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个性在阅读教学中闪光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kk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让“个性”在阅读教学中闪光!
  
  一、鼓励学生“动”起来
  
  课堂40分钟是个常数,如果教师讲得多,分析得多,留给学生的读书时间就少了,甚至会出现学生学完课文还读不通课文的现象。因此,教师要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讀和浏览,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摒弃过去那种从头到尾的串讲串问,把尽可能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阅读、去思考,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读书状态,加深理解和体验。这样学生便从被动地接受中解脱出来,回到应有的主体地位,真正“动”起来。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时,针对“同一首诗,为什么父母会有截然相反的评价”这一问题,同学们展开了积极的探究性阅读。发表个人理解和感受时,有的说,“巴迪年仅七八岁就能写诗,母亲看到儿子这么小就有佳作,当然兴奋不已,因此称赞‘精彩极了’”;有的说,“从巴迪迫不及待的神情中,可以看出巴迪焦急地等待父亲回来,是多么希望得到父亲的表扬,为下文父亲的评价作铺垫,形成反差,同时可以看出巴迪是一个十分上进的孩子”;有的说,“父亲的评价不切实际,对于一个七八岁的孩子有些苛刻,甚至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还有的说,“父亲十分民主,他说‘哪条法律规定巴迪一定要成为诗人’是希望孩子自然发展,我就希望爸爸、妈妈能这样对待我”……学生们的思路打开了,思维“动”了起来。教师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发展求异思维。这样,学生与教师,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就会敞开心扉。正是在这一系列阅读实践中,使得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实践了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二、吸引学生“钻”进去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情境,通过教材这个文本载体,将学生带入愉快的学习氛围之中,为学生营造一个无拘无束地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合作的空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其思维在其间任意驰骋,融入到阅读实践之中,“悟”出文本要表达的情感。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情境导入新课:课件演示地球在宇宙中的美景,同时配乐配声。“在浩瀚无边的宇宙中,群星闪烁,在太阳系的家族里有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互相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这就是美丽的地球。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学生被眼前神秘的太空、优美的音乐、诗化的语言所营造的氛围深深地吸引住了,顿时进入了学习情境,为感悟课文内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生在老师设计的情境学习中产生了迫切的求知欲望。
  
  三、引导学生“创”开来
  
  《新课标》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无疑指明了只有多读书,才能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在语文课上,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受到的情感熏陶,获得的思想启迪,并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表达出真情实感。教学《童年的发现》一文,课文讲的是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童年时的一项科学发现,反映了儿童对求知的渴望和孩子们惊人的想像力。教师引导学生想像,假如这件事发生在你身上,你会怎么办?学生兴奋不已,纷纷发表个性见解,继而交流了他们各自童年的发现----“我发现了兔子的眼睛为什么是红的”“我发现鸡与蛋的关系”“我发现了月亮中的嫦娥爱搬家”……学生创造的火花迸发开来,汇成了一首首优美动听的童年诗篇。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发挥,并在学习中感受到了创新的成功和喜悦。
  个性是创造力的源泉,个性将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每个教师都应该积极地、耐心地去俯下身来倾听每个孩子的声音,用一双热情,冷静,智慧的眼睛去发现、珍视每一棵富有个性的小苗苗,并创造机会,让他们尽兴地发表见解,表现自我,展示才华,让个性在阅读教学中闪光!
  
  (作者单位:725741陕西省旬阳县吕河镇东槽小学)
其他文献
隨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现代化媒体教学充分体现了其信息传播的优越性。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将抽象内容具体形象化,复杂内容简单化,多角度的传递知识信息,活跃了学习气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高层次的学习动机。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像、声音、动画等吸引学生,激发兴趣,实现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探求
期刊
小學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精神就是要求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不拘泥于书本,不迷信权威,不墨守陈规,能够以已有的知识为基础,结合学习实践和对未来的设想,独立思考,大胆探索,标新立异,即能够积极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的学习活动。  下面就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科书第八册第20课《她是我的朋友》一文的教学为例,谈一谈如何培养小学生创新学习精神。    一、培养小学生创
期刊
看完王雅娟老师执教的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一课后,我觉得是一节值得推广的课例,下面实录几个片段,加上笔者的一些思考,以飨读者。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    (片段1)  师:同学们,去过动物园吗?(去过)大家熟悉的笑笑、淘气、机灵狗也去了,它们看到了一头非常可爱的大象,我们去听听他们怎么说的,好吗?  (课件演示:笑笑、淘气、机灵狗看大象及它们的谈话。)  师:咦!它们
期刊
【摘要】对语文课程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工具性的层面是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发展了。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及人文教育被提升到了突出的地位上来,《语文课程标准》关键的一句话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本文根据人文精神的内涵、倡导人文精神的必要性、倡导人文精神对语文教学的作用、进行人文教育、培养人文精神的途径四个方面,分析了语文教学中倡导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的必要性。  【关键词】人文精
期刊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阅读是语文教学的第一要诀。  正如朱熹在《训学斋规》中说的,“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其一字,不可增减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育数遍,自然上口,永远不忘,熟读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可见,读在语文教学中是多么重要。近年来,我加强了学生读的能力的训练,收到了较好效果。主要抓了以下三个环节。    一、初读,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阅读课文要从整体入手。每学一篇课文
期刊
语文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习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立、教学方法的选择等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而在丰富多彩的语文教材中,写景状物类文章颇多。在传统教学中,每当学习这些看似生动的文章時,学生学起来却感到索然无味,教学过程大多是学生的被动参与,被动接受的过程。鉴于此,我们通过探索、实践,创建了“解说式”的阅读
期刊
中学语文教材中,选入了不少古代著名散文家的散文名篇。如:韩愈的《师说》、《马说》,柳宗元的《捕蛇者说》,周敦颐的《爱莲说》,袁枚的《黄生借书说》等。这些散文题目中的“说”都是古代散文的文体。  “说”这种古代散文的文体,它是韩愈、柳宗元等人领导的古文运动中应运而生的。  “说”这种文体的特点是:叙述和议论相结合,有的是侧重议论,兼有叙述;有的是侧重主叙,叙事显理,它和“论”无大异,属于论文的范畴,
期刊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一直以来都受到家长和老师的重视,它作为一门语言有着很强的实践性特征,但语文教学常以书本为基础,而学生将语文结合生活的意识淡薄。加之小学生有其自身的性格与学习特点,使得语文教学有时显得稍微枯燥。本文针对此特点,结合一些实际教学经验,在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的方法上予以探讨。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兴趣、鼓励其学习热情、布置适当的作业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期刊
“情感是人的精神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知识的学习过程都包含着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其中一类是认识活动本身的,如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等智力因素的认识系统;另一类是有关学习的积极性,如情感、意志和个性心理品质等非智力因素的系统。因为“一个学生的成才,不仅要依赖于智力因素,而且要依靠非智力因素”。“情感是非智力因素的核心。”情感是人对主(客)体关系的主观体
期刊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阅读理解要尊重学生独特的个性化体验,而不强调统一的标准答案。这样一来,上课时教师和学生的思想也随之活跃起来。课堂上,学生不会有必须如何理解的强制性烦恼,大多数学生不但能大胆发言,且常有自己独创的见解。  但是,问题随之而来。诚然,一篇文学作品,应该允许有多样化的理解。学习一篇課文,教师应放手让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各抒已见。但问题在于,是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应该提倡不同的理解呢?由于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