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再回首,2006年的金融市场,令投资者惊喜不断。
股市从1月份的1100点左右一路上涨,于12月14日突破历史最高的2245点,随后又稳稳站在2300点,向着2500点开进。在这一整年波澜壮阔的大牛市中,投资机构和部分个人投资者都从中受益。
借助2006年的牛市,基金等机构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而投资机构力量发展之快,将在很大程度上左右2007年及以后人们投资理财的发展方向。
此外,银行的理财产品收入也在大幅度增加,在2006年12月11日,迎来了“入世”五周年,中国银行业彻底对外资开放。2007年,银行业中将会出现怎样的变化,也颇让人寻味。
如果将2006年比作是金融业的创新年,2007年则将是享受金融创新成果的好年景。股指期货、融资融券等方案在2006年的讨论中成熟,相信在2007年正式出台后,将大大地改变现有的理财方式。伴随着金融创新,与之相关的一系列理财产品将不断涌现。
2007年,在众多利好消息的冲击下,有太多的期待留给人们。传统的理财方式正遭遇着空前的挑战,投资理念和投资方式都将因为金融市场的大幅发展而发生巨变。
展未来,2007年,中国进入理财的新时代。
资本的力量无穷大
2006年金融市场的火爆,资本作为其背后的发动引擎,资本的流向,是整个金融市场繁荣与否的标志。
2006年金融市场最引人关注的莫过于股市。股市在境内外资金的作用下,11月突破了2000点后,又马不停蹄地突破了股市历史最高点2245点。在大牛市中,股市就像是滚雪球,股指升得越快吸纳的资金就越多,而资金对股市又起着强大的推动力,如此反复,资金的雪球越滚越大。据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统计显示,2006年3月中旬,A股日开户数还始终在5000户左右徘徊,5月9日便突破了2万户。12月11日,沪深两市账户总数达到7748.55万户。据证监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10月全年累计股票的成交金额为64859.88亿元,同比增长138.74%。
除了股市,2006年整个金融市场也是多点开花,吸引了大量的资金投入。截至2006年12月,新增基金开户数超过10万户,为2005年同期的46倍,2006年新成立的87只基金累计募集资金达到了3289.706亿元。此外,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在2006年也卖的颇为火热。据广东省某大型国有银行的统计数据表明,2006年银行除储蓄之外的理财产品较之2005年有大幅度的增长,高达75%,增幅为该银行自发行理财产品以来之最高。
而与之相对的,是银行储蓄数额的减少。
据统计,2006年10月,储蓄额较上月减少10亿美元,自2006年上半年开始,银行存款出现5年来首次下降。有专家指出,正是因为股市、基金等投资收益表现强劲,打破了不少人将钱放进银行的保守理财思维。相对于以往将钱存放在银行里坐享不过2%的利息,股市、基金和其他理财产品的高收益则彻底扭转了他们的理财方式。
而人民币升值导致全球热钱效应,也成为2006年金融市场发展不可忽视的力量。
“全球热钱效应,正是催生2006年中国金融业发展的重要资金力量。并将主导整个2007年金融市场的发展。”中投证券副总经理武少晖认为,当下中国作为全球化经济体系中的一分子,人民币升值必然会吸引全球各地大量资金的涌入。而国际热钱的进入,又极大地推动了国内金融业的发展。
在国内外资金的共同作用下,2006年中国金融市场出现空前繁荣,可以肯定的是,人民币升值和中国热必将延续到整个2007年,在金融市场发展的一片繁荣下,人们的理财思路由守转攻,在人们投资观念有所转变的过程中,2007年中国的理财市场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代。
机构壮大无止尽
2006年,以基金为首的金融机构发展之快,资金力量积累之雄厚,将在极大程度上左右2007年及以后人们理财的发展方向。
“2006年是中国股市的创新年,同时也是基金行业的发展年。基金在2006年的发展壮大,其巨大的资金对股市有强大的推动力量。但对股市中的散户而言,机构力量的壮大,却并不见得是件好事。”中投证券的武少晖说。
基金借助大牛市,加之其专业投资力量,其收益表现格外耀眼。2006年基金的平均收益在80%以上,更有一些表现优良的基金收益超过了100%,远超大盘涨幅。基金的优良表现,吸引了不少新基民的加入,投资者的热情促使基金拥有更大的融资力量。2006年5月,广发策略优选基金的发行规模突破150亿份基金单位,成为当时首发规模最大的一只基金。但广发基金的这一天量记录,很快便被后来者打破。2006年12月7日,嘉实策略增长基金首日发行更超过了400亿,短短几个月,基金的发行量出现了质的飞跃。
不仅是公募基金发展壮大,已经成立的21只券商集合理财产品也在快速成长,在2006年下半年,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累计募资近300亿元,较半年前翻了一倍多。
而私募基金和具有私募性质的信托因其投资更具弹性,也逐渐为人们关注。
从2006年以公募基金为代表的投资机构的发展状况来看,机构对社会资金的强大吸引力,为其投资提供了雄厚的资金支持。而机构资金力量的壮大及其专业的投资方式,对市场的发展方向必然起到了巨大的引导作用。
武少晖不无担忧地认为,机构力量越来越强大,在资本市场这个谁掌握了资金谁就掌握了话语权的游戏规则中,个人投资者在股市中会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尤其是股市已经上涨至2300点,选股十分困难的形势下,个人投资者在投资时,如果跟不上机构的投资热点,将会被市场无情地抛弃。
散户别无选择,必须跟随机构投资者进行投资,否则毫无翻身之地。面对这一局面,散户只有两种选择,第一,跟着机构,直接投资股市,但信息相对滞后,风险极大。第二,选择机构,让机构帮忙投资。面对这两个选择,散户投资者该何去何从,2007年将有可能成为散户投资行为发生转变的一个拐点。
金融创新拭目以待
在股市和基金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的同时,2006年12月11日,按照“入世”承诺,中国银行业全面对外资银行开放,汇丰、花旗、渣打等外资银行已经收到银监会的确认函,可以向我国本地居民提供每笔不少于100万元人民币的定期存款服务。中外资银行间的正面交锋正式拉开了帷幕。
“白皮肤、高鼻子的白种人,不可能因为市场彻底开放就立刻变成了黄皮肤、塌鼻子的中国人,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在本土化面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面对中外银行将面临的激烈竞争这一问题,中国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个人金融部副总经理程明高跟记者打了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
程明高认为,近年来,中资银行间激烈的竞争,导致他们纷纷加大创新力度,加快推出各类金融创新产品和服务。2006年,中资银行推出了QDII产品,使中国内地投资者可以通过正常渠道投资境外的理财产品,无疑拓宽了国人的投资渠道。而2006年银行间房贷的竞争,银行的各类房贷业务不断翻着花样吸引投资者,也使投资者从中获得了不少实惠。
此外,中资银行在黄金、外汇等理财产品方面的创新,让投资者获得更多的投资选择。正因为内地银行业这几年的积累,对于外资银行彻底开放,中资银行仍存在许多优势。而且在这五年中,中资银行在激烈的竞争中,总体水平大幅度提高,外资银行的彻底进入并不足为惧。
外资银行在个人服务尤其是在高端客户上具有的丰富的经验,尤其外资银行的混业经营优势,将会给中国市场带来新鲜的血液。而同样面临外资大举进入的保险业,也将会因为外资的进入,使得该行业理财产品更为丰富。
有专家称,2007年未必就是中外资金融行业的竞争年,但中外资银行的正面交锋不可避免,外资金融机构的大举进入,给2007年的金融创新充满了想像空间,更多的理财产品也将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不得不让投资者满怀期待。
此外,2006年金融市场上推出了的各类金融创新产品,其中股指期货将在2007年开花结果,中国股市将结束长期以来只能单边操作的历史。而伴随着股指期货业务的开展,将会引申出一系列与之相呼应的理财产品,2007年有可能出现的备兑权证、国债期货、商品期权等金融衍生产品,将给投资者带来更多的投资选择。当国人手头的资金大量涌入投资市场,中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及金融创新,中国金融市场将告别过去投资渠道少和缺乏吸引力的缺憾。
2007年,中国将进入理财的新时代。
股市从1月份的1100点左右一路上涨,于12月14日突破历史最高的2245点,随后又稳稳站在2300点,向着2500点开进。在这一整年波澜壮阔的大牛市中,投资机构和部分个人投资者都从中受益。
借助2006年的牛市,基金等机构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而投资机构力量发展之快,将在很大程度上左右2007年及以后人们投资理财的发展方向。
此外,银行的理财产品收入也在大幅度增加,在2006年12月11日,迎来了“入世”五周年,中国银行业彻底对外资开放。2007年,银行业中将会出现怎样的变化,也颇让人寻味。
如果将2006年比作是金融业的创新年,2007年则将是享受金融创新成果的好年景。股指期货、融资融券等方案在2006年的讨论中成熟,相信在2007年正式出台后,将大大地改变现有的理财方式。伴随着金融创新,与之相关的一系列理财产品将不断涌现。
2007年,在众多利好消息的冲击下,有太多的期待留给人们。传统的理财方式正遭遇着空前的挑战,投资理念和投资方式都将因为金融市场的大幅发展而发生巨变。
展未来,2007年,中国进入理财的新时代。
资本的力量无穷大
2006年金融市场的火爆,资本作为其背后的发动引擎,资本的流向,是整个金融市场繁荣与否的标志。
2006年金融市场最引人关注的莫过于股市。股市在境内外资金的作用下,11月突破了2000点后,又马不停蹄地突破了股市历史最高点2245点。在大牛市中,股市就像是滚雪球,股指升得越快吸纳的资金就越多,而资金对股市又起着强大的推动力,如此反复,资金的雪球越滚越大。据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统计显示,2006年3月中旬,A股日开户数还始终在5000户左右徘徊,5月9日便突破了2万户。12月11日,沪深两市账户总数达到7748.55万户。据证监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10月全年累计股票的成交金额为64859.88亿元,同比增长138.74%。
除了股市,2006年整个金融市场也是多点开花,吸引了大量的资金投入。截至2006年12月,新增基金开户数超过10万户,为2005年同期的46倍,2006年新成立的87只基金累计募集资金达到了3289.706亿元。此外,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在2006年也卖的颇为火热。据广东省某大型国有银行的统计数据表明,2006年银行除储蓄之外的理财产品较之2005年有大幅度的增长,高达75%,增幅为该银行自发行理财产品以来之最高。
而与之相对的,是银行储蓄数额的减少。
据统计,2006年10月,储蓄额较上月减少10亿美元,自2006年上半年开始,银行存款出现5年来首次下降。有专家指出,正是因为股市、基金等投资收益表现强劲,打破了不少人将钱放进银行的保守理财思维。相对于以往将钱存放在银行里坐享不过2%的利息,股市、基金和其他理财产品的高收益则彻底扭转了他们的理财方式。
而人民币升值导致全球热钱效应,也成为2006年金融市场发展不可忽视的力量。
“全球热钱效应,正是催生2006年中国金融业发展的重要资金力量。并将主导整个2007年金融市场的发展。”中投证券副总经理武少晖认为,当下中国作为全球化经济体系中的一分子,人民币升值必然会吸引全球各地大量资金的涌入。而国际热钱的进入,又极大地推动了国内金融业的发展。
在国内外资金的共同作用下,2006年中国金融市场出现空前繁荣,可以肯定的是,人民币升值和中国热必将延续到整个2007年,在金融市场发展的一片繁荣下,人们的理财思路由守转攻,在人们投资观念有所转变的过程中,2007年中国的理财市场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代。
机构壮大无止尽
2006年,以基金为首的金融机构发展之快,资金力量积累之雄厚,将在极大程度上左右2007年及以后人们理财的发展方向。
“2006年是中国股市的创新年,同时也是基金行业的发展年。基金在2006年的发展壮大,其巨大的资金对股市有强大的推动力量。但对股市中的散户而言,机构力量的壮大,却并不见得是件好事。”中投证券的武少晖说。
基金借助大牛市,加之其专业投资力量,其收益表现格外耀眼。2006年基金的平均收益在80%以上,更有一些表现优良的基金收益超过了100%,远超大盘涨幅。基金的优良表现,吸引了不少新基民的加入,投资者的热情促使基金拥有更大的融资力量。2006年5月,广发策略优选基金的发行规模突破150亿份基金单位,成为当时首发规模最大的一只基金。但广发基金的这一天量记录,很快便被后来者打破。2006年12月7日,嘉实策略增长基金首日发行更超过了400亿,短短几个月,基金的发行量出现了质的飞跃。
不仅是公募基金发展壮大,已经成立的21只券商集合理财产品也在快速成长,在2006年下半年,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累计募资近300亿元,较半年前翻了一倍多。
而私募基金和具有私募性质的信托因其投资更具弹性,也逐渐为人们关注。
从2006年以公募基金为代表的投资机构的发展状况来看,机构对社会资金的强大吸引力,为其投资提供了雄厚的资金支持。而机构资金力量的壮大及其专业的投资方式,对市场的发展方向必然起到了巨大的引导作用。
武少晖不无担忧地认为,机构力量越来越强大,在资本市场这个谁掌握了资金谁就掌握了话语权的游戏规则中,个人投资者在股市中会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尤其是股市已经上涨至2300点,选股十分困难的形势下,个人投资者在投资时,如果跟不上机构的投资热点,将会被市场无情地抛弃。
散户别无选择,必须跟随机构投资者进行投资,否则毫无翻身之地。面对这一局面,散户只有两种选择,第一,跟着机构,直接投资股市,但信息相对滞后,风险极大。第二,选择机构,让机构帮忙投资。面对这两个选择,散户投资者该何去何从,2007年将有可能成为散户投资行为发生转变的一个拐点。
金融创新拭目以待
在股市和基金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的同时,2006年12月11日,按照“入世”承诺,中国银行业全面对外资银行开放,汇丰、花旗、渣打等外资银行已经收到银监会的确认函,可以向我国本地居民提供每笔不少于100万元人民币的定期存款服务。中外资银行间的正面交锋正式拉开了帷幕。
“白皮肤、高鼻子的白种人,不可能因为市场彻底开放就立刻变成了黄皮肤、塌鼻子的中国人,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在本土化面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面对中外银行将面临的激烈竞争这一问题,中国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个人金融部副总经理程明高跟记者打了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
程明高认为,近年来,中资银行间激烈的竞争,导致他们纷纷加大创新力度,加快推出各类金融创新产品和服务。2006年,中资银行推出了QDII产品,使中国内地投资者可以通过正常渠道投资境外的理财产品,无疑拓宽了国人的投资渠道。而2006年银行间房贷的竞争,银行的各类房贷业务不断翻着花样吸引投资者,也使投资者从中获得了不少实惠。
此外,中资银行在黄金、外汇等理财产品方面的创新,让投资者获得更多的投资选择。正因为内地银行业这几年的积累,对于外资银行彻底开放,中资银行仍存在许多优势。而且在这五年中,中资银行在激烈的竞争中,总体水平大幅度提高,外资银行的彻底进入并不足为惧。
外资银行在个人服务尤其是在高端客户上具有的丰富的经验,尤其外资银行的混业经营优势,将会给中国市场带来新鲜的血液。而同样面临外资大举进入的保险业,也将会因为外资的进入,使得该行业理财产品更为丰富。
有专家称,2007年未必就是中外资金融行业的竞争年,但中外资银行的正面交锋不可避免,外资金融机构的大举进入,给2007年的金融创新充满了想像空间,更多的理财产品也将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不得不让投资者满怀期待。
此外,2006年金融市场上推出了的各类金融创新产品,其中股指期货将在2007年开花结果,中国股市将结束长期以来只能单边操作的历史。而伴随着股指期货业务的开展,将会引申出一系列与之相呼应的理财产品,2007年有可能出现的备兑权证、国债期货、商品期权等金融衍生产品,将给投资者带来更多的投资选择。当国人手头的资金大量涌入投资市场,中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及金融创新,中国金融市场将告别过去投资渠道少和缺乏吸引力的缺憾。
2007年,中国将进入理财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