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爵立柱形制流变及功能初探

来源 :大众科学(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congyu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爵是青铜器中的重要一类,爵柱的定名和用途一直受到学者关注。通过梳理爵柱形制的演变,大概可以得知爵柱最初是铸造缺陷,也不具有实际功能,但是与爵的整体造型相配合而得以保留。
  关键词:青铜器;爵;爵柱
  爵是青铜器中的重要一类,铜爵始见于二里头文化二期,是目前所知出现最早的酒器,通行至西周,西周中期后基本不见。
  “爵”的定名始于宋人,最早涉及到爵柱问题的就是为爵定名的宋人,且着重于将两柱置于青铜器这一整体来进行观察。
  按《说文解字》的解释,爵是一种饮器,但此种器物有三足、较宽的长流,口缘上有双柱,并不便于饮酒。容庚指出爵是煮酒器,亦即温酒器,以其自藏父乙爵腹下有烟炱为证[1],容庚的猜测在考古发掘出土的爵中亦有发现。另外郭宝钧曾指出“中商”的爵“为温酒时出烟透焰,下腹一段,空为圈足,并透数圆孔以扬火”[2]。不过并非所有出土的青铜爵都有烟炱痕迹,容先生据此推测,认为“两柱是当爵受热时,以便用手把持举起的,其作用和鼎的两直耳相近”[3]。但是从现存考古实物来看,杯底附有烟炱痕的爵并非都有爵柱,而大多數没有烟炱痕的爵却都有柱。
  许多学者根据青铜爵是一种饮酒器或温酒器作为前提,认为青铜爵爵柱是用来挂肉的,这种假设下还分为两种情况。其一,爵柱是为了挂熟肉。但是早期爵柱较小且不锋利难以将肉刺穿,后期爵柱顶有帽更不方便将肉刺穿。其二,如果是为了兼顾温酒和烤肉两个功能,温酒与烤肉所需火候不同,很难达到这样的目的。其三,当时并不缺少盛放肉食的器皿。
  也有人认为爵柱是用来承托青铜器的。早期爵柱在靠近流的一端,不合重心,如果用筷子夹取,爵内的液体很容易倾洒,更何况爵柱位置的移动经历了从二里头到西周早中期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古人为什么不一开始就把爵柱放在一个方便夹取的位置?而且青铜爵出现之初,立柱相对整个青铜爵来说极为细小,且不具备后来出现的盖帽,西周时期甚至还出现单柱的青铜爵。
  古人蓄须,或许爵柱是用来在喝酒时遮挡胡须的。但是如果古人通过爵的流来饮酒,爵柱与流距离很远,将胡子直接分拨在流的两边即可。
  商人好饮酒,周人引以为戒,或许因此制造爵柱较大的爵,用爵柱抵触脸颊,防止人过量饮酒。但是若用流饮酒,流折处即为死角,爵腹底就会留有余酒,不需要通过爵柱来控制饮酒量。
  傅晔先生的“滤酒说”亦有些牵强,以殷墟出土的爵为例,放于流上的滤袋中无法装入很多酒醪,每次所滤之酒量太少,若用此法先滤酒后饮用,需要重复多次才能蓄满一爵酒,效率太低且十分繁琐[4]。
  青铜爵的铜柱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复杂的转变,在青铜爵出现的二里头文化二期,青铜爵立柱并不存在,到二里头文化三期才出现有柱的青铜爵。初期爵柱多在流上近口处,至早商偏晚以后移至流口交接处,晚商以后又向杯口后移,西周早期的后移更甚。爵柱初为矮柱状,商代早期为菌形,柱顶变为浅弧形,同时仍有矮柱状或接近矮柱状的。商代中期铜柱普遍发达,顶变圆,有些爵柱之上还有一小柱,至晚商这种做法更为普遍,且整体较高,西周早期,菌形顶端更圆,近似棒状。起初上面帽较小,其后小帽增大或消失,成为一个整体帽形。棱状柱初见于商代晚期,为帽形柱的变形。这种类型仅与四足方爵相配。棒形状初见于商代晚期,在爵中较少,而在斝中较多。有异形爵柱的爵在商代晚期也有出现,但是数量较少。
  二里头时期的爵柱十分细小,因为同类器物的用途具有一定的延续性,所以可以推测出青铜爵在初始阶段就不具有夹取爵柱提起的使用方式,细小的爵柱与窄而短的流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爵柱与流配合使用以滤酒的用途很可能不存在。由此引出推测的第一部分:爵柱最初为铸造的缺陷。青铜爵是由陶爵演变而来的,因此在其最初被铸造成型时,由于流伸出的长度较大,使得此转折处用铜料较多或是初期时铸造工艺并不成熟等原因而留下过量的铜成为瑕疵。因而推测,这种可能性下形成的突出物就是爵柱的前身,人们为了器物的整体美观而索性将其发展改进,形成了短小的柱。
  由成熟时期的爵和爵柱来看,引出推测的第二部分:爵上的专门部位,但实际功能并不大。一般而言,铜器大多仿自陶器,爵也不例外。陶爵最早出现于二里头文化二期[5],与青铜爵在器物形态上相似,但是陶器上绝对无柱。而对比同时期作为明器的陶爵形制来看,陶爵上仍有鋬手有流有足,说明尽管相比作为实用器的青铜爵,陶爵的制作十分简单甚至简陋但是仍然严格保持了青铜爵的其它一些特点,而青铜爵的立柱没有得到严格的保留,这恰好说明立柱不具有特殊重要作用。“在殷墟时期,陶爵已成为明器”,但是唐锦琼先生在对于爵的“右手性”分析中提到,“到极度明器化时,为用手简单捏成,已完全失去了使用价值。即使是这样,陶爵仍顽固地保持‘右手’的传统”,并且列举了殷墟西区墓地、郭家庄墓地、花园庄东地的墓葬出土的大量陶爵,认为“一些十分明器化的陶爵仍在口沿上捏出小流,体侧接上小纽,形成“右手爵”[6]。这说明,陶爵虽然已经失去实际用途而成为明器,但是在制作时依然严守鋬在右侧等形制上的规定,从而表现出其本身作为明器依然延续了青铜爵的严谨性,也就是说陶爵的形制特征依然能够作为我们推测青铜爵相关问题的有力证据。结合杜金鹏先生的整理[7],殷墟文化一至四期中,一期发现的陶爵数量有限,二期出土陶爵数量较多且相当一部分陶爵的流根处有泥钉,三期时陶爵基本不见泥钉。若“泥钉”本身有着实际用途等重要信息,那么就理应同爵的“右手性”特征一起保留下来,并且持续稳定的反映在陶爵上,而实际上“泥钉”的有无这一变化在殷墟文化二、三之间的短时间内就发上了,这从侧面体现出“泥钉”在一定程度上并无实际用途,因为对爵本身的使用来说并无太大影响。
  但是即便青铜爵立柱没有实际的功用,它经过三、四百年的演进而被保留下来作为爵的固定造型之一,仅仅从外观的角度它便是不可或缺的,与青铜爵本身的形制一起产生调和的美感,起到调节器型口沿处视觉平衡的作用,至于爵柱位置的漫长变化也可能正是对古人审美渐变过程的呼应。
  参考文献:
  [1]容庚:《殷周青铜器通论》,文物出版社,1984年,第43页。
  [2]郭宝钧:《商周铜器群综合研究》,文物出版社,1981年,第141页,
  [3]容庚、张维持:《殷周青铜器通论》,文物出版社,1984年,第43页。
  [4]傅晔:《金爵新论》,《文博》1992年8期。
  [5]杜金鹏:《陶爵——中国古代酒器研究之一》,《考古》1990年6期。
  [6]唐锦琼:《爵的“右手性”及其文化背景分析》,《三代研究》,科学出版社,2009年,第275页。
  [7]杜金鹏:《陶爵——中国古代酒器研究之一》,《考古》1990年6期。
  作者简介:姜伊(1995-),性别:女,民族:汉,籍贯:辽宁抚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考古学,单位: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旅游学院)
其他文献
马达加斯加是位于非洲马达加斯加的一个岛国。马岛每个地方的说话都不太一样,但这个差别不影响马岛人的交流。翻译下面词的人是安琪拉贝人,或多或少会带点安其拉贝口音。(但是还是会有些不一样。)他们的标准马语是塔那那利佛和菲亚娜兰楚阿口音的结合。本人利用在马岛工作一年的时间整理了这些内容。  一、语音  元音 a e i o  辅音:b d f g h j k m n p r s t z  双辅音:tr
期刊
摘 要:对历史规律的探索长期以来处在迷雾中,直到马克思、恩格斯的唯物史观,才把历史的本质从混沌的状态中剥离出来,提供了真正分析社会的显微镜和望远镜。但对于唯物史观的学习和运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不是有了唯物史观,历史学就能成为一门百分之百正确回答种种问题的学科。对于我们当下的历史研究,应该进一步挖掘唯物史观带给我们的启示。  关键词:唯物史观;历史研究;史学方法  一、唯物史观的出现  历史的发展
期刊
摘 要:《诗经·秦风·无衣》是春秋时期一首保家卫国的战歌。这首诗产生于西方新崛起的强国秦,是秦文化的成果,其中表现出了强烈的尚武精神。这种精神已经融入华夏儿女的血液之中,从古至今绵延不绝,直到今天在当代武警身上依旧能够看到尚武精神。  关键词:无衣;尚武精神;武警  再读《诗经》,感动尤胜当年。许是年纪大了,心也变得脆弱,曾经或无动于衷、或付之一笑的很多诗句,现在都能在心头泛起涟漪。关关雎鸠,在河
期刊
摘 要:《奥赛罗》是莎士比亚悲剧创作中初期的作品,该剧主要讲述在战场上所向无敌的英雄奥赛罗由于听信下属伊雅各的谗言,认为最爱的妻子苔丝狄蒙娜背叛自己,亲手将她杀死的悲剧故事。本文站在舍勒视角上,结合舍勒《论悲剧性现象》中对悲剧性本身的讨论,分析《奥赛罗》中悲剧的必然性和不可避免性,以及奥赛罗身上的那种悲剧性罪过。  关键词:奥赛罗;舍勒;悲劇性  《论悲剧性现象》是舍勒在现象学方法的指导下,把其悲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带领下正在稳步前进,要使中国共产党永葆青春活力,就需要不断的深入党建工作。國企作为国家经济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企内部深入的开展党建工作,是我国深化改革的需要、是促进国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国企要在新的时代环境之下,通过进一步的推进党建工作,发挥出党建工作的内在价值。本文通过分析国企党建工作的现
期刊
摘 要:“两新”组织是我国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重任,对解决突出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具有重要作用。发挥“两新”组织基层党组织的治理作用,逐步提升“两新”组织的治理能力,是加强基层社会治理、解决社会矛盾的重中之重。本文就"两新"组织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展开分析研究,旨在为发挥基层党组织社会治理“主心骨”作用做出努力。  关键词:"两新"组织;党组织;基层社会;治理作用;
期刊
摘 要: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将法治融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中,这意味着法治建设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法治”,也逐渐实现从单纯的法治理念走向具体的社会治理行动,为“法治”赋予了新的意义。本文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出发,对法治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诠释。  关键词:法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  引言  法治作为一种治理方式,对推动国家秩序、有效
期刊
摘 要:国家和企业的正常运行离不开党建政工工作,政工工作的开展可以为未来发展指明方向,不至于偏离初衷。党建政工工作有助于维持运转的实效性。但就当前我国党建政工工作的实施现状来看,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具体体现在工作内容不完善,与具体的实践匹配度不高等等。因此,本文的研究和分析旨在寻找出目前党建政工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针对其问题表现出来的特征提出相应的改善策略和方案,以此促进党建政工工作的完善,弥补短
期刊
摘 要:农村基层社会经济治理是国家社会治理体系的基础,是推进和实施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人民的满意、福祉和安全感,为国家和社会治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表示:“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 和固本之策,丝毫不能放松。”“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强了,社会治理的基础就实了。”
期刊
摘 要:商务楼宇逐渐成为党建工作的一片新天地,作为“竖起来的社区”,楼宇党建有别于传统的党建形式,有着自身的特点、问题和新颖的党建形式。“互联网+”的浪潮为楼宇党建工作的形式和内容提供了新思路,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关键词:互联网;楼宇党建;问题;现状  为探索楼宇党建的新模式,了解、分析“互联网+”手段在楼宇党建中运用的现状、可行性及问题,为后续研究收集资料,最终提出解决措施和建议,本文以商
期刊