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新课程理念倡导从“文本课程”走向“体验课程”,在这样的语文课堂里,情感体验不仅仅是教学的一个目标,也是促进学生形成审美体验、发展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更是学生成长历程中“生命”意识的激发与呵护的一种有效手段。七年级学生对于具象的“生活”已经稍有积累,而对于抽象的“生命”则缺乏明确的认知。
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互动与互惠的情感交往活动,教师与学生的情感體验同异共存。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不能也不可能代替学生去体验文本中的情感。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同伴的启迪下,自我建构、自我生成。
基于以上思考,我选择了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一文的教学片断,对此作简要例释。
课例
师:作者为什么要着力描写紫藤萝生命的色彩呢?
生1:是为了借紫藤萝来抒发自己由焦急、悲痛转化为宁静和喜悦的心情。
生2:作者把紫藤萝花写得越繁盛,越体现出生命的可爱,这样就由藤萝引向对人生的思考,对生命的感悟。
师:你的思考很有深度!作者因紫藤萝对生命产生了怎样的感悟?
生3:“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露出作者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生4:从“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中可以看出,作者领悟到了生命的长河虽有曲折,但永远向前。
生5:作者在回顾了花和人的命运后领悟到,遭遇到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保持坚定的信念;厄运过后,不让悲痛长压心头,要面对新生活,振奋精神。
师:抒发感情、表达对生命的感悟,为什么要用那么多的笔墨描写紫色呢?
生6:紫色代表高贵、典雅。在作者看来,生命是崇高尊贵的。
生7:紫色充满着神秘的复杂情调。这说明在作者的心中,生命是一种复杂的现象,有时是未知的。
生8:紫色在基督教中代表哀伤。说明作者就像十多年前紫藤萝花遭遇了不幸一样,在生活中受到了打击,她感到“焦虑和悲痛”。
师:是的。作者说她的焦虑和悲痛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她为什么这么说呢?
生9:“手足”比喻兄弟。应该是她的兄弟遭到了不幸。
师:对。作者有一个小她三岁的弟弟,得了癌症。
生10:弟弟不知什么时候会死去,像谜一样。看着亲人慢慢走向死亡,却又无可奈何,所以很焦虑、悲痛。
生11:据说紫色有心理治疗的功效,能帮助人释放情绪中深度的忧伤,不论是与生俱来,或是因事悲伤,紫色都能带来内在灵性的和谐与内心的宁静。
生12:紫色还代表勇气与永恒。从“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到“不觉加快了脚步”,显示了作者对人生的思索过程。作者是想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生活的挫折是可以忍受的,可以战胜的。
师:其实生命是有限的,但作者却说“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如何理解?
生13:“一朵”代表个人命运,“万花”代表社会和人类的发展。个体生命是有止境的,人类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作者将个体的生命升华为对整个社会和人类发展命运的思考。
生14:这就是说,我们不能陷在个人的不幸中不能自拔,不能因为个人的不幸而止步不前,要积极投身于人类生命的长河中。
师:是啊,紫藤萝瀑布就像一首深沉的歌,为我们展示了一幅美丽的人生画卷。应该说我们的生命不仅仅是紫色。你能用一句话描述你所感悟到的生命的色彩吗?
生15:桃红色。“桃花朵朵开”。
生16:绿色。“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生17:蓝色。我要荡起生命的双桨,在蔚蓝的生命长河里搏击。
评析
本课例体现了新课程“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的基本理念。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尊重学生认知与情感的合理差异
认知教育与情感教育是相对的概念,是完整教育过程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尊重学生认知与情感的合理差异,创设了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妥善地处理了学生认知与情感的关系,在情感交流活动中增强了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本课例中,当教师提出“感受一下生命的色彩”这个问题时,有学生疑惑,“生命会有什么色彩呢”,有学生立刻从文中描写的紫藤萝“一片辉煌的淡紫色”想到作者心目中的紫藤萝的生命是紫色的。认知上的差异,可以拓展学生思维,启迪心智,进一步领略文字之美。
在讨论“作者因紫藤萝对生命产生了怎样的感悟”这个核心问题时,学生根据自己不同的阅读感受切入进作者的情感世界,找到与作者的情感共鸣点,给出了三个不同层次的回答。不但扎实有效地锤炼了学生的语言敏锐度,而且潜移默化地引导了他们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感悟,在培养和发展学生丰富的情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的同时,促使他们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和人格特征。
二、挖掘学生知识与经验的共享资源
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课程资源。这个资源不仅对他本人的成长起重要作用,而且对于学习伙伴也是一种共享资源。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自我解读,从“最近发展区”出发,与作者、老师、伙伴一起开拓新的发展区。
教师把思考的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依据自己的知识积累展开充分而深入的探究。生命的崇高与尊贵、未知与焦虑、悲痛与无奈、和谐与宁静、坚韧与永恒等这些感悟已经跳出了文本,超越了文本。教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寻求独特的感受和体验的知识共生、情感共融的个性阅读、资源共享过程。
三、培育学生鉴赏与创造的审美素养
新课程理念和核心素养理念都重视对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能感受和体验语言文字作品所表现的形象美和情感美,能欣赏、鉴别和评价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语言和文学作品,表现自己对美好事物的情感、态度和观念,创造自己心中的美好形象。
学习的过程是自我生成、自我完善的过程。正是由于学生在认知、情感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对知识意义的建构存在着差距,所以,教师的引导、点化显得尤为重要。尊重不等于放任,更不等于迁就;培育其鉴赏的审美素养,进而提升其审美创造力,方能充分体现语文课堂活动的核心价值。
在本课例中,学生通过阅读紫藤萝的命运波动轨迹,品味含意隽永的语言,体验作者流淌在字里行间的丰富情感,审美想象得以激发,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因而审美鉴赏得以深入,逐步浸入生命这个沉重的话题,慢慢领悟人生哲理。
学生理解了个体生命与人类生命的本质内涵,认识到“不能因为个人的不幸而止步不前,要积极投身于人类生命的长河中”的深刻道理。在深入挖掘了文本中“紫色生命”的内涵之后,教师的一句“我们的生命不仅仅是紫色”将学生的思维引向了更加广阔的生命空间。教师既尊重了学生对文本独特的理解和感受,让学生呈现“会学”的成果,同时也在引导一种主流的价值观,培育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素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审美品位。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毓龙路实验学校(224001)
新课程理念倡导从“文本课程”走向“体验课程”,在这样的语文课堂里,情感体验不仅仅是教学的一个目标,也是促进学生形成审美体验、发展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更是学生成长历程中“生命”意识的激发与呵护的一种有效手段。七年级学生对于具象的“生活”已经稍有积累,而对于抽象的“生命”则缺乏明确的认知。
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互动与互惠的情感交往活动,教师与学生的情感體验同异共存。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不能也不可能代替学生去体验文本中的情感。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同伴的启迪下,自我建构、自我生成。
基于以上思考,我选择了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一文的教学片断,对此作简要例释。
课例
师:作者为什么要着力描写紫藤萝生命的色彩呢?
生1:是为了借紫藤萝来抒发自己由焦急、悲痛转化为宁静和喜悦的心情。
生2:作者把紫藤萝花写得越繁盛,越体现出生命的可爱,这样就由藤萝引向对人生的思考,对生命的感悟。
师:你的思考很有深度!作者因紫藤萝对生命产生了怎样的感悟?
生3:“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露出作者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生4:从“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中可以看出,作者领悟到了生命的长河虽有曲折,但永远向前。
生5:作者在回顾了花和人的命运后领悟到,遭遇到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保持坚定的信念;厄运过后,不让悲痛长压心头,要面对新生活,振奋精神。
师:抒发感情、表达对生命的感悟,为什么要用那么多的笔墨描写紫色呢?
生6:紫色代表高贵、典雅。在作者看来,生命是崇高尊贵的。
生7:紫色充满着神秘的复杂情调。这说明在作者的心中,生命是一种复杂的现象,有时是未知的。
生8:紫色在基督教中代表哀伤。说明作者就像十多年前紫藤萝花遭遇了不幸一样,在生活中受到了打击,她感到“焦虑和悲痛”。
师:是的。作者说她的焦虑和悲痛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她为什么这么说呢?
生9:“手足”比喻兄弟。应该是她的兄弟遭到了不幸。
师:对。作者有一个小她三岁的弟弟,得了癌症。
生10:弟弟不知什么时候会死去,像谜一样。看着亲人慢慢走向死亡,却又无可奈何,所以很焦虑、悲痛。
生11:据说紫色有心理治疗的功效,能帮助人释放情绪中深度的忧伤,不论是与生俱来,或是因事悲伤,紫色都能带来内在灵性的和谐与内心的宁静。
生12:紫色还代表勇气与永恒。从“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到“不觉加快了脚步”,显示了作者对人生的思索过程。作者是想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生活的挫折是可以忍受的,可以战胜的。
师:其实生命是有限的,但作者却说“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如何理解?
生13:“一朵”代表个人命运,“万花”代表社会和人类的发展。个体生命是有止境的,人类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作者将个体的生命升华为对整个社会和人类发展命运的思考。
生14:这就是说,我们不能陷在个人的不幸中不能自拔,不能因为个人的不幸而止步不前,要积极投身于人类生命的长河中。
师:是啊,紫藤萝瀑布就像一首深沉的歌,为我们展示了一幅美丽的人生画卷。应该说我们的生命不仅仅是紫色。你能用一句话描述你所感悟到的生命的色彩吗?
生15:桃红色。“桃花朵朵开”。
生16:绿色。“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生17:蓝色。我要荡起生命的双桨,在蔚蓝的生命长河里搏击。
评析
本课例体现了新课程“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的基本理念。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尊重学生认知与情感的合理差异
认知教育与情感教育是相对的概念,是完整教育过程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尊重学生认知与情感的合理差异,创设了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妥善地处理了学生认知与情感的关系,在情感交流活动中增强了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本课例中,当教师提出“感受一下生命的色彩”这个问题时,有学生疑惑,“生命会有什么色彩呢”,有学生立刻从文中描写的紫藤萝“一片辉煌的淡紫色”想到作者心目中的紫藤萝的生命是紫色的。认知上的差异,可以拓展学生思维,启迪心智,进一步领略文字之美。
在讨论“作者因紫藤萝对生命产生了怎样的感悟”这个核心问题时,学生根据自己不同的阅读感受切入进作者的情感世界,找到与作者的情感共鸣点,给出了三个不同层次的回答。不但扎实有效地锤炼了学生的语言敏锐度,而且潜移默化地引导了他们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感悟,在培养和发展学生丰富的情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的同时,促使他们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和人格特征。
二、挖掘学生知识与经验的共享资源
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课程资源。这个资源不仅对他本人的成长起重要作用,而且对于学习伙伴也是一种共享资源。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自我解读,从“最近发展区”出发,与作者、老师、伙伴一起开拓新的发展区。
教师把思考的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依据自己的知识积累展开充分而深入的探究。生命的崇高与尊贵、未知与焦虑、悲痛与无奈、和谐与宁静、坚韧与永恒等这些感悟已经跳出了文本,超越了文本。教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寻求独特的感受和体验的知识共生、情感共融的个性阅读、资源共享过程。
三、培育学生鉴赏与创造的审美素养
新课程理念和核心素养理念都重视对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能感受和体验语言文字作品所表现的形象美和情感美,能欣赏、鉴别和评价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语言和文学作品,表现自己对美好事物的情感、态度和观念,创造自己心中的美好形象。
学习的过程是自我生成、自我完善的过程。正是由于学生在认知、情感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对知识意义的建构存在着差距,所以,教师的引导、点化显得尤为重要。尊重不等于放任,更不等于迁就;培育其鉴赏的审美素养,进而提升其审美创造力,方能充分体现语文课堂活动的核心价值。
在本课例中,学生通过阅读紫藤萝的命运波动轨迹,品味含意隽永的语言,体验作者流淌在字里行间的丰富情感,审美想象得以激发,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因而审美鉴赏得以深入,逐步浸入生命这个沉重的话题,慢慢领悟人生哲理。
学生理解了个体生命与人类生命的本质内涵,认识到“不能因为个人的不幸而止步不前,要积极投身于人类生命的长河中”的深刻道理。在深入挖掘了文本中“紫色生命”的内涵之后,教师的一句“我们的生命不仅仅是紫色”将学生的思维引向了更加广阔的生命空间。教师既尊重了学生对文本独特的理解和感受,让学生呈现“会学”的成果,同时也在引导一种主流的价值观,培育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素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审美品位。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毓龙路实验学校(224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