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小学生阅读经典绘本

来源 :全国优秀作文选·教师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ostby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该如何引导孩子阅读领悟,从而使经典绘本真正走进孩子们的童心呢?
  一、 设置悬念,激发阅读期待
  彭懿曾说:“图画书是一个到处都隐藏着秘密的‘神秘地图’。”所以,在导读绘本时,不妨舍弃开门见山、直接阅读正文的做法,巧妙地利用封面、扉页、环衬等处隐藏的玄机,设置悬念,让孩子的好奇心、探究欲逐渐堆积,此时再赏读正文。这样的铺垫设计有如话剧中的序幕,学生的阅读期待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迅速提升。
  例如,在引导学生阅读绘本《大卫,不可以》时,我首先出示封面,孩子们一下子就被大卫独特的形象深深吸引住了,并开始畅所欲言。有的说到了大卫的长相,大脑袋、朝天鼻、滿口尖牙,一看就是个捣蛋鬼。有的关注了大卫的动作,他正站在一堆书上去够玻璃鱼缸,马上就要闯祸了。还有的则提到了大卫的神情—他咧着嘴大笑,自以为了不起。我告诉孩子们:“正是因为大卫有这些鲜明的特点,所以你才能一眼就把大卫认出来。”然后,我请大家猜猜封面上的那句“大卫,不可以!”是谁说的,答案当然是大卫的妈妈。我又将书翻到扉页,扉页上是一张缺少头部的妈妈的画像,孩子们虽然看不到妈妈的表情,但都从她双手握拳叉腰的姿势读出了她的愤怒和严厉。当我请学生模仿妈妈当时的表情、语气和动作并喊出“大卫,不可以!”这句话时,大家跃跃欲试。此时,我再顺势引导:“你们想知道大卫和妈妈之间还发生了什么事吗?”很自然地激发起孩子们强烈的好奇心,顺利转向正文的阅读。因为有了前面的铺垫,孩子们已经对人物形象有了较为具体而感性的认识,所以,接下来的阅读,学生始终兴致盎然,感悟到位。
  二、 关注细节,发现隐含信息
  一本好的绘本,其画面往往隐藏着许多谜团般有趣的细节,这也正是绘本的精华所在。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孩子学会使用“细节放大镜”,不露痕迹地训练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只有把细节纳入视野,孩子们才能体会到作者的匠心。
  例如,安东尼·布朗的绘本代表作《我爸爸》,用孩子的口吻和眼光描绘了一位既强壮又温柔、样样事情都在行的爸爸。为了表现出爸爸温暖得像太阳一样,画面中多次运用了“太阳”这一象征物来呼应爸爸的这种特质。在阅读中提醒孩子认真寻找,他们就会关注到不论是日历上、门上、衣服上的图案,还是盘子里的荷包蛋,或是爸爸头上不时出现的光环,都呈现出太阳的形状,无不传递出爸爸对孩子强烈的爱。为了表现出爸爸的无所不能,画中的爸爸不断变身为各种动物的形象,而画面中的小细节也巧妙地与之呼应,孩子们通过仔细的观察,就会惊喜地发现:当爸爸变身为贪吃的马时,凳脚变成了马腿;当爸爸变身为金刚猩猩时,杠铃上出现了两根香蕉……而无论爸爸变成什么样子,他那身黄色格子睡袍始终没变。正是这些有趣的发现点燃了孩子们阅读的激情,让他们完全沉浸在接连不断的惊喜中,更重要的是他们也在不知不觉中逐渐掌握了阅读绘本中关注细节、品味细节的门道。
  三、 利用“留白”,启发展开想象
  阅读离不开想象力的支撑,而绘本中存在的大量“留白”正是培养孩子想象力的最好媒介。教师如能关注到绘本中的这些“留白”,引导孩子将自己比拟成故事中的主人公,代替角色说出心中的话;鼓励孩子边看图边猜想画面以外的事,丰富故事的内容;在关键的翻页处故意停顿,让孩子们猜测一下接下来故事会怎样发展……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绘本《爱心树》用黑白线条讲述了树和男孩之间的故事,页面中留有很大的空白。譬如一开始“大树喜欢上一个男孩儿”那一页,左边是一棵树,而右边几乎就是一张白纸,只在角落里露出小孩的一只脚。我引导孩子想象:“如果你是那棵大树,你会怎样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在想象交流中,大家感受到了大树渴望摆脱孤独的内心。绘本后半部分写的是男孩不断索取,大树则不断给予,直到变成一个树墩。我请同学们思考这样几个问题:“大树最后变成一个树墩了,可为什么还是快乐的?”“在我们的生命中,‘大树’就像是谁呢?‘男孩’又像是谁呢?”孩子们在交流讨论中,很快将树和男孩的关系与生活中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对应起来,并渐渐领悟到了《爱心树》所要传递的深刻内涵:因爱而给予,因给予而快乐。这样的引导可以启发孩子们用自己的想象去解读“留白”之处,把看似简单的画面内容读丰富、读深刻。
  四、 悦读文字,训练语言表达
  绘本中的文字往往会运用儿童式语言来增加作品的趣味性和韵律感,读来朗朗上口,图文结合,展现出一个完整的故事世界,很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在朗读欣赏文字的过程中,生动的语句反复呈现,学生就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规范的语言文字训练,为以后自主读书、读更多文字书打下了基础。
  例如,绘本《爷爷一定有办法》中的文字很有特点,循环往复,朗朗上口。每次小约翰遇到问题时,都会充满信任地说:“爷爷一定有办法。”而爷爷总是“拿起毯子,翻过来,又翻过去。拿起剪刀开始咯吱、咯吱地剪,再用针飞快地缝进、缝出、缝进、缝出”,然后总能想出新的创意:“这块料子还够做……”这样的文字出现了五次之多,我先配合生动的画面,用夸张的语气和表情把文字读给孩子们听,当看到学生被绘本中的文字深深吸引时,我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只出示画面,让学生进行解说。孩子开心地模仿着绘本中的文字,共同讲述了爷爷把一条破毯子逐一变成外套、背心、领带、手帕、纽扣的奇妙过程,使得图片和文字完全匹配起来。故事的最后约翰把纽扣弄丢了,我问孩子们:“你们知道纽扣丢哪儿了吗?”很自然地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画面下方老鼠一家的故事上来。我启发学生思考:“聪明的老鼠妈妈又会用捡到的这些宝贝做些什么呢?你能用上刚才学到的语句也来编一个小故事吗?故事的题目就叫《老鼠一定有办法》。”这一设计很自然地促使学生从对语言文字的积累模仿,提升到实际运用,把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落到了实处。
  (作者单位:无锡市河垺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英语新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標,有目的地开展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并在活动中完成设定的任务目标,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任务型阅读是中考中最重要的题型之一,也是学生失分比较多的题型。任务型阅读由短文和图表组成,通常在表格中设置十个问题,要求考生根据短文所提供的信息,用恰当的词语完成表格,每空一词。本题型综合性强,考查的角度多样。它以任务为学习动机,以任务求
期刊
班主任對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保证学生正常健康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形态的急剧变化,家庭结构的急剧变化,学生们出现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有的学生出现了逃学与厌学、人际交往困难、过度依赖、儿童多动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班主任要区分出道德问题和心理问题,不要将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一概而论,要加以区分,找到最好的解决方法。  一、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班级团队建设。班主任是班级的
期刊
音乐课上,教学新歌《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首先我在黑板上写下了“妈妈”这两个字,开门见山地跟同学说:“世界上最芳香、最伟大、最温暖、最美好、最强大、最光明的称呼便是妈妈,而我们对妈妈究竟了解多少呢?今天就先来说说自己的妈妈,请大家回答两个很简单的问题。一是准确说出妈妈的生日,二是介绍妈妈的工作。知道的请举手。”问题下去,举手的学生只有十来个。大家面面相觑,有的甚至羞涩地低下头。几个学生本来很自信
期刊
“活化”课文语言是有效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能力的重中之重。  一、聚焦语文课本体教学内容,活化课文语言  语文教学内容大致可以划分成本体教学内容和非本体教学内容两个大类。所谓语文本体教学内容就是反映这门学科本质特征的、区别于其他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语文知识、语文策略(方法)和语文技能。在《跳出讲读课文的思维定式——也谈语文到底教什么怎么教》一文中,吴忠豪教授提到当下语文课教学效率低下,除了教师
期刊
高尔斯·华绥的短篇小说《品质》是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三第二专题“号角,为你长鸣”中的一篇老课文,本文与杨绛的《老王》并立,意在以小人物悲欢离合的故事,彰显处于社会底层的民众伟大的人格与光辉的品质。文本篇幅不长,文字浅显易读,教学中,教师往往按照小说教学的套路,要求学生概括故事情节、品析人物形象、分析社会环境,由此探寻文题“品质”的奥义,对于主人公“格斯拉先生”人物形象的把握,也往往止步于“恪守职
期刊
在《幸福与教育》这一教育理论力作中,美国著名教育哲学家、关怀伦理学家内尔 · 诺丁斯强烈呼吁将“幸福”与“教育”关联起来,从“幸福”这一独特的视角来重新审视教育的目的。她认为,幸福来源于生活,扎根于人类生活的三大领域——私人生活领域、公共(或社群)生活领域以及职业生活领域。每一个生活的环节和角落都潜藏着幸福,其中公共生活领域更是学生群体获得幸福的最主要区域。我们应该从诺丁斯的幸福教育观中得到启示,
期刊
養成教育的内容十分广泛,如培养文明礼貌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等等。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应该如何对孩子们进行养成教育呢?  一、 落实养成教育,行为习惯很关键  严格要求。每接到一个班,我都会严格要求学生,先从习惯入手,编一些有趣的顺口溜让学生对照。如:“上课时要坐正,眼离书本有一尺,手离笔尖一寸远,腿要平放在桌下。”“要发言,先举手,站起来,大声讲。”再比如: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期刊
深度阅读从它的提出到实践都取得了许多喜人的成绩,语文课堂阅读和课外阅读确实出现了不少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喜人场景。但毋庸讳言,一些教师进行阅读引导时,为了片面追求文本阅读的深度化,却无视了文本的客观性,失去了最基本的原则底线,从而陷入误区,使“深度阅读路线”出现了许多问题。要真正实现“深度阅读路线”,真正发挥其积极作用,需要我们及时地进行反思和纠偏,要对深度阅读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有一个清晰、明确的
期刊
《江南的冬景》是郁达夫的散文名篇,是一篇典型的写景抒情散文,收录在苏教版必修一第四专题“像山那样思考”第一板块“大地的眼睛”中。文章语言清新质朴,语调舒缓闲适,情感恬静冲和。  课前安排了预习任务:朗读课文,思考作者描绘了几幅“江南冬景”图,其中哪几幅是重点描绘的。所以上课伊始学生就概括出“曝背谈天”“寒郊散步”“山野植物”“微雨寒村”“江南雪景”,并指出后三幅是重点图景。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
期刊
为了孩子幸福地成长,为了让每一段旅程都成为孩子美好的记忆,我们将情境教育与孩子的终身发展结合在一起,为孩子开启一段段美好的旅程,从郭小出发,驶向幸福人生。  我们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与学生的年龄特点,将情境教育分为以下四个发展  阶段:  一、 构筑基础,学习情境教育理论  理论学习是实践情境教育的关键,只有知道了情境教育的内涵以及如何操作,才能真正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于是,在2013年成为南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