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斯特,实用科技的典型

来源 :现代工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__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民营科技企业的数量很多,又多是中小企业,但由于其产品有相当的科技含量,并为企业所独有,企业拥有自己的专利,因此,这些企业在科技领域里就象朵朵不色彩、不同形状的花朵,争奇斗艳,为我巾科教兴市带来了不少亮色。上海贝斯特电器制造有限公司、上海贝斯特电器科技有限公司就是这样一朵美丽的科技鲜花。
  
  扔掉国家科研干部的铁饭碗
  
  贝斯特公司的创办者杨政女士原是国家航天工业部的一位极有前途的科技人员。她在上世纪70年代就读于北京航空大学,念航天电器专业,学的是尖端的科技。毕业后回贵州原单位工作。读书是单位选送的,杨政本来就是单位要培养的青年干部,现在有了文化有了知识,仕途更是一马平川,扶摇直上。没有几年,就当上了技术科副科长、研究室副主任,当上了党委委员。杨政如果不是太有个性、太有思想,那么,更高的职位也许正在等着她,偏偏她是一个太有自己想法的人,于是,她的命运、她的生活之路离开了原来的轨迹。1987年,她和她的爱人一起辞职,回到了生养她长大的故乡上海。
  辞职的原因,一是因为小孩从小营养不良,一个母亲的责任促使她要为自己孩子的健康成长负责,希望女儿能得到更好的调养,回上海是第一选择。二是作为科技人员的科研良心,她不忍心把国家花在科研上的钱打水漂,不能接受科研成果锁进抽屉一锁了之的做法。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应体现自身的价值,杨政要改变这个现状,就要先改变自己,辞职成了她必然的选择。
  在贵州什么都有,回到了上海是什么都没有,连起码的户口都报不上,日子的艰难可想而知。但杨政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能够养活孩子养好孩子。开始时为生计,到福利工厂做过,承包过街道企业,后跟温州人合作,在上海研制产品,到温州生产。在经历了住阁楼,在床上画图纸的阶段,历时六年多,杨政为了有自己的品牌,走上了自主创业的道路。1994年成立了上海贝斯特电器研究所,以后又成立了有限公司,企业规模逐渐扩大。现在有员工130人,年产值达到3000万元,产品占领着国内70%的市场。做最好的中国品牌的继电器
  杨政学的是电器专业,创业自然要用己之长,研制生产自己熟悉的继电器。继电器虽为小产品,但同样具有不少的科技含量。公司取名“贝斯特”,来自英文BEST,意为“最好的”。做中国最好的有品牌的继电器,是杨政所努力追求的创业目标。
  杨政扎实的科研功底,使贝斯特从一开始就以科技领先取得了市场上优势。它的第一个专利产品超小型电磁继电器用于电话总机交换器,其价格比当时日本的同类产品低了2/3,很受中、小企业的欢迎。公司从成立之日起,就把产品研制方向瞄准继电器的国际先进水平。1998年,在国内率先研制并批量生产第二个专利产品大功率磁保持继电器,成功地应用于IC卡电度表和集中抄表系统。过去传统的电度表是机械转盘式的,贝斯特的磁保持继电器是用在电子式电度表,可远程操作,只要配上自动化操作软件,给个信号就能自动断开或连接。这一科研成果对于电力公司控制成本加强电力消费服务管理带来积极的意义。公司产品获得了4项国家实用、新颖专利,也通过了德国VDE巨安全论证。公司的另一产品电度表专用锰铜分流器,应用了先进的焊接技术,实现了继电器与分流器的可靠连接,用户使用十分方便。国外厂商也纷纷前来订购。他们将分流器用在他们的电表中,作为一种先进的电表产品推向市场。
  杨政说,企业之所以能健康发展,得益于上海政府对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大力支持,公司的科研成果都得到了市科委的成果证书,企业也被认定为上海市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现有专利6项,在电度表领域中,贝斯特磁保持继电器产品的销售在国际上排名第二,贝斯特的名字正在远播全球。用户的需要是科技创新方向
  杨政常引以为自豪的是贝斯特电器已经成为民族的品牌,因此,她也一直在想,如何要让贝斯特做成百年老店。
  最重要的是创新。贝斯特的继电器、分流器相比于那些尖端科技产品虽不起眼,但同样有一个不断科技创新的问题,杨政说,创新是企业的永动机,离开了创新,企业就离衰败不远了。当然创新也不能别出心裁,创新要紧跟市场的需求客户的需要。为此,企业始终要站在市场的前沿,对一年两次的全国性专业会议,对相关领域的科技创新研讨会,企业都不遗余力地给予高度的关注。
  其次,要引进科研人才,为企业今后的发展搞好人才储备。不仅如此,企业还注重对一线技术人员的培养,把经过考核有深造潜力的员工送到学校定向培养,让他们担当起把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的桥梁。杨政也不讳言,企业尽管想引进一些年轻的大学生,自己和老一代科研人员来传帮带,使他们能早日成长成为科研骨干,好接班,但事实上,愿望与实际存在着相当差距,一些来企业的大学生都待不长,他们有的是急功近利,马上想拿到高收入;还有的就是贪图安逸,不思进取,连车间都不肯走一走,不了解工序哪能指导工艺?做不到半年就走人了。这是让企业比较头痛的事。当然,杨政相信,科研人才后继有人的问题早晚会解决的,因为市场有需求,就会有人才。
  为了公司的将来,杨政本着“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益求精的质量,细致入微的服务,不求最大但求最好”的理念,也在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继续精心打造和维护“BST”品牌,为中外客户奉献高质量的产品和高水平的服务。
其他文献
合同管理的现状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施工企业开始意识到合同管理的重要性,愈加重视合同签订以及合同履行的质量。一些比较大型的房地产企业和建筑企业,成立了专业的合同管理部门,加强对施工合同的研究和管理,合同管理开始逐步走向规范化和系统化。  然而,我们看到,国内企业项目管理的水平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如美国和日本,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尤其是在合同管理方面。合同管理作为项目管理的重要管理工具之一,在国
期刊
人有的胆子大,有的胆子小,这是事实。一条小河沟,胆子大的一跃而过,胆小的就是挪不开步,生怕掉下去。这胆子是什么?按理说,决定人的思维,去做什么或不做什么,是脑子在起作用,胆子的大小是大脑指挥的结果。但,在人的生理上,这五脏六腑中确实有个胆,分泌胆汁,好象是帮助食物消化的,这与人的“胆大”(行为果断很少考虑后果)和“胆小”(谨小慎微前怕狼后怕虎),有何相干,非医学人士恐怕都回答不上,鄙人亦然。  所
期刊
市工商联十一届四次执常委会传出信息:  2005年1月29日,上海市工商联召开十一届四次执委会,会议工作报告称,据不完全统计,上海民营企业向海啸灾区的捐款已达1125万元。  会议由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工商联会长任文燕主持。会议审议通过了市工商联副会长陈平田所作的《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十一届四次执委会工作报告》。党组书记季晓东作总结讲话。  去年,上海市工商联继续推进光彩事业向前发展,积极引导
期刊
一问:如何看待非常受质疑的多元化    郭广昌:我的第一个问题,在中国非常受质疑的多元化的问题。因为GE是一个多元化很成功的企业,但是在中国一说到多元化就会遭到种种质疑,您是怎么来看这个问题的?  韦尔奇:我认为多元化战略是一直是受到质疑的。在我看来,作为一家控股公司可以提供比股东所能了解的更多的知识。总公司可以提供人力资源、财务系统,所以你不仅仅是一位股东价值的代表,你是企业的领袖,这是每一个跨
期刊
从前在美国标准石油公司里,有一个小职员名叫阿基勃特。他在远行住旅馆的时候,总是在自己签名的下方,写上“每桶四元的标准石油”字样,在书信及收据上也不例外,签了名,就一定写上那几个字。他因此被同事叫做“每桶四元”,而他的真名倒没有人叫了。  公司董事长洛克菲勒知道后说:“竟有职员如此努力宣扬公司的声誉,我要见见他。”于是他邀请阿基勃特共进晚餐。后来,洛克菲勒卸任,阿基勃特成了第二任董事长。  这是一件
期刊
工程咨询公司属服务型企业。因此,这种类型的公司在管理上必须以顾客为导向,其他所有职能如生产(设计、咨询服务等)、财务、人事及市场开拓等都必须围绕顾客这个核心去了解、服务和满足顾客。当然,建筑工程咨询公司根据其业务的性质,它的管理特色应兼具建筑业及服务业的特征,若其业务涵盖前期投资分析,则又兼具金融业的某些特征,因此对建筑工程咨询公司的管理,在战略上除以顾客为核心外,还应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思考:
期刊
2004年的秋冬之交,应中华台商联合促进会之邀,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组成工商经贸考察团一行10人赴台访问。笔者作为团员参加了此次为期10天的访问考察。    “红薯”的比喻    这是众所周知的原因,一晃台湾岛阔别祖国大陆55年了。对于大陆同胞来讲,台湾似乎带有点疏远感、距离感和神秘感。  上海距台北1000多公里,如果能直接通航飞行的话,1个多小时足够了。而考察团去时还必须通过香港或澳门转机。考察
期刊
1977年5 月的一天,一份电报将时任上海电热电器厂技术科科长的王文超召到北京,说是有紧急军工任务。王文超到北京一下飞机,就被车子接走。下了车抬头一看,毛主席纪念堂几个大字赫然在目,让王文超一阵激动,当然,还有些许紧张。有关人员向王文超讲明了某处发热管的故障后,王文超用自己娴熟的技术和带去的零配件很快就将故障排除了。毛主席纪念堂为感谢王文超的这一贡献,破例给王文超个人颁发了纪念证书。    一鸣惊
期刊
上海民营科技企业的发轫,时间上大约与私营企业的发展同步,在当初的私营企业花名册上我们都能看到他们醒目的名字。当然,现在最为亮眼的科技企业是那些随着互联网的诞生而应运而生的科技新生代,以及涉足高科技领域的那些科技精英所创办的科技企业的新星。但无论是传统的或新潮的民营科技企业,他们都为上海的过去和现在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而这种贡献,随着时间的推移,将越来越发出耀眼的光芒。  在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民营科
期刊
欧洲人的瓷器情结    16世纪至17世纪,欧洲航海业快速发展,东方各国的工艺品开始涌入欧洲,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国龙泉青瓷在法国登场。龙泉冰肌玉骨的青色使法国人惊讶不已,他们手捧着龙泉青瓷,眼睛充满着疑惑,泥土放入火中,怎么能烧出这么靓丽的青色来?这简直是一个奇迹。他们从来没有见到过这么如玉类银的硬质瓷器(那时欧洲人仅仅能生产出一种介乎于陶与瓷之间的陶质瓷器)。当时法国正上演名剧《牧羊女》,主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