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死亡46例临床分析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xl207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影响院前死亡的因素,为降低院前死亡率提出对策。方法:分析46例院前死亡病例,统计死因构成、呼叫-到达现场间期及发病-呼叫间期。结果:46例病例死因构成依次为猝死、车祸、外伤。呼叫-到达现场间期19.2±12.4分钟。发病-呼叫间期77.9±141.0分钟。结论:急救人员的急救能力需要进一步培训;公众要保障急救通道的通畅;政府要进行全民急救培训。
  关键词 院前急救 死亡 临床分析
  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2年7月46例院前死亡病例,了解死因特点,探讨院前救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共同促进我国急救事业的健康、高效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资料与方法
  统计2011年7月~2012年7月我院急救站院前死亡病例46例,男34例,女12例,男女比例2.8:1,年龄分布8~83岁,平均50.4±19.1岁。
  资料记录方法:每一病例均由值班调度人员根据车载准确生成呼叫时间、派车时间、出车时间、到达现场时间、返院时间、我们根据呼叫时间和急救车到达现场时间计算(呼叫-到达现场间期),在现场询问家属或目击者死亡人员的发病时间至呼叫时间,来确定(发病-呼叫间期);统计死亡原因。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1.5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描述数据特点。
  结 果
  死亡分布:限于我院属于县级基层医院,院前死亡病例死因相对简单,前3位依次是猝死、车祸、外伤。见表1。
  呼叫-到达现场间期:了解出车速度。本组病例资料3~60分钟,平均19.2±12.4分钟。
  发病-呼叫间期:了解目击者能否在最短时间报警。本组资料5~600分钟,平均77.9±141.0分钟。
  讨 论
  本资料显示,猝死占我院院前死亡第1位。猝死多由心血管疾病急性发作引起。文献资料显示,在美国,每年有35万人发生心源性猝死,非外伤性猝死中,80%~90%为心源性猝死[1]。各种心脏病均可导致猝死,但以冠心病为最主要原因,20%~25%的冠心病以猝死为首发表现。患心肌梗死者75%可发生心源性猝死。猝死事件一旦发生,存活比例甚低,西方国家报道院外猝死抢救存活率仅2%~15%。因此,心源性猝死具有突发、迅速、不可预料和死亡率高的特征,是直接危及人们生命的一大“杀手”。因此,急救人员应熟练掌握猝死的救护原则,医院应强化CPR培训,组织演练,确保急救车、药品、器械处于备用状态。车祸导致死亡占据第2位,这和我国机动车数量增加以及人车不遵守交通规则有关。急救人员应重点掌握包扎、固定、止血等创伤急救技术,具有熟练处理休克的能力。
  根据(呼叫-到达现场间期)数据来看,我院间期过长。而院前急救的评价标准显示[2],平均急救反应时间≤8分钟(市区)或≤15分钟(郊区)。我们分析原因:①急救生命通道阻塞:急救车执行任务过程中,行人、机动车辆不避让,居民小区楼院随意停放车辆,居民楼楼梯间狭小、堆放杂物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延搁了急救时间。②报警地址叙述不清,报警人员不及时出来接车;报警者通讯中断失去联系都导致救治时间延误。③在部分出车过程中,医、护、司沟通不良、配合不佳,也影响了出车时间。
  根据(发病-呼叫间期)来看,时间也过长,目击者未能在第一时间尽快呼叫,而且在本资料中,无人进行现场心肺复苏,导致患者错过“黄金4分钟”,致使急救人员抢救回天乏力。文献报道,实施心肺复苏的时间差与生存率呈负相关,超过6分钟者存活率仅4%,10分钟以上者几乎不能成功[3]。未在第一时间实施心肺复苏,分析原因:①家属或目击者不具备心肺复苏技能,未接受过培训,尤其是家庭有冠心病病人的家属,更应主动学习猝死的医学知识和心肺复苏技术。②目击者思想有顾虑,一怕不是专业人员实行心肺复苏不能“救命”反而“夺命”;二怕好人没当成,反被家属讹诈或起诉。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和措施:①完善制度,加强培训:120急救站人员应牢固树立“时间就是生命”的观念,加强培训和学习,遵守相关急诊工作制度,确保人员、车辆、药品、器械等处于备用和待命状态。120指挥中心和医院定期不定期地开展急救业务培训、演练、抽查。②设立急救通道:呼吁政府在道路规划时设立特种车专用通道,任何车辆不能占用。加强公众宣传教育,遇到急救车执行任务时,主动避让;居民小区车辆有序停放,留出急救通道;制定居民商品房标准,设计时楼梯或电梯要宽,便于担架通过或进出。楼道及楼梯间禁止堆放杂物。③完善法律,使人们敢于出手相救:如果身边有人发生意外,心脏、呼吸骤停,第一目击者要抢“黄金4分钟”,立刻施以心肺复苏术,医生到达时才有机会;如果就地等待,即便发达国家的救护车最快也要6~8分钟才能赶到,伤者可能已经生命无望,或者即使救活也成植物人。建议国家应出台相关法律法规,目击者有责任、有义务施行心肺复苏术,若出现不可测意外,法律上应当免责。④全民急救培训,使人们有本领救助他人:政府应重视全民培训心肺复苏术等急救知识和技能,在人群密集区域如小区、学校、厂矿、车站、商场等场所进行视频播放、宣传版面等媒介宣传。医疗机构安排专家进行现场培训、演示。培训机构应为公众提供内容实用、形式新颖的急救知识培训,能使非专业人员更好地接受、理解急救知识,对提高院前急救水平有着重要意义。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群掌握心肺复苏操作技能,走在“120”急救之前,让生命多一份安全。⑤推行电话急救指导:绝大多数患者家属或其他报警人没有自救和互救知識,在拨打“120”电话后,一般就只在原地等待或盲目搬运导致外伤病人二次损伤,有些病人因而错过最佳救治时间。我们建议随车医生在接到急救任务指令上救护车后,必须第一时间用车载电话联系报警人,除核实现场地址外,还要了解患者发病情况,初步判断病情,远程给予报警人自救和互救的专业医学指导。我们相信推行此项科学又人性化的服务措施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海昌,贾国良,主译.心脏病学[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3:488.
  2 王得坤,谢钢.院前急救管理与应急预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44.
  3 潘东峰,梁沛枫.876例院前死亡病例临床分析[J].宁夏医学杂志,2011,33(1):58-59.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探讨14C-尿素呼气试验对幽门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954例有不同程度上腹不适、疼痛患者进行14C-尿素呼气试验测幽门螺杆菌。结果:在4954例受检者中,测出幽门螺杆菌阳性3027例,阳性率61.1%,阴性1927例(38.9%)。结论:14C-尿素呼气试验操作简单,患者无痛苦,可作为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 14C-尿素呼气试验 诊断 幽门螺杆菌  2008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在2型糖尿病(T2DM)伴糖尿病肾病(DN)中的意义。方法:将66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无肾病组和肾病组,分别检测其血清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DN组血清HCY又显著高于NDN组,P<0.01,糖尿病非肾病组血清HCY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高HCY血症可能是糖尿病肾病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检测糖尿病患者血清HCY水平有
期刊
关键词 带状疱疹 早期抗病毒 疗效  带状疱疹是皮肤科常见多发病,也是患者因头胸腹部疼痛前往内科就诊的常见病因,多好发于免疫力低者或老年患者,早期多起病隐匿,患者往往以一侧躯体无明显诱因疼痛(可发于头面部、胸背部及腰胯部)为主症就诊,早期多无明显皮损,疼痛性质多为烧灼样疼痛,疼痛特点均为躯体一侧的疼痛,该种疼痛不超越身体正中线而放射至躯体对侧,对于发生于单侧、病程较短、沿神经放射,又查不出阳性体征
期刊
摘 要 目的:研究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对母婴的影响。方法:选择自愿要求分娩镇痛、初产妇、单胎、头位、产科检查认为可行阴道试产的100例产妇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同期未行分娩镇痛的产妇10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产妇的分娩疼痛、产程、分娩方式、产后出血以及新生儿的评分进行研究。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镇痛效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第2产程、第3产程、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及新生儿Apgar评分进行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结
期刊
摘 要 目的:不同药物辅助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效果。方法:收治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都行PCI与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术后加用辛伐他汀口服治疗。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95.0%,对照组有效率70.0%,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随访半年,治疗组的心源性死亡和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
期刊
资料与方法  2005年9月~2012年9月收治行CSEA麻醉患者3572例,其中剖宫产术1852例,妇科手术479例,骨盆及下肢手术1125例,膀胱结石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45例,腹股沟斜疝修补术56例,阑尾切除术25例。年龄12~89岁。入室后开放静脉通路,常规监测BP、SPO2、HR、R等参数。按常规取L3~4或L2~3穿刺,采用针内针技术,腰麻用药为0.5%布比卡因1.2~2.5ml或0.
期刊
近年来,上消化道肿瘤发生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外科根治性手术是此类肿瘤首选治疗方法,目前多数的地、市级以上医院可以开展此类癌肿的根治性手术,但由于医师培养层次不同,手术技能差别而异,因而上消化道肿瘤术后吻合口狭窄的现象层出不穷。近年来,内镜下球囊扩张治疗吻合口狭窄得到了广泛应用,诸多的吻合口狭窄患者即使手术和药物治疗无效,也可取得“完璧归赵”的治疗效果。内镜治疗的新突破,使临床医学摆脱了诸多尴尬局面,
期刊
摘 要 目的:利用先进医学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对腔内钬激光技术治疗泌尿系结石临床效果进行有效性研究。方法:收治泌尿系结石患者100例,利用钬激光与腔内泌尿外科技术相结合治疗方法对其进行治疗。结果: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100例患者有85例单次碎石成功率达90%以上,有6例肾结石与7例膀胱结石都是一次性碎石成功,但也有3例在进行碎石的过程中出现输尿管穿孔现象。结论:利用腔内钬激光技术治疗泌尿系结石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结合LCP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粉碎性骨折。方法:应用手法复位结合LCP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粉碎性骨折患者26例。结果:本组24例获随访,7~24个月,骨折愈合时间3.5~9个月,無内固定失败者。结论:手法复位与LCP钢板相结合治疗胫骨中下段粉碎性骨折,可以获得骨折稳定与软组织完整的平衡,疗效可靠。  关键词 胫骨中下段 粉碎性 锁定钢板 手法复位  胫骨中下段骨折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突发性耳聋综合治疗效果,影响治疗的因素,及耳聋恢复的预判。方法:药物治疗,高压氧治疗、心理治疗,及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等的多种治疗方法综合应用。结果:收治突发性耳聋患者76例,治愈23例(30%),显效41例(54%),有效9例(12%),无效3例(4%)。听力恢复时间集中在第7天~第13天。结论:病程越短,治疗越早,效果越好;听力图形态,听力下降程度是影响突发性耳聋恢复的重要因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