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认为:数学课程“其最终目的是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习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数学课程目标体系分为发展性领域和知识技能领域,发展性领域的实现以数学知识技能的学习为基础,但对于知识技能领域来说,发展性领域又具有导向功能。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口算教学对学生的发展的影响如何,对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的基础如何 , 应该是评价口算教学的一个最重要的指标。几年来,我任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在教学中深刻的体会到一个孩子如果口算能力不强,对这个孩子的整体数学成绩都非常有影响。所以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也非常重视对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那么,口算教学怎样贯彻新课程标准呢?我在教学中,重点从以下五方面进行训练。
一、加强口算教学,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加强口算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也能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我就围绕下面两点进行教学:
1、口算训练要持之以恒,天天练,课课练。口算常用于复习旧知,导入新课,我在备课时结合教学内容有目的设计制作形式多样的口算卡片。如:填数、组合、分解等等,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游戏,加强口算训练。我将写有1—10数字的卡片三四十张,分成相同的两叠,学生一人一叠,每次同时各出一张,口算加法或表内乘法,算得又快又对的将卡片收进,得卡片多的就得胜。。也可以开展“找朋友”、“接力赛”、“计时赛”等游戏来调动学生口算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口算的速度,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二、 要熟练的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加减法”“九九乘法口诀”
低年级作为关键的起始阶段,加、减、乘、除的入门学习对学生今后的继续学习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学实践告诉我,任何复杂的题都是由一个简单的问题组合而成的。无论是两位数乘除两位数还是两位数乘除三位数,或其他更复杂的口算题,它们的基础都是“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加减法”“九九乘法口诀”这些基础的知识不过关,达不到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程度造成的。如果“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加减法”“九九乘法口诀”没有熟练掌握,到了中高年级必然算不快、算不准。
三、 加强口算能力的训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口算能力强,才能加快笔算速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我每学期都会发一本口算册,我把这本口算册充分的利用起来,低年级的教学内容相对来说少一些,老师可在课堂上给孩子计时让孩子们做,这个时候学生的注意力很集中,也会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口算不仅要计时,更重要的是要给孩子看出对、错,对那些能在规定时间内考满分的要及时给予一定的奖励,引起学生对口算的重视,另外要注意口算是家庭作业中必做的一项,平时把这样一项工作坚持下来。这样才能把口算这项能力提高起来。
四、立足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创造活动是在灵活的思维方式下产生的,过于单一的训练必定导致思维的僵化和墨守成规。心理学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点:知识的操作和自动化将损伤知识运用的灵活性,常表现为受长期知识经验的影响,人对某类问题的认识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不能灵活的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口算”的训练过程也是如此,训练时间长、形式单一,不能灵活训练,把学生禁锢在枯燥乏味的套子里,就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口算教学要克服思维定势,解除发展发散思维的一切自我束缚的框框,敢于想象,勇于创新,灵活训练。在教学中,我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按照由易到难的原则,合理灵活地安排内容。形式不拘一格,并且让学生自己寻找各种新的训练形式,寻找更有效的训练方法,引诱他们独立思维。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新方法和问题,我在教学中力争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鼓励他们独立思考,有创见,允许他们“标新立异”。对于他们提出的独创性见解,有其合理性的,就加以鼓励,提高学生训练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训练形式中感到学习的兴趣。 此外,我还经常组织一些竞赛,如对外人示范,给师生、家长汇报表演,请家长集体观摩,实际操作服务等形式,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同时使其乐于创新。
“口算”教学通过听数、看数、记数的训练,在特殊的环境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的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注重合作和交流能力的培养
当前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改革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接受、记忆、模仿学习的倾向,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改进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数学课程标准》认为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即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要引导儿童乐意与同伴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索性。而在传统的口算学习中,多数时间要求儿童必须外静内动的独立口算,客观上减少了儿童合作和交流的机会。许多时间学生都是独立的进行口算,这种学习方式缺少与同伴交流的客观条件。如果长时间这样学习,对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是不利的。
口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俗话说,要想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就必须得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口算能力的培养也是如此。它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只有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成效。
一、加强口算教学,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加强口算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也能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我就围绕下面两点进行教学:
1、口算训练要持之以恒,天天练,课课练。口算常用于复习旧知,导入新课,我在备课时结合教学内容有目的设计制作形式多样的口算卡片。如:填数、组合、分解等等,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游戏,加强口算训练。我将写有1—10数字的卡片三四十张,分成相同的两叠,学生一人一叠,每次同时各出一张,口算加法或表内乘法,算得又快又对的将卡片收进,得卡片多的就得胜。。也可以开展“找朋友”、“接力赛”、“计时赛”等游戏来调动学生口算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口算的速度,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二、 要熟练的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加减法”“九九乘法口诀”
低年级作为关键的起始阶段,加、减、乘、除的入门学习对学生今后的继续学习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学实践告诉我,任何复杂的题都是由一个简单的问题组合而成的。无论是两位数乘除两位数还是两位数乘除三位数,或其他更复杂的口算题,它们的基础都是“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加减法”“九九乘法口诀”这些基础的知识不过关,达不到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程度造成的。如果“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加减法”“九九乘法口诀”没有熟练掌握,到了中高年级必然算不快、算不准。
三、 加强口算能力的训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口算能力强,才能加快笔算速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我每学期都会发一本口算册,我把这本口算册充分的利用起来,低年级的教学内容相对来说少一些,老师可在课堂上给孩子计时让孩子们做,这个时候学生的注意力很集中,也会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口算不仅要计时,更重要的是要给孩子看出对、错,对那些能在规定时间内考满分的要及时给予一定的奖励,引起学生对口算的重视,另外要注意口算是家庭作业中必做的一项,平时把这样一项工作坚持下来。这样才能把口算这项能力提高起来。
四、立足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创造活动是在灵活的思维方式下产生的,过于单一的训练必定导致思维的僵化和墨守成规。心理学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点:知识的操作和自动化将损伤知识运用的灵活性,常表现为受长期知识经验的影响,人对某类问题的认识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不能灵活的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口算”的训练过程也是如此,训练时间长、形式单一,不能灵活训练,把学生禁锢在枯燥乏味的套子里,就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口算教学要克服思维定势,解除发展发散思维的一切自我束缚的框框,敢于想象,勇于创新,灵活训练。在教学中,我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按照由易到难的原则,合理灵活地安排内容。形式不拘一格,并且让学生自己寻找各种新的训练形式,寻找更有效的训练方法,引诱他们独立思维。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新方法和问题,我在教学中力争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鼓励他们独立思考,有创见,允许他们“标新立异”。对于他们提出的独创性见解,有其合理性的,就加以鼓励,提高学生训练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训练形式中感到学习的兴趣。 此外,我还经常组织一些竞赛,如对外人示范,给师生、家长汇报表演,请家长集体观摩,实际操作服务等形式,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同时使其乐于创新。
“口算”教学通过听数、看数、记数的训练,在特殊的环境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的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注重合作和交流能力的培养
当前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改革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接受、记忆、模仿学习的倾向,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改进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数学课程标准》认为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即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要引导儿童乐意与同伴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索性。而在传统的口算学习中,多数时间要求儿童必须外静内动的独立口算,客观上减少了儿童合作和交流的机会。许多时间学生都是独立的进行口算,这种学习方式缺少与同伴交流的客观条件。如果长时间这样学习,对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是不利的。
口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俗话说,要想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就必须得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口算能力的培养也是如此。它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只有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