邻里节”活动。
  (二)探索社区协同治理新模式,促进社区多元共治。一是以党建为引领,推动社区融合。结合罗湖外来人口比例大的实际,罗湖区不断探索以党建引领社区共治,促进社区融合。创建了“同乡村”党建模式,把党建与流动人口治理有机融合,以党员带群众,同乡管同乡,促进流动人口自我管理、服务和提高,实现外来工与罗湖和谐相处、共同发展。二是培育社区社会组织,促成社区共治合力。罗湖区按照“政府扶持、社会运作、专业发展、项目合作”的思路,探索“社区、社会组织、社工”三社联动机制,重点培育和优先发展志愿服务类、公益慈善类、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建立直接登记与备案相结合的“双轨”登记模式。三是推进党政社群社区共治,激发社区共治活力。为有力推动罗湖居民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决策,罗湖区不断探索社区共治新机制。   河南焦作解放区“复合共治、多元服务”社区治理模式
  创新做法:(一)党政力量主导,社区共治共享模式基本形成。解放区充分发挥党政力量的主导作用,始终坚持共治共享的治理理念,积极推进社区管理体制改革,不断完善“四位一体”(社区党工委、社区居委会、社区公共服务中心、社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新型社区管理体制,搭建了科学合理的社区治理组织框架,最大限度地发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和资源共同推进社区建设。
  (二)居民立体自治,社区发展力量日益壮大。解放区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社区党组织引领的社区居民自治新路径,形成了社区居委会自治、网格居民理事会自治、楼院(栋)居民议事小组自治、小区业主自治、社区社会组织自治等多种模式共存的立体自治格局,使居民在参与自治的过程中共享自治成果。
  (三)社会资源共聚,社区建设实现良性运行。解放区不断完善共治共享工作机制,在辖区营造了“生活环境联建、社会治安联防、公益事业联办、科教文化联谊”的共治共享氛围,用真诚高效的服务赢得了驻区单位和社会各界的高度支持与配合。
  辽宁沈阳沈河区社区“还权、赋能、归位”工程
  创新做法:(一)注重顶层设计,不断强化社区体制创新。着眼于维护群众根本利益、增强社区治理能力,在制度设计和资源配置上进行了五项改革:
  一是围绕加强党对和谐社区建设的领导,创新组建了区委群众工作部,并在街道成立群众工作室,在社区成立群众工作站,推出了和谐社区建设“七大系统”和“十大体系”。二是围绕强化社区管理服务职能,创新推行了功能区管理体制,实现为民办事由原来的区街社区“三级流转”向市民服务中心“一门式办结”转变。三是围绕建立多元治理架构,形成了“党为核心、站管事务、居行自治、社抓参与”的管理服务新格局。四是围绕推进管理精细化,组建了“一长、四员、四组织、八个管理服务队”,积极推行“一岗多责、一专多能”。五是围绕实现工作重心下移,初步实现“人往下边走、事在下边办、劲往下面使、钱在下边花”。
  (二)注重职能定位,提升社区运行机制效率。着眼于建立重在基层、责权统一、充满活力的社区治理运行机制,采取了四项措施:一是建立社区工作准入機制。二是建立规范化制度。三是完善公共服务事件责任划分。四是推动区直部门进行简政放权。
  (三)注重服务创新,加快扩大改善民生覆盖。着眼于最大限度解决群众诉求、满足群众需求,全方位抓紧抓实惠民利民工程。一是实施安居惠民工程。特别是在全市率先实现了保障型物业的全覆盖。二是打造平安惠民工程。三是做好救助惠民工程。四是做强文化惠民工程。五是做实便民惠民工程。六是建立智慧惠民工程。
  (四)注重搭建平台,积极探索社区民主自治。着眼于促进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的良性互动,采取了三项措施:一是建立全面覆盖的自治网络。二是搭建作用明显的自治载体。三是开展群众欢迎的自治活动。
  (五)注重社区投入,全面激发社区工作活力。着眼于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区干部待遇,不断在人力、财力和物力保障上加大倾斜力度。一是完善配套设施建设。二是建立绩效考核机制。三是提高社区人员福利待遇。四是推行街道事业编雇员制。
  (六)注重党建带动,全力提升组织保障水平。着眼于发挥党组织在和谐社区建设中的主导作用,采取了三项举措:一是强化社会协同格局。二是强化组织作用发挥。三是强化党员义务履行。
  江西吉安吉州区“人文社区”治理服务模式创新
  创新做法:(一)抓环境改造,构建社区新面貌。一是全面实施小街小巷和无物业管理小区“两大改造工程”,从2011年开始,连续三年,对城区152个无物业管理小区进行综合改造。这些改造工程,工程量小的几万元,多的达三百多万元,完成硬化和铺装18万平方米,维修下水道3.8万多米,新建雨污检查井和化粪池4000多座,安装路灯850盏,10余万居民因此受益。二是深入开展“清污、治乱、拆违、添绿”环境整治活动。
  (二)抓平台建设,提供社区新服务。以“8+X”为主要内容实施便民服务平台建设,社区公共配套快速提升。一是实施“8+X”服务平台建设。二是创新服务项目。三是打造服务品牌。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便民服务网络。
  (三)抓人文关怀,倡导社区新风尚。积极搭建邻里间互帮互助互动平台,培育文明和谐健康向上的社区新风尚。一是倡导邻里互助。二是组织邻里互动。三是发动邻里共建。
  (四)抓长效管理,建立社区新机制。一是健全网格化管理机制。二是完善民主化自治机制。三是建立常态化服务机制。
  湖北宜昌秭归县“幸福村落”建设
  创新做法:(一)顶层设计好组织构架和创建模式。县乡分别成立以党委书记任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各村成立创建工作指导委员会。全县统一印发“幸福村落”创建实施方案、创建工作规程、章程、村落公益事业议决建管办法、考核标准等10多个规范性文件,指导创建工作有序推进。
  (二)合理界定村落范围,民主推选“一长八员”。按照“地域相近、产业趋同,利益共享、有利发展,群众自愿、便于组织、尊重习惯、规模适度”的原则,以自然村落为主,每个村落控制在1-2平方公里、50户左右,全县共划分村落2055个。村落设党小组和村落理事会,以单独和联合方式组建党小组1256个,实现村落党组织全覆盖。理事会由义务履职的“一长八员”组成,全县共海选“一长八员”10412人,其中党员2908人。
  (三)提供创建条件,优化创建环境。县财政按照每村每年1万元的标准,设立“幸福村落”建设以奖代补基金,保障创建活动有力有序推进。通过政策倾斜、项目扶持、“一事一议”等方式,2013年全县共安排1100万元支持村落道路、安全饮水等公益建设,整合7180万元用于10个贫困村的整村推进,争取新农村建设项目资金6.9亿元。
  (四)建立工作制度和长效机制。落实县乡领导联系制度,采取定期通报、现场培训等方式开展检查督办。S
其他文献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會提出,要创新社会治理,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确保人民安居乐业 社会安定有序。在我国开展政治社会学的研究,运用相关理论,解决社会现实问题,将为我国社会与政治的协调发展提供依据,并有利于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完善社会治理格局,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加强创新社会治理的必要性  在缺乏公平正义的社会,统治者就面临失去政权的危险。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认识到该问题的重要性,提出
期刊
4月22日,北京,三里屯,乐施会首次在北京举办“乐施毅行者”分享会,除了笑容还是笑容,除了分享还是分享。整个一场分享会下来,大家深刻感受到的就是“毅行”的魅力。  1981年,当驻港英军啹喀兵团为考验士兵耐力,而举行这项名为“毅行者”的筹款活动时,一定没想到,若干年后,它会成为全港最大规模的公益募款活动。  1981年的首届毅行者活动共募得8万港币的善款。1986年,乐施会参与合作、并开放市民参加
期刊
龙岗区梦想义工艺术团参加了央视《我要上春晚》8月24日广州站第二场海选,并凭借原创的“中国梦”歌曲《梦就是方向》在2000多名报名选手中脱颖而出,获得广州站金奖,受央视邀请参与《我要上春晚》节目录制。  本月初,北京气温明显下降,龙岗区这30名义工内心充满公益热情,支持者的掌声,携着歌曲《梦就是方向》前往北京登上央视《我要上春晚》舞台,充分展示了深圳义工“中国梦”的正能量。  参选歌曲《梦就是方向
期刊
前不久参加中华儿慈会9958一个活动,因为所有的人大家都没有见过面,只知道网上的昵称(QQ上自己取的名字),见面时大家相互指点着,原来你是“暖妈”,哦,原来你是“小小”,他是“桐爸”。尽管好多人是第一次见面,却一见如故。大家在一起交流救助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并分享经验,我由感而发地说了一句话“大家因为爱而相聚”成了当天的关键词。  有一手捏泥人绝活,盼社会援手  是的,这么多男男女女志愿者,大家不为名
期刊
善意首先需要善行,即要能够有效地执行。这涉及到整个社会软环境的建设,包括制度完善与人才培养,在制度上激励有善意的人积极参与公益,也要提倡让专业人才做专业的事。公益事业要发展,需要更多懂经营、策划、财务的人进入该领域,既懂公益又具备某方面专业知识的人才现在国内很缺乏。有了制度和人才的保障,善意才能真正转化为善行。  把好事做好,也意味着让愿意行善的人能够坚持,可以行之久远,这就需要“善法”即模式创新
期刊
521,我爱益。2014年5月21日南海区社会服务联会成立,佛山南海区社会服务界及各个创益基地共同提议将每年的5月21日作为“南海公益日”。全方位展示南海人爱家爱益、全城愿益的文明风貌,号召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公益、实践公益。今年的5月21日,首届“南海公益日”开展以“回家创益”为主题的活动。  主题鲜明:倡导回家创益  今年的“521·南海公益日”以回家创益为主题,全区7个镇街同步举行活动,区级活动
期刊
中国30多年的超高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光辉成就。光辉的背后,也留下了超沉重的负面代价。环境污染,信仰缺失,道德滑坡等。农民工夫妻外出打工,留下的孩子缺乏父爱母爱,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与心理问题,是许多负面代价之一。武汉爱心天使是一个社会服务的公益组织,它响应国家的号召,积极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的慈善公益活动,取得了成绩。  留守儿童问题令人担忧  根据权威调查,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5800
期刊
一个iPad能带来什么?对生活在城市当中的我们来说,可能是对高科技产品的把玩,可能是寂寞时间的消遣。但对于一群来自乡村的孩子们而言,通过它,或是与远在他乡打工的母亲见见面、撒撒娇、喊一声“妈妈”、做一次“宝贝”;或是触摸科技塑造的梦幻之国,开始一段奇幻的“漂流”。   iPad赋予孩子正能量  其中一个小男孩,八九岁的样子,稚嫩、聪明、快乐,但是眼神里不免带着些许忧伤——因为妈妈在1000公里外的
期刊
1985-1988 年:  连续四年担任仁济医院董事局总理、主席。在此期间为仁济医院筹款共计1.2亿,兴建了当年首家容纳最多老人的“护理安老院”, 同时创立了全港首间设于慈善医院内之自负盈亏的牙科诊所。现在仁济医院已有5个诊所,每年盈余500多万,全数用于资助病人。并于 1989 年捐建 了“仁济医院赵曾学韫小学”。   1988-1989 年:  任“香港女童军总会”年度筹幕委员会主席,现为该会
期刊
在洋溢现代化气息的繁华小镇——石基,有一所特殊学校,它是许许多多残疾儿童的乐园,是那些遭受先天苦难而又憧憬美好生活的孩子们的家。记得番禺培智学校建校的时候,这里还是一片荒芜。在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热心支持下,一幢幢壮丽的大厦楼宇拨地而起,一条条校园大道笔直铺开,绿树成荫,红花吐蕾……一个美丽如画的校园逐渐地展现在世人眼前。  番禺培智学校是一所以招收听力和智力两类中重度残障学生为主的寄宿公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