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基础教育”宗旨中有这样的描述:要从生命和基础教育的整体性出发,唤醒教育活动的每一个生命,让每一个生命真正“活”起来. 让教育成为接受者愉悦接受的教育,就是以学生健康发展为本. “新基础教育”倡导“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课堂教学七条中的第一条就是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自主学习的时间不得少于三分之一,学习空间的结构要体现开放性、多样性与灵活性). 我在书本中学习,在实践中探索.
一、何为“自主性学习”
自主性学习是相对于“被动性学习”、“机械性学习”和“他主性学习”而言的,实际是学习者能够认知自己的知识、能力等缺陷,根据学习能力、学习动机等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自主性地学习知识、技能和能力等的行为.
二、教学实践——绝知此事要躬行
(一)精品课程引兴趣
新基础教育的数学课数学味特别浓,但并不排斥情境的导入和趣味性. 对于心理状态不成熟的小学生来说,很容易走神,注意力常常分散,认真听完一整堂课而且抓住每个知识点已经实属不易,更别说发挥自主探索的精神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潜在问题和拓展自己的想象了. 但与此同时,小学生相对于初高中生来说,容易被唤起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因此兴趣对小学生起到了“兴奋剂”的作用. 当一个老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勾起学生兴趣的课程,则师生间的距离、学生与教材知识点间的距离被拉近. 第一批实验学校的精品课展示,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版块清晰,教学重难点则处理细腻,铺陈出一堂堂精彩的课程.
(二)发挥自主贯时空
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要让学生有进行深入细致思考的机会和自我体验的机会.
1. 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多年的实践使我体会到,在提出有难度的问题或讲到重点、难点、关键处,应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或共同讨论. 当学生解题后,还要留出一定的反思时间. 例如:“某服装厂计划一个月生产衬衫20000件,如果上半月完成,下半月完成的与上半月同样多,这个月生产的比原计划多多少件?”不少学生列式为20000 × ( + ) = 25000(件). 解完后让学生反思,20000 × ( + )表示的意义是什么?已知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所列算式是否符合题意?通过反思,学生马上发现问题是求“比原计划多多少件”,而刚才所列算式是求“实际生产的件数”,所以正确的列式应该是20000 × ( + - 1) = 5000(件).
2. 留给学生探索的空间
教学时,凡是学生能想、能说、能做的就放手让学生去想、去做,让教室成为学生探讨的空间. 例如,在学习了分数的认识后,让学生取一张正方形的纸,把它折成面积相等且形状相同的4份. 大家兴致很高,很快得出了3种折法.
这时我并没有急于告诉学生其他折法,而是鼓励他们再想想,还有别的折法,造成了悬念,激起了学生积极探索的欲望,促使他们进一步思考和尝试,终于又得出了以下3种折法,由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肯定.
(三)学法指导不可缺
要想使学生主动听课,积极动脑,学会学习,就必须在课堂上使他们有效地把耳、脑、口利用起来,教给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他们独立学、思、用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地喜欢学习、主动学习.
1. 会 听
让学生听讲时要边听边记,抓住重点. 不仅要认真听老师讲,还要认真听同学发言,听同学发言中存在什么问题. 为了训练学生听的能力,教师可以尝试如下做法:口算题由教师口述,学生直接写出得数;应用题也由教师口述,让学生直接写出算式,并进行适当提问.
2. 会 看
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 凡是学生通过自己看、自己想就能掌握的知识,老师可以不讲或者进行适当的点拨,在教学中可以提供给学生充分的观察材料. 观察材料要准确、鲜明,要能引起学生的观察兴趣,由教师带领学生观察提纲提示,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作出判断.
3. 会 说
语言是表达思维的重要方式,要说就要去想. 在课堂尽量让学生多说,就能促使学生多想. 要会想,想得出,想得好,就得认真听,仔细看. 抓住了会说就能促进其他三会,因此教学要十分重视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特别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要给他们说的机会,说的自由.
4. 会 想
首先要肯想. 课堂上要给学生足够的动脑筋去想的时间,让学生有机会肯动脑筋去想问题. 这除了靠老师的启发外,还要靠“促”,促使他们动脑子,使学生对老师的问题人人都动脑去想.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是强烈的,学生主动发展的潜能是巨大的,学生的自主能力需要培养与提高,只要教师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前提,以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为重点,以促进学生智能为核心,就能使学生逐步具有较强的数学素质, 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从而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
一、何为“自主性学习”
自主性学习是相对于“被动性学习”、“机械性学习”和“他主性学习”而言的,实际是学习者能够认知自己的知识、能力等缺陷,根据学习能力、学习动机等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自主性地学习知识、技能和能力等的行为.
二、教学实践——绝知此事要躬行
(一)精品课程引兴趣
新基础教育的数学课数学味特别浓,但并不排斥情境的导入和趣味性. 对于心理状态不成熟的小学生来说,很容易走神,注意力常常分散,认真听完一整堂课而且抓住每个知识点已经实属不易,更别说发挥自主探索的精神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潜在问题和拓展自己的想象了. 但与此同时,小学生相对于初高中生来说,容易被唤起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因此兴趣对小学生起到了“兴奋剂”的作用. 当一个老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勾起学生兴趣的课程,则师生间的距离、学生与教材知识点间的距离被拉近. 第一批实验学校的精品课展示,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版块清晰,教学重难点则处理细腻,铺陈出一堂堂精彩的课程.
(二)发挥自主贯时空
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要让学生有进行深入细致思考的机会和自我体验的机会.
1. 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多年的实践使我体会到,在提出有难度的问题或讲到重点、难点、关键处,应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或共同讨论. 当学生解题后,还要留出一定的反思时间. 例如:“某服装厂计划一个月生产衬衫20000件,如果上半月完成,下半月完成的与上半月同样多,这个月生产的比原计划多多少件?”不少学生列式为20000 × ( + ) = 25000(件). 解完后让学生反思,20000 × ( + )表示的意义是什么?已知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所列算式是否符合题意?通过反思,学生马上发现问题是求“比原计划多多少件”,而刚才所列算式是求“实际生产的件数”,所以正确的列式应该是20000 × ( + - 1) = 5000(件).
2. 留给学生探索的空间
教学时,凡是学生能想、能说、能做的就放手让学生去想、去做,让教室成为学生探讨的空间. 例如,在学习了分数的认识后,让学生取一张正方形的纸,把它折成面积相等且形状相同的4份. 大家兴致很高,很快得出了3种折法.
这时我并没有急于告诉学生其他折法,而是鼓励他们再想想,还有别的折法,造成了悬念,激起了学生积极探索的欲望,促使他们进一步思考和尝试,终于又得出了以下3种折法,由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肯定.
(三)学法指导不可缺
要想使学生主动听课,积极动脑,学会学习,就必须在课堂上使他们有效地把耳、脑、口利用起来,教给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他们独立学、思、用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地喜欢学习、主动学习.
1. 会 听
让学生听讲时要边听边记,抓住重点. 不仅要认真听老师讲,还要认真听同学发言,听同学发言中存在什么问题. 为了训练学生听的能力,教师可以尝试如下做法:口算题由教师口述,学生直接写出得数;应用题也由教师口述,让学生直接写出算式,并进行适当提问.
2. 会 看
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 凡是学生通过自己看、自己想就能掌握的知识,老师可以不讲或者进行适当的点拨,在教学中可以提供给学生充分的观察材料. 观察材料要准确、鲜明,要能引起学生的观察兴趣,由教师带领学生观察提纲提示,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作出判断.
3. 会 说
语言是表达思维的重要方式,要说就要去想. 在课堂尽量让学生多说,就能促使学生多想. 要会想,想得出,想得好,就得认真听,仔细看. 抓住了会说就能促进其他三会,因此教学要十分重视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特别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要给他们说的机会,说的自由.
4. 会 想
首先要肯想. 课堂上要给学生足够的动脑筋去想的时间,让学生有机会肯动脑筋去想问题. 这除了靠老师的启发外,还要靠“促”,促使他们动脑子,使学生对老师的问题人人都动脑去想.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是强烈的,学生主动发展的潜能是巨大的,学生的自主能力需要培养与提高,只要教师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前提,以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为重点,以促进学生智能为核心,就能使学生逐步具有较强的数学素质, 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从而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