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文明离校的问题

来源 :教育前沿·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rdw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毕业生文明离校工作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文章通过分析高校毕业生学生离校前异常行为的原因,进而结合高校学生工作实际提出如何做好毕业生文明离校工作的方法和建议。
  
  在每年的大学生毕业离校前夕,在高等院校工作的人差不多都有相同的感受:上至学校领导,下至学校普通的教职员工,全都在忙毕业生离校的有关工作,对毕业生的文明离校问题更是高度紧张,发动“千军万马”,用尽“千方百计”,确保毕业生文明离校,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有时候效果却还不理想。如何做好毕业生文明离校的工作是高校的教育管理者需要认真思索的难题。
  
  高校毕业生离校前的“综合症”
  
  各高等院校的毕业生在离校前夕,往往出现不文明、甚至违反纪律的行为。例如:在校外举行毕业酒会一直持续到晚上2、3点,甚至4、5点才结束;毕业酒会结束后在回宿舍的路上、在宿舍区大吵大闹,齐声高歌;在路上、宿舍区、校园内乱扔酒瓶,乱砸准备废弃的洗衣机、显示器、水桶、热水瓶,破坏公共设施; 因为喝过多的酒诱发一系列的矛盾,容易发生争执、甚至打架斗殴行为;还在宿舍区留宿外人,甚至留宿异性等行为。这些在平时很少出现的现象却在毕业生离校的前夕集中地爆发了,现在就连个别平时在老师眼中是“好学生”的同学也参与其中了。这种现象并不是仅存于个别高校、个别专业的特殊现象,而是较普遍地在许多高校发生,只是严重程度有差别而已,这可以说是令高校头疼的毕业生离校前 “综合症”。
  高校毕业生离校前“综合症”的存在产生诸多不良的后果:首先是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负责相关工作的老师高度紧张,心理压力巨大;学校为了防止这个“综合症”的爆发,部署了大量的人员值班,“严防死守”,搞“疲劳战术”,值班通宵没睡好觉的不在少数。其次是影响学校和毕业生的声誉和利益。毕业生离校前疯狂地宣泄、大喊大叫、乱扔乱砸的行为影响了学校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也让外界对学校办学质量、对学校的毕业生的素质产生怀疑,甚至对高等教育提出怀疑;个别毕业生因为毕业前的“疯狂”行为付出沉重的代价,受到纪律处分,更是不应该。最后是给在校的“师弟师妹”树立了坏榜样,产生负面的影响。毕业生离校前的疯狂行为严重影响了在校读书“师弟师妹”的正常学习和生活,连觉都没睡好。个别纪律较差、好事的非毕业班学生也乘机“抓住良机”玩一把。更为严重的是,在校学生把这中现象理解为毕业班的“光荣传统”,毕业前就要“继承”并且“发扬光大”。所以,这个“顽疾”需要根除,而它产生的原因有那些呢?
  
  高校毕业生离校前不文明现象原因分析
  
  当前高校毕业生离校前出现的种种不文明现象,说它是“综合症”因为是诸多原因共同作用、一起诱发的。我认为高校毕业生离校前发生不文明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社会的急剧变化和严峻的就业压力是促使毕业生出现不文明行为的重要原因。当代社会急剧发生变化,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力迅猛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然而社会的贫富差距也越来越大,不少人感觉社会越来越物质化、功利化,感觉很迷茫,生活压力巨大。 另外,1999年开始,我国按照“科教兴国”战略的部署,开始了高校大规模的扩招,拉开了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的序幕。高校毕业生数量从2003年开始就逐年跳跃式增长,就业供给压力过大,就业需求严重不足,学生就业质量不高,就业满意度偏低。社会的急剧变化和严峻的就业压力是毕业生需要直接面对的社会现实,给毕业生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是促使毕业生产生不不文明行为的重要原因。
  其次,高校在教育、管理、服务、指导学生职能的相对缺失是诱发毕业生不文明行为的直接原因。时代在发展,时代赋予高校的职能内涵也在发生变化,但是教育、管理、服务、指导这几个基本方面却少不了。大学生的纪律教育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但是,目前不少高校在纪律教育方面的规章制度却不健全、不够规范,宣传教育不到位,没有正确运用学校纪律发挥好育人作用,不少学生纪律观念淡薄。不少高校的教育管理人员在对待毕业生离校前的不文明、违纪行为表现出“非常理解”、“极度宽容”的态度,这样造成部分毕业生“有恃无恐”,在离校前“为所欲为”。另外,毕业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需要别人引导的困惑却得不到有效的指导和关心。他们在学校学习、生活的几年中,对学校一些部门或者工作人员的管理和服务方面有一些看法,甚至曾经发生过冲突,这些“积怨”很可能在学校最后的日子总“爆发”。
  最后,毕业生个人本身的因素是产生不文明行为的根本原因。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内因决定外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外因影响内因。高校毕业生离校前不文明现象的产生,是毕业生受到了社会的急剧变化和严峻的就业压力的影响,也和高校在教育、管理、服务、指导学生职能的相对缺失有关系,但这些也只是外因,毕业生个人本身的因素才是产生不文明行为的根本原因。毕业前夕,毕业生面临着从学生角色向社会人角色转变,面对着高速运转的社会,思考着即将面对复杂的社会该如何去把握的问题,既有完成人生学业的重要阶段的欢喜,也有对未来生活出路的担忧,心情极其复杂,情绪变化波动大。毕业生求职过程中遭遇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个别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碰到挫折、碰到不平等待遇也积压了情绪,他们希望情感上得到释放。另外,离校前既是毕业生完成课程、论文等学业上的任务,又是毕业证书和派遣证仍未拿到手的时候,是大学阶段最空闲的时刻。毕业生对在忙了几年之后突然间获得的空闲无所适从, 他们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整天以打牌、打麻将、玩游戏、上网、喝酒等形式消磨时光。特别是在喝酒的时候,因为他们有情绪,所以一喝就多,而喝多情绪就容易失控,就会出现之前所列举的各种不文明行为。
  
  高校毕业生文明离校问题的对策
  
  那么,如何开展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毕业生文明离校,是高校的教育和管理者一直在研究的问题。本人参加工作以来一直负责毕业班的有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对毕业生文明离校问题非常关注,对于如何做好毕业生的文明离校工作问题有几点想法和建议:
  首先,加强宣传教育,树立良好的校园风气。教育是学校的根本职能,也是首要职能。高校里面发生的任何事情、出现的事物都是教育学生的重要契机和素材,关键在于教育者以什么样的态度和什么样的方式去把握和处理这些事情和事物。高校要充分利用网络、报纸、宣传栏等方式和途径做好宣传工作,努力营造校园积极、健康、文明、向上、和谐的氛围。学生处、团委会、各系等单位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召开座谈会,向毕业生介绍学院的工作情况、程序及规章制度等,增进学校与毕业生之间的了解和理解;也可以组织以“感恩”为主题的晚会等形式的活动,发动和组织全体毕业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文明离校活动。对于个别优秀典型的毕业生要充分利用媒体进行宣传,营造学习先进的良好校园风气。这种宣传既教育引导了即将毕业的学生,也教育了非毕业班的学生。
  其次,增强服务意识,解决学生的后顾之忧。前面的分析我们已经知道,社会的急剧变化和严峻的就业压力是使毕业生产生了严重的心理压力,有大量的情感需要宣泄,他们在校期间碰到的一些不公平对待或者积累了一些矛盾,有一些情绪,也很容易被“点燃”。所以,高校的教育和管理者要强化服务意识,想学生之所想,将服务阵地前移,深入学生宿舍,优化服务;对学生反映的合理化问题要及时解决,未能及时解决的要耐心说明原因。学校领导、辅导员、班主任要经常深入毕业生班级和宿舍,及时了解毕业生的思想动态和就业状况,听取毕业生对学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对于毕业生在就业、经济、情感等方面碰到的问题和困难,要及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及时纠正毕业生一些不切合实际的想法,及时想办法疏导学生的情绪,解决学生的后顾之忧,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的温暖,产生对母校、老师的感恩心情。
  再次,健全监督机制,消除校园不稳定因素。对于高校毕业生而言,仅给予教育、关心还是不够的,这些并不能保证全体的毕业生就能安份守纪。所以,在毕业生离校前夕,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加强对毕业生不文明和违纪行为的监控,让教育和管理人员在第一时间掌握相关信息,消除校园的不稳定因素,把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学生工作部、教务处、就业办、保卫处、后勤管理服务办公室、团委会及各系等要安排好值班人员,加大对校园、宿舍等重点部位值班巡查力度,坚决、有效地杜绝校园不文明现象。另外,还要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的作用,保证毕业班党、团支部能坚持正常的组织生活制度,党团员必须以身作则,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对于毕业生离校前的不文明行为要及时制止、举报,自觉维护校园的稳定和谐。
  最后,正确运用纪律,发挥惩罚的育人功能。学校的规章制度是维护学校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秩序和维护学校安全稳定的基本保证。从教育和管理学生的角度来说,规章制度在学校中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当前,各高校毕业生离校前出现的不文明和违纪行为与各高校没有正确运用好学校纪律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各高校对毕业生普遍放松纪律要求,对于毕业生的违纪行为采取“宽大为怀”的政策,给其他同学形成有机可乘的假象,使得毕业生学纪松弛,违纪成风。所以,对待高校毕业生应该采取教育疏导和运用纪律并举的态度:在全员全程教育的前提下,坚决及时分析违反学校纪律的毕业生行为的动机、性质、后果,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给予相应的处罚,让违纪的学生和其周围的同学都受到教育。我们真正关心和热爱学生就更应该严格对他们的纪律要求,保障他们健康成长成才。这样,正确运用学校纪律就给毕业生文明离校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证。
  总之,只要高校各级领导和部门能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高度重视,齐心协力,齐抓共管,讲方法,讲实效,把学校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就一定能做好毕业生文明离校工作。
其他文献
人生最可宝贵的是生命,生命的最佳状态是幸福状态。在基本生活的物质因素具备的前提下,人就成为精神性高级动物,就应追求内心世界的幸福状态。能否在同样环境和条件下,获取幸福感,使内心世界充满阳光心态,是当代人的最重要提升生活质量的能力和素养。这种能力和素养是人发展的最终结果。它主要表现在人的自我心理调控能力,思维方式的优选优化能力和情感储备及释放能力,会有效排解各种不良心态和状态的诱发因素,会优化个性特
目的:对急诊危重症患者与院内转运中实施PDCA循环管理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期间本院874例急诊危重症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37,PDCA循环管理)与
(五期名医言行录)记载:宋代大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做参政时,让一个不称职的监司“下课”,待从富据提醒道:“十二文(指范仲淹)则是一笔,焉知一家哭矣!”范仲淹回答道:“一家哭何如一路哭
我国教育进入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新阶段  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跨越,正在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让孩子有学上的问题初步得到解决性发展,我国教育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已成为人力资源大国,上好学的问题成为突出矛盾;各级各类教育的数量和规模问题已初步解决,质量和结构问题成了突出矛盾;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已经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提高教育质量已经成为各级各类教育最为紧迫
基础教育发展的严重失衡及其所折射出的教育公平问题,已成为当前我国教育发展中亟待解决的课题。现阶段的首要任务是缩小区域内学校间的差距,解决区域内学校间发展不均衡问题,真正实现区域内校际教育的均衡发展。解决校际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归根结底,是要促进学校办学条件和师资的均衡发展。其中,区域内校际师资的均衡发展是更为关键的问题。没有校际师资的均衡发展,就不可能有校际教育的均衡发展。  ■实行教师定期轮换
在社会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我国早前建成的老旧小区逐渐显露出设计参数落后的问题,无法满足人们新时期的居住要求,老旧小区的给水管网在长期使用过程可能出现各类问题,影响居民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必须把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办好高校,首先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全国高校都要始终不渝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全方位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多方面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要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既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引导作用
金融危机下的当代大学生面临着诸多的社会、心理问题。此时,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有着重要影响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将充当着什么的角色?又应该从那几个方面帮助当代的大学生们度过金融危机这一难关呢?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以求有所斩获。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蔓延全球,世界各国经济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中国亦不能独善其身。随着金融危机的持续,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日益明显。其中,它对中国大学生的就业、思
高职学生是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因其来源和培养目标的种种差异而具有一些独特的特征。当前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我们必须正视问题的存在,思考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高职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当前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在社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面前也遇到新的问题、新的矛盾,使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呈现出有利和不利共
绩效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概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入绩效理念,就是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重视投入合理性问题。文章论述了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绩效评价体系的必要性、应遵循的原则、标准及准则,并初探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的内容,期望以此评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有效转化。    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绩效评价体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