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中企动力据守高低两端 IT外包市场已成两军对垒

来源 :中国计算机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allfishy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企动力首超IBM成为国内IT外包服务第一?任何人都不禁怀疑此消息的真实性。日前,IDC发布的一组数据恰恰就把中企动力放在了炉火上。这背后有哪些隐情?所谓的“第一”意义到底有多大?
  IDC出具的一份报告再次将IT外包服务(ITO)推送到业界前台,长期以来生存在国外厂商包围下的中企动力,终于在此领域打了个翻身仗。
  然而,喜忧参半的IT外包市场也给新贵中企动力蒙上了一层阴霾:以企业建站等为主营业务的中企动力跟IBM并没有直接竞争的关系,两者从事的业务千差万别。以海量业务堆积起来的市场第一的名头,究竟有多少含金量?
  7月24日,长期专注于企业信息化外包的中企动力举办媒体沙龙,正式对外宣称在“IBM第一、中企动力第二、惠普第三”的名分之下生存了多年之后,已经在2007年度的IDC调查中一举超越蓝色巨人IBM,稳居国内IT外包服务市场头把交椅。
  消息一经传出,随即在业界引起轩然大波。坊间认为,IDC此次统计,将属于IT外包边缘的企业建站、租赁、托管、推广等业务纳入IT外包范畴。而狭义上,IT服务应该不包含上述海量业务。另外有观点认为,尽管中企动力在此次统计中顺利折桂,但它拿下的仅仅是最为低端的IT外包市场,此排名并不能说明问题。
  同时记者了解到,在IDC同一份报告中还显示,在以应用、桌面、网络等为主的IT整体服务中,IBM仍以明显优势领跑市场,而中企动力则未能进入前五,但数年来一直保持国内市场前十的位置。
  
  超过=超越?
  
  记者从一线得到消息称,此前,IDC高调公布了一份名为《IT Services Tracker Outsourcing Market》的市场研究报告。该报告显示,2007年第二季度中国IT外包服务市场中,中企动力业已超过此领域原先的蝉联老大IBM跃至市场第一位——2007年中企动力收入7400.2万美元,IBM为7200万美元。该报告的简版中并未透露更多的相关数据。
  报告称,尽管在IT整体服务市场上IBM仍具有绝对优势,但单从IT外包服务层面讲,连续两年排名第二(仅次于IBM)的中企动力已经在2007年首次超越IBM成为市场老大。
  在媒体沟通会当天,中企动力总经理陈丹详细解说了中企动力在IT外包服务方面的优势。
  她介绍说:“IBM的很大一部分服务是提供给大中型企业的,包括行业内部对中小企业的划分彼此便有分歧。我觉得它可能更多的是从大中型企业中比较低端的、类似于中型企业中获取市场份额。IBM的中小企业客户的规模和额度,都跟中企动力客户的投资规模不太一样。”
  如此看来,中企动力超越IBM的核心武器便是足够庞大的中国中小企业客户,而这一点正是IBM无暇顾及的空当。
  记者了解到,在IBM的划分中,除政府、典型行业和国资委下辖的大型国有企业外,其他的企业一概被分为“工商企业”,即业界所称的中小企业。
  事实上,在IBM的划分中,“工商企业”离业界传统认为的中小企业相差甚远。
  在过去几年,中国的IT外包业务主要还是电信、银行等国内大企业的专利。因此,具有资源和技术优势的国际IT企业乘势抢得了先机。因此,国内IT外包市场便长久被IBM、HP等具有技术实力的厂商把持。
  与此同时,占国内企业总数99%的中小企业,并非不知道信息化可以提升企业竞争能力,但是不愿在这方面投入太多费用。这使得中小企业信息化整体处于低水平状态,而外包信息化也简单地停留在“做企业网站”的初级阶段,连带使得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的国内IT外包企业生存境遇不佳。
  不过,随着全球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中小企业这种心态出现了微妙变化,中小企业外包信息化开始成为一股潮流。而中企动力在IT外包方面的成长从此开始。
  陈丹表示:“国内IT企业比国际巨头更了解这些中小企业的需求,更注重本土化发展,快速响应,根据市场发展及时调整策略,并能随着市场变化及时灵活地创新服务模式。”
  IDC大中华区总裁郭昕也表示,与IBM服务大中型客户的客户群不一样,与东软做国际市场也有区别,使中企动力在IT外包方面表现不俗。
  他分析说:“在高端的IT项目外包领域,IBM具有明显优势,IBM拥有系统的咨询、实施和维护的能力;东软利用国内的成本优势做国际市场的软件外包项目也颇有独到之处。而中企动力则有强大的网络营销平台。借此来向中小企业提供IT外包服务,优势就逐渐显示出来。”
  业界认为,虽然从排名上超越了IBM,但中企动力与IBM并不存在直接的竞争关系。除了客户群有很大区隔之外,服务的模式也有区别。IBM专注于IT项目的高端咨询顾问,而中企动力则利用网络营销平台提供适合中小企业的方式进行服务。
  对于中小企业高速成长给IT外包带来的机遇,有业内人士称,“集群效应”必须在一种大环境下才能发酵,而这种环境似乎正在到来。IDC大中国区总裁郭昕表示,“尽管整体经济状况令人担忧,但是IT服务外包业务正在成为冬天里的春天”。
  
  橘生淮北
  
  没有永远的蓝海。
  记者了解到,自从2004年中小企业信息化概念被热炒开始,向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化外包服务的公司开始逐渐增多,中企动力的效仿者纷纷浮出水面。这些公司大都没有技术和资源优势,凭借最简单的建站、维护、推广等手段向中小企业提供所谓的“信息化外包服务”。
  调查中记者获悉,面向中小企业提供基于互联网的IT外包项目的市场,由于准入门槛较低,难免有不遵守行业道德者混杂其间,市场上也有诸多不和谐的声音。
  在网友“黑色之光”的博客上,他详细表述了自己的公司在筹划并实施域名、建站等过程中被国内某“知名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商”骗取钱财的经历。
  记者通过博客留言等方式辗转找到了这位姓牛的先生,对于被骗的经历他已不愿再提起,但他向记者坦承:“也有一些打着中小企业信息化外包服务”旗号骗取钱财的公司,他们大多在客户付款之前将他们服务的优越性吹得天花乱坠,一旦客户付款后,他们便想方设法推脱责任并百般抵赖,当初的承诺仿佛消失到九霄云外。
  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牛先生表示:“从事这些所谓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外包服务的商家不在少数,其中甚至有一些业内知名的企业。由于基于互联网的IT服务并不需要太高的门槛,导致了整个行业良莠不齐。”
  业内知名专家吴文钊博士称,IT服务外包作为一项新兴业务,从西方世界传入中国不过几年时间,但已经无处不在——从网站服务器托管到ASP应用,从内部网络管理到服务器外包,从系统服务到软件服务,真可谓五花八门,无奇不有。不管有没有需求,有没有规则,国人大都要一试身手。
  他说:“虽然如此,但直到今天根本看不到哪家公司真正做大,真正从泥腿子走到岸上。究竟是何种原因使得西方的IT外包到了国内却很难有大作为?IT服务外包作为舶来品,我们的公司抄袭过来的大都是表面的规则、表面的制度、表面的方法,并没有建立起诚信的规则、行为的规则、职业化的规则。”橘生淮北则为枳,言外之意直指这个市场的混乱。
  
  机会几何
  
  在IBM和中企动力顺利抢位高、低端IT外包服务市场后,剩下的蛋糕还有多大?
  赛迪顾问的数据显示,2008年上半年中国IT外包市场将近33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0%,但增长率低于上年达8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用户整体运维费用压缩导致了占据ITO市场60%以上份额的IT系统管理外包领域增长放缓。
  而ITO中其他两个领域——硬件服务化及软件服务化领域增长率还略有上升,显示新兴外包服务形式的生命力。
  赛迪顾问分析师仓剑认为,中企动力的部分业务属于硬件服务化领域,这个领域目前还只占ITO整体市场的20%左右,并且这部分业务正在受到电信运营商强势的侵蚀,未来这一市场上其他的服务商将不可避免地面临极大挑战。所以通过调整市场定义来将中企动力排在ITO市场的第一既不反映ITO市场现状,也不符合发展趋势。
  不约而同的是,赛迪顾问与IDC都看好未来几年的IT外包服务。IDC的报告显示,未来五年内国内IT外包服务市场将以30%复合增长率不断扩大。
  郭昕告诉记者:“从国内IT外包服务市场来看,前五大厂商和后面的企业差距非常大。2007上半年,排名第一的中企动力的市场占有率为27%,相比市场第二名中国万网的4.6%,差距达到20%。到2007年底,两者的占有率分别是25%和5%。这之间的差距非常大。我认为这个市场还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不成熟的市场,行业的后进者还有很多的机会。”(本报记者曹红丽对本文亦有贡献)
  
  链接:中小企业成IT外包服务增长
  IT服务外包可为企业节省IT运营成本,使IT系统的能力与质量提升,能够让企业集中资源确立核心竞争优势。而我国发展服务外包潜力巨大,2007年我国软件服务外包的出口额首次突破10亿美元。从市场来看,我国发展IT服务外包的潜力巨大,这也给中企动力等本土IT外包服务商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此次中企动力能够在IT外包服务市场中排名超过IBM,基于其对国内中小企业信息化需求的深刻把握。对中小企业而言,信息化无论作为战略手段还是战术手段,均已在企业经营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到2006年底,中小企业数量已经超过42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吸纳了80%国有企业下岗人员实现再就业。不仅如此,中小企业正在成为我国技术创新的生力军。65%的发明专利、75%以上的企业技术创新、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都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可是这些中小企业也普遍存在着一个共同特征:资金不够雄厚,管理不够完善,信息化基础普遍较差,且面临异常激烈的市场竞争。然而,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富有活力的经济群体。基于目前的情况,中小企业迫切需要信息化建设。但由于技术、资金、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不足制约了中小企业群体自行开展信息化建设。所以IT服务外包成了绝大多数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首选。这就不难解释中企动力为什么在IT外包服务市场能够快速增长了。
其他文献
“您好,信息部。”当信息部的任何一部电话响起的时候,你首先听到的就是这样很职业的类似于专业客服一样的问候。北京谊安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谊安医疗)总裁办信息经理孙艳骄傲地说:“在我们公司,信息部是唯一一个能做到用这样标准的服务语言对待来电的部门。”  也许你会说,这不过是规范化的表面文章。但是更多的表象堆积起来就形成了质变:2006年孙艳刚加盟谊安医疗的时候,信息部的对口领导是行政综合总监
2008年2月19日,注定是值得DVD行业铭记的日子。  这一天的下午,日本东芝公司总裁西田厚聪在东京总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东芝将立即停止HD-DVD播放器/录像机的开发和生产,3月底彻底停止发货。由东芝领衔的HD-DVD和由索尼领衔的蓝光自世纪初就一直在竞争成为下一代DVD的最终标准,因此东芝的这一表态被国内外媒体和观察人士认为是HD-DVD格式失败的标志,也宣告了蓝光阵营取得了下一代DVD格
意大利先控作为电源行业的领跑者,为全球军事机构和特殊需求用户研制和生产了大量的电源设备,丰富的实践经验使其开发的高质量系列产品成为久负盛名的军用产品,多年以来为中国各行业用户提供了大量的不同系列UPS产品和技术服务。其中包括政府机关、金融、电力、通讯、石化、交通运输、医疗等重要部门和单位,尤其在一些海拔高、温差大、粉尘污染严重的恶劣环境中,先控的产品经受住了考验,始终为用户提供安全可靠的电力保障。
目前,中国电信运营商的网络覆盖和技术水平已居于世界前列,但在网络管理水平、运营水平、经济效益上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电信运营商都面临“怎样降低成本、留住用户”的问题。各大运营商都在努力通过各种方式解决这个问题,最终都把目光投向运营支撑系统上来。  而且随着下一代网络(NGN)的实施,人们对运营支撑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运营支撑系统在运营商降低运营成本、拓展运营收入、提高其综合竞争能力上有
受笔记本需求增长的利好环境刺激,加上Vista发布、双核等业内新元素的加入,今年的寒促市场比往年有了更多的兴奋点。据悉,寒促期间,TCL笔记本电脑业务取得成倍增长,  台式PC同比增长56.7%。    强化销售中心职能    据记者了解,2006年底,原TCL电脑销售中心副总经理陈宇新升任为销售中心总经理,同时,他对整个销售中心的架构进行了调整:原先的中央市场部、产品部、以及以客户结算和物流为主
如果说奥运是一场3G的热身与检阅,接下来更为让人关注的是,经历奥运的启发后,3G业务的未来发展将如何发展。我们就此采访了几位业界专家和企业界人士,理出了奥运后3G业务发展的几大趋势和属性。  从现阶段来看,究竟能够在奥运会时使用哪些独具特色的3G应用?这些业务在3G后的延续状况如何?  曾剑秋:奥运后GPRS业务将起到很大作用,通过奥运向用户推广这项业务,以后的定位系统会比较完善。现在来看,地图环
在经历了数年曲折反复之后,中国3G终于进入到商业运营之前的最后冲刺阶段,3G的梦想将很快成为现实。可以预计,近几年,3G的发展无疑是电信重组之后三大运营商争夺市场的重要着力点,获得3G经营许可权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电信全业务运营商,新移动、新电信以及新联通会根据各自移动网络的特点获发TD-CDMA、WCDMA和CDMA2000制式的3G牌照。  毫无疑问,3G的到来会给国内移动通信市场带来翻天覆地的
暑期促销(暑促),最开始是联想为了抓住暑期放假的学生群体而专门在暑假举行的促销活动的简称。联想最早在暑促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随后众多IT厂家纷纷加入到暑促大战中。暑促成为IT厂商必争之战。高峰时期,某些厂家的暑促销量能占到其年总销量的小一半。曾经有人这样形容:暑促丰收一年足!  暑促,不知道给多少IT厂商的销售精英带来过荣耀以及快速的提升,也给多少渠道商带来过巨大财富,但是这几年,它慢慢地变淡了。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美国相对完善的市场中,一个单独利空消息很难造成股票的暴跌。显然NVIDIA股价暴跌到如此田地,还有其他的原因。    就在一年前,华尔街的分析家们还对NVIDIA的前途信心爆棚,NVIDIA股价在2007财年一度高达39.67美元。然而,在NVDIA宣布将支付1.5亿美元至2亿美元用于瑕疵芯片的维修及更换后,股价遭遇雪崩。在美国相对完善的市场中,一个单独利空消息很难造成股票的
中国60%左右的GDP,50%的税收,75%的就业机会,65%的发明专利,80%的新产品都是由中小企业提供和创造的。  而就是这样一个为中国经济腾飞做出巨大贡献、数量庞大的中小企业群体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寒冬。  8月2日,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综合处处长王建翔在第二届广东中小企业经济论坛上透露了一串惊人的数字:今年上半年有6.7万家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倒闭。其中纺织行业的中小企业倒闭了1万多家,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