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的深度剖析

来源 :对外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19910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以来,富士康恐怕是被媒体报道最频繁的公司之一了。各大海内外新闻机构最关注的并不是这家全球知名代工企业的业绩状况,而是该公司在深圳的十二名一线员工连续跳楼自杀事件以及随后公司的两次大幅加薪。6月底,又有迹象表明富士康开始向中国内陆搬迁,搅动了中国多地政府的神经,再次引发观察家和海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
  
  加大监控力度提高报道时效
  
  针对富士康事件不断升级的态势,作为主管中国地方新闻对外报道的新华社对外部国内室,已经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报道方式,在新闻监控、组织策划和采编等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新华社有关富士康的对外英文报道不仅注重时效性,而且兼顾深度分析,实现了“消息+解读”的配套打包报道模式,以满足媒体用户的需要。
  由于富士康公司在新闻披露方面一直比较谨慎,地方政府出于各种考虑,也很少主动向媒体公布重要信息,新闻机构想在第一时间捕捉到有关动态新闻就比较困难。而利用网络渠道挖掘富士康事件的蛛丝马迹,不失为一种便捷有效的方式。
  网络信息的最大优势就是时效快。很多新闻事件都是经网络最先披露后才被大量新闻媒体发现并广泛报道的。但网络信息的准确性、权威性往往得不到充分保障,必须要对其内容加以核实确认。对于新华社而言,可以利用其遍布海内外的分支机构,动用各地记者的采访力量来实现。
  
  整合新闻资源
  拓展报道范围
  
  一个新闻事件的发生,往往不是单一孤立的,经常会与其他地区的事件发生联系:或互相影响,或互为因果。在报道时不应只局限于事件本身,可以考虑以某一方面为切入点,同时兼顾全局的全景式报道。这种报道模式需要各方采访力量的支持配合,保证新闻事实的真实和准确。
  6月8日,富士康宣布二度加薪的第二天,新华社以英文播发了题为《富士康大幅加薪后港股下挫显示投资者信心不足》的滚动报道,以富士康在港交所股价大幅下挫为由头,深度分析了富士康加薪的背景、动机和影响,指出了其面临的成本升高压力和有可能对相关产业引发的连锁效应。
  此报道是对外部编辑通过网络获悉富士康在港交所的股票交易价格大幅下跌后,从中“嗅到”了市场和投资者对此事的第一反应。此外,编辑还监控到了富士康当天正在香港举行股东大会,有群众在会址附近示威游行。编辑立即联络了新华社香港分社的主管记者,希望他立即采访股市动态行情和金融界人士,了解业界的看法。
  记者紧急采访,随后以《富士康加薪后港股下挫》为题发出了英文消息,详细介绍了金融分析师、国际知名投资机构等专业人士和组织对富士康加薪的分析,指出加薪是必然趋势,会增加企业成本,导致投资者预期下降。
  与此同时,编辑还联系了广东分社和江苏分社的记者,请他们分别采访富士康集团高层和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制造业的企业人士和一线员工,通过讲述不同身份人群的感受,对加薪事件进行了全面、深度的剖析。
  最终播发的英文综合报道《富士康大幅加薪后港股下挫显示投资者信心不足》中指出,中国大陆大量劳动密集型企业工人长期面临着劳动强度大、收入微薄的窘境,加薪是必然趋势。但富士康此次大幅涨薪,可能迫使其他企业“跟风”,一些小型代工企业最终会因无法负担高昂成本而被淘汰。
  
  富士康大幅加薪后港股下挫显示投资者信心不足
  
  深陷“员工坠楼”阴影的富士康一周内二度大幅调升深圳员工工资。受提薪方案影响,富士康国际8日在港交所股价大跌,显示投资者对公司前景的担忧。
  富士康国际8日在港交所复牌后股价继续大幅下挫,至收盘时跌至5.48港元,比前一天跌3.18%。
  因为要发布有关涨薪的公告,富士康国际7日开盘仅两分钟后随即暂停交易。当日股价下挫5.5个百分点。
  当天,其母公司鸿海集团在台交所也遭遇同样打击,股价下跌5.11%,延续了周一的跌势。
  富士康于7日宣布将再次给深圳员工加薪,将经考核合格的一线员工的基本薪资由1200元调升至每月2000元,升幅达66%。
  这是一周内第二次加薪。6天前,富士康集团宣布把基层员工薪资上调30%以上,其中作业员从原来每月基本工资900元上调至1200元,线组长在原有薪资标准基础上调升30%以上。
  加薪引发投资者担忧
  今年富士康深圳厂区连续发生十多起员工跳楼自杀事件。随之而来的就是公司两次宣布大幅加薪。
  香港一些证券分析人士和经济学家指出,连续两次大幅加薪必然增加富士康的运营成本,从而影响其年度业绩和股价。
  中国国际建设银行香港研究部负责人Peter so指出,一周内两次涨薪让市场难以承受。虽然目前无法衡量到底涨薪对公司的成本会造成多大影响,但至少会削减公司2010年的预期效益。
  so对新华社记者说,高薪资也可能会提升富士康的生产能力和效率,从而部分抵消涨薪的负面影响。
  但从事国际金融业务的Macquarie集团在一份声明中说,突然大幅调高工人薪资待遇会影响富士康今年的利润。该集团已经调低了对富士康的评级,并把其目标价格从53港元降至4.6港元。
  期待已久的调薪
  众多海外企业由于把中国大陆作为其廉价制造基地而在国际市场上赚得盆满钵满。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梅新育认为,优惠的政策和充足而廉价的劳动力仍在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投资者蜂拥而至。但与这些企业丰厚的利润和不断上升的物价水平相比,中国工人的收入增长却异常缓慢。
  富士康深圳厂区一系列的跳楼事件就深刻反映了当工人们面对残酷的现实与自我期待之间的强大反差时,内心产生的巨大痛苦。
  富士康被舆论指为“血汗工厂”。“如果不给员工加薪,它将成为人民公敌。”梅新育说。
  “两次加薪将有助于稳定工人与企业问的关系从而有助于公司的发展。”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兼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苏海南说。
  全行业加薪?
  富士康的行动可能会给其他劳动密集型企业,尤其是中小规模的企业,带来压力。增加工人的工资意味着在国际市场上失去廉价劳动力的竞争优势,但不这么做就会面临有经验的员工大量流失,苏海南说。
  仁宝电子公司经理郭子仁说,自从富士康第一次加薪以来,公司就在与员工协商薪资水平问题。
  “每个企业都会有劳资矛盾,关键是如何在保证企业平稳发展的基础上提高工人的薪资待遇。”他说。
  “富士康的加薪对于一个代工企业来说是剧烈的、罕见的甚至不正常的举动。”江苏昆山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卢宗元说。
  “如果真的出现全行业加薪潮,只有实力雄厚的企业能幸存下来,其他的恐怕就要被淘汰了。这对于改善中国制造业的结构来说是好事。”梅新育说。
其他文献
近日,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启动,委托全球知名广告公司拍摄制作的30秒国家形象短片尚未面世,即已备受世人关注。传该片以50多位具有世界影响的当代中国各界精英将以群体亮相的方式,向世界讲述中国和中国人的故事,诠释和演绎丰富多元的中国形象。联系去年岁末“中国制造”形象广告在美国有线新闻网(CNN)播出,一些敏锐的媒体和学者断言,中国开始更加自信、主动地展示自己的“软实力”,争夺国家话语权——“中国国家公关
期刊
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玉树突发7.1级大地震,新华社对外部以英文“特急电”率先向海外发出准确消息,随即进入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报道状态,展开不间断滚动报道。24小时内,新华社对外密集播发英文稿40余条,被外电全部转发,成为外媒最主要的信息源。  第一条关于震中和震级的精确消息,率先报道地震遇难者数字,第一个使用“玉树”电头,第一条发自现场的特写,首次接受CNN连线采访……新华社对外英文报
期刊
5月1日,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河北馆,以独特的设计、丰富的内容、新颖的手法闪亮登场,成为姹紫嫣红的展区中靓丽的一点。    别致的外观    河北馆力求在实施创意、融入理念和寓意、增强视觉冲击力上进行探索,打破了过去展览的陈式,大胆地将整个展区分割为5个大的几何体,采用透明的玻璃幕墙材料和立体几何图形,运用多媒体影像动态展现的手法,将展览的恢宏、大气、新奇、时尚等要素充分地体现出来。河北馆的创
期刊
BBC记者琼尼是格拉斯哥电影电视系的毕业生,是笔者合作教授的得意门生。经教授引荐,我们坐到了一起。落座不久,琼尼说起了他的困惑:“办理中国的签证,为什么很麻烦?”他说,“去了几趟伦敦,还补了好几次材料”。琼尼对在中国短暂的采访经历耿耿于怀。有一次,他在建国门地铁站附近的一个大厦前拍摄这座现代化的建筑。两个戴红箍箍的人很凶地拿走了他的摄像机,让他删掉拍摄的一段画面……  一个尖锐的问题摆在面前—— 
期刊
世博会广东馆是广东省参与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核心项目,广东省贸促会作为广东省参与上海世博会工作的牵头单位和世博会广东馆的主办单位,集专家之智,采众家之长,共形成38套展示设计方案并进行筛选、优化。在几经专家评审和17轮深化完善后,最终确定了“金色骑楼,绿色生活”展示设计方案。该方案紧紧围绕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和“窗口,广东神话”展示主题,聚焦“绿色生活”这个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演绎
期刊
马尧海换妻案尚未宣判时,海外主流媒体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就已开始滚动报道。料到此案会引起外媒关注,却不曾料到来势如此凶猛,近乎炒作。  国内发生海外关注的热点,对外媒体理应发出强音,至少不能输给外媒。但也有不同的观点:负面新闻最好简单处理,免得给自己抹黑。  其实“负面”新闻处理得当,不仅不会抹黑,反而会起到“正面”的传播效果。美联社《“换妻案”引发民众深层次讨论》一文就隐含了一些正面意义。  
期刊
编者按:上海世博会是继北京奥运会后又一次成功利用大型国际活动开展外宣的成功范例,给我们留下了又一笔丰厚的外宣遗产。在这组文章中,一直战斗在世博会外宣一线的上海市外宣办对世博会的外宣经验进行了初步回顾和总结。  将世博热点与我外宣重点紧密结合、制定突发事件新闻应对方案、打造权威新闻发布平台、开设多语种对外信息服务热线为各国游客观博提供导航、集世界智慧诠释世博主题、“感知世博”与“感知上海-,相融合延
期刊
信息发布、回答记者提问,是一门充满智慧和谋略的传播艺术。同样的问题,不同的人、用不同的语言、采取不同的方式应答,效果差别会很大。温家宝总理在历次“两会”记者招待会上,直面中外媒体记者的发问,泰然处之,声情并茂,娓娓道来,以独特的人格魅力、高超的语言艺术、缜密的逻辑思维,赢得众多媒体的好评。特别是在今年“两会”答记者问时,温总理用朴实自然的情感、客观真实的表述、有理有据的分析、形象生动的阐释,积极回
期刊
中国的发展举世瞩目,中国文化也随之进入了更加繁荣的新时代。如果把我们的优秀文化产品比作“中国名片”,那么将它们推向海外市场,就需要加入恰到好处、比例适中的“国际色”。在此,笔者结合中国文化产品在南非的现状,就开拓商演市场淡谈个人的粗浅看法。    “中国名片”要个性化    近年来,在文化部的重视和扶持下,一批高规格、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在国际演出市场崭露头角。如原生态歌舞集《云南映像》、杂技芭蕾《天
期刊
今年4月6日,日本政府经济产业省(“省”类似于我国中央行政机关的“部”)提出了建设“文化产业大国”的战略方案,旨在提高在海外人气极高的日本文化和医疗服务行业的竞争力。方案提出通过有效利用产品的高好感度,将文化培育成与汽车、家电媲美的日本经济支柱产业。具体措施包括设立官民合资基金,帮助源自日本的文化内容进军海外;完善支援制度,帮助中小企业将研发的产品销往海外等。在医疗领域提出通过实行产业化以高效提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