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与创新:“互联网+”视域下数学教育新走向

来源 :新校园·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y6307679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互联网+”促进数学教育在课程体系、教学态势和学习场域方面深度融合,并引领其在教育生态、教学常态和学习姿态上创新发展,以保护儿童个性,凸显数学本质,促进教育公平。
  关键词:互联网+;数学教育;融合;创新
  一、“互联网+”与数学教育的深度融合
  1.构建传统与现代共融的课程体系。农业社会精耕细作的质量意识,工业时代扎实高效的效率崇拜,信息化背景下多元灵动的生态追求,都巧妙地融入数学课程体系中。置身于“互联网+”所构建的新教育时空,学习者的教育观念、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无疑迎来新的变革。所有这些汇聚的教育合力都在呼唤传统与现代课程的深度融合。反思课程改革,有两种理念不同的理论并存于课程体系中,从而分解课程目标。人本主义理论是心理学理论的基础,支撑着“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而作为课改教育学理论基础的行为主义,则支撑“知识技能”。课改起点的硬伤被应时而生的“互联网+”轻松化解,从而确保了个性化教育不再只是梦想,因材施教能关照更多学习者。
  2.折射国内与国外同构的教学态势。基于“互联网+”的教学境域,通过协同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坚持校际间联动互通,创设出熟悉的数学结构体系、数学研习模式和身临其境的内心感触,从而让师生回归到教学的熟悉场景和熟悉通道。同时排除“儿童中心”与“重教轻学”的两极对立现状,形成相向运动态势,达到动态平衡效果,最终力促学术形态的数学向教育形态的数学转变,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同构的数学教学,人人都是知识的发现者、创建者,也都是知识的学习者与分享者。教师不再是知识权威的存在,更多地表现为链接知识、激发兴趣和引领思维。而学生也能随时随地接收、处理、利用大量信息,参与对话和质疑,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3.促使线上与线下整合的学习场域。在数学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强调师生在场对话、同伴游戏交流以及与大自然感官接触,无疑对教学具有非凡意义。受益于网络的拟真性,削弱了文本学习带给学生的理性压迫,利用屏幕接触知识,促使学生多种感官功能协调发展,达到内化知识、获取技能、丰盈情感的理想状态。伴随“互联网+”的到来,慕课、在线智能教育平台、远程教育等线上学习方式汹涌来袭,传统的线下教育机构开始向线上教育平台转型。一方面,传统教学试图摆脱以往点对点的言传身教,通过直播或录播的形式开发课堂;另一方面,试图探寻线上与线下教育的契合点,激活传统教育的内在活力。以此构建线上与线下整合的学习场域,形成教育闭环,凸显互联网张力。
  二、基于“互联网+”的数学教育的创新
  1.着眼教育公平,重构教育生态。在“互联网+”的浪潮中,教育公平的内涵有了新的体现与阐释。互动合作、共建共享的互联网思维,赋予了传统教育巨大的想象空间。通过借力教育城域网、教学云平台、数字校园等信息化工程,配置与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扩大资源覆盖面,从而逐步缩小区域、城乡和校际差距,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互联互通、数据共享的互联网教育,让学习主体由在校学生扩展到社会全体,学习阶段也由在校期间延伸到人的一生,从而打通各种教育渠道,形成灵活开放、无缝衔接的大众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减少不同区域、不同群体间教育不平衡状态。毋庸置疑,一个开放、创新的教育生态已初见端倪。
  2.立足数学本质,探寻教学常态。作为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空间位置关系和逻辑关系的科学,数学对促进人类文化的进步不可或缺。以《九章算术》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数学,强调算法体系和问题中心,注重实用;而以《几何原本》为代表的古希腊数学,则依赖公理体系和严密逻辑,崇尚演绎推理。在“互联网+”的视域下,数学教学在吸纳慕课或翻转课堂的同时,应避免“过度形式化”和“去数学化”的倾向,要返璞归真,使之洋溢自由的气息、生命的激情和创造的活力。教师在自然的状态下上课,学生在自由的状态里学习,双方自主探求知识,寻求真理,真正淡化形式,注重实质,回归数学本质。
  3.致力学生个性,彰显学习姿态。数学教育的真正要义在于关注个体所属时代的特质和独特的生命体验,解密生命生长的密码,尊重个性差异,遵循自然成长路径,最终指向人的幸福成长与全面发展的终极关怀。因此,教师应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的内涵、自我教育的显性表征和学习姿态的适时调整,为学生搭建适切、人文、多元的成长舞台,激活潜能,提升素养,彰显价值。时下,互联网教育为学生构建了一个全新的立体学习空间,提供了丰富的个性化学习素材和顺应人性的感性体验,传递出尊重、悦纳与开放的互联网精神。在此感召下,学生带着认知基础、思维方式和情感态度走进学习场域,分析考量数学问题,综合优化解题策略,既从外界汲取数学知识,又对自身知识结构吐故纳新。
  总之,在“互联网+”的视域下,传统的数学教育需在深度融合与创新发展中实现优雅转身,探寻新的行进路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吴志鋐.十多年课改之路:从探究课堂到翻转课堂[J].上海教育科研,2014,8(8):5-6.
其他文献
一直害怕上广告班的课,每次都要花好大的精力维持秩序。有一天,上课铃声都响过了,教室里依然人声鼎沸。如果是以往,我会大声地要求大家安静,可是那天,因为心里烦躁,便随口说了句“今天老师心情不好,别吵了!”结果有同学赶紧“嘘”了一声,接着听到有同学说“别吵了,安静!”几十双眼睛一齐看着我,“老师,烦什么告诉我们吧,帮你分担呢!”教室里出奇的安静,那一双双真诚的眼睛让我自然打开了心扉,和学生谈起刚才发生的
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途径,丰富和拓展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空间和方法,其实际效果直接影响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与质量。现阶段大学
【摘 要】新教师的入职教育是在教师的整个教学生涯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我国教师教育中比较薄弱的环节。在新教师的入职教育中需要对教师的心理进行研究考虑,新教师在入职之后往往因不能较好完成工作和人际关系的处理而产生不利于今后发展和稳定的情绪和态度。响应国家的为了未来教育家的成长的口号,对于在教师教育的课程创新中的重要环节的新教师入职教育更要予以重视。  【关键词】新教师 入职教育 心理学  在中国传
尽管是“浮舟沧海,立马昆仑”的一位将军,却时时不忘自省—一“我本庶子一平民,弱冠濯缨志终军,风烈清恪甘守道,肃穆自省也能仁。”尽管是爨书名世,并为各界热捧,却淡定如常——“书
【摘 要】本文从社会学视角对影响当代大学生思想行为的社会思潮进行了分析。重点针对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及其对策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倡导我们应进一步提高对社会思潮引导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关键词】当代社会思潮 大学生思想 影响  一、当代社会思潮影响大学生的特点  (一)各种社会思潮以理论观点的新奇性来吸引大学生。  20世纪80年代,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处于起步阶段,思想
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实践,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教学新方法。本文尝试从课堂教学注重探究,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这两个方面进行了一些探讨。
【摘要】案例教学法率先于20世纪20年代为美国哈佛商学院所提倡,此后被广泛运用。其作为现代教学方法的一种,与传统教育区别甚大。它将真实的或模拟真实的工作生活场景引入课堂,使其在课堂中情境再现,使学生在这类活动中独立思考,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达到重视双向交流的作用。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幼师英语教学;意义;应用  案例教学在幼师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较为常见。案例教学具有十分重大的意
根据二十一世纪人才素质要求,语文素质应包括四大方面:1)要求学生既能迅速而有效地理解评议文字接受信息,不断提高文化科学水平,进行思想交流。2)要学会做人,要有良好的性格高尚的思
通过在平时工作和生活中的观察,发现我校部分学生各科成绩较不理想的原因有以下三点:
后六,江苏省溧阳市辖内一所普通的乡村初中。现有13个教学班,43名教职工,600多名学生。几年前,后六还是一所教育质量一般且在布局调整中准备撤并的学校。几年后,后六教育质量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